2024年9月15日发(作者:)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教科版六上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填空题。

1. ____________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

作的地球模型。

2. 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观测的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制作出

初步的____________,并根据新的数据,不断地加以修正。

3. 地球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不停地运动,这个假想轴叫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地球仪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 )

2.地球仪是人们制作的地球模型。( )

3.想要表达地球的内部结构,我们可以制作一个地球海陆分布模型。( )

4.科学家们利用各种手段观测地球数据,并根据新的数据不断加以修正,最终形成了现在

常用的与真实地球较为接近的地球仪。( )

5.赤道是地球上真实存在的一条线,它把地球分为了南、北两个部分。( )

6.科学家们在探究像地球这样巨大的物体时一般会制作模型来进行研究。( )

7.从地球仪上我们能获得有关地球的所有知识。( )

8.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 )

9.地幔的平均厚度约3500千米。( )

三、选择题。

1.地球的结构分为( )部分。

A.两 B.三 C.四

2.( )的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A海洋 B陆地 C.沙漠

3.地球的年龄超过( )岁 。

A.4亿 B.14亿 C.40亿

4.在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时,最外层的橡皮泥模拟的是( )。

A.地壳 B.地核 C.地幔

5.用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做得最厚的是( )层。

A.地壳 B.地核 C.地幔

6.下列关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海洋的面积小于陆地的面积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B.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分布不均匀

C.地球上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7.制作地球自转模型时,穿过橙子的吸管模拟的是( )。

A.经纬线

B.赤道

C.地轴

8.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9.观察地球仪,我发现地球上( )面积最大。

A.陆地 B.海洋 C.冰川

10.制作模型的步骤是( )。

a观察特征 b.制作模型 c. 解释模型 d.选择材料

11.人们在地球仪上标注经线和纬线的用处是( )。

A.方便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

B.方便绘制地球仪

C.分割地球仪

四、填图题。

地球内部的构造

五、实验探究。

小科所在的小组在课堂上用橡皮泥制作了一个地球结构模型。

(1)按照地球内部各个结构等比例缩小,如果地核的直径为3厘米,那么地幔的厚度应

为__________厘米(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然后用薄薄的一层橡皮泥做__________。

(2)在地球结构模型表面用蓝色橡皮泥模拟__________,用绿色橡皮泥模拟__________。

(3)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十分相似,请将地球结构与对应的鸡蛋内部结构进行连线。

地核 蛋白

地幔 蛋壳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地壳 蛋黄

(4)小雅所在的小组在课堂上用橙子制作了地球自转模型。首先__________橙子,然后去

掉__________,最后将__________穿过橙子。

(5) 小科和小雅所在的小组制作的地球模型分别可以解释地球的什么知识?

六、综合应用。

爸爸给小科买回来一个地球仪,小科非常喜欢,每天都会观察这个地球仪。

(1)小科发现地球仪上有很多不同的颜色,其中蓝色代表__________,白色代表

__________。

(2)地球仪上有很多线,其中横着的是__________,竖着的是__________。地球仪的中部

有一圈粗的线是__________。

(3)地球仪的地轴是倾斜的,倾斜的角度是__________。

(4)我们还能从地球仪上得到什么知识?

七、材料阅读题。

地球上一天的时间在不断变长

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已经适应了现在每天的时长。但是最近一项研究却发现,地

球上一天的时间越来越长了!

这是怎么回事?专家给出的答案是因为地球每年自转的速度越来越慢。而月球是造成

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且这种现象不可逆,只能任由时间越来越长。

地球自身存在自转运动,而在这个自转的过程中,地球总有-面会背对着太阳,我们

把面对太阳的一一面叫作“白昼\",背对着太阳的一面叫作“黑夜”.昼夜更替时长为24

小时。由此看来,自转速度决定了地球日的周期时长。也就是说地球转得越快那么地球

日的周期就会越短,反之会越长。

研究人员发现,由于月球正在离地球越来越远,引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小,月球参与的

潮汐现象减缓了地球自转的速度,使得地球上一天的长度正以每个世纪大约1. 7毫秒的

速度增长。这种差异看起来微小,但累积了数百万年的时间后.效应就巨大了。

思考:为什么地球上一天的时间会不断变长?

参考答案

一、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1. 地球仪

2. 数据 假设 模型

3. 地轴

二、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三、

1. B

2. A

3. C

4. A

5. B

6. B

7. C

8. A

9. B

10. B

11. A

四、

地壳 地幔 地核

五、

(1) 2.5 地壳

(2) 海洋 陆地

(3) 地核——蛋黄地幔——蛋白地壳——蛋壳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4) 横切 果肉 吸管

(5) 小科所在的小组制作的地球模型能让我们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小雅所在的小组制

作的地球自转模型能让我们了解地球的自转运动。

六、

(1)海洋 冰川

(2)纬线 经线 赤道

(3)66°34′

(4)(答案不唯一)从地球仪上我们能知道地球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七大洲

和四大洋的位置、地球表面的地形概况等。

七、

由于月球正在离地球越来越远,引力就会变小,月球参与的潮汐现象减缓了地球自转的

速度,使得地球上一天的长度正以每个世纪大约1. 7毫秒的速度增长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教科版六上第二单元第2课《昼夜交替现象》同步练习(含答案)

二、填空题。

4.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

____________,背着太阳的半球是____________。

5. 昼夜交替现象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一昼夜的时间是

____________小时。

6. 太阳东升,____________开始,太阳西落,____________降临。

二、判断题。

1.太阳不动,地球逆时针自转。( )

2.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逆时针公转。( )

3.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逆时针公转。( )

4.地球逆时针自转,同时围绕太阳逆时针公转。( )

5.地球顺时针自转,同时围绕太阳顺时针公转。( )

6.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

7.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实验器材来模拟表现地球上昼夜交替的现象。( )

8.利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排除一些不合理的假说。( )

9.在模拟实验中,无论是太阳围着地球转,还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只有地球自转才会出

现昼夜不断交替的现象。( )

三、选择题。

1.在科学实验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允许或不能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验,我们可以

采用( )的方法展开研究。

A.对比实验 B.实验推理 C.模拟实验

2.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中,可以作为排除“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解释的证

据是( )。

A. 太阳是东升西落的

B.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转

C.太阳距离地球很远,24小时无法完成转动一圈

3.在验证“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的解释时,需要让( )。

A.地球模型自转 B.手电筒绕着地球模型转 C.地球模型绕着手电筒转

4.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玩具球当作地球,图中的四个区域中,属于白天的是( )。

A.甲和乙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B.甲和丙

C.乙和丁

5.地球自转一周为( )。

A.一天 B.一个月 C.一年

6.下列现象中,与昼夜有关的是( )。

A.猫头鹰夜间捕食 B.大雁南飞 C.小草枯萎

7.下列地球的光照图中,在北极出现了极夜现象的是( )。

A. B. C.

8.白天看不到星空的原因是( )。

A.星星睡了 B.星空被乌云遮住了 C.太阳光太亮了

9.几名同学在探究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原因,他们利用灯泡和乒乓球分别模拟太

阳和地球。如图所示为关于太阳与地球相对运动的假设,与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

事实相符的是( )。

灯泡绕乒乓球

做周期性转动

乒乓球绕灯泡

做周期性转动

乒乓球周期性自转并

绕灯泡做周期性转动

A. B. C.

10.我们进行的昼夜交替现象的实验属于( )。

A.模拟实验 B.对比实验 C.析因实验

11.下列关于极昼、极夜时间不等长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

B.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C.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的速度不同

四、连线题。

请将下列示意图与对应的解释连线。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地球自转

太阳不动,地球

围着太阳转

地球不动,太阳

围着地球转

地球围着太阳转,

同时地球自转

五、实验探究。

小科用地球模型进行模拟实验,想探究引起昼夜现象的真正原因,如下图所示。

(1)在这个实验中手电简模拟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

(2)请在下面的示意图中,用阴影标出地球模型上处于黑夜的区域。

(3)小科认为,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的解释是昼夜现象的正确解释,她如何进一步

来确认这种假设是否正确?

参考答案

一、

1. 白天 黑夜

2. 地球 太阳

3. 白昼 黑夜

二、

10. √

11. √

12. ×

13. √

14. ×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15. √

16. √

17. √

18. ×

三、

1. C

2. C

3. B

4. C

5. A

6. A

7. C

8. C

9. C

10. A

11. C

四、

五、

(1)太阳

(2)

(3)可以根据地球自转或公转的周期等逐步排除不正确的假设。

12. A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13. C

14. A

15. B

16. B

17. C

18. A

19. B

20. B

21. A

四、

地壳 地幔 地核

五、

(6) 2.5 地壳

(7) 海洋 陆地

(8) 地核——蛋黄 地幔——蛋白 地壳——蛋壳

(9) 横切 果肉 吸管

(10) 小科所在的小组制作的地球模型能让我们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小雅所在的小组制

作的地球自转模型能让我们了解地球的自转运动。

六、

(5)海洋 冰川

(6)纬线 经线 赤道

(7)66°34′

(8)(答案不唯一)从地球仪上我们能知道地球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七大洲

和四大洋的位置、地球表面的地形概况等。

七、

由于月球正在离地球越来越远,引力就会变小,月球参与的潮汐现象减缓了地球自转的

速度,使得地球上一天的长度正以每个世纪大约1. 7毫秒的速度增长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教科版六上第二单元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填空题。

7. ____________是古希腊天文学家,他提出了“地心说”理论。在他看来,日月星辰等

所有天体随着____________运动,并且每天做____________次圆周运动。

8. 根据“地心说”的理论,____________处于宇宙的中心,而且处于____________的状

态。

9.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__在巴黎先贤祠悬挂一枚摆锤(如图所示),证实了

地球的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日心说”是完全正确的。( )

2. 莱昂·傅科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是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

转,从而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 )

3.《天体运行论》是伽利略的作品。( )

10. 改进地球模型时,可以用一根铁丝贯穿地球模型的南北,当作“地轴”。( )

11. 从古到今,人们都认为地球是个球体。( )

12. 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而且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 )

13.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不断否定错误认识,得出正确认识的过程。( )

14. 探索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方式是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前提,( )

15. 现代科学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也是错误的。( )

三、选择题。

1.我们观察发现,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变化,正确的解释是( )。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2.下列著作( )阐述了“日心说”理论。

A.《万有引力》 B.《物种起源》 C.《天体运行论》

3.“日心说”认为:地球是在运动的,并且( )自转一周。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A.12小时 B.24小时 C.一个月

4.莱昂·傅科观察发现,摆在摆动过程中会发生( )现象。

A.速度加快 B.摆幅增大 C.方向偏转

5.改进地球模型时,在地球模型表面贴反光片的目的是( )。

A.更美观 B.更清楚显示该地点的昼夜情况 C.增加环境亮度

6.日心说和地心说的共同观点是( )。

A.太阳不动,其他天体围绕着太阳转 B.地球不动,其他天体围绕着地球转

C.地球是球形的

7.下列( )假说被“日心说”理论排除。

A.地球是球形的 B.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按顺时针方向公转

C.大阳不动,地球按逆时针方向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8.如图是“地心说”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 ),

B表示( )。

A.地球

B.太阳

C.月亮

9.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

最后消失。这一事实能够说明的观点是( )。

A.地球是球形的 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C.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

四、连线题。

请将“地心说”和“日心说”与其对应的观点连线。

太阳是静止不动的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

“地心说”

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太阳每天环绕地球一周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所有天体绕地球运动

“日心说”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所有天体绕太阳运动

五、综合应用。

请回答下列关于“地心说”和“日心说”的问题。

(1)自古以来,人们就试图对地球昼夜交替的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最著名的学说有古希天

文学家托勒密提出___________的理论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___________理论。

(2)两个学说的共同观点是( )。

A.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C.地球是球体

(3)托勒密的观点相当于我们昼夜交替现象假说中的( ),而哥白尼的观点相当于假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说中的( )。

A.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4)下面是两个学说示意图,其中甲表示___________,乙表示___________。

甲 乙

六、实验探究题。

分析粉笔在水平板和球面上远去的现象。

甲 乙

(1) 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你看到粉笔的高度是怎样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时,你看到粉笔的高度又是怎样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远去时,观察到的现象应与图____________相似,说明海面是

____________,所以地球表面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4. 托勒密 地球 一

5. 地球 静止不动

6. 莱昂·傅科 自转

二、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三、

12. C

13. C

14. B

15. C

16. B

17. C

18. B

19. B A

20. A

四、

五、

(4)“地心说” “日心说”

(5)C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6)A C

(7)“地心说” “日心说”

六、

(1)粉笔的高度不会发生变化

(2)粉笔的高度越来越低

(3)乙 弧形的 球形的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教科版六上第二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同步练习(含答案)

四、填空题。

16. 地球不停的____________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17.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_______,自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

18. 北京在乌鲁木齐的____________边,乌鲁木齐在北京的____________边。

19. 地球自转方向是____________,并且形成天体的____________现象。

20. 地球自转一周是____________小时。

21. __________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__________早,__________晚。

22. 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树木向____________运动。坐在逆时针转动的

转椅上观察,周围的景物在____________运动。

23.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的。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是____________转动的。[填

“顺时针”或“逆时针”]

24. 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因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现象。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地球自转一周,地球上的每个位置只迎来一次黎明。( )

2.重庆比杭州先迎来黎明。( )

3.我们生活的城市每天只出现一次黎明,出现一次昼夜交替。( )

4.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

5.地图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6.北京、乌鲁木齐的相对位置是:北京在西面,乌鲁木齐在东面。( )

7.利用地球仪和地图,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位置关系。( )

8.在模拟实验中,如果“地球”自转的方向不同,先迎来黎明的城市就不同。( )

9.当地球自东向西自转时,西边的乌鲁木齐先看到太阳。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时,东边

的北京先看到太阳。( )

10.当我们处在运动的物体上时会看到周围静止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 )

三、选择题。

1.地球自转方向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2.坐在转椅上,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转椅,看到的周围景物沿( )方向运动。

A.顺时针 B.逆时针 C.相同

3.北京和乌鲁木齐,( )先迎来黎明。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A.北京 B.乌鲁木齐 C.同时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树木向后运动

B.坐在逆时针转动的转椅上,周围的景物顺时针运动

C.每天看到太阳和其他天体东升西落,这说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5.我国最早迎来黎明的地方是( )。

A.帕米尔高原——最西端 B.漠河——最北端

C.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东端

6.我们总是在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在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这是因为( )。

A.地球总是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B.地球不停地自东向西自转

C.地球总是不停地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四、读图题。

(1)下图中A、B.C、D四处,即将迎来黎明的是________处,处于黄昏的是________处,

人们还在熟睡的是________处,人们正在工作和学习的是________处。

(2)如果C处是北京,那么D处可能是( )。

A.杭州 B.伦敦 C.纽约

五、简答题。

1.在地球自转一周的过程中,北京和乌鲁木齐分别迎来几次黎明?这说明地球自转一周需

要多长时间?

2.北京和乌鲁木齐,在哪座城市先看到太阳?

3.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六、实验操作及探究。

1.某小组做“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如下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要确定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首先要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按______________的方向转,才能让北京先迎来黎明。

(3)同学们按______________的方向转,才能让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4)北京在东,乌鲁木齐在西,北京的同学先看到太阳,这说明地球是______________转

动的。

2.实验探究。

观察下图,思考坐在不同的运动物体上,周围的景物是如何变化的。

(1)坐在顺时针转动的转椅上,周围景物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

(2)坐在地球这个“大转椅”上,我们每天看到太阳、星星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

这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

(3)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推测上海和西安两个城市,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

参考答案

一、

1. 自转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2. 自西向东 24小时

3. 东 西

4. 自西向东 东升西落

5. 24

6. 地球的自转 方向 东边 西边

7. 后 顺时针

8. 自西向东 逆时针

9. 地球自转

二、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三、

1. B

2. B

3. A

4. C

5. C

6. A

四、

(1)B A D C

(2)C

五、

1. 、在地球自转一周的过程中,北京和乌鲁木齐分别迎来一次黎明,经过一次昼夜交替。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

2. 北京先看到太阳。

3.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六、

1.(1)同学们的转动方向 (2)逆时针(自西向东) (3)顺时针(自东向西)

(4)逆时针(自西向东)

2.(1)逆时针转动 (2)东升西落 自西向东 (2)上海先迎来黎明。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教科版六上第二单元第5课《影长的四季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

五、填空题。

1.日影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____________变化有关。

2.太阳的____________在变化:冬天____________,阳光____________;夏天

____________,阳光____________。太阳高度周期性的变化,造成周期性的直射和斜射。

3.同一地点,正午____________影子短,____________影子长,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影子适中。

4.正午的日影长度变化规律是“从夏到冬,逐渐____________;从冬到夏,逐渐

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

6.早晨和傍晚,太阳高度____________,影子____________。正午时,太阳位置

____________,影子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圭表由圭和表组成。圭是有刻度的平面,表是立在圭上面的一根柱子。( )

2.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是相同的。( )

3.夏至日影最短;冬至日影最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 )

4.圭表要南北放置。( )

5.日影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无关。( )

6.同一个地点,同一根木棍在正午时间,影子的长短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变化。( )

7.早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一天中最短的。( )

8.中午,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最长。( )

三、选择题。

1.可以测量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是( )。

A.圭表 B.地球仪 C.望远镜

2.同一地点,正午影子在( ▲ )最短,( ▲ )最长。( )

A.冬天 夏天 B.夏天 冬天 C.秋天 春天

3.从夏至到秋分再到冬至影子逐渐( ▲ ),从冬至到春分再到夏至影子越来越( ▲ )。

( )

A.变短 长 B.变短 短 C.变长 短

4.同一地点,夏季太阳位置( ▲ ),影子( ▲ );冬季太阳位置( ▲ ),影子( ▲ );

春季和秋季太阳位置适中,影子长短适中。( )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A.高 短 低 长 B.高 长 低 短 C.低 短 高 长

5.下列节日中,杭州市黑夜最长的是( )。

A.元宵节 B.儿童节 C.教师节

6.小明测得正午学校操场上旗杆杆影最短的一天是( )。

A.春分 B.夏至 C.冬至

7.下图是杭州不同季节正午物体影长变化情况,属于冬天的是( )。

A. B. C.

四、简答题。

四季交替,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会有怎样的变化?

五、探究活动。

看表回答问题。

北京地区日出日落时间和正午太阳仰角的变化表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出时间

6:00

4:30

6:00

7:30

日落时间

18:00

19:30

18:00

16:30

正午太阳仰角

50°

73°26′

50°

26°34′

(1)______________白昼时间最长,______________黑夜时间最长。

(2)_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仰角最大,影子最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仰角最小,影子最______________。

(3)观察上面表格中的数据,你有上面发现?

参考答案

一、

1. 位置

2. 高度 低 斜射 高 直射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3. 夏季 冬季 春季 秋季

4. 变长 变短

5. 圭表

6. 低 长 高 短

二、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三、

1. A

2. B

3. C

4. A

5. A

6. B

7. C

四、

同一地方,正午影子长度呈有规律的变化,夏至一秋分一冬至影子逐渐变长,冬至一春

分一夏至影子又逐渐变短。夏至日影最短,冬至日影最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

五、

(1)夏至 冬至

(2)夏至 短 冬至 长

(3)一年四季中,夏至日出时间最早,日落时间最晚;冬至日出时间最晚,日落时间最

早;春分、秋分日出时间相同、日落时间也相同。我还发现太阳仰角夏至最高,冬至最

低,春分、秋分太阳仰角是一样的。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教科版六上第二单元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

六、填空题。

1.地球在____________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____________。

2.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

3.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

4.四季变化与地球____________有关。

5.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当北半球是春季,南半球是____________;北半球是夏季,南半

球是____________;北半球是秋季,南半球是____________;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

____________。

6.下面两个图是地球的公转造成四季变化的示意图,请看图填空。

上图北半球处于( )季。 上图北半球处于( )季。

7.地球公转轨道是____________形,公转方向为____________,公转一周需要

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 )

2.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冬季。( )

3.地球自东向西转动, 太阳东升西落。( )

4.四季变化是四季交替,年年循环,周期是一年。( )

5.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自转而产生的。( )

6.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是保持不变的。( )

7.四季的成因与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没有关系。( )

8.无论地球运动到远日点还是近日点,地球上不同地区都会有冬季和夏季同时出现。

( )

9.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同的。( )

10.夏天阳光斜射着我们,冬季阳光几乎直射着我们。( )

11.地球公转的速度是一样的。( )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1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顺时针。( )

13.夏季温度高,地球距离太阳近;冬季温度低,地球距离太阳远。( )

14.同一时刻,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

15.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 )

三、选择题。

1.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

A.一天 B.一年 C.一月

2.地球与太阳的近距点出现的时间是每年( )初,地球与太阳的远距点出现的时间是

每年( )初。

A.一月 七月 B.七月 一月 C.一月 六月

3.地球( ▲ ),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地球( ▲ ),出现四季变化。( )

A.公转 自转 B.自转 自转 C.自转 公转

4.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 )的。

A.方形 B.三角形 C.椭圆形

5.地球运动到远日点时,北半球是( ▲ ),南半球是( ▲ )。( )

A.夏季 冬季 B.冬季 夏季 C.夏季 春季

6.地球运动到近日点时,北半球是( ▲ ),南半球是( ▲ )。( )

A.夏季 冬季 B.冬季 夏季 C.夏季 秋季

7.地球公转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8.阳光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是( )。

A.春季 B.夏季 C.冬季

9.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倾斜的方向( )。

A.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 B.不改变 C.改变

10.在建造高层住宅时,为了使一层住户全年正午都可以见到阳光,大楼之间的间距应该

按照哪一天的楼影来计算? ( )。

A.夏至日 B.秋分日 C.冬至日

11.科考队考察南极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冬季

四、简答题。

1.地球公转方向是怎样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2.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会改变吗?

3.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怎样的?

4.四季是怎样产生的?

5.形成四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五、探究活动。

如图用一支蜡烛作太阳,一只小地球仪从西向东绕蜡烛运转。

(1)当地球仪转到位置④时,阳光直射在___________上,这时北半球阳光___________

射,是___________季;南半球阳光___________射,是___________季。

(2)当地球运动到位置②时,我国各地昼夜时长为( )。

A.白昼和黑夜一样长 B.白昼比黑夜长 C.黑夜比白昼长

参考答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一、

7. 自转 公转

8. 一年

9. 自西向东

10. 公转

11. 秋季 冬季 春季 夏季

12. 春或秋 冬

13. 椭圆 自西向东

二、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三、

8. B

9. A

10. C

11. C

12. A

13. B

一年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14. A

15. C

16. B

17. C

18. C

四、

1.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2.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

3.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椭圆形。

4.四季的变化与太阳的直射和斜射有关,由于地球永不停歇地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

这种冷暖不停地交替着,从而形成寒来暑往的四季。

5.形成四季的主要原因是地轴的倾斜。

五、

(1)赤道 斜 秋 斜 春

(2)A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教科版六上第二单元第7课《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填空题。

1.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强,黑夜

____________。

2.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____________活动,称为____________性动物。比

如____________。

3.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____________活动,称为____________性动物,比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天,郁金香随着____________东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像郁金香这样,

会随着____________交替而变化的植物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不同的季节,一些动物会换毛,比如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都会换上不同颜色的毛。

6.在寒冬的冬季,一些动物会用____________的方式过冬,比如____________;一些植

物到了____________季节会落叶;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地球不停的____________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在____________的过程中产生了

四季变化。

8.太阳____________,白昼开始;太阳西落,____________降临。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长与生活。( )

2.白昼和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 )

3.四季的变化不会对生物产生影响。( )

4.不同的季节,一些动物会换毛。( )

5.白天光照充足,温度适合,植物生长速度大于夜间。( )

6.鸡白天活动,夜晚休息。( )

7.蝙蝠喜欢在夜间活动。( )

8.改变光照可以改变生物的生活规律。( )

9.昼夜变化对人类没有影响。( )

10.四季变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11.一些动物,如熊、蝙蝠等,它们在冬天要睡很长的时间。( )

12.昙花总是在早晨9:00左右开放。( )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13.北极熊白色的毛发是为了适应北极寒冷的气候特点。( )

三、选择题。

1.下列是昼行性动物的是( )。

A.蝴蝶 B.猫头鹰 C.蝙蝠

2.下列是夜行性动物的是( )。

A.蝴蝶 B.喜鹊 C.蝙蝠

3.下列植物白天开花的是( )。

A.昙花 B.合欢 C.睡莲

4.下列动物中,( )喜欢在白天活动。

A.蝴蝶 B.猫头鹰 C.蝙蝠

5.在夜间开放的花是( )。

A.太阳花 B.郁金香 C.昙花

6.下列植物中,在秋季不会落叶的是( )。

A.枫树 B.杨树 C.松树

7.下列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中,错误的是( )。

A.北极狐在不同季节换上不同颜色的毛

B.一些动物在冬季要冬眠

C.所有的鸟类在冬季都要迁移

四、连线题。

把动物的名称与它们各自的活动时间用线连起来。

蝴蝶

猫头鹰

主要在白天活动

壁虎

喜鹊

主要在夜间活动

蝙蝠

麻蜥

五、简答题。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1.举例说明昼夜交替对生物有哪些影响?

2.动植物怎样抵御严寒酷暑?

3.列举几例你知道的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

4.举例说明四季的变化对生物有哪些影响?

5.举例说明四季变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

一、

1.光照 白昼 光弱

2.白天 昼行 蝴蝶

3.夜间 夜行 猫头鹰 蝙蝠

4.太阳 昼夜 昙花 夜来香

5.夏季 冬季

6.冬眠 刺猬 秋冬 枫树 杨树

7.自转 公转

8.东升 黑夜

二、

1.√

2.√

3.×

4.√

5.√

6.√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7.√

8.√

9.×

10.√

11.√

12.×

13.√

三、

1. A

2. C

3. C

4. A

5. C

6. C

7. C

四、

五、

1.公鸡白天活动,夜晚休息;牵牛花在清晨太阳出来时开放,夜晚闭合;猫头鹰白天睡觉,

夜晚出来捕食;向日葵的花盘白天朝向太阳,傍晚低垂下来。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

主要在白天活动,比如蝴蝶、喜鹊……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比如猫头

鹰、蝙蝠……白天,郁金香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

2.大多数植物会在秋天落叶,保存水分;大多数动物会在秋季换毛,储存食物,春季脱毛,

迎接酷暑。还有一些动物冬季冬眠。

3.昼行性动物:蝴蝶、喜鹊、麻蜥等。夜行性动物:猫头鹰、蝙蝠壁虎、鼠妇、潮虫、西

瓜虫等。

4.不同的季节,一些动物会换毛,比如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夏季和冬季都会换上

不同颜色的毛。在寒冷的冬季,一些动物会用冬眠的方式过冬,比如刺猬:一些植物到了

秋冬季节会落叶比如枫树、杨树……

5.四季变化影响人的住宅、饮食、活动、过敏、着装、生长等。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更多推荐

地球,太阳,自转,模型,变化,现象,公转,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