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5日发(作者:)

中国文化名人

一、先秦作家

1.孔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

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

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2.墨子

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一说前479年—前381年),名翟(dí),又称墨翟,鲁国人(滕州)。墨

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

传世。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十项,以兼爱为核心,

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

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3.老子

原名李耳(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诞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字伯阳,又称老聃,

后人称其为“老子”,河南周口鹿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81章。

1

4.孙子

孙武(约前535—约前470),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军事家,汉族[1][2],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或广

饶)人。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著有《孙子》,又名《孙子兵

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5.孟子

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孔子之后的儒家代表,后人尊称“亚圣”。核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

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

6.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

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

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

哲学”。现存《庄子》一书33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7.屈原

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姓芈,氏屈,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时期

楚国丹阳人,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自称颛顼的后裔.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

政”。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思想家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

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 《九

2

歌》 《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

8.荀子

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

孙卿。中国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汉族。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

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著有《荀子》32篇,代表作

有,《劝学》、《天论》等。

9.韩非

战国晚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新郑是郑韩故城),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法家的创立者。他的著作很多,

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写出了《孤愤》

《五蠹》 《内外储》 《说林》 《说难》等著作,洋洋十万余言。

10.吕不韦

(?-公元前235年),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大臣,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滑县)

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

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王位,任秦朝相邦,并组织门客编

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其门客有三千人。即《吕览》。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关成语:一字千金。

11.列子

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

3

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

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二、汉代作家

1.贾谊

(前200~前168年),又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人,汉族。西汉初

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几乎已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在历史上俨然是其美德在当时未得到赏识

的政治家的典型。他的文章和诗被人们称颂,其中有的留传至今;他极力提倡许多被认为是孔子的伦理思想

和社会观念;他的最著名的论文之一论述了秦朝的缺点。因此,他通常被人列为儒家。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

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一称《治安策》)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

《鵩鸟赋》最著。

2.刘安

(公元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他是西汉知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奉汉

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体》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

集体编写了《鸿烈》(后称该书为《淮南鸿烈》或《淮南子》)一书。也是我国豆腐的创始人。

3.司马迁

(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

人。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

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

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

4.刘向

(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据《汉书·艺

文志》载,刘向有辞赋33篇,今仅存《九叹》一篇。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

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楚辞》是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

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

的仿骚作品。

5.王充

(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文学批评家。他的《论衡》具有唯物主义

思想,是我国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

6.班固

(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至汉章帝建初七年(82)成《汉书》。继司马迁之后,整齐了纪传体支书的形式,并开创

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为后世“正史”之楷模。

三、魏晋作家

1.曹操

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

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

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

5

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

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去世后被葬于高陵。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

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2.王粲

(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

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他以诗赋见长,《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

等是其作品的精华,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的代表作。著名的文学典籍《昭明文选》中也有王粲的作品。

3.诸葛亮

(181.4.14~234.8.28),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

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军事理论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诗歌

以《梁父吟》最著名,《出师表》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4.曹丕

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魏朝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

位,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魏文帝)。曹丕爱好文学,并有相当高的成就。其《燕歌

行》是中国现存较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

5.曹植

(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文学家。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

6

所生第三子。后世将曹植,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称“三曹”。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

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集有《曹子建集》。

6.李密

名虔,字令伯(224—287年),犍为武阳(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人。西晋文学家。有《陈情表》一

文流传后世。

7.陈寿

(233—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著有纪传体分国史《三国志》。

8.陆机

(261~303年),字士衡,吴郡华亭人(今上海松江),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

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他“少有奇才,

文章冠世”(《晋书·陆机传》),与弟陆云俱为我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其实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

他的《平复帖》是我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9.王羲之

(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

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

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

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

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

7

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

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

后人誉为“书圣”。

10.陶渊明

(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

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

材,因此后来文学史上称他为“田园诗人”。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相关作品有《饮酒》《归

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11.干宝

生卒年月不详),字令升,祖籍河南新蔡。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更是小说家的一代宗师。

他的《搜神记》短篇小说集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小说的鼻祖。

四、南北朝作家

1.范晔

(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是南朝宋代史学家、散文家。官至左卫将军,

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

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

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

2.刘义庆

8

(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宋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

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

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

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

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3.丘迟

(464—508)南朝梁文学家。字希范,吴兴乌程(今浙江湖州市)人。其父灵鞠,为当时文人。初仕齐,

官殿中郎。入梁,官司空(一作司徒)从事中郎。诗文传世者不多,所作《与陈伯之书》,劝伯之自魏归梁,

是当时骈文中的优秀之作。

4.刘勰

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祖籍山东莒县(今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东莞镇 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

在山东莒县 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

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5.郦道元

(约470—527)字善长,古范阳涿郡(今河北高碑店)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

40卷,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

6.钟嵘

9

(约468~约518)。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曾任参军、记室一类

的小官。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诗歌评论专著

《诗品》。以五言诗为主,全书将两汉至梁作家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故名为《诗品》。《隋

书·经籍志》又称之为《诗评》。在《诗品》中,钟嵘提倡风力,反对玄言;主张音韵自然和谐,反对人为的

声病说;主张“直寻”,反对用典,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

五、隋唐五代作家

1.魏徽

魏徽(580—643),字玄成,魏州曲城(今河北省巨鹿县)人,青年时曾为道士,后参加隋末李密领导

的农民起义军起义失败后,投奔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魏徵成为重要辅臣,以直谏知名,官至

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拜太子大师,卒溢文贞。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

2.王勃

(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于龙以诗

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

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著有抒情诗《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阁序》,著作《王子安集》。

3.贺知章

(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早年迁居山阴(今浙江

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

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

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右庶子、

10

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4.王之涣

(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

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

称。他的《凉州词》、《登鹳雀楼》是唐代绝句珍品。

5.孟浩然

(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与另一位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6.王昌龄

(690-756)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夫子

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从军行》7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出塞》2首都很有名。

7.王维

(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县),迁至蒲州

(今山西省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

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

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8.李白

11

(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

诩)。汉族,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静宁县)。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

许多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五绝《静夜思》、《秋浦歌》,七绝《望天门山》,五

律《送友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著有《李太白全集》。

9.高适

(700—765)),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

一带)。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

壮而浑厚古朴。代表作《燕歌行》。

10.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祖籍

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杜甫一生坎坷,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

“李杜”。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

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

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后人尊称他为“诗圣”。杜甫忧国忧民,人格

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

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

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11.孟郊

(751年-814年),字东野,唐代诗人,唐朝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汉族。现存诗歌500多首,

12

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没有一首律诗。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

岛瘦”。

12.韩愈

(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他与柳

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

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

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

“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13.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注意,此梦得非彼孟德,要与曹操的字孟德区分开),晚年自号“庐山人”,唐

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世称“刘宾客”。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

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

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

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

易共创《忆江南》词牌。刘禹锡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也称“刘白”。有

《刘梦得文集》(又称《刘中山集》)传世。

14.白居易

(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汉族,河南新郑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

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不仅在中国,在日本和朝鲜等国都有广泛影

13

响,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香山

居士”。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碳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

词》,《问刘十九》,《买花》,《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等。

15.柳宗元

(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

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论说文《天说》、《封建论》,传记文《段太尉逸事状》、

《童区寄传》,杂文《捕蛇者说》,寓言散文《三戒》,山水游记《永州八记》。

16.元稹

(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洛阳人。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

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

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

动倡导者。著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八百三十多余首。

17.贾岛

(779~843),唐代诗人。汉族。字浪(阆)仙。今北京人,曾出家做过和尚,法名无本,后来还俗。唐代

著名诗人,他写诗十分讲究遣词造句,有“浪(阆)仙诗人”之称。擅长于五律,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

苦之辞,注重炼字句。与孟郊齐名,有“岛瘦郊寒”之称。

18.李贺

14

(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

齐梁宫体、李利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因而被称为“诗鬼”。

是李白之后最突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金刚仙人辞汉歌》、《老夫采玉歌》、《雁门太守行》、《昌谷集》。

19.温庭筠

(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

一。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

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现存词大都收入《花间集》。

20.杜牧

(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人称“小

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

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

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21.李商隐

(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

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

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

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据《新唐书》有《樊南甲

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15

22.李煜

(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汉族,在位时间(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

士。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

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

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有

其父李璟之作)中。代表作有《虞美人》、《浪淘沙》等。

六、宋代作家

1.柳永

(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

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

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2.范仲淹

(989年—1052年), 字希文,原名朱说。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

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他的《岳阳楼岳阳楼记记》一文中的“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3.欧阳修

(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其于政治和文学

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16

4.苏洵

(1009—1066), 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

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代

表作品:《权书》、《 衡论》。

5.司马光

(1019年11月17日~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最大的贡献,就是主持编写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

6.王安石

(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谥“文”。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中

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王文公文集》。

7.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

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年—1066年)、弟弟

苏辙(1039年—1112年)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与《前后

赤壁赋》等。

8.秦观

(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

17

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他的《蚕书》,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

9.李清照

(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济南(今属山东)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清照创词“别是

一家”之说,创“易安体”,为宋词大家。词集名《漱玉集》,今本皆为后人所辑。代表作有《武陵春》、《醉

花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皇帝阁春帖子》、《钓台》、《词论》等。

10.陆游

(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具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存

词130余首。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

直被人民广为传诵。

11.朱熹

(生于公元1130——死于公元1200)汉族,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诗人、教育家、文学家。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

谷老人。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

12.辛弃疾

(1140.5.18-1207.10.3),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自号稼轩居士。

18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一起

并称“济南二安”。主要作品有《摸鱼儿》、《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浣溪沙· 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等。

13.文天祥

(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後,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

中状元後再改字宋瑞,後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南宋后期杰出的民族英雄军事家,爱国诗人和政治家。著

作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七、元明作家

1.关汉卿

(约1229年──1241年)[1],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一作一斋)、

己斋叟。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

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2.王实甫

(1260年-1336年),字德信。河北省定兴县究室村人。元代杂剧作家。中国著名剧作《西厢记》的

作者。王实甫所作杂剧有13种。今存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四大王歌舞丽春

堂》《韩采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还有少量散曲流传:有小令1首,套曲3种(其中有一残

套),散见于《中原音韵》、《雍熙乐府》、《北宫词纪》和《九宫大成》等书中。

3.马致远

19

(1250~1321),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汉族,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千里”,晚年号“东

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5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

《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的。以《汉宫秋》最著名。

散曲有《东篱乐府》。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被誉为“秋思之

祖”,已被载入初一课本。有名家评语:“一切景语皆情语。”

4.郑光祖

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据文学戏剧界

的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

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5.施耐庵

(1296~1371),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汉族,江苏兴化人(一

说浙江钱塘人)。施耐庵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一切技

术无不精通。《水浒传》的作者。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

6.罗贯中

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祁县;一说钱塘(今浙江杭

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罗贯中的一生著作

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

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据说和施耐庵合著《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

等。

20

7.吴承恩

(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中国明

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天启淮安府志》评价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

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不过都是他死后的事

了。他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据记载有志怪小说集《禹鼎记》已失传。

目前只遗留后人辑的《射阳先生存稿》四卷。一般公认他是中国的《西游记》的最后定稿作者,但也有观点

认为不是,目前在学术界保持着争议(旧时传说是元朝的全真教道人丘处机)。

8.归有光

(1506~1571年 )。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是“唐宋八大家”与清

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江苏昆山人。项脊轩志》是 归有光的名篇。借项脊轩的兴废,

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9.汤显祖

(1550~1616)明代戏曲作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晚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临川人(今

属江西)。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代表作《牡丹亭》。剧

作多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

10.袁宏道

(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主帅,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1560~1600)、弟袁中道(1570~

1623)合称为“公安三袁”。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文学上反

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

21

11.冯梦龙

(1574一1646),明朝人,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姑苏词

奴、前周柱史,他使用的其他笔名还有很多。冯梦龙自己的诗集今也不存,但值得庆幸的是由他编纂的三十

种著作得以传世,为我国文化宝库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珍宝。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还有《新列国志》

《增补三遂平妖传》《智囊》《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以及许多解经、纪史、

采风、修志的著作,而以选编“三言”的影响最大最广。

12.徐弘祖

(1586-1641),明末江阴(今属江苏)人。字振之,号霞客。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其《徐霞客游记》十

卷,为明代地理学的重要著作。 该书是日记形式的游记散文,是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被称作“古今记游

第一”。

八、清代近代作家

1.张岱

( 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

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明末清初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是公认成

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

<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2.黄宗羲

(1610-1695) 汉族,字太冲,号南雷,尊称为南雷先生,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

22

余姚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

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

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清初五大师”。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黄宗

羲一生著述大致依史学、经学、地理、律历、数学、诗文杂著为类,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

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

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黄宗羲生前曾自己整理编定《南

雷文案》,又删订为《南雷文定》、《文约》。

3.蒲松龄

(1640年—1715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 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

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

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

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

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

《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

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4.洪昇

(1645~1704) 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长生殿》的作者,《长

生殿》是一部写得很出色的传奇戏曲。

5.孔尚任

(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

23

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于康熙三十八年写成传

奇剧本《桃花扇》。

6.方苞

(1668——1749),字灵皋,一字凤九,晚年号望溪,籍贯安徽桐城人,生于江苏六合之留稼村。清代散

文家,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成桐城三祖。 方苞著有《周官集注》13卷、《周官析疑》

36卷、《考工记析疑》4卷、《周官辩》1卷、《仪礼析疑》17卷、《礼记析疑》46卷、《丧礼或问》1卷、《春

秋比事目录》4卷、《诗义补正》8卷、《左传义法举要》、《史记注补正》、《离骚正义》各1卷、《奏议》2卷、

《文集》18卷、《集外文》10卷、《补遗》 14卷,另删订了《通志堂宋元经解》等。

7.吴敬梓

(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

梓号粒民印”),清代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

《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

小说《儒林外史》。

8.曹雪芹

(1715-1763,一说为1724-1764),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一般认为是中国长篇名著

《红楼梦》的作者。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里,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并专心致志

地做着修订工作,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稿子。 《红楼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思想认识深刻、

艺术手法精湛,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9.龚自珍

24

(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庵;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

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汉族,浙江(今杭州)人。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著有《国语

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

10.刘鹗

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原名孟鹏,字云抟。后更名鹗,字铁云,又

字公约,号老残。署名“鸿都百炼生”。 他的小说《老残游记》是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全书共20

回。

11.吴趼人

( 1867-1910 年)字小允,又字茧人,后改趼人。广东南海(广州)人,号沃尧因居佛山镇,自称我佛山人.清末

(近代)小说家.代表作品: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痛史》《九命奇冤》等。

12.李宝嘉

(1867~1906)晚清小说家。又名宝凯,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笔名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等。他的作品

有《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中国现在记》、《活地狱》、《海天鸿雪记》以及《庚子国变弹词》等。

13.曾朴

(1872~1935)中国清末民初小说家,出版家。家谱载名为朴华,初字太朴,改字孟朴,又字小木、

籀斋,号铭珊,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近代文学家、出版家。曾朴的主要著作

是长篇小说《孽海花》。《孽海花》是近代小说中思想和艺术成就都比较高的一部。小说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

略野心,清政府的无能与腐败,封建士大夫的昏庸与堕落。全书写了200多个人物,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相当

25

广。在选材、 结构、语言方面都独具特色。l]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它“结构工巧,文采斐然”,把它列

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14.梁启超

(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

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

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

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15.林觉民

(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汉族。福建福州人。1900年入福建高等学堂,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

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九、中国现代、当代作家

1.刘大白

(1880~1932),五四运动前就开始写白话诗,是新诗的倡导者之一。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

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出版的著作还有《旧诗新话》、《白屋说诗》、《白屋文话》、《中国文学史 》

及旧体诗集《白屋遗诗》等。1929年还将《旧梦》重编为《再造》、《丁宁》、《卖布谣》、《秋之泪》4集出版。

2.鲁迅

(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1898年更名为周树人。

26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

魂”。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

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

事重提》),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故乡》,散文诗集、杂文集:《野草》《坟》、《热风》、《华盖集》、

《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8部。鲁迅先生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

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其中《少年闰土》是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17课等),小说《祝福》、《阿

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 好

好刚刚好作品被译成英、日、

俄、西、法等50多种文字。

3.郭沫若

(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

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因为他的家乡有两条河

叫“沫水”和“若水”)。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

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和中国历史

学,考古学等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郭沫若曾以歌德自况并被文化界广泛认可。

4.茅盾

(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

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著

有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和《追求》。他的《子夜》出版于1933年6月,震动了中国文坛,瞿秋

白把这一年称为“子夜年”。短篇小说有《林家铺子》等,《春蚕》、《秋收》、《残冬》被称为“农村三部曲”。

27

5.叶圣陶

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

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

创作。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代表作有《倪焕之》。

6.朱自清

(1898.11.22~1948.8.12)生于光绪年间,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春华秋实。生于江苏连云港,江苏

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到清华大学任教。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 毛泽东评价他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有诗歌散文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欧游杂记》等。

7.冰心

(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

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

名誉理事等职。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

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主要作品有

《繁星》、《春水》、《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冰心全集之二——冰心小说集》等。

8.胡适

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

28

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提倡

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毕生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

有证”的治学方法,以及\"认真的作事,严肃的作人\"的做人之道。

9.老舍

(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因作品繁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二马》《龙

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生主要作品有:《猫城记》、《老张的哲学》、《骆

驼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红旗下》,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还有很多著名的文章。

10.巴金

(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fú,取“蔽芾甘棠”)甘,四川成都

人,祖籍浙江嘉兴,汉族。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散

文集《随想录》。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

坛的巨匠。

11.田汉

(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原名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1898

年3月1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

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多才多艺,著作等身。原籍湖南长沙。早年

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文化大革命中,被左的社会势力迫害死于狱中。

29

12.丰子恺

(1898.11.9-1975.9.15)原名丰润,字仁。浙江 桐乡 石门镇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

家、音乐教育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

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

的艺术家”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有《艺

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

13.张秋生

(出生于1939.8), 天津静海人,上海出生,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曾就读于上海第四师范学校。1958

年开始发表儿歌、儿童诗。曾任《儿童时代》杂志编辑,后调上海少年报社,任该报副总编辑、总编辑,并

兼任《童话报》主编。出版有儿童诗集《“啄木鸟”小队》《校园里的蔷薇花》《燃烧吧,篝火》《三个胡大刚

的故事》《爱美的孩子》,童话诗集《小猴学本领》《小粗心奇遇》《天上来的百兽王》,童话集《小松鼠和他的

伙伴》《小巴掌童话百篇》《丫型枝上的初级女巫》《鸡蛋·鸭蛋·老鼠蛋》《来自桦树林的蒙面盗》《狮子和老做

不醒的梦》《强盗、精灵和巫婆的故事》等。作品先后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

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

14.梁晓声

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城市泊于镇温泉寨。汉族。原名梁绍生。现在居

住于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文学专业。曾创作出版过大量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

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年轮》、等。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

小说奖。小说《为了收获》、《学者之死》、《一只风筝的一生》、《双琴记》分获《小说月报》百花奖。

15.冯骥才

30

浙江宁波人, 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

著名民间文艺家。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

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

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

16.贾平凹

贾平凹(1952— )陕西省丹凤县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

月刊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

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17.季羡林

(1911.8.6—2009.7.11),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

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

究建树颇多。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获得的主要奖项有:1986年论文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获北

京大学首届科学研究成果奖。1987年论文集《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和政策研究优秀

成果荣誉奖。1989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授予“从事语言文字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1990年论文集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获全国首届比较文学图书评奖活动“著作荣誉奖”。1992年主编的《大唐西域记

校注》获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奖等。

31


更多推荐

中国,文学家,文学,诗人,作品,著作,小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