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9日发(作者:)

《诗经》题库

第一篇:《诗经》题库

《诗经》选择题

1、《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又称(C)

A、《民歌》 B、《诗歌》 C、《诗》 D、《诗两百》

2、《诗经》中描写地方民间风俗的是那一部分(A)

A、风 B、小雅 C、颂 D、大雅

3、《诗经》中主要是宗庙乐歌的是哪一部分(C)

A、风 B、小雅 C、颂 D、大雅

4、《诗经》全书收录了自(C)至春秋中叶的作品

A、夏朝 B、商朝 C、西周初年 D、东周初年

5、《诗经》的主要采集者并尊称为“中华诗祖”的是(D)

A、王子夫 B、姜子牙 C、庄子 D、尹吉甫

6、《风》包括了(B)个地方的民歌

A、十四 B、十五 C、十六 D、十七

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诗经》

中(A)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周颂

8、“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A)

A、风 B、小雅 C、颂 D、大雅

9、“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出自于(B)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

1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于(A)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汉乐府诗集》

1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出自于(C)

A、曹操的《短歌行》 B、汉乐府诗中 C、诗经 D、楚辞

12、以下谁对“诗经”做过正乐,整理,加工(B)

A、孟子 B、孔子 C、朱熹 D、王夫之

1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诗经.召南.甘棠》一诗是为

了怀念周宣王的贤臣召伯,也写出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

B、《关雎》选自《诗经.周南》是一首结婚典礼上的乐歌。C、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是一首结婚典礼上的乐歌。D、《诗

经.卫风.硕人》写了一位高大健硕的勇士。

1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诗经》中的国风共分周南、召南、王风等十五国风,雅分为

大雅和小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部分。

B、“高山仰止,景行行之”意思是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表

示对德高望重者的敬仰。

C、《诗经.曹风.蜉蝣》抒发了天地浩瀚和人的渺小之感。

D、《诗经.豳风.七月》中以史诗般的气势记述农家的劳作、艰

辛,以时间为线索将农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出来

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战国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B、

《君子于役》表现的是对丈夫的怨恨。

C、《诗经.曹风.蜉蝣》抒发了天地浩瀚和人的渺小之感。

D、成语“夙夜无寐”的意思是早晚都不能入睡,一直在流亡的途

中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

16、《诗经》中有目无辞的六篇佚诗,后人称之为“笙诗”,出

自(B)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1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契”的意思是(D)A、弃 B、得

C、散 D、聚

18、《史记.孔子世家》关于《诗经》编订所持的说法是(C)A、

采诗说 B、作诗说 C、删诗说 D、献诗说

19、《诗经》大约收集了多少诗歌(D)

A、300B、304 C、306D、305 20、《颂》诗主要是(C),这

是周王室的宗庙祭祀诗,产生于西周初期。

A、《夏颂》 B、《商颂》 C、《周颂》 D、《汉颂》

21、《诗经》在我国的地位(A)

A、《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 B、

《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C、《诗经》

是我国汉族文学史上的豪放派的诗歌总集 D、《诗经》是我国汉族文

学史上的婉约派的诗歌总集

22、下列关于《诗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中国诗歌诞生的源

头,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它是整齐的四言体诗歌

C、它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首

D、西周时贵族才能接受教育,所以《诗经》表现的是贵族而不是

平民的情感

23、《诗经》最晚的作品成于(A)

A、春秋中叶 B、东周 C、汉初 D、战国

24、请问以下哪一句不是出自于诗经(D)

A、交交黄鹂,止于桑 B、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 C.、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D、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2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C)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

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

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 的“乐”

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2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

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

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D、《关雌》

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 周南》。

27、下列各句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B、自牧/归

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C、不狩/不猎,胡瞻/尔

庭/有/悬貆兮。

D、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28、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抱布贸(交换)丝 无与士

耽(迷恋)俟我于城隅(角落)B、说怿(喜爱)女美 匪我愆(改变)期 静言思之

(说, 动词)C、洵美且异(确实)靡(没有)有朝矣 彤管有炜(亮光)D、信誓

旦旦(诚恳)自我徂尔(往、到)其叶沃(肥大)若

29、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组是(A)A、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本想和你白头到老,现在这种想法使我十分痛苦。B、爱而不见,搔首

踟蹰:故意躲藏不露面,急得我挠头无主张。C、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请你不要生气,婚期就订在秋天吧。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放牧归

来送草芽,草芽美丽又稀奇。30、对下列四句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B)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

子的憔悴和被弃。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ch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

易上当。C、“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用了赋

的手法,直接抒发对女子的喜爱。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

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无尽头?

31、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D)

A、望风披糜 忧心忡忡 即来之,则安之 世外桃园 B、糜糜之音 纵

横驰聘 弥天大谎 人才辈出 C、兵荒马乱 戍马倥偬 仓遑逃窜 箭拔弩张

D、寻物启事 莫名其妙 沧桑巨变 山清水秀

3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B、我戍未定,

靡使归聘:问候 C、行道迟迟:很晚

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

33、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C)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 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C、彼尔维何/彼路

斯何 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

34、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

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B、《诗经》为

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

“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

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

《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

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

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D、《雅》分《大雅》

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

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3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指的是(C)A、

风流 B、风韵 C、《诗经》中的《国风》 D、楚辞中的《离骚》

36、“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出自(C)A、《鄘风.柏舟》 B、

《邶风.绿衣》 C、《小雅.小旻》 D、《鄘风.君子偕老》

37、《伐檀》与《硕鼠》都出自(B)

A、《诗经.卫风》 B、《诗经.魏风》 C、《诗经.秦风》 D、

《诗经.齐风》

38、“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C)”选出填写正确

的一项

A、莫我肯顾 B、莫我肯德

C、莫我肯劳 D、莫我肯眷 40、“君子于役,不日不月,(B)。”

选出填写正确的一项

A、羊牛下来 B、曷其有佸 C、羊牛下括 D、苟无饥渴

41、《诗经》中有目无辞的六篇佚诗,后人称之为“笙诗”,出

自(D)

A、国风 B、大雅

C、商颂 D、小雅

4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自《诗经》(A)A、《大雅.荡》

B、《卫风.硕人》 C、《卫风.氓》 D、《齐风.南山》

43、琼瑶的《在水一方》歌词的内容、意境完全脱胎于(B)A、

《邶风.静女》 B、《秦风.蒹葭》 C、《周南.汉广》 D、《陈

风.泽陂》

44、《毛诗传笺》的作者是(A)A、郑玄 B、朱熹 C、王逸 D、孔

颖达

45、“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中的“阶”的意思是(D)A、台阶 B、

终止 C、遍及 D、根源

46、“信誓旦旦”一语出自下列哪篇作品(D)A、《蒹葭》 B、

《离骚》 C、《东山》 D、《卫风.氓》

47、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出自《诗经》(C)A、《小雅.鹤鸣》

B、《卫风.氓》 C、《小雅.棠棣》 D、《豳风.东山》

48、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B)。” 选出填写正确

的一项 A、薄言掇之 B、薄言有之 C、薄言捋之 D、薄言袺之

4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克”的意思是(B)A、克服 B、

能够 C、战胜 D、重量单位 50、“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

(C)?”选出填写正确的一项 A、云胡不夷 B、云胡不喜 C、云胡不

瘳 D、云胡不怒

51、“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B)?” 选出填写正

确的一项 A、云胡不夷 B、云胡不喜 C、云胡不瘳 D、云胡不怒

52、《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C)来划分的。

A、不同的地域 B、不同的时期 C、音乐的性质 D、篇幅的长短

53、“谁谓河广?(A)。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选出填写正

确的一项 A、一苇杭之 B、在彼中河 C、曾不容刀 D、曾不崇朝

54、表现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诗是(D)A、《鄘风.相鼠》 B、

《小雅.巷伯》 C、《大雅.荡》 D、《秦风.无衣》

55、“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有匪君子,

终不可谖兮!”这几句称赞了主人公的(A)A、道德人品 B、仪容装饰

C、器宇风度 D、精神面貌

56、“风雨凄凄, 鸡鸣喈喈。既见君子,(A)?”选出填写正确

的一项 A、云胡不夷 B、云胡不喜 C、云胡不瘳 D.云胡不怒

57、“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D)。” 选出填写正

确的一项 A.中心如焚 B.中心如噎 C、中心如醉 D、中心摇摇

58、《伐檀》与《硕鼠》艺术特点的相同之处是(C)A、四言诗 B、

比喻贴切 C、重章叠句 D、宗庙祭祀

59、“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C)。” 选出填写正

确的一项 A、中心如焚 B、中心如噎 C、中心如醉 D、中心摇摇 60、

“生刍一束,其人如玉。”选自《诗经》(A)A、《小雅.白驹》 B、

《豳风.东山》 C、《陈风.月出》 D、《邶风.击鼓》 61、“高山

仰止,景行行止”出自(A)A、《小雅.车舝》 B、《小雅.鹤鸣》 C、

《豳风.东山》 D、《邶风.日月》 62、《诗经.小雅》的第一篇,

所谓“四始”之一的诗是(A)A、《小雅.鹿鸣》 B、《小雅.北山》

C、《小雅.鹤鸣》 D、《小雅.采薇》 64、“彼黍離離、彼稷之實。

行邁靡靡、(B)。” 选出填写正确的一项 A、中心如焚 B、中心如噎

C、中心如醉 D、中心摇摇 65、“既明且哲,以保其身”中的

“哲”的意思是(D)A.讲道理的 B.有哲理的 C.保全自己 D.聪明

智力 66、《诗经.卫风.氓》中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下列句子中

没有体现比兴手法的有(D)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

食桑葚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67、下列诗

句采用了比兴手法的是(B)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B、桑之未落,其

叶沃若 C、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68、“静女

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骚首踟蹰。”这是一首(A)诗。A、

爱情 B、团聚 C、思亲 D、思乡 69、“我行其野,芃芃其麦”中的

“芃”的意思是(D)A、杂草丛生 B、稀稀落落 C、草木凋零 D、草木

茂盛 7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出自(A)A、《大雅.抑》 B、《邶

风.绿衣》 C、《卫风.氓》 D、《鄘风.君子偕老》

71、下列作品中,全诗采用重章叠唱的表现方式的是(C)A、《卫

风.氓》B、《大雅.生民》 C、《小雅.采薇》 D、《秦风.蒹葭》

72、“日月告凶,不用其行” 出自《诗经》(B)A、《小雅.北山》 B、

《诗·小雅·十月之交》 C、《齐风.东方之日》 D、《周南.芣苢》 73、

《硕鼠》的主要表现手法是(B)A、赋 B、比 C、兴 D、颂 75、《鄘

风.相鼠》是一首(B)A、爱情诗 B、讽喻诗 C、农业诗 D、劳动诗

76、属于妇女所唱的劳动歌的作品是(B)A、《豳风.七月》 B、

《周南.芣苢》 C、《小雅.鹿鸣》 D、《小雅.采薇》 77、“衡门

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扬扬,可以乐饥。”出自(A)A、《陈风.衡门》

B、《王风.黍离》 C、《小雅.鹤鸣》 D、《秦风.黄鸟》 78、下

列属于爱国诗的是(C)A、《周南.樛木》 B、《豳风.发柯》 C、

《邶风.载驰》 D、《魏风.园有桃》 7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靡”的意思是(B)A、糜烂 B、无 C、开始 D、浪费 80、“坎坎伐檀

兮,()。河水清且涟漪。” 选出填写正确的一项(C)A、置之河之侧

兮 B、置之河之漘兮 C、置之河之干兮 D、置之河之岸兮

81、控诉秦穆公以人殉葬暴行的诗篇是 A A、《秦风.黄鸟》B、

《小雅.正月》 C、《小雅.小弁》 D、《商颂.殷武》 82、《七

月》:“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莎鸡”是(D)A、公鸡

B、蝉 C、蝗虫 D、纺织娘 83、《诗经.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

泮”两句是(A)A、反喻氓当初誓言滔滔不绝 B、描写出嫁时渡淇水

的情景 C、描写被弃后渡淇水的情景 D、反喻自己的愁思无穷无尽 84、

“彼其之子,硕大无朋”中的“朋”的意思是(D)A、朋友 B、朋党

C、遍及 D、相比 85、“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A)。”

选出填写正确的一项 A、忧心忡忡 B、忧心惙惙 C、我心伤悲 D、我心

则夷

86、下列哪一首诗反映光阴易逝,勉励人们应该及时努力?(A)

A、《唐风.蟋蟀》 B、《卫风.伯兮》 C、《秦风.黄鸟》 D、《小

雅.伐木》 87、被王夫之誉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

哀乐”的诗篇是(B)A、《豳风.东山》 B、《小雅.采薇》 C、

《王风.黍离》 D、《秦风.蒹葭》 88、《诗经.周南.葛覃》写一

位女子一边浣纱洗衣,一边(A)A、思念父母 B、歌唱爱情 C、痛斥

剥削者 D、渴望自由 89、“坎坎伐轮兮,(B)。河水清且沦猗。”

选出填写正确的一项 A、置之河之侧兮 B、置之河之漘兮 C、置之河之

干兮 D、置之河之岸兮 90、“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

(A).” 选出填写正确的一项 A、忧心忡忡B、忧心惙惙 C、我心伤悲

D、我心则夷 91、“蟋蟀在堂,岁聿在莫。今我不乐,(B)。”选出

填写正确的一项 A、日月其辉B、日月其除 C、日月其迈 D、日月其韬

92、“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C)。” 选出填写正

确的一项 A、日月其辉 B、日月其除 C、日月其迈 D、日月其韬

94、下列诗篇中属于弃妇诗的是(D)A、《诗经 伯兮》B、《诗经

君子于役》 C、《诗经 关雎》D、《诗经 氓》 95、《诗经》中主要产

生于王都附近的诗是(B)A、“风”诗B、“雅”诗 C、“颂”诗 D、

其他诗篇 96、《诗经》中用于宗庙祭祀的诗是(D)A、“风”诗 B、

大雅 C、小雅 D、“颂”诗 97、《溱洧》选自十五国风中(A)A、郑

风 B、秦风 C、卫风 D、豳风

98、下列关于《山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山鬼是一

位美丽多情的女神形象 B、《山鬼》选自屈原的《九章》 C、《山鬼》

寄寓着屈原的身世之感和爱国情怀 D、诗歌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

法 99、《山鬼》下列诗句中,没有明确提到山鬼的思念对象的有(B)

A、子慕予兮善窈窕 B、表独立兮山之上 C、留灵修兮憺忘归 D、怨公

子兮怅忘归 100、下列选项中与《诗经》里的“风”无关的是

(A)A.风雅 B.民间 C.国风 D.《桃夭》

101、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通行的《诗经》属于(D)。A.齐诗B.鲁

诗 C.韩诗D.毛诗 102、《诗经》中写男青年对河边采集荇菜的一位女

子的相思,想象着和她相爱的诗篇是(C)。

A.《召南·摽有梅B.《郑风·褰裳》 C.《周南·关睢》D.《邶风·静女》

103、《诗经》中描绘了一个美丽清泠、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诗

人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景物和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

的诗篇是(D)。A.《邶风·静女》B.《周南·关睢》 C.《陈风·月出》D.

《秦风·蒹葭》 104、《诗经、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两句是

(D)

A、反喻氓当初誓言滔滔不绝 B、描写出嫁时渡淇水的情景 C、描

写被弃后渡淇水的情景 D、反喻自己的怨恨无穷无尽

106、下列三部著作成书的先后顺序是(C)。

A.《诗经》、《论语》、《春秋》 B.《春秋》、《诗经》、《论

语》 C.《诗经》、《春秋》、《论语》 D.《春秋》、《论语》、《诗

经》 107、《诗经》国风中揭露和讽刺卫宣公将儿媳占为己有的著名

诗篇是?(C)

A.《黄乌》B.《相鼠》 C.《新台》D.《静女》 108、

《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指淇水,在今(A)

A.河南省B、河北省 C、山西省D、山东省 109、《礼记》中保留

原始歌谣风貌的《蜡辞》的歌词是(B)A.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

归,宜其室家。B.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C.鹤

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D.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汝无家,何以速我狱?

110、《诗经》中的作品大致产生于(B)A.西周以前

B.西周初至春秋中叶 C.西周初至春秋末 D.春秋战国时期 111、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后面一句是什么?(A)

A、岁亦莫止 B、心亦忧止 C、岁亦阳止 D、王事靡盬 112、《周

南》、《召南》合称(B)

A、国风B、二南 C、周召D、风 113、《国风》《周南》一共有

(A)篇

A、11B、10 C、12D、9 114、《国风》中《卫风》共有(C)篇

A、10B、11 C、9D、8 115、《小雅》里面有(B)

A、73B、74 C、75D、76 116、《大雅》里面共有(B)篇

A、30B、31 C、32D、33 117、《诗经》中鹿的文化寓意是(D)

A、爱情B、权力

C、德音D、爱情、权力、德音 118、《诗经》中表达爱意的花是

(C)

A、兰花B、玫瑰 C、芍药D、杜鹃 119、《诗经》中的上巳节是

指现代的(A)

A、情人节B、腊八节 C、元宵节D、重阳节 120、《诗经》以

(A)言为主 A、四B、五 C、六D、七

121、十五国风不包括(C)

A、曹B、秦 C、吴D、唐 122、“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属于(B)

A、《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B、《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C、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D、《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123、“匪汝之

为美,美人之贻。”属于(C)

A、《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B、《诗经·国风·秦风·黄鸟》 C、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 D、《诗经·鄘风·相鼠》 124、“彼采萧兮,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属于(A)

A、A、《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B、《诗经·国风·秦风·黄鸟》 C、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 D、《诗经·鄘风·相鼠》 125、“硕鼠硕鼠,

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属于(A)

A、《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B、《诗经·鄘风·相鼠》 C、《诗

经·国风·王风·采葛》 D、《诗经·国风·秦风·黄鸟》

126、下列那一篇是周宣王时尹吉甫所作(C)

A、《诗经·小雅·小旻》 B、《诗经·小雅·白驹》 C、《诗经·大

雅·烝民》 D、《诗经·小雅·鹿鸣》

127、以下哪个不是关于《诗经》的集结历代说法(D)

A、王官采诗说 B、公卿献诗说 C、孔子删诗说 D、民众献诗说

128、“蒹葭”是(A)意思

A、芦苇B、茂盛的样子 C、晒干D、水边 129、“一日不见,如

三秋兮。”出自(B)

A、《诗经·王风·采葛》 B、《诗经·郑风·子衿》 C、《诗经·秦

风·蒹葭》 D、《诗经·王风·黍离 130、《诗经》中六义不包括(A)

A、召B、风 C、比D、颂 131、《小雅》中不包括(C)

A、小雅·鹿鸣之什 B、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C、小雅·都人之什 D、

小雅·谷风之什

132、颂是祭祀的歌谣,它不包括哪一个(A)

A、秦颂B、周颂 C、鲁颂D、商颂 133、《颂》诗中《周颂》

(A)篇

A、31B、32 C、33D、34 134、《颂》诗中《鲁颂》(C)篇

A、2B、3 C、4D、5 135、《颂》诗中《商颂》(D)篇

A、2B、3 C、4D、5 136、“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中“素餐”

的意思是(A)

A、白吃饭B、播种 C、收获D、谷物 137、“不稼不穑,胡取禾

三百廛兮?”是的意思是(C)

A、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 B、不播种来不收

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 C、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

家搬啊? D、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 138、“国

风”中还有不少民歌对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予以有力的讽刺和鞭笞,

以下哪那个不属于其中(D)

A、《新台》B、《株林》 C、《南山》D、《硕鼠》

139、“国风”中有一些反映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的思

妇的诗,以下哪那个不属于其中(A)

A、《氓》B、《殷其雷》 C、《君子于役》D、《伯兮》 140、

以下那一句不属于《诗经》(A)

A、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B、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C、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D、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141、孔子在《论语》里也有“不学

(A),无以言”的说法

A、《诗》B、《诗经》 C、《书》D、《易》

142、哪一个不是关于爱情的诗篇(A)

A、《硕鼠》B、《关雎》 C、《氓》D、《静女》 143、“于以

盛之”下一句是(B)

A、南涧之滨。B、维筐及筥 C、维錡及釜D、宗室牅下 144、

“素丝五紽”上一句是(A)

A、羔羊之彼B、羔羊之革 C、羔羊之缝D、委蛇委蛇 145、“蔽

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出自(B)

A、《羔羊》B、《甘棠》 C、《小星》D、《汉广》 146、“维

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出自(D)

A、《羔羊》B、《甘棠》 C、《小星》D、《鹊巢》

147、鲁迅是如何评价《诗经》的(C)

A、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B、不学诗,无以言 C、中国最

古的诗选

D、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

奚以为? 148、“于以奠之?宗室牖下。”中“牖”的意思是(C)

A、锅B、洐 C、窗户D、鼎 149、“展矣君子,实劳我心。”中

“展”的意思是(B)

A、野鸡B、诚实 C、贪心D、善 150、“雄雉于飞,泄泄其羽。”

下一句是(D)

A、不忮不求,何用不臧B、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C、展矣君子,

实劳我心D、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第二篇:诗经

我读国学

1、诗经·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

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

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

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

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豣,献豣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

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

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

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阻。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

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

“万寿无疆”!

《七月》是西周初年豳地(在今陕西栒邑县、邠县一带)的奴隶

所做的诗歌。可能是因诗长,年代久远,有某些错简的地方,但基本

次序还是清楚的。全诗八章,每章各十一句,基本上是按季节的先后,

逐年逐月地来写男女奴隶们的劳动和生活的。这首诗按时序叙事,很

象是一首农历诗,类似后世民歌中的四季调或十二月歌。但由于它所

叙述的内容反映了当时奴隶们一年到头的繁重劳动和无衣无食的悲惨

境遇,所以应把它看作是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

第一章总括全诗,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七月火星向下降行,八

月将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妇女们去做,以备御冬。十一月天气寒冷了,

北风刮在物体上,发出觱发的声响。十二月寒风“栗烈”,是一年最

冷的时刻。而我们这些奴隶没有御寒的衣服,真不知如何过冬。好不

容易熬到寒冬过去了,正月里我们开始修理农具。二月里举足下田,

开始耕种。壮夫们在田里干着重活,女人和小孩们则承担着送饭的任

务。看着我们这样卖力的劳动,那些奴隶主派来的农官感到很高兴。

第二章,写妇女们的采桑劳动。春天来了,开始暖和了,黄莺儿

欢快地歌唱着。妇女们挎着深筐子,沿着桑间的小路,去采摘饲蚕用

的嫩桑叶。春天昼长,妇女们辛勤地工作了很久,硕果累累,采了很

多的桑叶。可是,妇女们突然悲伤起来了,因为她们看见贵族公子正

朝这边走来,害怕被掳去而遭凌辱。末句反映了当时贵族蛮横的真实

情况。

第三章,写妇女们的蚕桑纺织之事,并指出这是为贵族阶级做衣

裳用的。蚕月即三月,三月开始修剪桑枝,拿起斧子,砍去那些远扬

的枝条,然后攀枝再采摘些柔嫩的桑叶。七月伯劳鸟咕咕地叫着,仿

佛在告诉人们后半年开始了,于是,八月里妇女们就动手纺织了。纺

织品染着不同的颜色,有黑红色的,有黄色的,而最鲜亮的是朱红色

的。可惜这些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贵族公子作衣裳用的。

第四章,写农事既毕,奴隶们还是为统治者猎取野兽。四月里远

志结子了,五月里蝉儿鸣唱着。八月里作物开始收成,十月树木纷纷

落叶。十一月开始出外射猎,以取狐貉皮来给公子做冬衣。十二月声

势更浩大,集合起众人继续田猎。射得的猎物,小兽归奴隶们所有,

大兽得献给统治者。

第五章,写一年将尽,奴隶们为自己收拾屋子准备过冬。五月里

蝗虫动股起飞,六月里纺织娘鼓翅发声。蟋蟀由野入檐,由檐入户,

由户入床下,鸣声愈来愈近,而天也愈来愈冷了。这时把屋里所有的

空隙都堵好,然后用烟熏老鼠,把它赶出屋里;再把朝北的窗子堵上,

把门缝用泥涂上,以防寒冷的北风。感叹我们和老婆孩子,往往农忙

时就露宿在场上,到了冬日,天寒事毕,才正式回到房屋里来。

第六章,写奴隶们除农业外,还得从事各种副业劳动,以供统治

者享用。同时,七月里还得采摘瓜类,八月里收取葫芦,九月里拾取

芝麻,把这些都交给统治者。农奴们不够吃,只得用柴火煮些苦菜来

养活自己。

第七章,写奴隶们农事完毕,还要为统治者修盖房屋。九月里修

好打粮场,十月里纳粮入仓库。不论是先熟的作物,还是后熟的作物,

是谷类,还是麻类,都得聚集起来送进贵族的仓库。收完庄稼之后,

就去为贵族们修理住宅。白天去割茅草,晚上用此来搓绳子。等到替

贵族们把住宅修好了,奴隶们又快到了春播的时候了。

第八章,写一年辛苦之后,还要大办酒宴,为统治者庆贺祝寿。

十二月去凿冰,正月里藏入冰窖,以供来年夏天统治者消暑之用。等

到农事已毕,打谷场已清扫干净,就大杀羔羊,大办酒宴,还得举着

酒杯,登上公堂,高呼统治者万寿无疆。

《七月》这首长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代奴隶社会阶级压迫的

图画。男女奴隶们一年到头无休止的劳动,结果都被贵族们剥夺得一

干二净。读着这悲歌式的诗篇,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被压迫的老

年奴隶,面对面地向人们叙说着自己的生活境况,倾诉着血泪斑斑的

历史。他对于自家和邻居们年复一年繁重劳动,苦难生活,倾诉得那

么周全,那么悲切,虽然不敢流露出强烈的愤懑感情,但在倾诉中不

时地夹杂着怨叹和悲哀,用活生生的事实来揭露奴隶主的罪恶和残酷。

这些奴隶们虽然暂时慑于奴隶主的淫威,精神呈现出麻木状态,但总

有一天他们会怒吼起来,把积压在胸中的愤懑象火山似的喷泄出来。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完全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

全篇围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

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

的劳动。

语词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但值得我们熟

加体味的是,这首诗的哀哀诉苦的同时,也表现了一定的清醒的阶级

意识。“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我朱孔阳,为公子

裳,”“取彼狐狸,为公子裘。”“献豣于公”,“上入执宫功”等,

都表现了奴隶们对贵族不劳而食、蛮横霸道的疑惑和暗恨。在表现阶

级压迫时,诗篇还采用了对比的描写来昭示,比如:奴隶们在辛勤劳

动,而“田畯至喜”,苦与乐的对比;奴隶们无衣无褐,却在为“公

子裳”,“为公子裘”,冷与暖的对比;“言私其豵,献豣于公,”

少与多的对比等,这种描写,是在有意识地揭示阶级压迫的不平等。

另外,诗篇善于抓住各种物候的特征,来表现节令的演变,使全

诗充满了自然风光和强烈的乡土气秘。特别是第五章:“五月斯螽动

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

床下”,用昆虫的鸣叫和蟋蟀的避寒迁徙,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季节变

迁的过程。这几句没有一个“寒”字,但却让我们感受到天气在一天

天地变冷,以至于寒气逼人了。这种手法在《七月》中应用得很普遍,

再如:“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用风声的愈演愈烈来显示季候

的愈加寒冷,也很形象生动。

2、采葛

《采葛》,出自诗经。本篇由于只是表现一种急切的相思情绪而

没有具体内容,所以旧说随意性很大,如《毛诗序》以为是“惧谗”,

所谓“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朱熹《诗集传》则斥为“淫奔”

之诗,说“采葛所以为絺绤,盖淫奔者托以行也,这种说法有失偏颇。

实际上,此事表达了友人间真挚的思念。《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

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

义传统的源头。

【诗词概述】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 体裁:【诗歌】 类别:【恋情诗】

【诗词原文】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词注释】

①葛: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②萧:植物名。蒿的

一种,即青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③三秋:通常一秋为一年,后

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

九个月。④艾:植物名,菊科植物,可制艾绒灸病。题解:情人相思之词。

一说朋友相念。

【诗词译文】

那个采葛的人儿啊。一日不见他,好像三个整月长啊。那个采蒿

的人儿啊。一日不见他,好像三个秋季长啊。那个采艾的人儿啊。一

日不见他,好像三个周年长啊。【诗词赏析】

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吴懋清《毛诗复

古录》则以为采葛(萧、艾)比喻平时蓄养人才,“临时方获其用,若求

之太急……一日则如三月之久”;牟庭《诗切》又说是“刺人娶妻……而

徒溺其色,一日不见,则思之如三月之久”;姚际恒、方玉润、吴闿生

却一致认为是怀友忆远之诗,方氏申述云:“夫良友情亲如夫妇,一朝

远别,不胜相思,此正交情深厚处,故有三月、三秋、三岁之感

也!”(《诗经原始》)近人则多主恋歌说。就诗论诗,视为怀念情人之

作为妥。闻一多指出“采集皆女子事,此所怀者女,则怀之者

男”(《风诗类钞》)。译文取闻说作男词。

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

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

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本诗三章正是抓

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覆吟诵,重叠

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仿佛能触摸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听到他那发自心底的呼唤。全诗

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

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拨动千古之下读者的心弦,并将这

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审美价值永不消退,至今仍活在

人们口头。其艺术感染力的奥妙在哪里?拙作《风诗含蓄美论析》曾剖

析本诗“妙在语言悖理”,意思说: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

个季节、三个年头怎能与“一日”等同呢?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抒情

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

之别,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

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

一悖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

语、疯话,却能妙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

第三篇:诗经

《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

在《诗经》中,反映婚恋爱情生活的诗作占有很大的比重,不仅

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

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

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国风”之中,是《诗

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的篇章。

《诗经》中的情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

乐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吐露了情人们各种各样的心

理。有的描写青年男女无嫌无猜、尽情享受爱情的欢乐;有的反映幽

期密约的兴奋和不安;有的是一见钟情的喜悦;有的是两相未通的苦

闷;有相爱过程中的波折,也有刻骨相思之后忽然见面的高兴,也有

失恋痛苦与爱情受到摧残的不幸。

在《诗经》中,男性身上体现出来的强烈的社会功利性与实用性

使他们缺少成为审美艺术作品抒情性形的先天条件。男性形象往往要

通过抒情女主人公细密敏锐的心理路线展现出来,或者是作为陪衬被

动地展现女性形象而仅仅成为一条线索,男性形象仿佛是女性用柔密

的线条精细织出,特别是征夫形象,始终是与家庭、妻子密切相连的。

《诗经》中男性形象的类型也比较多样,从婚恋的诗篇中,我们

看到了多彩的人生,如要对男性形象进行分析概括,则有以下几个类

型。

第一,追求恋人的男子形象。作为追求恋人的艺术形象,男性多

作为一种抒情主体而存在,主要是为展现女性之美与追求之苦。《诗

经》的头一篇《周南.关雎》就是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周南.关

雎》中的男性形象是可爱的幻想家。诗中主人公深深爱慕者一位在河

边采摘荇菜的姑娘,作者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在清浅的河上,看到水鸟

雌雄依偎,希望有佳偶,由水鸟兴起求淑女的愿望。男主人公对“窈

窕淑女”“寤寐求之”“辗转反侧”,可谓坐卧难眠,其思慕之切可

见一斑,但他却并未有非分之想,只是愿“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体现了淳朴而又高尚的情怀,一个可亲可爱的理想主义者跃然纸上。

另一首《邶风.静女》也与《周南.关雎》有异曲同工之妙,用“直

陈其事”的写法,描写一对青年男女约期幽会的生动情景。全篇出自

男子的口吻,描写静女与情人相见并送情人以信物的爱情诗。一个男

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踟蹰”。情人既来,

并以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

特别,而是因为美人所赠。《邶风.静女》诗虽短,但格调明朗轻快,

男青年的忠厚淳朴,他对静女所持的炽热感情,在这首优美的诗歌中

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周南.汉广》中的男性却是忧郁失望的,他的求偶没有成功,

他面对佳人而少追求的勇气。诗中主人公一边砍樵,一边唱到,这首

诗用了个美丽的传说,作者把他爱慕的女子比作汉水神女,来形容她

的美好而又难于追求,故而“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水永矣,不可

方思”。但即便如此,多情的樵夫还是执着于他的爱情。《秦风.兼葭》

中的男子也是失望忧郁的。兼葭长,露为霜,美人隔着秋水在那一方。

相思无限,想象如见。故而“逆徊从之道且长,涕游从之,宛在水中

央”,虽然情绪低落,但淳淳的真情依然让人感到。

第二,负心薄幸,始乱终弃的负心汉形象。这类男子的形象主要

通过弃妇诗中女子的控诉而刻画出来的。《邶风.谷风》这首诗里的女

主人公诉说她辛辛苦苦帮男人经营生计,但到生活好转了,而其丈夫

却变心了,另有所娶,竟将其赶走。因此她悲痛地说:“不我能畜,

反以我为仇。既阻我德,贾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

育,比予于毒。”这形象刻画出了一个忘恩负义的粗暴的男人形象。

《卫风.氓》也是一首通过妇女的诉说揭露出一个死新厌旧的男子

形象,充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怨恨和责难。她首先叙说那个男子如

何带着笑嘻嘻的面孔来追求她:“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来即我谋。”结婚后女的辛勤劳动,帮助他改善了生活,于是那笑嘻

嘻的面孔也变了:“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

既遂矣,至于暴矣。”她愤怒地斥责那个没良心的“氓”:“女也不

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邶风.日月》也是通过女子遭遗弃后的叙述:“日居月诸,照临

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日居月诸,下

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日居月诸,

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日居月诸,

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抒情女子

的丈夫冷酷无情,经常虐待妻子,她受尽辛酸,心肝欲碎,只得向天

地呼告,向父母讲说,哭诉哀怨,以表愁肠。以此控诉男子的无情无

义。

《召南.江有汜》中,主人公是位被遗弃的姑娘,她爱过的人另有

新欢,且已婚配。她怨艾悲愤难抑,便冲口而出:“江有汜,之子归,

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

后也处。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以此揭露

了男子的薄情。

第三,民间普通夫妇生活的男性形象。《诗经》中也有夫唱妇随、

夫妻恩爱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男子大多数是老实忠厚的。《郑风.女

曰鸡鸣》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首诗通过了夫妻二人起床前的对话,表

现出家庭的和美生活。“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配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配

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配以报之。”妻也温存夫也知心,蜜语甜言

质朴真实,这如果是对恋人的取宠并不稀罕,但对夜夜同床共枕的妻

子能有如此的体贴与感戴,实可为千古家训了。这是《诗经》中难得

的让人感佩的男性形象,是一个懂得善待家人、品味生活的男性形象。

第四,征夫的形象。《诗经》中也有很多作品是描述服役在外的

丈夫思念妻子和家人的,这些作品主要是通过丈夫思念妻子或是妻子

思念丈夫,而把征夫的形象刻画出来的。《邶风.击鼓》中表达的是战

士久戍在外,对妻子家人怀念不已,恐怕不能白头偕老的深厚感情。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

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这是一个足以让人为之深深感动与难

过的男性形象,那如泣如诉的话语,就像是在心中流淌的泪水,在眼

角滚动的鲜血,这种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与生命情怀令人流泪,令人沉

思。这是一个刻画得较为丰满且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征夫形象。

《卫风.伯兮》中,丈夫出征了,妻子赞美他是个英雄,但又想念

得头痛。这首诗作通过妻子对丈夫的怀念:“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瑗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悔。”

这样,通过妻子的叙述,一个有情有义的征夫形象就被刻画出来了。

第五,荒淫无耻、强娶强聘的男子形象。《召南.行露》中的强横

男子,采取强硬手段要聘娶有夫之妇。通过女子的控诉:“谁谓雀无

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

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其

男子丑陋嘴脸遭到控诉与批驳,其粗暴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以上对《诗经》中的男性形象作了简要分析,他们既是历史时代

的产物,生存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具有那个时代的特殊

性,同时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形象,具有古今一脉共通的思维与

情感。

《诗经》中婚恋作品坦率地讴歌了男女思慕爱恋的种种情怀,展

现了时人对理想男性的审美要求,即容貌俊美,英武强健,面对爱主

动积极,深情痴情,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和情欲,这些男性形象充满原

始的生命力和阳刚之气以及野性之美,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对中国

文学男性形象塑造起着一定的模式意义。

第四篇:诗经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

《诗》《三百篇》或《诗三 百》,到西汉被称为经典,始称《诗经》,

有齐鲁毛韩四家,现在是毛诗流传至今。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

叶的诗歌305篇,反应了周初到周晚期大概500年间的社会面貌,包

括《国风》(分为15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40篇。(《小雅》中有6篇笙诗不在305

篇以内,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6篇)。

1、《诗经》的收集和编定

采诗说:汉代学者,班固《汉书》中有所记载 献诗说:产生于先

秦时期(考察民生)

删诗说:汉代孔子删诗,由汉代司马迁提出的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和各自的含义(1)风是

指周代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大雅》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

宣王等的功绩,也反映了周厉王、周幽王的暴虐昏庸及其统治危机。

《小雅》最突出的作品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

颂,是周王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3、《诗经》的社会内涵

婚恋诗、弃妇诗

抒发恋爱的相思的甜蜜,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夫妇间真挚情

抒发人生感慨的诗

表达士的人生悲哀,抒发人生哲理

政治讽喻诗

下层人民抨击争执繁重徭役带来的苦难、称颂执政者

史诗和其他

《大雅》中五篇周人的史诗,农事诗中《七月》最为出名(1)婚

恋诗的基本内容:

A、歌咏美丽的爱情,抒情或温婉含蓄或者大胆直爽

《召南 有梅》把女子焦急待嫁的心情毫无掩饰的展露出来 《邶风

静女》以馈赠信物抒写纯真的爱情 B、写夫妇之间真挚的爱情

《郑风 女日鸡鸣》写夫妇间缠绵的情爱 《郑风 风雨》写夫妇久别

重逢的喜悦

《唐风 葛生》缠绵悱恻的悼亡诗,悼亡诗之祖

C、折射深刻的社会问题:反应爱情同礼教和社会舆论的矛盾。

《郑风 将中子》女子畏人言。

《谷风》《氓》控诉丈夫始乱终弃的行径。(2)抒发人生感慨的

诗的基本内容:抒发人生窘境

A、《小雅 巷伯》描述无端遭人陷害的人生境遇

B、《魏风 园有桃》表达了士的人生悲哀抒发不被理解的苦恼 C、

《王风 黍离》东周大夫悲叹西周沦亡之作

D、《桧风 隰有苌楚》抒发深刻的人生哲理,以拟人化的手法抒

发人不如物(3)政治讽喻诗的基本内容:讽刺和赞美 A、对统治者的

讽刺:揭露宫闱丑行

《邶风 新台》批判统治者荒淫无耻

《鄘风 墙有茨》

B、反应繁重的劳役带来的苦难,抒发怨恨情绪

《王风 君子于役》徭役使夫妇分离

《魏风 陟岵(制虎)》繁重徭役造成亲人分散

《豳(宾)风 东山》征夫对兵役的痛苦体验

C、周大夫对统治者的讽刺《小雅》《大雅》中一些诗作或抒发忧

国忧民的心情或直斥统治者的昏庸无道。

D、赞美勤政爱民的执政者。

《召风 甘棠》是人民歌颂怀念召公的作品

《卫风 淇奥(玉)》赞美卫武公德美才俊

(4)史诗及其他的基本内容:记载民族历史,歌颂祖先功勋

A、《大雅》五篇周人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

明》,叙述了周人始祖后稷出世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B、农事诗:表现周人农业生产活动

《国风》的《七月》最出名,《芣苢(福仪)》《十亩之间》艺

术水平较高

《小雅》的《信南山》《甫田》《大田》

《周颂》的《载芟(山)》《良耜

(四)》

《七月》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止的辛苦劳作,共八章,大体按

照春耕、蚕桑、收割等事,按月歌唱,平铺直叙各种劳作,反映农夫

衣食住行的情况。

共同点:以简练浅白的语言反复咏唱,各章之间只是更换了几个

近义词,引发丰富的联想,情韵悠长。

C、反映周人礼俗观念的 《齐风 南山》

D、叙写贵族生活,歌颂祝福或者歌咏兄弟情谊

4、《诗经》的文学成就

第一,抒情和写实的统一(特点的应用)

第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理解含义、文学表现意义)第三,四

言诗的典范,四言为基本句式,有浓厚的民歌风味 第四,章法结构和

语言特点

(1)抒情和写实的统一:《诗经》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以抒

情诗占多数。

A、所抒发的感情是真是的。《伐檀》《硕鼠》一类分配不平等和

不劳而获的现象表现不满

B、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关雎》

C、叙事诗的诗作也包含这作者真挚的感情。《七月》叙述农夫一

年四季辛勤烦劳的过程,却有着不平之气。(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A、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七

月》,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溱洧(真伪)》,还可以是直言其

志直抒胸臆,政治讽喻诗、婚恋诗。

B、比,一般说是比喻。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常见的一种情形,

如《卫风 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另一种

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 硕鼠》

C、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者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会骑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比如

《关雎》,还有不相关的起到起韵的作用,比如《唐风 山有枢》讽刺

守财奴的诗。

(3)四言诗的典范: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

又参差变化,有浓厚的民歌风味。节奏鲜明,音律和谐融洽,有天然

的音乐美感。(4)章法结构和语言特点:重章复沓是基本的章法结构

A、所谓重章并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罗列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

一些字词后的复唱。词虽变但意义相同,改变字词后使得诗章之间形

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

B、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和叠字的

大量运用,增加了诗歌的音韵美,来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

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

例: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总: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诗”或“六义”,后人把赋比兴从

中剥离。分:赋是《诗经》御用最多的表现手法,比如《国风》中的

《七月》《氓》

比一般就是比喻,是诗经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法,比如《卫风 硕

人》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庄姜的美丽。

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在一首诗或一个章节的开头位置,比如

《关雎》 总:赋比兴理论上可以分成三种不同的表现手法,但在实际

运用中经常出现相互交叠的情况。

第五篇:浅析《诗经》

浅析《诗经》 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古代人民智

慧和经验的结晶,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中婚

恋诗又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诗经》中的婚恋诗种类多,积极全面地

反映了当时社会下的爱情观念和情感态度。此篇文章主要对其中婚恋

诗进行展开,依据诗文试阐述其中女性形象的鲜明之处及她们的爱情

态度,旨在表现《诗经》中婚恋诗部分女性形象所反映出的爱情观点

和情感历程的价值以及对后代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 婚恋诗 自由开放 情感态度 女性形象

前言

此篇论文主要研究《诗经》中婚恋诗所反映出的女性形象以及她

们的情感故事,就这两个大问题进行展开,女性形象分为

一、理想爱情中的女性形象1.初相识热情开放的女性形象2.恋爱

中矜持坚定的女性3.婚姻中坚贞贤惠的女性形象。

二、感情受挫的女性形象1.等待中闺怨思妇的女性形象2.面对挫

折勇于斗争的女性形象3.婚姻失败被抛弃的女性形象这两个大方面,

六个小类别进行阐述,通过她们的爱情故事对她们的形象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诗经》中的女性形象的爱情态度对后代的积极影响进

行分析。

历代文学作品中,爱情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而之于《诗

经》,称它为爱情的启蒙教科书,应该能够正确的表达它的精髓所在

了。《诗经》中的爱情诗,几乎涵盖了人类爱情的各个时期,各个层

面,以及各个阶段[1]。它体现了至真至情的人性美,相濡以沫的眷

恋美,单纯自然的守候美以及刻苦铭心的思念美,做到了真正的探寻

爱情的本源,深入人的灵魂深处。虽与我们隔了数千年的时空,却依

然可以让我们感知到那些鲜活的灵魂和他们不朽的爱情故事。《诗经》

中的婚恋诗的一大特点就是多以女性视角出发,其塑造了一系列个性

鲜明的女性形象。

一、理想爱情中的女性形象

1.初相识热情开放的女性形象

《诗经》中的爱情诗多是反映自由平等恋爱的状态,不管是男性

还是女性,都敢于热情大胆的追求爱情。当时不用考虑后来封建社会

的种种束缚,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就勇敢去 追求。在《召南·摽有梅》中

就表现了一个期盼爱情,内心对爱情充满了强烈美好幻想的女子的形

象。“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

之。”“想要追求我的男子啊,还不趁着这美好的岁月和我相会,我

的青春正在一点一滴的消逝,我就是在等待着你啊,快与我相会”,

热情直白的表达了女主人公内心深处对情感寄托的强烈的渴求与追慕,

想在青春还在的时刻完成自己的爱情理想。这篇深刻的表现了当时女

性自由热情的追爱之心,大胆的催促爱情,勇敢热情的人物形象。这

是一个思想相对开放自由,民风开放淳朴的时代,那些传统原始的民

情风俗开始获得复苏。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当时女性的主

体意识大大增强。因此,她们不封闭,不保守,敢于率直地发出珍爱

生命、珍惜青春的急切心声。龚橙在《诗本义》中阐释其心理为“急

婿也” [2],一个“急”道破了女子的微妙心理和行事风格。诗中

女子的这一盼嫁心理,与中国传统的婚恋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非常吻合,在当今的社会也依然非常常见与普及。比如公众化的相亲

类节目,民间的托人说媒,介绍对象等。2.恋爱中矜持坚定的女性形

在《诗经》那个年代,没有电话,没有网络,两个人不是想见面

就可以见面的那样方便。很多情侣可能每次见面相隔的时间都会很长。

在《郑风·子衿》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就写了一位等待与心上人再次相间的女性,

每天登高远望就是希望可以看到他的身影。自上次别离已经有些日子,

却难以忘记那青色的衣领,牵动着我悠悠的心,上次见面的细节我都

还记忆犹新。我没有去看望你,你也就没有音信了吗?一日不见,如

三月兮。一句话就表达出女子对男子深切的想念。没有张口直接告诉

你我的思念,你却不能明白我内心的刻骨思念吗?女子直白哀伤的语

句让人读了为之伤感,爱情来之不易,而等待却很是熬人。女子望穿

秋水,难等心上人。其中女子矜持深沉的内心世界便得以展现。

两人有了感情,自然而然的就能更接近对方的心,也就进入了热

恋的阶段,《诗经》中记录男女热恋的篇目并不少,其中一篇《郑

风·狡童》很具有特色。“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唯子之故,使我不

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唯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全诗

都是由一个女子对自己心上人看似埋怨实则是撒娇的口吻来写的,

“你这个男人啊,竟然不与我说话,明明就是你的缘故,竟害的我没

有办法吃饭。你这个狡猾的人啊,竟然不和我一起吃饭,不明白你心

里想的是什么,竟害得我夜不能寐。”你给的爱情让我欢喜让我忧,

你侬我侬的时候哪怕是星星月亮也愿意许诺为我摘下,结果你现 在是

在干什么?爱情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你的冷漠让我食不能咽寐不能安,

哪怕你对我这样冷淡,也没能冰冻我对你的爱意。女主人公的话语骂

中有爱,恨中带恋,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所谓“若忿,若憾,若谑,

若真,情之至也” [3]。爱情里需要一定的时间去互相磨合,少不

了争吵冷战。爱情就是一种神奇的东西,让人幸福甜蜜,也让人生气

忧伤。时间会变,地点会变,但只要爱情不变,我们就能牵手度过爱

情里的困难阻碍。这首诗就表现出这个女性对爱情十分认真,很能理

解对方,即便是生气也可以坚持自己的爱情的坚定态度。

《诗经》中表现热恋的诗篇还有很多,比如:《鄘风·桑中》、

《召南•野有死麕》、《邶风•静女》等篇都是表现热恋男女感情的经

典篇目,其中的女性也多是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感情,给予对方尊重的

温柔形象。3.婚姻中坚贞贤惠的女性形象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

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

子于归,宜其家人。” 美丽的姑娘今天要嫁做人妇了,姑娘不仅艳如

桃花美丽动人,且“宜室”、“宜家”让人满意。美好的生活幸福的

婚姻正等待着她。“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

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唐风·绸缪》,一对新人在新婚之夜的欢喜

甜蜜。整首诗语言活泼风趣,极富有生活气息。轻松地将读者带入诗

的意境。“今夕何夕”之问,尤其显得含蓄而俏皮,仿佛亲眼看见了

那羞涩的新娘,以及陶醉于幸福之中几至忘乎所以的新郎。终于等到

这一天,终于可以和你共赏人间美景,看遍世间繁华,你是不是也如

我一般在期待这一天?新娘那羞红的脸与这明月红烛相映衬,该是怎

么样的可爱与温暖。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

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

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

好之,杂佩以报之。” 《郑风·女曰鸡鸣》。“阳光还未完全照进屋内,

为家奔波辛苦其实不忍如此早的叫你起床,但为了生活相信你也一定

会理解我。”丈夫果然是理解的,按照妻子的期许准备出门打猎,而

妻子此时也生出对丈夫的愧疚之情,“弋言加之,与子宜之”,愿你

能够满载而归,不枉这辛苦的劳作。这个女子显然是温柔贤惠的,她

在丈夫走后便开始心疼丈夫那样早的就出门打猎,并用虔诚的心盼望

丈夫收获满满而归。“宜言饮酒,与子偕老”,我愿与你相守一生,

不怕粗茶淡饭。婚姻生活就是平淡的重复,男耕女织,女性多是操持

家庭生活,洗衣做饭。诗中就展现了一个传统女性对婚姻生活的态度。

她积极乐观,安排着家庭的运作,鼓励丈夫。既然选择接受了这段婚

姻,就应该尽自己的所能去为家庭而努力,作为女性就更应该如 文中

的女性一样,注意生活的细节。也许你会觉得婚姻生活平淡无味,但

只要用心经营就会发现琐碎的生活也是微小的幸福,这层层叠叠微小

的幸福累积一起就是生活大大的幸福。

还有许多篇目也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对婚姻的忠诚,

例如:《邶风·击鼓》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的坚贞流传千古。

《王风·大车》中“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的

誓言是从古至今人们评判爱情婚姻的准则。

二、感情受挫的女性形象

1.等待中闺怨思妇的女性形象

《卫风·伯兮》表现了一位因思念愁绪满怀的闺中女子形象。“伯

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

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

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你在我心目中是最优秀

的英雄,无论外貌以及本领都值得我为你骄傲,你为国家效力,我却

独自在家被思念包裹。“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心上人不在身边,我连梳妆都觉得没有意思,头发凌乱了又如何呢,

我打扮的那么好又能给谁看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道你到底

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我愿为了思念你而头昏目眩,但只盼你能够早

日归来解相思之苦。这段文字情深意切,感人肺腑,女主人公的形象

鲜明典型,诗的感情幽怨柔婉。

《诗经》中也有很多反映当时思妇等待出门服役的丈夫遥遥不知

归期的离愁诗,《卫风·伯兮》、《周南·卷耳》等都是这类诗,那么其

中思妇形象也是具体鲜明的。在《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

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中,表现了一个

女性透过自己生活的情况来表现对丈夫的思念,家里的鸡回窝了,天

色晚了,羊牛也从野外回来了,丈夫却还在外服役,担心之情溢于言

表。盼着丈夫归来却又不知期,所以只能希望丈夫一切都好的无奈之

情。这种相思主要不是不只是源于自己的寂寞,而更是出于生活的苦

难,主要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更多的是担心对方的命运,而这

样的相思,更让人心生感动。

闺怨女子的形象是多个方面的,她们的思念多是她们的丈夫驰骋

沙场而显得非比寻常,这份思念里有骄傲,有担忧,有害怕,有孤独,

有期盼平安,更是希望早日归来。而这样独自等待的女人更是让人钦

佩,她们必定是坚强的,隐忍的,深明大义,更是有一颗忠贞不屈、

耐得住寂寞思念与等待的心。2.面对挫折坚贞刚烈的女性形象

《鄌风·柏舟》就逼真地记述了一个女孩子,因为无法与心爱的人

相见而悲愤地呼天唤母。“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

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那飘荡的柏舟就在水中央,

舟上垂发的男子正是我心爱的人啊,我对他的感情至死不渝,母亲、

苍天,为什么你们就不能成全我呢?“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并不

是斥责母亲,而是女主人公感情的迸发,爱上一个人却不能相守的焦

躁急切流露于她的呐喊之中,无奈之下只能采取呼告发誓的方式表示

抗议,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王风·大车》中“岂不尔思,畏

子不敢”,“岂不尔思,畏子不奔”,女子直接的斥责男子不敢与自

己私奔。“穀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活着不在一

室,死了该合葬,你要是说我撒谎,天上的太阳明亮亮!女子对天发

誓,指日为证,愿同生共死,这样的感情是多么的真挚,反抗也是刚

烈让人敬畏。女性生来性格就有被动隐忍的缺点,但诗中的女性可以

如此直白的对自己的感情进行宣泄,对自己的心上人大胆表白,着实

让人敬佩且爱惜。3.婚姻失败被抛弃的女性形象

提到弃妇诗,不得不说的就是《卫风·氓》,该诗全面的叙诉了一

对男女由相恋结婚到男子负心,抛弃女子的全过程。这是中国最古老

也是第一首描写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女子并没有什么过错,反而

还一次一次地告诫过男人,可最终还是没能阻止男人负心。在经历了

痛苦的思考与选择后,女子还是决定维护自己的尊严,毅然离开。我

把最好的时光全部都奉献给了你,为家庭也没有丝毫怨言,而你却这

样欺骗我的感情,我怨恨,我不甘,却无能为力。曾经我们发誓要白

头偕老,但如今这个愿望却让我悔恨,淇水再宽也有个岸边,地上的

洼地再低也还有个边,可是你却这样狠心把我抛弃。我将狠心把你忘

记,你也不要怪我无情无义。她不再对爱情抱有幻想,结尾之句饱含

了她诀别时的怨愤与坚决。她的感情经历虽然哀婉可惜,但她那敢于

抗争,敢于放弃的精神更让人为之动容。

而在《郑风·遵大路》中,则是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无助的弃妇的形

象。“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遵大路兮,

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兮,不寁好也!”一位痴情女子为了挽救自己

的婚姻爱情作最后的努力。在一条大路上,男子走得飞快,娇弱心碎

的女子踉跄着追上男子,在路边拉扯纠缠,女子一面挽留,一面悲伤

地哭诉,追着喊着,不断重复着“无我恶兮,不寁故也!”这是多么

的无助!她除了这些无话可说,她内心所有的哀怨,痛苦与心酸都无

计可施。苦苦哀求到诗尾戛然而止,引人深思。到底是怎么样的结果?

这个女子到底有没有争取到心上人回心转意我们都无可而知。但 这首

诗中的弃妇形象不同于以往守在窗前独自落泪的女子,而是勇敢的冲

上去挽回所爱,她的动人之处正在于此。让读者对她有无尽的遐想。

在《诗经》时代,人们推崇自由恋爱,认为爱情是热烈率真,纯

朴真挚,同时也十分强调爱情的忠贞专一。《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

史上最早对女性进行关注的文学作品,这些篇章通过对女性形象、情

感、命运的描写都折射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状况。塑造的女性

形象是多种多样的,对读者影响颇深。《诗经》表现的爱情故事或热

情大胆,或含蓄蕴藉,亦或是淳朴真挚、生机盎然。都能给读者留下

深刻的印象,启发着读者对爱情的更深层的认识与理解。

结论

一个个鲜明的女性形象,通过她们自身的爱情故事向我们展现了

《诗经》时代的社会风俗以及个性解放,崇尚自由的思想状况。她们

的爱情故事或悲惨或甜蜜,都从不同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爱情的美好

与坚贞。她们勇敢的追求爱情,得到爱情后坚贞不移的守护,对婚姻

十分负责任的态度,都给后世留下了值得思考与学习的部分。在当今

社会下,这样健康积极的爱情观,婚姻观是十分具有教育意义的。她

们的勇敢坚定,不怕寂寞不怕清苦的情感态度,直观展现了《诗经》

婚恋诗的主题,也造就;恶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女性光辉。

注释:

[1]尚学峰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讲义》,北京师范大学,第14页.[2]陈文忠 《召南·摽

有梅译注》,2009年 [3]陈继揆 《读风臆补》 清代 参考文献:

1.《诗经全编全赏》,言思,2013年,中国华侨出版社 2.《诗经

译注》,王秀梅,中华书局,2011年第1版 3.《我生之初尚无为,诗

经中的美丽与哀愁》,辛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国文学史

(第二版)第一卷》,袁行霈,201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5.《诗经解

读》,李炳海,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更多推荐

诗经,形象,爱情,女性,女子,生活,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