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0日发(作者:)
淮北市人才工作领导小
组办公室
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
内部刊物
注意保存
第1期
淮北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1月6日
在发展中前进 在前进中发展
——2010年全市人才工作综述
2010年,全市人才工作在发展中前进、在前进中发
展,取得了重要进展。人才总量、人才质量、人才政策竞争
力都有了明显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市人才总
量达到11、8万人,增长15%。全市拥有副高级以上职
称的高层次人才达到5163人,增长30%。尤其是市
委、市政府颁布了我市第一个人才强市的战略规划、召开了
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建设人才强市纳入了全市“十二五”发
展规划,这三件大事都将进入我市人才发展史册。
- 2 -
一、以积极履行牵头抓总职能为重点,加强对人才工作
的宏观指导
1、抓好人才工作任务的分解落实。年初召开全市人才
工作成员单位会议,对2009年全市人才工作进行了督查
总结,对2010年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下发《2010
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和《2010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实
施方案》。注重加强与各人才工作部门的沟通协调,每月
一调度、一总结、一部署,通过定任务、约稿等形式,
搜集人才工作方面信息,掌握全市人才工作动态。
2、加强人才工作的目标考核。出台《淮北市人才工
作目标责任考核暂行办法》,下发了《关于开展2010
年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工作的通知》,通过对各职能
部门人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定性与定量考核,发挥各职
能部门的作用,促进人才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3、加大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淮北人才工作
简报》这个平台,宣传人才政策和各地区、各单位人才
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共编发简报41期。加大人才工作
外宣力度,全年在各类媒体上刊发稿件65篇,其中在
《人民日报》、《中国人事报》、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领导参考》、省委办公厅《调研报告》、《安徽信息
要情专报》、《安徽组工信息》、《党建文汇》、《党
的建设》《安徽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刊发18篇。
二、以编制人才规划和人才强市意见为重点,统筹
推进全市人才工作
4、组织编制我市第一个人才强市规划纲要和人才强
市意见。制定下发《<淮北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编制工作实施方案》,从市委政研室、
市委党校、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统计局、调频人社
局等单位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人才规划纲要起草组。为科
学编制人才规划,编制工作历时四个多月,先后组织召
- 2 -
开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
用人才等座谈会,听取各类人才对我市人才发展存在的
突出问题、加强新时期人才队伍建设及人才规划编制的
意见和建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人才情况统计工作,全
面摸清人才底数;赴苏州、泰州等兄弟地市学习考察,
交流经验,起草了《苏州、泰州人才工作学习考察报
告》;通过报纸、网络面向社会开展了人才规划建言献
策活动,倾听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征集意见建议114
条;先后召开了文教卫、县区、企业、两代表一委员、
党外人士、市人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多个征求意见座
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意见》、《纲要》的意见
和建议,并及时吸收到文稿中去。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
门结合实际,共撰写各类人才专项规划15个,为两个文
件起草提供了素材。起草组又先后13次召开学习会、讨
论会,对《意见》、《纲要》文稿反复讨论、认真推
敲、精心修改,十易其稿,形成正式文件,并经市委常
委会研究决定,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
5、组织开展全市优秀人才、杰出人才评选活动。制
定下发了《淮北市优秀人才评选奖励办法<暂行>》和
《关于开展“淮北市优秀人才奖”、“杰出人才奖”评
选活动的通知》,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报纸、网络等
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成立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优秀高技
能人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
四个专家评审组,通过对申报材料进行严格审查遴选和
初评,共评选出优秀人才奖初步候选人60人。11月18
日,市评选办又组织市级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共评选
出优秀人才奖建议人选50人。11月24日,市人才工
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确定优秀人才建议人选54人。12
月3日,经市委常委会研究,最终确定淮北市杰出人才
人选2名、优秀人才人选52名。12月6日,对拟表彰
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在淮北日报、淮北先锋网、淮北人
才网进行公示,并于12月10日,全市人才工作会议进
行了表彰。
- 2 -
6、组织召开全市人才工作座谈会和全市人才工作会
议。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全省人才工作座谈会后,我们
及时向市委常委会进行了汇报,召开了全市人才工作座
谈会,指导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社
局、市农委、市卫生局起草典型发言材料,并在《淮北
日报》上进行刊发。12月10日,市委、市政府隆重召
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表彰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杰
出人才和优秀人才,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
进行了研究部署。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毕美家
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牛弩韬主
持会议。市委副书记殷光临宣读了《中共淮北市委、淮
北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淮北市杰出人才和优秀人才的决
定》。市委、市政府决定,授予李伟、蔡士兵同志“淮
北市杰出人才”荣誉称号,每人奖励10万元;授予王子
干等52名同志“淮北市优秀人才”荣誉称号,每人奖励
1万元。
三、以大力加强人才平台建设为重点,为充分发挥各
类人才作用营造良好环境
7、积极推进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大力加强科
技创新平台建设,全市各类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服务机构达
到136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达到8357人。建成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13家,企业技术中心28家。建成精细
化工、专利创业园、矿山机电装备三个专业科技企业孵
化器,并正式投入运营,入驻创业企业27家。促成中国
矿业大学国家科技孵化园孵化基地入驻淮北。建成全市
公共创新综合科技服务平台,提供项目申报、科技咨
询、信息检索、知识产权代理、专家人才、展示交易等
一条龙服务,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
组建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2家博士后工作站。
8、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
组团参加2010年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
- 2 -
淮北富士特铝业有限公司、淮北市开发区分别与苏州富
士特薄板金属有限公司、上海百特机电有限公司就太阳
能光伏发电材料、高效节能电机项目实现对接,签订合
同金额亿元人民币。组团参加第四届皖北产学研合作对
接会,签约合作项目12项。从高校、科研院所选派20
名科技人员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
题48个,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122个。大力实施“科
普惠农兴村”项目,我市濉溪县铁佛乡瓜果菜协会被中
国科协评为全国先进农技协。开展科普活动,举办12期
“淮北健康大讲堂”。
9、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
重点,投入660万元,力促科技人才与重大项目对接。全
市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53项,14项获
批,获得国家和省支持资金1006万元。中润生物能源
“纤维素生物质精炼技术中试”等五个项目被列入2010
年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项目,分别获得150-200万
元无偿资助。淮北科达化工“绿色合成非离子型双子乳
化剂”被列入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积极推
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国家专利展示交易(淮
北)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知识产权优势
企业达16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4家。全年专利
申请达到350件,授权专利240件,分别比2009年增
加了30%和80%。
10、积极推进人才资源储备。加强“选调生”、
“选聘生”工作,为基层输送了59名优秀高校毕业生。
组织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招聘支教、支农、支医志
愿者43人。招聘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房地产管理局工作
人员55名。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申报见习单
位 82家,申请见习毕业生1003人。组织各类大中专毕
业生招聘会、人才交流会90余场,达成用人意向4600
余人次。围绕我市医院重点学科发展的需要,引进各类
紧缺人才20名,其中高级职称1人,硕士19人。通过
考试吸引高校毕业生56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市教育局
- 2 -
直属单位和市辖区学校教师及特殊岗位专业技术人员
205名。选派了27名城区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农村或薄弱
学校任教,18所直属学校还与农村薄弱学校开展了结对
帮扶活动。
11、积极推进国外智力引进工作。围绕全市经济建设
和社会发展需要,申报并获得国家立项的引进国外专家项目
有5个,项目涉及水果栽培管理、电石炉生产、乳制品研
发等领域,邀请日本花甲组织专家熊谷俊一先生前来执行
了《红富士苹果结果枝组培养及综合防治技术》项目,取
得了较好的效果。聘请了5名外国文教专家(3名英语、1
名日语、1名韩语)在淮从事语言教学工作。
四、以提高人才能力和素质为重点,加大各类人才队
伍建设力度
12、大力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全年共选送了9 名
市级领导干部、43 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和 5 名科级干部参加
中央、省各类调学培训,选派了832 名干部参加市委组织
部组织的各类专题班培训。举办“淮北科学发展大讲堂”
8期,培训各级各类干部5000余人次。选派了7名干部
到上海挂职锻炼。开展干部在线学习工作,全市1406 名干
部通过网络实现自主选学,收到良好效果。
13、大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
全市企业人才资源状况调研,依托浙江大学举办了50名企
业经营管理者参加的高级研修班,抓好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
育,培训240人。选派160名企业经营管理者参加省“银
河培训”。对216名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进行评
审。
14、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举办各类专业
技术人员培训班12期,培训8000名专业技术人员。组
织监理工程师、药学专业等12类考试报名工作,现场共
审核1300多人;完成8000多人参加的职称外语、卫
- 2 -
生、会计、二级建造师考试工作。开展“淮北市教育名
师工作室”建设工作,首批8个名师工作室正式挂牌,
已申请加入名师工作室的有416位教师,搭建了校际之
间、不同学校同一学科之间及我市与外地先进地区学科
教研、学术交流的平台。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完善
科技人才专家库,新录入3588人。
15、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大型骨干企
业、重点职业院校在全市建立实训基地15个,其中公共
实训基地8个,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7个。积极承办
“第四届全省技工院校技能大赛”活动,我市荣获安徽
省第四届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团体第一名、安徽省第四届
技工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
16、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完成省下达我
市新型农民培训任务,认定新型农民培训机构76家,其
中,阳光工程培训机构35家、农业专业技术培训机构
29家,农民创业培训机构9家,农民科技示范培训机构
3家。实施“农科教电波入户工程”,传播先进农业实用
技术13项次,组织专家技术讲座3次,提供致富信息
22条。投资3万元在新农村示范村渠沟镇油坊村、河北
村、杜集区童台村开展了科技书屋建设,受到了广大农
民群众的欢迎。组织开展了“千名专家服务千村百镇”
活动。
17、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组织11人参
加民政行业特种人员技能培训考核认定工作;7人参加中
高级技术工考试,并全部通过考核;20多人参加2010
年度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等工作,促使我市社会人
才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
2010年,全市人才工作通过全市上下共同的努力,
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我市有3家单位被省委、省政府评
为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有1家单位被评为全省专业
技术人才先进集体,有2人被评为全省杰出专业技术人
- 2 -
才,有1人被评为全国高技能人才10大楷模,有3人
被评为安徽省技术能手,有1人获得第十一届安徽青年
科技奖。我市招才引智做法在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作了
书面交流,省委副书记王明方、市委书记毕美家、市委
常委、组织部长叶露中都作了重要批示和肯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人
才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社会需求、人才期待相
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还没有牢固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高层次人才十分匮
乏,尤其是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领域的创新型
领军人才十分短缺,一些地方和部门特别是县、区人才
工作力量依然薄弱,人才投入严重不足等。对这些问
题,下一步,我们要切实增强人才工作的危机感、责任
感和使命感,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抓
好人才强市战略意见和人才强市规划的落实,用实实在
在的工作业绩,为实现全市“两争”目标提供有力的人
才支撑。
- 2 -
报送: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组织部人才工
作处;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市委常委;市人才
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部领导。
发送:各县区委、县区委组织部;市直单位党委;市属
企业;部机关各科室、电教中心。
通联:(T) (F)
(E) (P)淮北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共印70份)
- 2 -
赠送常用精致线性
可编辑小图标
- 2 -
更多推荐
人才,工作,全市,建设,开展,企业,科技,组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