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日发(作者:)
黎明:岭南大家,78年笔耕不辍
作者:雨葭
来源:《收藏/拍卖》 2017年第8期
已度过人生的89个黎明,正在迎接第90个黎明,精神矍铄的黎老依然笔耕不辍,身体力
行,活跃于内地、香港乃至世界各地的画坛,一如既往地高举宏扬岭南画派的大旗。
在当代岭南画派的传人中,已至杖朝之年的高剑父嫡传弟子黎明无疑是最为活跃的一个。
自11 岁师从岭南画派宗师高剑父习画,自此笔耕不辍,至今已78 个春秋。仅在今年5、6 两
个月内,黎老就到广州、香港、澳门等地走了一圈,每去一个地方,不是办画展,就是参加活
动,他精力充沛,而且马不停蹄。
初识黎老,是在5 月中旬广东省文联艺术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暨岭韵传
芳· 又见黎明——黎明中国画精品展”开幕式上,那时已心生敬佩。6月初在香港荣宝斋,得
以再次见到黎老。短短一个下午的交谈,更觉他满怀赤子之心。
忆一段师徒患难情缘
黎明,原名黎国安,祖籍广东南海,他的从艺是由与岭南画派宗师高剑父的因缘开始的。
1940 年黎明从罗宝山习海派人物画。在与罗宝山师习画期间,由于罗宝山与高剑父乃挚交,
高剑父常到罗宝山师处品诗论画,当时就得到大师高剑父的指导。而黎明与高剑父的师徒情缘
也得感谢父亲黎兆锡。黎明的父亲是澳门商人兼书画收藏家,与高剑父私交甚笃。抗日战争时
期,高剑父寓居澳门,不时为黎家座上客。这位画坛巨擘慧眼识人,对黎明喜爱有加,刻意栽
培,大概在黎明11 岁那年,高氏每逢星期天都到黎家亲自教他作画,在其成长的特殊阶段言
传身教。1944 年,15 岁的黎明初出茅庐,作品《仕女图》在高剑父主持的澳门筹赈难童餐义
展首次参展义卖,九点钟画展开幕,他的画九点半就被买家贴上红点买走了。是年,黎明正式
加入“春睡画院”。
翌年,黎父生意失败又逢战乱,举家搬回离岛氹仔老家。高剑父发现小徒弟没来上课,竟
拄杖上门找黎父交涉。在艰难的岁月里,家家都揭不开锅,要多养一口人不是件容易的事,但
高剑父很坚决地即日就把黎明带回家,怕黎父反悔,嘱其行囊细软日后再送去即可。那几年间,
两师徒相依傍共患难。“住在高师家中,我睡客厅,床铺晚行朝拆,小小年纪完全没有赖床这
回事,然后高师整天就不断督促我画画。”黎老对儿时跟高剑父学画的每个细节都记忆犹新。
高剑父也给了他一个寓意美好的名字。黎明回忆:“高师说你个名做官就好,国泰民安,
但写画就唔系咁好喇。”岭南画派很重视自然环境,尤其是四时朝暮,黎明时候既有画意又寓
黑暗过去之愿,所以老师替他改名黎明。
少年的黎明追随高剑父学画十多年,成为他的入室弟子,晚年最得意的门生之一,来往于
广州、澳门、香港等地,饱览沃看,随侍左右,既是学生也是其得力助手。在此期间,高剑父
继“春睡画院”之后,又创办“南中美专”,黎明任职会计。高剑父授课时,黎明则作为助教
侍于侧,按照师父的授意在黑板上写写画画,方便学生听讲、记录。若高剑父闭门作画,黎明
便代为展纸研墨,耳濡目染。高剑父晚年,更将所存精品、历年收藏一一展示,让他精读细研,
日夕揣摹,务求精进。
又有一次,黎明未能完成老师叫他画芦雁的功课,高剑父写信给黎父投诉:“阿安归来十
日未曾开笔,那幅雁过了一个寒假、一个暑假尚未画成。”并透露他对这小徒的寄望:“我极
欲养成他为一代之大艺人耳!”
“高师对学生很和蔼,但如果偷懒就会被他骂到失魂。”正如画芦雁一事,黎明当时未见
过真正的芦雁,听说芦雁似鹅鸭,于是去写生鹅鸭。高剑父给了他过百张别人绘画的芦雁作参
考,怎知他最后只画了三幅,未能完成四幅连屏。老师气极,于是有了那封投诉信。黎明得悉
高剑父对自己的这般厚爱,自此更加努力了。
“高师是我的恩师,当我落难时把我带回家,养我教我。虽然他有子女,但家中两个工人
都叫我‘大官’,可见他真的待我亲如子侄。”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于恩师高剑父的提携和指导,黎明一直感恩铭记。从1949 年9
月随高剑父返回澳门,直至1951 年高剑父因病辞世,那几年他一直随侍左右。1994 年6 月广
州高剑父纪念馆揭幕,黎明与夫人一同躬逢其盛。2008 年清明期间,黎明经过几年的努力,终
于与高家一同把高剑父迁葬至广州银河公墓统战园,他为此写了一篇《崇高的祭祀》诉说他与
高剑父的师徒之情,表达他对高师的崇敬。“高师总是教导我切勿妄自菲薄……”回忆至此处,
黎明已热泪盈眶。
扛起岭南画派大旗
在当代岭南画派传人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四大名家相继谢世之后,黎明是唯
一一位活跃在香港和大陆两地画坛的高氏门下嫡传弟子。若以年龄论,得高剑父亲传的学子中,
数黎明年幼,关山月大他17 岁,赵少昂大他24 岁。师兄们对他呵护有加,诸多帮助,也是其
学艺时代难忘的记忆。赵少昂就曾在其作品留下这样一些题跋:“鹰击万里”“千里江山一击
中”等,极尽鼓励。
从20 世纪40 年代中到70 年代,黎明就一直活跃于省、港、澳三地的重大画展、英伦各
地展、英美文化团体举办之东南亚巡回展等,作为香港的艺术代表,其作品使香港艺术获誉极
多。其中, 1962 年至1963 年,黎明代表香港艺术家入选英联邦艺展,联同英联邦各国著名
艺术家亨利· 摩尔等之杰作由英女王主持伦敦首展,继而展出于英伦各地。其作品《松鹰图》
在伦敦编印的《当代联邦之艺术》特辑中,是唯一的一幅中国画。当时,岭南地域的一批重要
人物如叶永青、黎葛民、关山月、赵崇正、赵少昂、杨善深的作品与黎明作品常常共同入选展
览。20 世纪60年代,他与高励节、杨善深多方奔走,筹款集资出版《三高遗画合集》,举办
高剑父遗作展,完成高剑父生前遗愿。
1996 年,黎明在香港发起成立“春潮画会”,在岭南画派的发展史上,形成一个新的热点,
聚集了一批新生力量,也由此揭开黎明绘画生涯中新的一页。他频繁地活跃于海内外艺术圈,
先后在香港、澳门、广州、桂林、上海、北京、包头和台湾,海外的纽约、旧金山、伦敦、东
京、高崎、槟城和墨尔本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无不大获成功,为岭南画派于新时期在世界
各地的广泛传播发挥了重大作用。如今,由他创会、传承岭南画派的春潮画会也在全世界遍地
开花,美国、瑞典、日本、东南亚、澳洲都有他的学生,真正是桃李满天下。
可以说岭南画派成为近现代艺术史中一个重要的画派,除了在大陆坚守的画家们的努力,
也得益于这批旅居港澳、海外的岭南画派的后人,而黎明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位。
谈及恩师高剑父对自己的影响,黎明说:“78 年前,高师悉心教导我学习中国画,对我是
莫大的鼓励。跟随他的十几年,每天画画我都在他身边,学到最重要的是做人,艺术家不能只
为了作品卖钱,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弘扬中国画艺术。”
78 年来,黎明一直坚守在岭南画坛中,在香港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15 年前,黎明和夫
人黄詠贤以个人名义在广州美术学院设立中国画奖学金,每年资助优秀学生。“希望把恩师的
精神薪火相传,给年轻艺术家一点鼓励。年轻学子关系着岭南画学发展的未来,是推动岭南画
学发扬光大的关键,”黎明道出了设立该奖学金的初衷和意义所在。
聊到目前岭南画派的传承发展状态,黎明认为,整体上在弘扬岭南艺术方面做得很好。
“岭南画派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整体。从历史上看,岭南画派的发展不仅受到西洋的影响,
还受到印度、伊朗、日本等亚洲国家的影响。所以,展望岭南画派当下的发展,大家一定要明
确,不是只有某一个老师的风格,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大家可以走出更宽的艺术道路。”
黎门两代出“四杰”
数十年来黎明一直醉心画艺,其技法的纯熟、题材的广泛、作品的水平,都不负所望。但
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20 世纪70 年代初,黎明遭遇了人生的一大挫折,不得不离开画
坛十多年。幸好当年一位红颜知己黄詠贤在逆境之中相互关怀,终于度过难关,并喜结连理。
在黎明看来,拥有这么一位漂亮能干的太太,拥有一双聪明懂事的儿女,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情。
更难得的是,他的妻子、女儿以及儿子在绘画上也都有造诣,一家四口被誉为“一门四
杰”。黄詠贤出生在香港,从小也喜欢绘画,作为黎明的夫人,身份的多重性赋予了她得天独
厚的机缘,艺术造诣也在不断提高,并且逐渐成长为一位知名女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坚毅的社
会活动家。一双儿女的出生更为这个家增添不少活力。即使夫妇俩的工作都很忙,但每逢周末,
他们都会推掉应酬陪孩子们一起画画,或者上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馆去看画展。一双儿女先
后赴美留学,现已在美国各有了自己的事业,但仍以绘事为乐趣,且各擅专长。“虽然长期在
美国工作,但他俩没有忘记中国固有的文化,这令我深感欣慰。”每每谈及一双儿女,黎明总
是有掩不住的自豪。
2005 年香港国际创价学会曾邀请黎明一家四口共同举办“樱梅桃李”联展,传为佳话,这
在岭南画派家族中亦为少见。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博士曾经评价道:“樱梅桃李,各具
独有的艺术特色,又能互相欣赏,有这样广阔胸襟的人,其他人都喜欢他,走到他身边。自己
喜悦,同时也给别人快乐。”黎明先生一家人就是如此,他们在生活和艺术上互相关心互相勉
励和进步。直至今日,夫妇俩仍并肩携手,积极参与各地学术交流,兴致勃勃地致力于岭南画
派的传播。难得,这一家四口生活在不同的地域还坚守住岭南画派的阵地。更难得的是,在这
一家子里,隐隐约约你会看见岭南画派的精髓所在。
历近90 春秋,78 载耕耘,黎明依然满怀赤子之心。他仍天天未变,执笔绘画人间真善美,
传承弘扬岭南画派;他仍岁月不改,倾囊收集保存恩师高氏画作,珍藏近千幅……黎老总戏称
自己是“80 后”,童心未泯。
那个下午我们聊了将近4 个小时,我们担心他太累,他却说:“不累,因为我很喜欢这个
事,所以我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我很开心,我经常一站就七八个钟头,都不觉得累。”话毕,他
继续拉着我们慢步走向高剑父的画作,边走边说着。这真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黎明的绘画其实是倾注了他的热,他的爱。近90 高龄的黎明现在天天仍会画上几
笔,在他身上你看不到半丝的暮气,真是一个充满赤子之心的岭南大家。
( 编辑/李木子)
黎明,岭南画派宗师高剑父唯一在世的嫡传弟子
《日本武士》 78cm×40.5cm
这是黎明珍藏的恩师近千幅画作之一。高剑父从1906-1916 年多次赴日本,其间先后参加
“白马会”“太平洋画会”及“水彩画会”和东京美术研究所活动。此图日本武士或为当年描
绘武士所作也。款识:剑父
《好运北京》 183cm×183cm 2008 年
《秋原健翮》 183cm×183cm 2009 年 纸本
《造化钟神秀 江山留胜迹》 191cm×501cm 2015 年
《群鹅》
132cm×68cm
1957 年 纸本
(香港艺术馆藏)
《秋瓜》
82cm×33cm
年 纸本
(广东美术馆藏)
1963
更多推荐
岭南,画派,香港,艺术,澳门,作品,绘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