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0日发(作者:)

中国画家及其代表作

1、吴道子,唐,尊称吴生,画圣、民间画工祖师,其 山水画有变革

之功,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 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

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

“吴带当风”。后人把他与张僧繇并称“疏体”,以别 于顾恺

之、陆探微劲紧联绵较为古拙的“密体”。焦墨 线条中,略施淡

彩,又称“吴装”。苏轼认为“画至吴 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

事毕矣”,“出新意于法度 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明皇受

篆图》、《十指钟

馗图》入《历代名画记》;《孔雀明王像》、《托塔天王图》、

《大护法神像》等 93件入《宣和画谱》;《天王送子图》 《地狱

2、顾闳中,南唐,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 丽,擅描摹人物

神情意态,与周文矩齐名,唯一传世作 品《韩熙载夜宴图》。见于画

史著录的作品还有《明皇 击梧桐图》《游山阴图》《雪村图》《荷钱

幽浦》等。

8、范宽,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其画峰峦浑厚端 庄,气势壮阔伟

3、李公麟,北宋,苏东坡称“其神与万物交,智与百 工通”。因此,

李公麟笔下“扫去粉黛、淡毫轻墨、高 雅超逸的白描画,被后人称为

“天下绝艺矣”。《山庄图》

《五马图》《维摩诘图》。

4、 曹仲达,北齐,精于外国佛像。所画人物以稠密的 细线,表现衣

服褶纹贴身,“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 似刚从水中出来,人称曹

衣出水,与唐代画家吴道子的

吴带当风画风并称画史。无作品传世,但现存的北朝佛 教造像中有与

其相似的风格。所做佛画,到唐代有“曹 家样”之美称。同时与张僧

繇的“张家样”都是唐人总 结出来的。此外还有吴道子的“吴家样”

和周昉的“周 家样”。

5、 顾恺之,东晋,时称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与

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 作画,意在传

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

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司马宣王像》、

《谢安像》、《刘牢之像》、《恒玄像》、《列仙图》,著录 于《梁

太清目》;《宣和画谱》著录有《夏禹治水图》、《春 龙出蛰图》等

9件。其中传世的《女史箴图》卷,传为 早期摹本,现藏英国伦敦不

列颠博物馆。另传顾之《洛 神赋图》卷,乃宋人所作,现藏故宫博物

院。他的画论 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

9、崔白,北宋。这位画家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只是个民 间画工。《寒雀

图》、《双喜图》、《芦雁图》、《竹鸥图》、

《枇杷孔雀》《杜牧吹箫祝寿图》等。

变相图》。

6、梁楷,南宋,属粗行一派,不拘法度,放浪形骸。 梁 楷传世的作

品包含了《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 墨仙人图》等,

7、李成,五代宋初,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平远寒 林,画法简

练,气象萧疏,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 之称;画山石如卷动的

云,后人称为“卷云皴”;画寒 林创“蟹爪”法。对北宋的山水画

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北宋时期被誉为“古今第一”。存世作品有

《读碑窠石 图》《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茂林远岫图》

等。

岸,令人有雄奇险峻之感。用笔强健有 力,皴多雨点、豆瓣、钉头,

山顶好作密林,常于水边 置大石巨岩,屋宇笼染黑色。作雪景亦妙。

《溪山行旅

图》、《关山雪渡图》、《万里江山图》、《重山复岭图》、《雪 山

图》、《雪景寒林图》、《临流独坐图》等。

10、陆探微,南朝,中国最早的画圣,书法入画创始人。 与东晋顾恺

之并称“顾陆”;南齐谢赫给予其绘画至高 的赞誉:“穷理尽性,事

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 非复激扬所能称赞。但价重之极乎上,

上品之外,无他 寄言,故屈标第一等。”画迹有隋朝官本《黄帝战涿

鹿 图》、《燕太子丹图》、《孙氏水战图》等十二卷。

11、张僧繇,成语“画龙点睛”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 文献里说他作

画,“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很象现在 的速写,被称为“疏体”。

此外,他还善于雕塑,有“张 家样”之称。《十八宿神形图》、《梁

武帝像》、《汉武射 蛟图》、《吴王格武图》、《行道天王图》、

《清溪宫水怪图》、

《摩纳仙人图》等,分别着录于《宣和画谱》 、《历代名

画记》、《贞观公私画史》。传世作品有《五星二十八宿 神形图》,

现藏于日本大坂市立美术馆。

12、关仝,五代后梁。所画山水表现出关陕一带山川的 特点和雄伟气

势。北宋米芾说他“工关河之势,峰峦少 秀气”。画风朴素,形象鲜

明突出,简括动人,被誉为

“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北宋人将他与 李成、范宽

并列为“三家鼎峙”,具有很大影响。 《关

山行旅图》《山溪待渡图》等

13、荆浩,五代后梁。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 勾皴之笔坚凝

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 气势,为北方山水画派之

祖。所著《笔法记》为古代山 水画理论的经典之作,提出气、韵、

景、思、笔、墨的 绘景“六要”。现存作品有《匡庐图》 《雪景山水

图》

18、谢赫,南朝齐梁间画家、理论家。著有《古画品录》, 为我国最

古的绘画论著。提出中国绘画上的“六法”, 一、气韵生动,二、骨

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 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

写(或作“传模移 写”)。

14、张萱,唐,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无一 真迹留世,

历史上留下两件重要的摹本,人物画线条工 细劲健,色彩富丽匀

净。传说是宋徽宗临摹的《虢国夫 人游春图》卷和《捣练图》卷。

20、周昉,唐,其画风为“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以丰 厚为

15、董源,五代南唐,南派山水画鼻祖。笔力沉雄, 后以江南真山实

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 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后人

称为“披麻皴\"。米芾谓 其画“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存世作品有

《夏景山口 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龙宿郊民

图》

16、巨然,五代僧人画家。专画江南山水,所画峰峦, 山顶多作矶

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 之细径危桥茅屋,得野逸

清静之趣,深受文人喜爱。以 长披麻皴画山石,笔墨秀润,为董源画

风之嫡传,并称 董巨,对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画发展有极大影响。

《万壑松风图》、《秋山问道图》、《山居图》等传世。另 《夏景山

居图》、《夏日山林图》、《秋江晚渡图》、《溪山 渔乐图》、《云

岩萧寺图》、《秀峰图》、《遥山渔浦图》等。

17、李思训,唐。世称“大李将军”。明代董其昌推其 为“北宗”之

祖。李思训擅画青绿山水,受展子虔的影 响,笔力遒劲。法度谨严、

意境高超、笔力刚劲、色彩 繁富,显现出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山水画

的发展与成熟 的过程。它和同时期兴起的水墨山水画,都为五代和北

宋时期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其作品均散佚。 《宣和书

谱》记载尚有《山届四皓》、《春山图》、《海天落照图》、 《江山

渔乐》、《群山茂林》等十七幅, 《江帆楼阁图》、

《九成宫纨扇图》。

25、尉迟乙僧,唐,于阗(今新疆和田)人,名画家尉 迟跋质那之

子,世称父为“大尉迟”, 子为“小尉迟”。 所作佛画,小则用笔紧

劲,如屈铁盘丝;大则洒落有气 概,用色沉着,“堆起绢素,而不隐

指”。画史称其为

“凹凸画”。《番君图》卷,《龟兹之女图》卷,《天王 像》,在

长安慈恩寺塔下南门画《千钵文殊》 、《功德人

物》和《湿耳狮子》等壁画,被誉为“精妙之状,不可 名焉”。

26、倪瓒,元。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 竹偃仰有姿,

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 人风度。与黄公望、王蒙、

吴镇合称 ”元四家”。存世作 品《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

斋图》等。著有《清 閟阁集》。

19、卫协,[晋]与张墨并称画圣。作道释人物,冠绝当 代。其白描

细如蛛网,而有笔力,其画人物,不敢点晴。 顾恺之自以为不及。有

七佛图、穆天子咽瑶池图、大小 列女图、高士图、伍子胥图、醉客

图、张仪象鹿图、诗 黍稷图、白画卞庄子刺虎图、 吴王周师图并传于

代。《历 代名画记、古画品、续画品录、述画记、图画见闻志、 宣和

画谱、抱朴子》

体。”雕塑家仿效之,称为“周家样”。 《杨妃出

浴图》《妃子数鹦鹉图》《赵纵侍郎像》《明皇骑从图》《宫 骑图》

《游春仕女图》等均已失传,现存《簪花仕女图》

《挥扇仕女图》《调琴啜茗图》等几幅传为其作。

21、 黄荃,五代十国西蜀画家。以画品“富贵”流布后 世。存世作品

《珍禽图》。

22、 徐熙,五代南唐。其妙与自然无异。 《玊堂富贵图》

《雪竹图》

23、 曹不兴,三国。“佛画之祖”,有落墨为蝇等传奇 故事,画迹今

已不存。

|菰城郑妪善相,刘敦善星象,吴 范善候风气,赵

达善算,严武善棋,宋寿善占梦,皇象 善书,曹不兴善

并称为“吴中八绝”或“东吴八绝”。

《龙头样》

24、 王希孟,北宋,《千里江山图》一画名垂千古。

27、仇英,明。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明四家”, 亦称“天门

四杰”。画史评价他为追求艺术境界的仙人。

《郭子仪拜寿图》 《金谷园图》《汉宫春晓图》《右军洗 砚》《职

贡图》《文姬归汉图》《柳塘渔艇》《桃村草堂图》

《上林图》《观瀑图》《梅石抚琴图》《秋江待渡图》。

28、 马君祥,元,永乐宫三清殿壁画作者马七父。代表 作有《朝元

图》等

29、 徐渭,明。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 曾刻一印,自

称“青藤门下走狗”。文学家、艺术家木 心先生评其为“英才天

纵”。墨花图、菊竹图、墨葡萄

30、唐寅, 《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六

如居士集》 《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临水芙

蓉图》、《秋风纨扇图》。

31、高克恭,元,与文湖州并驰。 《墨竹破石》、《云山

图》、《方棹吟秋》、《秋山暮霭》。

36、陈洪绶,明末清初。与顺天崔子忠齐名,号称“南 陈北崔”,人

谓“明三百年无此笔墨”。 陈洪绶去世后, 《九歌》、《西厢记》插

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 等版刻传世,工诗善书,有《宝纶

堂集》 。

37、陈淳,明,与徐渭并称为“白阳、青藤”,其绘画 当属文人隽雅

一路的,即“白阳”一派画家。存世作品

《红梨诗画图》《山茶水仙图》《葵石图》《罨画图》等。

38、 米芾,北宋,《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珊瑚 帖》、

《蜀素帖》等

32、 杨惠之,[唐]开元时雕塑家。后见吴名声渐重,于 是焚毁笔

砚,后专攻雕塑,当时有“道子画,惠之塑,

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说。著《塑决》一书,惜已不存。 被人们尊称为

“雕圣”。

33、 王蒙,元。赵孟頫外孙。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

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青卞隐居图》 《夏山高隐

图》《丹山瀛海图》《春山读书图》《葛稚川移居图》《秋 山草堂

图》《湘江烟雨图》《深林叠嶂图》等。

34、 赵干,〔五代•南唐〕,表现“烟波浩渺、风光明媚” 之山光水

色尤具独到。《江行初雪图》。

35、 戴逵,东晋。首创中国式佛像。且创造了夹纻漆像 的作法,把漆

工艺的技术运用到雕塑方面。和顾恺之的

《维摩诘像》及狮子国的玉像,共称“瓦棺寺三绝”。

46、吴冠中,《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 《黄山

松》、《鲁迅的故乡》等。

39、 董希文,《开国大典》、《长征路线写生集》、《董希 文画

辑》、《董希文画集》

40、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

41、 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俏不争春》《绿色长城》 《长河

颂》

42、 傅抱石,《观瀑图》《待细把江山图画》《屈原》《湘 夫人》

43、黄宾虹,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 《山居

烟雨》《溪山垂钓》《雁宕纪游》《新安江舟中作》《黄山 画家源流

考》《虹庐画谈》《画法要旨》等

44、徐悲鸿,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 构、骨骼的准

确把握。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 坛的“金陵三杰”。《愚公

移山图》《八骏图》《负伤之 狮》《田横五百士》。

45、张乐平,“三毛之父”。《二娃子》、《萌萌与菲菲》、 《父子

春秋》、《我们的故事》、《好孩子》、《小咪画传》、 《小萝卜

头》等。三毛系列:《三毛日记》、《三毛今昔》、 《三毛新事》

等。

47、吴昌硕,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 派四大家”。

《瓜果》、《灯下观书》、《姑苏丝画图》等。

48、张大千,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因 其诗、书、画

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 张北齐”和“南张北溥”。

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 三家”齐名。《爱痕湖》《长江万里图》

《四屏大荷花》《八 屏西园雅集》

49、李可染,《江山无尽图》《万山红遍》《漓江胜境图》

《井冈山》《爱晚亭》

50、李苦禅,:《盛荷》《群鹰图》《松鹰图》《兰竹》《晴

《水禽图》。

雪图》


更多推荐

作品,画家,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