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1日发(作者:)

聊聊我感受的四大国有银行-非常长和细致的介绍

(1)掐指一算,工作快5年了,从血气方刚到目前的平平凡凡,现在的我已经少了很多冲

动,有的只是按部就班。

我所在的单位是四大国有银行之一,刚刚完成股份制改造在hk上市,这个消息也许对于高

层,对于普通老百姓兴许是不错的,但对于身在其中的我来说,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鄙人不才,就职于该行js省行,某个部门,一个普通的小职员。

大多数人兴许比较关心收入,那就先谈谈收入。同大多数国企一样,这里不是按劳分配,

虽说也是个上市公司了,老国企遗留下来的官本位制依旧影响深远,大boss的收入不必说,

就是我们部门boss的收入也是我们的n倍以上

我们的货币收入分3块,一块是每月的工资和绩效,一块是季度奖,一块是平时福利。

对于改革,最大的感受是钱越来越少了,虽然帐面上利润多少多少,但对于我们而言,每个

月发的仅够糊口而已。如果你再贷款买房,那点收入加上公积金也刚够你贷个30w,相对于

nj的房价,大家心里可以衡量下。

季度奖,从我刚进行能发各大几千,到现在小几千,看看物价房价的涨幅,也只能报以苦

笑。

福利,基本是一些福利券,现金很少,比如每年200的娱乐费,这点可以忽略不提。

改革,然后上市,或许是了了高层的一个心愿,但是对于内部的管理,换汤不换药。

大boss的话依然是很管用的,没有人敢反驳,即使是我上面的小boss,在我面前依然是那

么的权威,而我们这些底层,只有每天的干活。

谈什么竞争,就我的感觉,我周围还没有人有这个意识。

(2)有必要介绍下组织机构方面的东西。

省行是管理行,工资奖金基本不和效益挂钩的,也就是说今年利润多少,基本不影响我们的

工资和每月绩效,对季度奖的影响也不大

一个大boss,和他平级的还有纪委书记,监察长,然后下面若干副行。

再下面是若干个处,比如会计处,个人银行处,信用卡中心等等。

还有个概念,处和处之间也是不平等的,有一类处,二类处之分,具体到rmb,就是季度奖

多少的区别,比如会计就是一类处,奖金是全行最高的。

全行的财权集中在会计处和计划财务处手中,这个不言而喻。每年行内的办公支出等等都需

要这两个处拍板。所有的东西并不是考虑能带来多少效益,无数复杂的因素掺杂其中。

所以投资上的浪费每年无数,但在年底总结上看到的全是功劳,没有失败。没有人会因为浪

费而丢官。想想年底外资的进入,看看国内银行如此依赖于借贷差,心中不禁感到凉意袭来。

别跟我扯什么竞争意识,这里所有的全是按部就班来干活。比如统计报表,谁也不知道数字

是否正确,但是领导们需要的只是这张报表,决策也依赖于这些或许并不准确的报表。

(3)很多人对国有银行的服务态度都是怨声载道,的确,某些行某些人真的是态度很差,不

过就我的感觉,很多时候前台柜员也有难言之隐。

比如经常见到的假钞,根据央行的规定,一旦在柜台发现必须要没收,这个真的没有办法,

上面有摄像头看着,柜员发现假钞只能没收,如果退还给你就是违规,是要处分的。不过央

行好像对假钞有奖励,具体数额不太清楚。

其实碰到银行服务差可以通过客服热线投诉,现在各家行对形象还是比较重视的。对于碰到

的具体合同上的问题,造成损失的,如果省级行无法结局,可以直接找总行,前段时间山东

发生过类似的事,处理结果连我们自己都很意外,就是因为客户直接找了总行。

(4)比起经常和老百姓接触的前台柜员,大家对后台部门可能不是很熟悉的。说实话,虽

然很多部门的人经常接触,对每个部门的具体职能我也只是略知一二而已。955xx,这个是

银行的客户服务热线,如果你经常使用电话银行的话,或许比较熟悉。不过说老实话,对这

些人的专业素质我不敢恭维。专业点讲这是call center,呼叫中心,从成立开始,就招了一

大批人,不过和我熟悉的同事告诉我,这些人大部分是本科毕业,没有工作经验,只要声音

好就ok了,至于专业知识进来后再通过书本来补,所以我说他们的前台经验连我也不如,

至少鄙人刚工作在网点也待了一年。所以大家如果使用电话银行碰到不爽也不要太生气了,

他们全部是招聘的,也就是短期合同,基本是三个月,半年或者一年一签合同。

(5)会计处

这个处给我的感觉是比较冷漠的,里面的人对业务的了解实在很一般。下的指令常常让人苦

笑不得。比如我们行新上的稽核系统,也就是对平时业务中的凭证扫描统一存储,这个光我

们行的投资就超过4000w,不过效果真的很一般,有谁会去翻一年前的凭证呢?而且就是找

到电子凭证,还是要去找纸质的。

(6)如果说我最痛恨的部门,应该是后勤了,也许每个国企后勤都是比较可恶的。

后勤应该负责什么,如果要创造和谐社会的吧,后勤应该做好他的本职工作,构建一个和谐

企业吧,可惜的是,对于我们单位的后勤,只能用恶心来形容,权利在他们手里不过是道具。

也许是他们素质都不太高的缘故吧。

在我刚进行是,由于是外地人,单位分了宿舍,两室套,四个人住,虽然周围环境一般,但

好歹有张床,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后勤开始打起了宿舍的主意,先是收房租,这简直就是

既得利益者对其他人的掠夺,不明白收去的房租到底做了什么用途,反正楼道的灯依然不亮,

门依然坏着。

就在不久前,终于知道了他们的嘴脸,原来想把空着的宿舍给租出去。不知道以后这些钱又

会落到谁的口袋。也许这也算是国有资产流失吧。

(7)今天晚上,有点喝多了,和卡部的,还有计财,还有国际业务部,没有什么,只是痛快。

说实话,每天为了那些并不存在的数据而烦恼的确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就在今天,在内部

的网站上看到了一则消息,说是因为某员工的失误,把老的贷款搞成了新增,造成了总行统

计上我行出现了退步。说实话,这件事情是有隐情的 ,只是大家心知肚明而已。替罪羊是

找好了,所以新闻的最后是大boss严厉责成相关行要严肃处理。

也许在银行工作的人并不多吧,也许了解事情的人也不多,不过我要声明的是,银行出来的

年报,请千万不要相信,这点在以后我会详细说明

(8)就收入而言,四大国有银行肯定是比不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

收入一般而言是一级比一级低,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苏州,是计划单列的,相当于一级行

比如无锡,虽然属于江苏省行,但是独立核算的,所以相比较收入比省行高。

还有,在机关的收入是平均收入,也就是和效益基本没有关系。但是在网点就是和效益密切

相关了,如果你在一个效益非常好的支行,比如某些发达地区的开发区。那么一个月收入有

1w也有可能。

就我了解的js,四大里面农行虽然效益不是最好,不过待遇却不错。

如果大家关心四大国有的话,应该看到,建行已经上市,中行也快乐,工行正在改革,为什

么只有农行没什么动静呢?这里面的内幕是比较多的,欢迎农行的同仁能出来说道说道,还

有工行的改革也不像外界那么顺利。

就我知道的,中行的改革是比较成功和彻底的,建行只不过是个出头鸟而已。

我的感觉银行的改革最重要的是思想的转变,以前虽然是个企业,但总要和行政级别挂上钩,

比如四大国有的大boss相当于副部级,省行的行长相当于副省级,说明这还是没有真正把

自己当作独立核算的企业。赚了亏了全是国家的,我们中国没有真正的银行家。

但是改革了这么久,到目前,我觉得还是老样子,治标不治本!

(9) 关于目前的房价

大约从前年开始,我就感觉到一种紧张的气氛。每个行每年都是有贷款指标的,也就是说,

贷不出去不是好事,贷多了也不是好事。这个指标一般是总行的专家们根据全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了人行,中央的意见按地区下达的,当然还要参考去年的实际,一般会定一定的增长幅

度。但是从前年年底开始总行的文件中就多次指出要严控房贷风险,随后不久便是人行的加

息。对于加息我们只是事先感觉到一点风声。

从这一年多的房价走势来看,央行的决策是比较有预见的。通过一些内部的报表,我感觉,

房价上涨还会持续一段,但是开发商不仅仅在和中央博弈,还在和四大国有在博弈,毕竟四

大国有的房贷占全国一半以上。但随后有可能会出现一个滞胀期,不要以为人行的提高首付

只是造谣,当然不太可能提到50%,不过提10个点还是有可能的,之前就悄悄地提高国,

这必将大大影响商品房地销售。因为目前四大内部对房地产商的政策是严控新增。基本上掐

住了房产商一半的命脉。毕竟银行的风险对国家是最重要的,房价跌和银行大面积坏帐,国

家更重视哪个?

(10)关于银行的科技

说实话,对科技我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如果说哪个部门人际关系最好处,那应该就是科技了。

一般来说,每个行的科技是平均学历最高的地方,看看后勤,有一些退伍的,更多是*关系

进来的,在那里有个大专就很不错了,并不是歧视,只是学历和个人素质的关系的确比较大。

某人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银行这话的确不假,可惜的是在领导眼里,科技不过是必

要的保障,虽然不能说可有可无,但地位和食堂的大师傅是一样的。就我们行而言,每年对

科技的投入不会少于上亿,当然这其中硬件投入占了大头。但是并不意味对科技是重视的。

在科技处待过的人应该知道,银行的系统有实时交易系统和交易分析系统之分,重中之重当

然是交易系统,你报表可以晚一两天,但网点不能停一个小时。但让人苦笑不得的是,平时

对那些分析系统无论多不重视,到了月末,季末,年底,必定是从上到下催着要报表。所以

那时我们笑称自己是鸡肋。在建行的人应该都知道cmis吧,这是ccb用来生成报表最nb的

系统之一。从系统的设计到实施,n年前的设计

理念,当时可能很先进,但放在今天,很多功能只能用可笑来形容。如果具体到银行业的科

技力量,我感觉在国内企业级应用中还是比较强的。许多先进的软件,设计理念,也许谈不

上在银行率先使用,但大规模的推广常常在银行业。

可惜的是目前银行业基本是外国软件公司垄断,ibm、hp、oracle,国内公司大多在做集成,

比如神州数码,算是比较好的了。

谈到理念最搞笑的是网上银行,很多人大概都是从招行开始接触,招行也是通过网银来起步

的,但是网上银行的可实施方案却是由ccb提出的,不过当时人行一句话给否决了,认为风

险太大,于是拿了ccb的方案给招行,让他们做试点。于是招行发展了,四大国有才奋起,

可惜毕竟失了先机。人行的心是好的,有风险的东西断不会让四大去先做,可惜人行部分人

的思想还停留在解放前。

谈到人才流失,四大的科技是非常严重的。比如nj某股份制银行的科技,一半是从ccb跳

槽过去的,其他银行也有不少。还有如南摩,hp,就不一一说了。一句话,留不住人,因为

科技是二类部门,干死干活,奖金是最低的。在本来平均数就不高的情况下,吸引力能有多

大呢?

所以在银行干科技是没有前途的,毕竟银行不是科技公司,要的是效益,作为一个保障部门,

永远是翻不了身的。奉劝即将跨入银行门槛的同志,早做打算,要么去业务部门,要么干脆

去公司,前途也许光明的多

(11)继续编个号,这样我自己找起来也方便些。

大家或许对银行比较感兴趣的是信贷部门,说到信贷,就不能不说目前四大国有的机构烦杂,

效率低下的问题。

目前ccb是和美洲银行进行合作的,去了无数人考察,回来得出的结论是要优先发展大城市,

于是便有了100个城市计划单列的想法。其实计划单列不是什么新的东西,早几年就有苏州、

青岛等城市的独立。只不过这次范围扩大了而已。

对于某些城市的单列,对省行来说是爱恨交加的,比如js,如果南京,无锡,常州再分出

去,那省行还剩什么了?

我觉得银行改革的重点是机构的改革,这不是说有什么新业务了,马上就成立个部门对应就

完事了,这只能造成成本的增加。上令不能下达,是目前中国银行面临的最大的问题,监管

不力造成了内部事件频发。看看中行前段时间的事,大家应该可以想象到行长,哪怕一个小

支行的行长权力有多大,胆子有多大。

我早就认为,在中国没有真正的银行家。那些*关系爬上去的,你能指望他素质能高到哪儿

去?这样的人就像定时炸弹,总有一天会出事。

中国的银行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部门,绝大部分利润来源于借贷差,于是信贷是每个行的重中

之重。于是网点看到的就是无止境的任务。不过其实很多任务从总行下来到省行还是比较合

理的,但再分解到二级行,再到支行就让人无法接受了。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人的心里,多完

成的,领导们可以表功,而且关键是闲人太多,银行的任务是按人头的,如果有几个人不干

活,那就意味着其他人得多干点。

(12)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混业经营是王道,不要说我骂老朱,这家伙简直

就是外行领导内行,造成中国银行业目前风险如此之大,完全压宝个人房贷市场就是因为中

国严格禁止混业经营,从保险分出去,到严格银行资金不能涉足证券、期货等市场,简直是

自决死路。看看大摩,只要和金融相关的全部进入,商业银行的只能是什么,中国特色的定

义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资金保证。还那么小孩子气,如果你要走向世界,必须要有非常强

大的盈利能力,光*存贷差能成什么气候?在中国信用卡市场还没有成熟,个人消费市场冷

淡的时候,*什么来盈利?中间业务?票据贴现?笑话!

所以必须要完全开放银行业,银行业的发展不能只*目前前途未知的房地产业。为什么中央

不敢严厉大家房产商?因为怕拔出萝卜带出泥啊,打击面太广,因为房价下跌必然影响到中

国金融的稳定,所以现在是个两难。

还有一个方面值得我们有些欣慰,中小企业贷款市场正在逐步松绑,从前不久ccb和js省政

府,sz政府的合作看到,在js广大的中小企业有望得到宽松的信贷环境。为什么?因为银

行如此多的存款一定要找一个出路,不然就是等死。

(13)现金流是嗜血的,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所有的现金流都会流向那里。

现在的环境已经不是十年前了,那时候银行不愁贷不出去,但也正因为那个时代,造成了目

前大量的坏帐

银行应该是个非常杂的家伙,他应该无所不知,在现在,包括未来,银行的触角应该伸到社

会的每个角落。我把钱贷给你,我就有责任去监管,甚至你的副总都应该有我来任命,这样

我才放心。可惜的是目前我们还在实行粗放经营,不是借记卡收个年费,小额帐户收费就是

精细化经营了,对企业贷款如何监管,对个人贷款如何划分等级才是真正的学问。为什么大

摩敢那么大盘接中国的坏帐?就是以为他不了解中国的人情,这是个优势,他没必要去想这

钱贷给你了,我和你交情不错,我就不好意思跟你要,这个问题有点深了,这孩涉及到中国

的信用制度,司法制度,所以没必要在这里深入讲。

有点累了,欢迎大家来补充,等有时间我想具体聊聊银行内部信贷部门的运作。

(14)首先谢谢大家的支持

今天继续说说银行的信贷。

如果时间倒退十年,银行的信贷员是爷爷。那个时代没有监管,所以说中国的国策是先污染

再治理,所以现在出现那么多坏帐。大家可以去查查相关的数据,中国的坏帐是什么时候大

量形成的。

从前年开始,也许更早一点,人行终于意识到了信用的重要,于是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开始

提到议事日程。可惜,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亡羊补牢。后面一句,暂时不说,现在谁也不

知道晚不晚。就我个人的感觉,这是对未得利益者的一种规范,对已得利益者,已经不起什

么作用了。

现在的信贷,说得好听点叫拼服务,其实拼到实际是政策。为什么四大做不过股份制,大家

应该心知肚明,别说什么他们政策灵活,什么政策灵活,全是扯淡。如果你不要对国家负责

任,只要有利润,你做不做?四大国有还是负责任的银行,当然这是对国家而言,所以才有

国家外汇的大规模投入,如果是某商业银行,你认为国家会下这么大血本吗?

在中南海眼里,四大的稳定就是中国金融的稳定,如果某某商业银行因为某种原因发生挤兑,

你说国家对策会是什么?

所以我的结论是中国的信贷完全市政府行为,只有政府的职能真正转变了,中国的信贷环境

才能真正改变,中国的银行才能真正称之为银行。

(15)目前银行的信贷环境是上面制定了好多框框,可惜真正执行的时候往往是一言堂。比如

企业贷款,必须要层层审批的,但是如果一个大的国企,如果有市政府,甚至省政府发话,

你一个小小的信贷员,甚至一个支行的行长能有发言权吗?那么之前的规定全是空的,明知

前面是火坑也得跳进去,如果你运气好,那也许还能保条命。这就叫行政命令大于一切。

曾经陪某位领导去过一个县级市,坐陪的是县长书记,局长也只能轮到和我说说话。在桌面

上议题只有一个,想救活那个县的一个酒厂,这个县的支柱产业。我对我们这位行长是比较

敬佩的,他基本没有发表意见。据我了解,最后终于没有放出钱去。因为在省政府那边卡住

了。毕竟js的酒厂要救的太多了。也许行长回去也是一身冷汗

所以每每接到下面信贷员的电话,如果能帮上忙,我尽量帮忙,毕竟大家也不容易,混口饭

吃而已。

但是如果是长期的坏帐收回来了,功劳还得寄到领导们的头上,这就叫中国特色的银行。

(16)感觉自己写得比较乱,从来没认真写过这么长的东西。

还有,有的东西的确不能说得太明白,所以希望大家能够谅解。还有些东西,也许我是在省

行,了解得不是那么深入,也不能信口开河。

今天聊聊银行比较有意思的年终。曾经在几个网点蹲过点,和他们的主任聊天,聊到年底的

事情,感觉如同一个笑话一样。

对网点,到了年底,最担心的是什么,害怕有人来大额存钱。银行怕存钱是不是比较搞笑?

因为我在前面说过,下年度的任务很多时候是参考去年的数字来递增的。去年的数字是什么,

一般就是年终的时点数,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你今年任务基本完成了,来个大额的存款,也就

意味着明年得苦干了。基本每个网点对公的客户是比较固定的,为了保持这些大客户,平时

都下了很多功夫。

可有的行呢,比如今年任务完成得很好,新发展了几个大客户,那么今年就超标了,到年底

一看,哇,超额完成任务了,怎么办,让上面知道了,明年万一跑了几个客户那我不就惨了!

于是大家就出去倒存款,先找客户,你看,帮我个忙,今天把这么大笔钱先转到你在其他行

开户的帐头上去,明天再转回来。当然要给客户不少好处。于是年底大家都很忙,超额的得

想办法倒点钱出去,没完成的得想办法找钱,完成的就得防着上面两种,看到不认识的来存

钱就百般阻拦。

那个主任曾经很自豪的对我说,nj很多行的人他都脸熟,到年底他就站在门口看,如果看

见熟人就会想办法去档住。

笑话归笑话,回头想想,中国银行业特色的任务真让人笑不起来。每年都要求增长,可能吗?

所以我一直很同情网点的,不过能帮忙的只能平时办几张卡,或者开网银,或者电话银行之

类。毕竟这是人家的饭碗。

也许这是机关唯一的好处吧!

(17)说到信用评级,就不能不再深入的聊聊银行特色的报表系统。

大家应该了解,银行最真实的数据是什么,对于ccb,是dcc。这是权威的营业数据,所有

的交易在那里面都是真实展现的。可惜的是真实的东西常常不太美丽,于是会计的功能在这

里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我们的决策者发明了(也许不是他们首创的)信贷系统,比如ccb的

cmis系统。这个系统是干什么用的,来生成一个美丽的报表的,它是那么的美丽,以至于

忘记了真实。

在这里,前台人员必须在把在营业系统中的数据手工的来加到这个系统中,当然需要两边一

致。我说过,为了美丽当然需要加工,于是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怎么办?以cmis为准,

即是它是假的,也得是真的。于是,如此多的系统得与它关联,比如现在pbc很重视的个人

和企业征信。比如所谓五大做的审计。

真实的东西是如此见不得阳光,于是在不停的加工下,数据越来越美丽了。

所以我从来不太相信官方公布的数据。所以面对一切数字性的东西我都保留谨慎的态度。

那么再回过头来看看银行的评级,用句官方的语言,这是非常可信的!但问题是你相信吗?

(18)算是跟个潮流吧,不敢说评论,和大家讨论下现在跨行查询收费的事。

现在大家该静下心来想想银行免费的还有多少了。跨行取现是收费的,借记卡也要年费了,

小额帐户也是要钱的,现在跨行查各余额也得要钱了,于是全国骂声一片。

其实这些从一开始就不是免费的,从银联成立之初,就注定了今天的局面,否则银联的利润

从何而来,建立了如此庞大的网络,让大家刷卡越来越方便,难道银联是冤大头。除了手续

费,我看不出银联还有什么利润来源。(不知道银行的年费银联是否有份,如果我没记错好

像是有的,这点欢迎大家补充)

中国的银行从来是独自为战,你建你的网络,我搞我的圈子,互不干涉,想想几年前商场的

收银台吧,满眼的pos。的确从这点上要感谢银联。但是我觉得如果银联的定位如果从一开

始就是各银行的联盟,大家本着共享精神来发展的话,也许不会是今天的局面。可惜的是大

小银行间的经济不平等,中国人的不团结注定银联要么是成为一个强势的垄断企业,要么成

为一场烟云。而中央对银联的定位注定了他成为前者,民族工业啊!

曾经搞过金卡系统,理解银联投入的巨大,不提网络,就是两家行隔壁,从技术上的联通

来讲也是非常恐怖的。银联要针对各行的系统来提出一个公用接口,然后各行要根据自己系

统的实际来重新设计系统,适应接口,一句话,当初大家的心思是为了一个好的网络。

无数的资金投进去,我们的刷卡环境好了,于是开始算帐。前阵子,商户喊手续费高,闹过

罢工。后来不了了之,银联心里感觉很委屈,我也是企业,我也要活啊。银行也很郁闷,我

发了卡,你在其他行取1块钱,我就得贴银联手续费。于是大家都不爽了,于是发个通告,

各位,对不住了,我得收费!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短视的想法,而且在现在这种大环境下是得不偿失的。银联的感觉是我的

网络很nb了,可别忘了,就在不久前你的系统还出过事。还有在国内你很nb了,在海外

呢?在中国人越来越多出国消费的时候,你的声音还很nb吗?举个例子,银联的利润公开

过多少?面对即将到来的竞争,你的客户群稳定吗?

别沾沾自喜了,银联和各大银行们,醒醒吧!

(19)今天突然想说说银行的监管了。突然想起来一个故事,关于牧羊人,狗,羊还有狼的。

羊丢了,牧羊人埋怨狗,说他私通狼,因为篱笆很高。

感觉现在银行仿佛就是这个食物链。牧羊人就是管理层,普通员工是狗,银行好比羊,外

在的风险好比狼,而篱笆就是管理层的监管制度。篱笆现在已经很高了,结果羊还是经常被

狼叼走,于是牧羊人说是狗不好,狗不守规矩。实际呢,外面的狼很多,可披着人皮的狼呢?

做为狗,心里知道可不敢去说,因为他是你的主人,有着牧羊人的外表。还有那圈篱笆,倒

刺实在太多,让狗不敢*近,于是狗疑惑了,这是防谁呢?

如果有一天狗也能变成人,也许我们才不要如此的提心吊胆!


更多推荐

银行,大家,中国,没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