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5日发(作者:)
《四川盆地》参考学案
学习目标与要求:阅读课本,学会分析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
点;说明盆地富庶的表现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
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理解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模块一:自主学习
学习内容
一、四川盆地简介:
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
盆地,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我国的西南部,又称紫色盆地,是中国和
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巴蜀文化的摇篮。
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降水丰富。这里有发
达的农业、丰富的自然资源等。
二、阅读课本的P50~56,自主完成下列内容
1.四川盆地位于 省和 市境内,西临
高原,南有
高原,东有 山脉,北有大巴山和 山脉。
2.流经四川盆地的主要河流
摘 记
有 、 、 。
3.四川盆地属于 气候,气候特征: 。
特色土壤: ;
4.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的是 。
5.新中国成立以后,改变“蜀道难”的局面,国家投资兴建
了 、 、 、
、 等铁路干线。
6.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的 成为中国西部经济最发达
的区域。
模块二:交流研讨 (小组合作、展示、精讲质疑)
1 / 3
摘 记(整理归
研讨内容
纳等)
内容一:小组成员之间交换讲学稿,看看同学的答案与你的有什
么不同。把你的修改意见在讲学稿上直接标注下来。
内容二:请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合作,听老师精讲完后,小组共
同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并把答案展示在白板上。
1.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2.古语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1)请从地形角度分析古代四川盆地交通艰难的原因;
(2)新中国成立以后,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结合P54、55,找
出四川盆地内主要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
3.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有什么有利条件?
模块三:巩固内化
学习目标与要求:听老师精讲并自我整理。
学习任务
1.巴山蜀水——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气候温和、热量充裕,降水丰沛,土壤肥沃
2.天府之国——重要的农业基地——都江堰水利工程
3.丰富的自然资源:水、天然气、芒硝、井盐、野生动植物(大熊猫、金丝猴、雪
豹)
4.兼容南北又有地域特征的巴蜀文化
5.蜀道变通途
6.成渝经济区
2 / 3
模块四:当堂训练
1.下列河流属于长江干流的是( )
A.岷江 B.大渡河 C.雅砻江 D.金沙江
2.被称为“紫色盆地”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吐鲁番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四川盆地
3.岷江与金沙江汇合处的城市是( )
A.重庆 B.成都 C.宜宾 D.内江
4.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线是( )
A.太行山 B.巫山 C.横断山脉 D.大巴山
5.关于四川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省
B.四川是因岷江、嘉陵江、乌江、金沙江四江汇合于四川而得名
C.四川西部属于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6、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部封闭,禁止游人参观
B.为适应现代生活要彻底改造
C.拆除后都做成微缩景观供人参观
D.核心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
3 / 3
更多推荐
四川盆地,盆地,中国,属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