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0日发(作者:)

中国历代名画家及作品

一、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

1、曹不兴 (三国) :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传说他画屏风时“落墨为蝇”,致使孙权误以为真。

2、卫 协 (晋代) :谢赫评价称:“古画皆略,至协始精”。

3、南朝三杰:

顾恺之 (东晋) :《论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传。仁智图》

陆探微 (南朝刘宋) :谢赫的《画品》评价称:“第一品第一人”, 创造“秀骨清象”风格

张僧繇 (南朝萧梁) :则有“画龙点睛”的美传。

4、萧绎 (南朝):《职贡图》

5、谢赫 (南朝):《画品》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6、曹仲达(北朝):后世评他的风格说:“曹家样”,“曹衣出水”。

7、杨子华(北朝):《北齐校书图》

二、隋唐著名画家:

阎立本(唐初):《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道释人物画家

尉迟乙僧(初唐):西域画风,以擅画佛像和外国人物著称。 道释人物画家

吴道子(唐):“吴家样”、有“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著称。道释人物画家

张萱 (唐):《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仕女画

周昉 (唐):《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游春仕女图》《调琴啜茗图》仕女画

展子虔(唐):《游春图》开创了青绿山水。

李思训(唐):《江帆楼阁图》青绿山水

李昭道(唐):《明皇幸蜀图》 李思训之子。青绿山水

王维 (唐):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水墨山水

薛稷 (唐):尤擅画鹤。 花鸟画

边鸾 (唐):“唐人画鸟,边鸾最为驰誉”。 花鸟画

韩干 (唐):《牧马图》《韦偃牧放图》(李公麟摹本)。 鞍马画

韩滉 (唐):《五牛图》。 鞍马画

三、五代宋元著名画家:

1、周文矩(五代南唐):《重屏会棋图》《宫中图》人物肖像画

2、顾闳中(五代南唐):《韩熙载夜宴图》人物肖像画

3、荆浩(五代):《匡庐图》、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提出“图真”、“搜妙创真”、“六要”:气韵思景笔墨

4、关仝 (五代):《关山行旅途》。山水画

5、董源 (五代):《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水墨山水画、《龙宿郊民图》。山水画

6、巨然 (五代):《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山水画,董源的追随者 。 山水画

7“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黄筌 (五代---965):《写生珍禽图》花鸟画

徐熙 (五代):其画被宋人称为。花鸟画

8、武宗元(宋---1050):《朝元先仗图》宗法吴道子。 宗教画

9、李公麟(宋):《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白描《维摩诘图》 白描人物画

10、梁楷 (宋):《太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 简笔人物画

11、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 风俗画

12、苏汉臣(宋):《秋庭戏婴图》《货郎图》 风俗画

13、李成 (宋919---967):《寒林平野图》《读碑窠石图》擅山水,师承荆浩、关仝。 山水画

14、范宽 (北宋):《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山水画

15、郭熙 (北宋):《林泉高致》《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窠石平远图》 山水画

16、米芾 (宋):《潇湘奇观图》《云山得意图》 小景山水

17、王希孟 (宋):《千里江山图》 山水画

18、南宋四家:

李唐 (南宋):《万壑松风图》《采薇图》、风俗画、开创南宋山水画新风

刘松年(南宋):《四景山水图》《罗汉图》

马远 (南宋):《踏歌图》

夏圭 (南宋):《溪山清远图》

19、崔白 (南宋):《双喜图》《寒雀图》宫廷花鸟画

20、赵佶 宋徽宗(宋1082-1135):《芙蓉锦鸡图》《池塘晚秋》《瑞鹤图》擅长楷、草书及山水、人物、画鸟、

墨竹,创瘦金体。

21、赵孟坚(宋末):以画白描水仙而著称

22、赵孟頫(元1254-1322):《秋郊饮马图》《秀石疏林图》

23、钱选 (元1239-1301):《浮玉山居图《柴桑翁像》

24、元四家:

黄公望(元1269-1354):《富春山居图》

吴镇 (元1280-1354):《渔父图》

倪瓒 (元1301-1374):《渔庄秋霁图》《水竹居图》山水画笔墨松秀简淡,意境荒寒萧索

王蒙 (元-1385):《清卞隐居图》

25、高克恭(元初):《高高亭图》

26、王冕 (元1287-1359):《墨梅图》

27、王绎 (元1333-):著《写像秘诀》,《杨竹西像》

四、明清著名画家:

1、浙派与院体:

戴进 (明初1377-1462):《关山行旅图》、《春游晚归图》《溪堂诗意图》

吴伟(明初1459-1508):《柳下读书图》《梅下抚琴图》、白描《武陵春图》

2、吴门四家:

沈周 (明初):《庐山高图》、

文徵明(明初):《真赏斋图》、

唐 寅 (明初):《孟蜀宫妓图》、

仇 英 (明初):《桃源仙境图》、以工笔重彩闻名

3、陈淳 (明1483-1544):《花卉册》、花鸟画师法沈周,比沈周的作品更为活泼。

4、徐渭 (明1521-1593):《墨葡萄图》

5、董其昌(明1555-1636):《仿王蒙山水》推出“南北宗论”。 松江派

6、陈洪绶(明晚1598-1652):《品茶图》擅长“易园以方,易整以散”装饰手法

曾鲸(明1568-1650):《王时敏像》 创墨骨画法

7、清初“四家”:

石涛 (清初):《山水清音图》《泼墨山水卷》《牡丹竹石图》《墨竹》《睡牛图》

八大山人(清初):《荷花小鸟》《秋林亭子图》《松谷山村图》《孔雀牡丹图》

髡残 (清初)《苍翠凌天图》《层岩叠壑图》《苍山结茅图》旨在表现“吾之天游”

弘仁 (清初)《黄海松石图》《冈陵图》《崇冈山村图》《晓江风便图》

龚贤 (清初1619-1689):《自藏山水轴》《夏山过雨图》《千岩万壑图》

8、清初四家:

王时敏(清初):《仙山楼阁图》用笔虚灵,气韵清恬。

王鉴 (清初):《长松仙馆》落墨丰润,兼擅青绿。

王翚 (清初):《水阁幽人图》

王原祁(清初):《仿大痴山水》,王时敏的孙子

9、“扬州八怪”:

郑燮 (清):《竹石图》《墨竹图》

金农 (清):《自画像》《月华图》《寄人篱下》《墨竹》《采菱图》

黄慎 (清1687-1770):《伏生授经图》《渔妇图》《携琴仕女图》《雪景山水》《花卉册》

10、罗聘 (清):《醉钟馗图》

11、焦秉贞(清):《仕女图》

12、王致诚(清):《十骏图》兼有中西之长

五、近代著名画家:

(一)、上海画派

1、海上三任:任熊、任熏、任颐

任熊(年):《大梅山馆诗意图册》(120幅)

任颐(任伯年)(年):《苏武牧羊》《雪中送炭》《钟馗》《女娲补天》《寒酸尉像》

2、吴昌硕(年):《三千年结实》 诗集《缶庐集》

3、赵之谦(年):未定居上海。

虚谷(年):未定居上海。《枇杷图》

(二)、岭南画派(广东地处五岭之南,习惯上被称为岭南)

1、居氏兄弟:居巢、居廉

2、“二高一陈”: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

高剑父(年):主编《真相画报》《鹰》

陈树人(年):《杨柳舞春风》

3、何香凝(1878--1972年):

(三)、北京画家群、社团及其他

1、陈师曾(年):《读画图》

2、齐白石(年):《群虾图》

3、天津画家

刘奎龄(年):《凝神》

(四)、江浙画家群、社团及其他

1、黄宾虹(年):作品《青山红树》《山中坐雨》

2、张大千(年):《人物》

3、潘天寿(年):《达摩》

4、傅抱石(年):《大涤草堂》《潇潇暮雨》《万竿烟雨》

(五)、其他画家:

1、李苦禅:《流民图》

2、徐悲鸿:国画《奔马》

2、颜真卿(唐):《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明清美术2009-07-03 10:11明清两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阶段的两个王朝,呈现出文人画成为画坛主流、工

艺美术的文人化和世俗情趣的渗透三大共性时代特征。明清美术的发展演变轨迹和共性时代特征,也是反映中

国由封建社会向近现代社会转型这一历史阶段总体特征的重要侧面。

明清美术

一、绘画领域的成就

鸦片战争前的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文化虽然趋于保守,但绘画领域却出

现许多富有特色的流派与个性强烈的画家,他们各领风骚,独步画坛。

1.浙派

戴进(1377年-1462年):钱塘(今杭州)人。代表作:《关山行旅图》、《溪堂诗意图》

是明初功力精深的大画家,他曾在宣德年间被荐入宫,后遭忌返回家乡,卖画为生。戴进的直接继承者有其子

戴泉、婿王世祥、弟子方钺、夏芷等,均为浙江人,故他的传派世称“浙派”。

戴进技艺全面,人物、山水、花卉皆擅长,面貌也有多种变化,山水取法宋人苍劲一派,又融以元人水墨法传

统,山石大斧劈皴,水墨淋漓,豪放挺健,下笔较重,粗犷有力,气势充沛。人物工意结合,面部描写较细,

神态生动,衣纹线条则粗放顿挫,劲练洒脱,风貌独具,花鸟既能工笔设色,又能水墨写意。

2. 吴门画派

明代中期随着经济生活的繁荣,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路”的苏州(俗称吴门)涌现出卓有成就的画家群体,

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家最为著名,人称“吴门画派”。他们的作品大多数表现江南文人优雅闲适的生

活情趣。

“吴门画派”的四大家各有千秋,其创始人沈周功力深厚,不慕功名,最富文人气质,他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修

养,书法雄厚浑朴,兼工山水、花鸟、人物,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晚年笔墨简放粗

豪,气势雄强。所作率意纵逸,寓有野逸之趣,成为明代复兴文人画的先锋。

沈周的弟子文徵明的书画技艺也很全面,文雅典丽,笔墨蕴藉含蓄,风骨秀逸。文徵明长寿而勤奋,传世作品

甚多,子侄、弟子流风不绝,至清初不衰,故而他成为“吴门画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

唐寅的作品以工细为主,又兼有文人的笔墨,富有诗一般的意境;书法秀逸遒劲,风格洒脱,雅俗共赏,深受

欢迎。他也是一位人物、山水、花鸟兼工的画家,并因生活跌宕多趣,风流不羁,而成为家喻户晓的江南才子。

文、唐的画友仇英,出身工匠,但勤奋好学,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所绘人物、山水,精工具体,设

色清丽,构图繁密,意境深邃,文雅而严谨,匠心独运,为他人所不及。故而他赢得画坛的尊重,成为“吴门

画派”四家之一。

沈周《庐山高图》、文徵明《真赏斋图》、唐 寅《孟蜀宫妓图》、仇 英《桃源仙境图》

3.写意花卉风格的创新与贡献

在“吴门画派”兴复文人画的风潮影响下,随着思想家强调发挥主观能动的“心学”兴起,明代中期的

绘画变得更有生气,在技法上也有许多突破,表现于花鸟画创作上,水墨写意的大家应运而生,他们就是号白

阳山人的陈淳(1483年-1544年),及号青藤的徐渭,世称“青藤白阳”。

陈淳的花鸟画师法沈周,用笔随意,自由纵横,淡墨疏笔,生趣横溢,是位以拙胜巧的高手。他的水墨花

卉常常是一花数叶,疏淡欹斜,比沈周的作品更为活泼。代表作:《花卉册》

徐渭较陈淳更为放纵,以泼墨大写意花鸟画见长,不求形似求生韵,笔势激动,气度轩

昂,如感情之渲泄,澎湃汹涌。这与他怀才不遇的坎坷经历大有关联,才情在仕途上受阻,却在诗文书画上得

到淋漓尽致地发挥。代表作:《墨葡萄图》

4.董其昌的绘画艺术

明代后期的画坛中心人物是董其昌(1555年-1636年)。他出生于经济发达的松江,官至礼部尚书,是继

元代赵孟頫之后的又一位大官僚兼文人书画家。

他长于山水画,提倡“元四家”,轻视“吴门画派”,极力鼓吹纯“文人画”。所作注重笔墨技巧,书画同

体,讲究气韵,慕求风神,带有主观抒意,追求似与不似。董其昌善于将古人的结构、技法特点加以归纳,使

画面的疏密、浓淡、开合、虚实更有规律,富有清润温雅、平和怡然的趣味。代表作:《仿王蒙山水》

5.陈洪绶的生平、作品及艺术成就

明朝晚期的人物画随着社会思潮的活跃而有较大的改观。不拘陈法、追求个性的大画家陈洪绶(1598-1652

年)就生活于这一时期。陈洪绶,号老莲,浙江诸暨人,曾入京为内廷作画,并观禁中藏品,技艺大进;但对

明末政治腐败深怀不满,不久南还,明亡后变得更为愤世嫉俗。所作人物,往往经过大胆的夸张变形,头大耳

阔,躯体伟岸,相貌奇峭,衣纹排叠,凛然可畏;借佯逛迂怪,否定时政,讽刺当局,表达狂放不羁之情。

陈洪绶善于利用夸大人物个性特征和衬托对比的手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技法上,他用线清圆细劲,

拙如古篆,刚中见柔,力度雄健,不落常套。 代表作:《品茶图》

6.愤世嫉俗的明遗民画派 ——清初四僧

明清鼎革,社会动乱,许多文人为了避祸,或不肯与清政府合作,便出家做了和尚;有的不再应考做官,

甘当明朝遗民,了此一生。他们中间的画家,以“四僧”(即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弘仁)和龚贤、方以智(无

可)等最为出名。

四僧和明遗民画派因负有民族气节和艺术上的独创精神,而被称作清初画坛的“野逸派”。

石涛、八大山人是明朝宗室,作品中往往流露身世之感,激昂悲愤,沧凉忧郁。石涛以山水见长,兼工花卉。 广

泛吸收前人技法,融会贯通,独来独往,自成一格。他的画风富有创新精神,在运笔用墨、设色构图上皆突破

陈法,令人耳目一新。石涛晚年在商业都市扬州卖画,他恣肆奇拙的画风,对“扬州八怪”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代表作:《山水清音图》

八大山人亦长于山水、花鸟,“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水意境荒率凄凉,花鸟怪诞冷漠,愤世嫉俗,不满现实,

一派受压抑而不屈的情调。所写书法,似蚯蚓扭曲多变,柔中有刚,世称“蚯蚓体”。 代表作:《荷花小鸟》

7.清初四王

清初重要的画家还有“正统派”的四王,即太仓(今属江苏)人王时敏、王鉴,常熟人王翚,王时敏的孙

子王原祁。他们受董其昌的影响较大,发展了晚明文人画的抽象特点,特别注重笔墨和纯形象的表现。所作并

非描绘真山水,而是主要表现笔墨和线条的半抽象画。

四王与同时代画家的不同之处,在于画面布局不求奇险,而是注重笔墨功夫,所以粗看面目相同,若无变

化,其实其变化在于笔墨的旋律,而非形象的布置。他们的摹仿古人,尽管有很大的局限,创新不足,但对前

人技法的总结、继承,却维系了传统,而且左右清廷画艺,被奉为“正统派”。

四王作画常常题为仿某某宋元名家,诸如巨然、黄公望和元四家,其实都是自己的画,而且四人面貌也有所不

同。王时敏用笔虚灵,气韵清恬,王鉴落墨丰润,兼擅青绿。

王 翚 代表作:《水阁幽人图》

王 鉴 代表作:《长松仙馆》

王时敏 代表作:《仙山楼阁图》

王原祁 代表作:《仿大痴山水》

8.扬州画派

清代中叶,在商贾云集、思想活跃的扬州,萃集一批卖画为生的重要文人画家群体,人称“扬州八怪”。

其所以称怪,一是书画创作皆流露强烈的个性;二是与当时的社会时尚相背戾,为人大多不趋炎附势,孤高自

傲。扬州人视他们奇奇怪怪,按方言“八怪”称之。主要画家有郑燮、金农、黄慎等。 “扬州八怪”都是失意

文人,他们承传了明遗民画家反抗精神 。

郑燮的《竹石图》,挺劲孤直,具有倔强不驯之气,而又寄托“一枝一叶,总关民情”的同情民间疾苦之

心。 代表作:《墨竹图》

罗聘的《醉钟馗图》,以漫画的手法,描绘出一幅迷离扑朔、奇异怪谲的鬼怪世界,借以讽刺社会现实。有人将

此图比作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称它们都是用“以鬼喻人”的手法来讽诲世事。

9.东西方艺术交流

清朝重建宫廷画院,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达到鼎盛。那时西洋传教士络绎来华,意大利的郎世宁、法国的王

致诚、捷克的艾启蒙等,带来了西洋画的凹凸阴暗和透视法,在宫内为皇帝作战功图,以精细逼真的艺术效果

而受到欢迎。

受西洋画的影响,清宫廷中的画家如焦秉贞、冷枚、丁观鹏等,也参酌西法,作画注重凹凸阴暗的光影效果,

笔法更为纤细写实。 焦秉贞 代表作:《仕女图》

中国水墨画与散点透视的技法,也被西洋画家采用,如王致诚的《十骏图》,就兼有中西之长。

10.多元化的民间风俗画

明清的民间风俗画内容庞杂,题材丰富,涉及生产、生活、宗教、历史、文学、戏曲等方面。 明代徽州

刻《西厢记》、《元曲选》插图、《十竹斋画谱》等,均较为出名。

[清]年画《一团和气图》、[明]北京法海寺壁画《韦驮像》 这些民间风俗画的最大特点,一是既工丽具

体,又生动活泼,富有装饰情趣;二是贴近生活,通俗耐看,含有劝恶从善、吉祥喜庆的内容。

明清时期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一带藏区雪域的绘画,除寺院壁画外,以“唐卡”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

绘画最为流行。 唐卡亦称“汤喀”,是藏语,指一种用布或绢制成的画轴。内容大部分为佛像、菩萨像、护法

神像,这类作品宗教特征较强,规范而严谨,尤其是曼陀罗唐卡,画佛或诸神的宫殿,圆中有方,方中画圆,

层层排列,紧密有序。

二、明清时期工艺美术

明清时期工艺美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相当突出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商业的繁荣,都直接

影响和推进着工艺美术的发展。比如景德镇御窑生产的瓷器,明果园厂内廷作坊制作的雕漆、华丽的掐丝珐琅,

江宁苏杭织造局的锦缎,造办处的精巧玲透的玉石、象牙雕刻等。

1.明代青花瓷工艺

明清工艺美术中陶瓷艺术取得重要发展。地方窑址遍于各地,其中如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浙江龙泉、福建

德化、广东佛山等地均有相当规模,有的在传统产品上继续发展(如浙江龙泉窑),宜兴仿钧窑等则成为此一时

期出现之新品种,福建德化窑白瓷,温润如象牙,所制瓷雕人物,神态逼真,衣服流畅潇洒,具有很高艺术价

值。

2.掐丝珐琅工艺

铜胎珐琅工艺约在元代时由阿拉伯人传入我国,被称为“大食窑”。我国工匠将这一外来技术与传统艺术风

格相结合,借鉴了古代青铜工艺、金银镶嵌和陶瓷器的造型和装饰,创造了雍容华贵具有民族风格的掐丝珐琅

工艺。

3.丝织刺绣工艺

随着明中叶及清代前期工商业的繁荣,丝织生产展现了空前的盛况。工匠的分工细致,复杂的提花织机和

多套色印染法在作坊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工艺技术上有了显著的提高,丝织印染生产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区,

规模也大大超过前代。南京的云锦、四川的蜀锦、山西潞安州(今长治)的潞绸都是著名产品。

三、明清时代的园林建筑

1、悬空寺

是在悬崖上凿洞,插入木梁,寺的一部分建筑就架在这一根根木梁之上,另一部分则利用突出的岩石作为

它的基础。游人在远处见不到这些木梁,却见到不少细木斜顶住寺的底层。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距今约

1400年。历代重修,但原来的结构没有改变。

2、古代宫廷建筑的典范——故宫

到明清,中国建筑变法的气力似乎是没有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时期的建筑艺术就走向了末路。北京故宫、

天坛的产生,成为中国古代宫殿群体建筑艺术最辉煌的绝笔。

3、皇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审美文化, 蕴藉了深厚的哲学与美学的陶冶, 于诗情画意中体现盎

然生机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之本。明清私家园林是园林艺术在成熟阶段的表现。

4、私家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大都是封建文人、士大夫及地主经营的,比起皇家园林来可说是小本经营,所以更讲究细部

的处理和建筑的玲珑精致。

四、明清时代的雕塑

在明清时期的雕塑艺术领域里,比较有创造性而富有生气的,是工艺品的装饰雕刻和被称作“案头摆设”

的小型雕塑品。

1、陈家祠建筑雕塑

就其制作材料而言,有木雕、泥塑、陶瓷塑、砖雕、竹雕、玉石雕、骨角牙雕和果核雕等多种。其中如福

建德化窑的瓷塑、南京的刻竹,闽南,粤东的“潮州木雕”,无锡、苏州、天津的泥塑等,都有出色成就,驰誉

中外。

2、昆明筇竹寺五百罗汉像

3、山西平遥双林寺塑像 韦驮像 彩塑

古代历史记载的画家

曹不兴 (三国) :

有记载的第一位有影响力的画家。是最早享有盛誉的画家,传说他画屏风时“落墨为蝇”,致使孙权误

以为真

卫 协 (晋代) :

谢赫评价称:“古画皆略,至协始精”。

顾恺之 (东晋) :

东晋时期最著名的画家、绘画理论家。画人物主张以形写神、传神写照,重视点睛。有最早的画卷《洛神赋图》

卷,摘写曹植《洛神赋》诗句,分段描画曹植与洛神在洛水上会面的情景。主题人物前后不断出现。景物连绵,

人物多姿。

陆探微 (刘宋) :

谢赫的《画品》评价称:“第一品第一人”

张僧繇 (萧梁) :

则有“画龙点睛”的美传。

谢赫 (南齐) :

《画品》与顾恺之的《论画》为代表的著述,是绘画史上最早出现的理论专著。

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累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

阎立本 (隋末唐初):

《步辇图》 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图中李世民威严而平和。

《历代帝王图》描绘了自汉至隋代l3个不同帝王形象。

张萱 (唐):

《捣练图》此图是盛唐一幅重要的风俗画。画面表现宫女加工绢丝的场面。全图十二个人物,共分三组:前部

是捣丝,中间是理丝缝合,最后是把绢拉直、熨平。画中人物全神贯注,仿佛唯有捣丝之声可闻。若干细节描

写也十分精微生动,生活气息甚浓。

韩滉 (唐):

《五牛图》卷 是传世品中最早的纸本作品距今1200年。 图画五牛,形象不一,姿态各异,或行或立,

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其中一牛完全画成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

顾闳中 (五代):

《韩熙载夜宴图》 描绘了五代南唐时期韩熙载家中的一场奢靡的宴会场景。全图共分为五个段落,韩熙载

头代高帽,面有长髯,他在画中出现了五次,但表情始终闷闷不乐,为了逃避迫害,他不得不纵情酒色之中。

张择端 (北宋):

《清明上河图》再现了12世纪我国城市生活的面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在没有摄

影技术的年代,是绘画让我们仍能观瞻那个年代的影像。

赵佶 (北宋):

《芙蓉锦鸡图》宋徽宗赵佶是宋代皇帝,也是中国古代皇帝中最有艺术才能的一位,赵佶不仅重视写生,

还讲究物理法度。他用生漆点鸟的眼睛,黑豆一般向外突出,极为神似。

梁楷 (宋):

《太白行吟图》是梁楷减笔人物画的代表作之一。寥寥数笔就把“诗仙”那种纵酒飘逸、才思横溢的风度

神韵,勾画得惟妙惟肖。

《泼墨仙人图》此画以酣畅的泼墨法,绘出仙人步履蹒跚的醉态,再以简括细笔,夸张地画出带有幽默感

的沉醉神情。

范宽 (北宋):

《溪山行旅图》 “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

王希孟 (宋):

《千里江山图》

廓的感觉。

运用“深远”的构图法,把近景、中景、远景结合在一起,给人以“咫尺千里”、江山寥


更多推荐

人物,山水,画家,笔墨,艺术,作品,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