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5日发(作者:)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

分册)》(第版)笔记(第章--垄-

-断)

———————————————————————————————— 作者:

———————————————————————————————— 日期: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15章 垄 断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

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

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

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

行咨询。

一、垄断产生的原因

垄断企业是指一个没有相似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垄断产生的基本原因是进

入壁垒:垄断企业能在其市场上保持唯一卖者的地位,是因为其他企业不能进入市场并与之

竞争。进入壁垒有三个主要形成原因:

第一,垄断资源:生产所需要的关键资源由单个企业所拥有;

第二,政府管制:政府给予单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权利;

第三,生产流程:某个企业能以低于大量生产者的成本生产产品。

1.垄断资源

垄断产生的最简单方法是单个企业拥有一种关键的资源。垄断企业比竞争市场上任何一

家企业有大得多的市场势力。即使产品边际成本很低,垄断企业也可以利用市场势力也可以

制定极高的价格。

虽然关键资源的排他性所有权是垄断的一个潜在起因,但实际上垄断很少产生于这种原

因。现实经济如此巨大,且资源由许多人拥有。由于许多物品可以在国际上交易,它们的市

场的自然范围往往很广泛。因此,拥有没有相近替代品资源的企业的例子很少。

2.创造的垄断

在许多情况下,垄断的产生是因为政府给予一个人或一个企业排他性地出售某种物品或

劳务的权利,有时垄断产生于想成为垄断者的人的政治影响,还有些时候,政府也会出于公共

利益而赋予某种垄断的权利。

专利法和版权法是两个重要的例子。由于这些法律使一个生产者成为垄断者,所以也就

使其价格高于竞争市场上的价格。通过允许这些垄断生产者收取较高价格并赚取较多利润,

这些法律也鼓励了一些合意的行为。

有关专利和版权的法律既有利益也有成本。专利法和版权法的利益是增加了对创造性活

动的激励,然而,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利益被垄断定价的成本所抵消。

3.自然垄断

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时,这个行

业是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当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

了。图15-1表示有规模经济的企业的平均总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企业可以以最低的

成本生产任何数量的产品。这就是说,在既定的产量下,企业的数量越多,每个企业的产量越

少,平均总成本越高。

图15-1 规模经济是垄断产生的一个原因

正常情况下,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关键资源的所有权或政府保护,要维持其垄断地位是不

容易的。垄断利润增加了进入市场的吸引力,且这些进入者使市场更具竞争性。与此相反,

进入一个存在自然垄断企业的市场并不具吸引力。即将进入者知道,他们无法实现垄断者所

享有的同样低的成本,因为在进入之后,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都小了。

在某些情况下,市场规模也是决定一个行业是不是自然垄断的一个因素。当市场规模很

小时,一个厂商就可以以最低成本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但当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一个

企业的产量已经无法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时,新的厂商就会加入,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得自

然垄断市场有可能变成一个更具竞争性的市场。

二、垄断者的生产与定价决策

1.垄断与竞争

竞争企业和垄断企业之间的关键差别在于企业影响其产品价格的能力。一个竞争企业没

有影响其产品价格的力量,它是价格的接受者,面临的是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如图15-2(a),

由于竞争企业出售有许多完全替代品的产品,所以任何一个企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都是完全

富有弹性的。

图15-2 竞争企业与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

而垄断企业是其市场上的唯一卖者,它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需求曲线,所以垄断企业的

需求曲线会由于所有的正常原因而向右下方倾斜,如图15-2(b),垄断者提高价格,消费者

就会减少这种商品的购买。

只要有可能,一个垄断者就愿意收取高价格,并在这种高价时卖出大量产品。市场需求

曲线限制了垄断者用其市场势力获得利润的能力,使这种结果不可能,它具体地描述了垄断

企业所能得到的价格和产量的组合。通过调整所生产的数量(或者同样地,调整所收取的价

格),垄断者可以选择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但它不能选择需求曲线外的任何一点。

2.垄断者的收益

对垄断者来说,边际收益小于价格是因为垄断者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为

了增加销售量,垄断企业必须降低其向所有消费者收取的价格,且这种价格的下降减少了它

已经卖出的各单位的收益。这个过程对总收益(

PQ

)有两种效应:

(1)产量效应:销售的数量增多了,即

Q

增大,从而可能增加总收益。

(2)价格效应:价格下降了,即

P

降低,从而可能减少总收益。

垄断者的边际收益与竞争企业大不相同。由于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在市场价格时可

以销售它想销售的任何数量,它的边际收益等于其物品的价格,所以没有价格效应只有产量

效应。

图15-3画出了一个垄断者的需求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由于企业的价格等于平均收

益,因此需求曲线也是平均收益曲线)。这两条曲线总是从纵轴上的同一点出发,因为第一单

位的边际收益等于物品价格。但是,此后垄断者的边际收益小于物品的价格,因此,垄断者

的边际收益曲线位于需求曲线之下。

图15-3 垄断者的需求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

当价格对收益的影响大于对产量的影响时,边际收益就是负的。此时企业多生产一单位

产品,尽管企业销售了更多单位的产品,但价格下降之大足以引起企业的总收益减少。

3.利润最大化

图15-4画出了一个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和成本曲线。

图15-4 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

(1)首先假设,企业在低产量水平(如

Q

1

)上生产。此时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如果企

业增加一单位产量,增加的收益将大于增加的成本,利润将增加。因此,当边际成本小于边际

收益时,企业可以通过生产更多单位的产品来增加利润。

(2)高产量水平的情况下也可以照此推理,例如

Q

2

。在这种情况下,边际成本大于边际

收益。如果企业减少一单位产量,节省的成本将大于失去的收益。因此,当边际成本大于边

际收益时,企业可以通过减少生产来增加利润。

(3)最后,企业调整其生产水平直至产量达到

Q

MAX

时为止,在这时,边际收益等于边

际成本。因此,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是由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在图15-4中,两条曲线在

A

点时相交。

在利润最大化原则上,垄断企业与竞争企业是相似的,也选择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

但竞争企业的边际收益等于其价格,而垄断企业的边际收益小于其价格。因为需求曲线把消

费者愿意为之支付的价格和销售量联系起来了。因此,在垄断企业选择了使边际收益等于边

际成本的产量之后,就可以用需求曲线找出它能收取的最高价格并销售该产量。在图15-4

中,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在

B

点。

4.垄断者的利润

利润(

)等于总收益(

TR

)减去总成本(

TC

):

TRTC

可以将上式改写为:

TR/QTC/Q

Q

。因此:

TR/Q

是平均收益,等于价格

P

,而

TC/Q

是平均总成本(

ATC

PATC

Q

这个利润方程式和竞争企业的利润方程式一样,可以用图形来衡量垄断者的利润。

方框

BCDE

的面积等于垄断企业的总利润。方框的高(

BC

段)是垄断价格减去平均总

成本,即

PATC

,这是正常销售一单位产品的利润。方框的宽(

DC

段)是销售量

Q

max

图15-5 垄断者的利润

5.垄断者没有供给曲线原因

供给曲线说明企业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时选择的供给量。在竞争市场上,企业是价格的

接受者,可以在不了解需求曲线的情况下分析供给决策,因此供给曲线是有意义的。

但垄断企业是价格制定者,而不是价格接受者。它面临着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需求曲线

的形状决定了边际收益曲线的形状,边际收益曲线的形状又决定了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产

量。问这种企业在任意一个既定价格下生产多少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垄断企业在选择供给量

的同时确定价格。所以,虽然垄断者要做出供给多少的决策,但它没有供给曲线。

三、垄断的福利代价

总剩余衡量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经济福利。总剩余是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消

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对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减去他们为此实际支付的量,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

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他们生产它的成本。在竞争市场上,看不见的手实现了使总剩余

尽可能大的资源配置。

1.无谓损失

一个仁慈的社会计划者总是努力使总剩余最大化,总剩余等于物品对消费者的价值减去

垄断者生产该物品的成本。

图15-6 有效率的产量水平

图15-6分析了一个仁慈的社会计划者将选择的产量水平。需求曲线反映物品对消费者

的价值,用他们对物品的支付意愿来衡量。边际成本曲线反映垄断者的成本。因此,可以在

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之处找出社会有效率的产量。低于这个产量,物品对消费者的

价值大于提供物品的边际成本,因此,增加产量将增加总剩余。高于这个产量,物品的边际

成本大于对消费者的价值,因此,减少产量将增加总剩余。在最适产量时,增加的一单位物

品对消费者的价值等于生产的边际成本。

图15-7 垄断的无效率

垄断者选择生产并销售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的产量;社会计划者将选择需

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的产量。比较的结果如图15-7所示。垄断者生产的产量小于社

会有效率的产量。

当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时,一些潜在消费者对物品的评价高于其边际成本,

但低于垄断者的价格。这些消费者不会购买该物品,所以这个结果是无效率的。因此,垄断定

价使一些对双方有益的交易无法进行。需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对物品的评价,边际成本曲线

反映垄断生产者的成本,需求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之间的无谓损失三角形面积等于垄断定价

引起的总剩余损失。这是垄断者运用其市场势力所引起的经济福利的减少。

垄断引起的无谓损失类似于税收引起的无谓损失。区别只在于,政府得到了税收收入,

而私人企业得到了垄断利润。

2.垄断利润与社会代价

垄断企业利用其市场势力的优势赚到了高利润。垄断市场上的福利也与所有市场一样,

包括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只要消费者由于垄断价格额外支付给生产者1美元,消费者状

况就会变坏1美元,而生产者状况会变好1美元。这种从物品消费者向垄断所有者的转移并

不影响市场总剩余。如果高垄断价格不会阻碍一些消费者购买这些物品,它所增加的生产者

剩余就正好是消费者剩余减少的量,而总剩余仍然与仁慈的社会计划者可以达到的一样。

垄断市场上问题在于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产量低于使总剩余最大化的水平。无谓损失衡量

经济蛋糕变小了多少。这种无效率必然与垄断的高价格相关:当企业把价格提高到边际成本

以上时,消费者就买得少了。

如果一个垄断企业为维持其垄断地位不得不引起额外的成本,如雇用游说者来说服法律

制定者,垄断者需要用它的一些垄断利润来支付这些额外的成本。这样垄断的社会损失既包

括寻租成本,也包括由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引起的无谓损失。

四、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是指企业以不同价格向不用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只有具有一定垄

断势力的企业才可以实行价格歧视,完全竞争的企业是不可以实行价格歧视的。

1.有关价格歧视的三个结论

(1)价格歧视是利润最大化垄断者的一种理性策略。通过对不同的顾客收取不同的价格,

垄断者可以增加利润。实行价格歧视的垄断者向不同顾客收取的价格更接近于顾客的支付意

愿,因此会比实行单一价格时销售得更多。

(2)价格歧视要求能根据支付意愿划分顾客。可以从地域上划分顾客,还可以从年龄或

收入来划分顾客。但某些市场势力会阻止企业实行价格歧视,其中一种力量是套利。套利是

指在一个市场上以低价购买一种物品,而在另一个市场上以高价出售,以便从价格差中获利

的过程。套利就使垄断者不能实行价格歧视。

(3)价格歧视可以增进经济福利。价格歧视可以消除垄断定价中固有的无效率。

2.价格歧视分析

完全价格歧视描述垄断者完全了解每个顾客的支付意愿,并对每位顾客收取不同价格的

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垄断者对每位顾客收取的价格正好等于该顾客的支付意愿,这样垄断

者得到每次交易中的全部剩余。

图15-8(a)表示在没有价格歧视时,企业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单一价格,由于一些对物

品评价高于边际成本的潜在顾客在这种高价格时没有购买,垄断引起了无谓损失。总剩余等

于利润(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之和。

图15-8(b)表示当企业可以实行完全价格歧视时,每位对物品评价大于边际成本的顾

客都买到了物品,并被收取了其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剩余为零,没有无谓损失,垄断生

产者以利润的形式获得了市场的全部剩余。

图15-8 有无价格歧视时的福利

在现实中价格歧视是不完全的,因为垄断者不可能完全了解每个顾客的支付意愿。但企

业通过把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的群体来实行价格歧视:年轻人与老年人、平时购物者与周末购

物者、美国人与澳大利亚人,等等。因为每个群体内部的顾客对一种产品的支付意愿也不同,

因此要实行完全价格歧视是不可能的。

结论:价格歧视增加了垄断利润,增加了总剩余,但减少了消费者剩余。

3.价格歧视的例子

(1)电影票:许多电影院对儿童和老年人收取低于其他观众的价格。虽然为儿童和老人

提供一个座位的边际成本与为其他人提供一个座位的边际成本相同,但儿童与老年人对电影

票的支付意愿较低,电影院通过价格歧视增加了利润。

(2)飞机票价:许多航空公司对在两个城市间往返,但周六在对方城市住一个晚上的

旅客收取低价格。原因是在于公务乘客支付意愿高于旅客,而且很可能不想在周六停留一晚,

因此可以实行差别定价。

(3)折扣券:许多公司在报纸和杂志上向公众提供折扣券。这些公司不直接把产品降低

价格而要提供折扣券的原因在于,富裕的人也许没有时间剪下折扣券,也许愿意为许多物品

支付较高的价格,而一个失业者更可能剪下折扣券并且支付意愿较低。因此,通过只对这些

剪下折扣券的顾客收取较低价格,企业就可以成功地实行价格歧视。

(4)助学金:富有的学生支付意愿比穷学生高。通过收取高学费并有选择地提供助学金,

学校实际上是根据学生们对上学的评价来收取价格。

(5)数量折扣:有时垄断者也通过对购买不同数量的同一顾客收取不同价格来实行价

格歧视,如许多企业对购买量大的顾客提供低价格。随着购买量的增加,顾客对增加的一单

位的支付意愿减,而向顾客收取第一单位的价格高于第二单位。

五、垄断公共政策

1.用反托拉斯法增强竞争

垄断会引起无谓损失,造成社会福利的减少。反托拉斯法是旨在遏制垄断权力的法律集

成。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反托拉斯法是《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914年通过的《克莱顿反

托拉斯法》加强了政府的权力,并使私人对此类诉讼合法化。

反托拉斯法给予政府促进竞争的各种方法。首先,这些法律允许政府阻止合并;其次,

这些法律还允许政府分拆公司;最后,反托拉斯法禁止公司以使市场竞争性减弱的方法协调

它们的活动。

反托拉斯法有成本也有利益。有时公司合并并不是为了减弱竞争,而是为了通过更有效

率的联合生产来降低成本。这些合并的利益有时称为“协同效应”。如果反托拉斯法是为了

增进社会福利,政府就必须要衡量并比较协同效应的利益与减少竞争的社会成本。批评反托

拉斯法的人对于政府能否很准确地进行必要的成本—收益分析持怀疑态度。

2.管制

在自然垄断的情况下,政府往往管制垄断者的行为,不允许这些公司收取它们想收取的

任何价格,而是对它们的价格进行管制。

边际成本定价法是指管制机构按照边际成本来规定价格。消费者就将购买使总剩余最大

化的垄断者产量,且资源配置将是有效率的。

在图15-9中,在无管制的情况下,垄断厂商根据

MRMC

的原则确定的价格为

P

m

,产量

Q

m

,价格显然高于边际成本。在政府管制的情况下,按边际成本定价法即

PMC

,厂商

的价格下降为

P

1

,产量增加为

Q

1

。但由于自然垄断厂商是在

AC

曲线下降的规模经济段进行

生产,所以,

MC

曲线必定位于

AC

曲线的下方。也就是说,按边际成本

MC

所决定的价格

P

1

一定小于平均成本

AC

。因此,在管制价格下,厂商是亏损的,厂商会退出生产。

图15-9 自然垄断的边际成本定价

对这个问题,一种方法是补贴垄断者。政府承担了边际成本定价固有的亏损,为了支付补

贴,政府需要通过税收筹集资金,这又会引起税收本身的无谓损失。另一种方法是管制者可

以允许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如果受管制的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垄断者正好赚

到零经济利润。但平均成本定价引起了无谓损失,因为垄断者的价格不再反映生产该物品的

边际成本。实际上,平均成本定价相当于对垄断者出售的商品征税。

3.公有制

政府用来解决垄断问题的第三种政策是公有制。政府不是管制由私人企业经营的自然垄

断,而是自己经营自然垄断。

经济学家对自然垄断私有化的偏爱通常大于公有制。只有私人所有者能以高利润的形式

得到部分利益,他们才会有成本最小化的激励。如果经营垄断的政府官员不能有效降低成本,

损失者是顾客和纳税人,他们只有求助于政治制度。官员有可能成为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

并企图阻止降低成本的改革。投票机制不如利润动机可靠。

4.不作为

经济中有一个著名的定理:竞争企业经济将从既定资源存量中产生最大可能的收入。没

有一个现实经济完全满足这个定理的条件,所有现实经济都与理想经济有差距——这种差距

称为“市场失灵”。

以上每一项旨在减少垄断问题的政策都有其缺点。因此,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政府通常

最好不要设法去纠正垄断定价的无效率。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市场失灵”的程度远远小

于根植于现实政治制度中的经济政策不完善所引起的“政治失灵”。

六、结论:垄断的普遍性

垄断与竞争的比较如表15-1所示。

表15-1 竞争与垄断:总结性比较

相似之处

企业目标

最大化原则

短期中能否赚到经济利润

不同之处

企业数量

边际收益

价格

能否生产出福利最大化的产量水平

长期中能否进入

长期中能否赚到经济利润

价格歧视的可能性

竞争

利润最大化

MRMC

垄断

利润最大化

MRMC

许多

MRP

一家

MRP

PMC

PMC

不能

没有

没有

不能

(1)在某种意义上说,垄断是常见的。大多数企业对它们收取的价格都有某种控制力。

无法强迫它们对自己的产品收取市场价格,因为其提供的物品与其他企业提供的物品并不完

全一样。这里的每一种产品都有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这使每个生产者都有一定程度的

垄断力量。

(2)但有相当大垄断力量的企业是很少的。很少有物品是真正独一无二的。大多数物

品都有替代品,即使不完全一样,也是相似的。因此可以略微提高其产品的价格而不失去其

全部销售量;但如果他们提价很多,顾客就会转向其他品牌,销售量就会大大减少。

(3)垄断力量是一个程度问题。认为许多企业有某种垄断力量是正确的,认为它们的垄

断力量通常是有限的也是正确的。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

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

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

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 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

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更多推荐

价格,垄断,企业,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