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0日发(作者:)

五岳的来历和简介

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

视为道教名山,它们是:

东岳泰山(1532.7米),位于山东省

西岳华山(2154.9米),位于陕西省

南岳衡山(1300.2米),位于湖南省

北岳恒山(2016.1米),位于山西省

中岳嵩山(1491.7米),位于河南省

古代帝王附会五岳为群神所居,在诸山举行封禅、祭祀盛典。「五岳」说始于汉武帝。

唐玄宗、宋真宗封五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尊五岳为神。汉宣帝定的五岳中以安徽省天柱山

为南岳,河北省曲阳县的大茂山为北岳,后始改以湖南省的衡山为南岳,隋以后成为定制。

明代又以山西省浑源县的恒山为北岳,清代移祀北岳于此。五岳均有寺庙名胜多处.其中东

岳泰山为五岳之首!

五岳中“岳”意即高峻的山。中国古代,认为高山“峻极于天”,把位于中原地区的东、

南、西、北方和中央的五座高山定为“五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开始在五岳修

建佛寺、道观,进行宗教活动,每个“岳”均尊奉一位“岳神”(或称“大帝”、“神君”等)

作为掌管该岳的最高神只。这几座山上的天然风景亦逐渐被开发出来,供朝山信徒游览。于

是,五岳又成为中国以山岳自然景观之美而兼具佛、道人文景观之胜的风景名胜区。唐宋以

前,五岳大抵是佛、道共尊,寺、观并存。宋以后,佛教和道教各自依靠政治背景和社会势

力彼此展开争夺。到明清时期,南岳、北岳和中岳仍保持著佛、道共尊的局面,东岳和西岳

则以道教势力为主,成为中国道教的中心。

国人论风光,必曰三山五岳。“三山”者,“神仙”居住的地方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载:“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是苏东坡所谓“东方云

海空复空,群山出没空明中”的“仙迹”;而“五岳”则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

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他们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

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五岳劈地摩天,气冠群伦。虽然五岳不

是我国最高峻的山岭,但都高耸在平原或盆地之上,就显得格外险峻了。《诗经》中有“泰

山岩岩,鲁邦所瞻”、“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等诗句,由此也可以看出五岳在古人心目中的

地位。

五岳既不愧为天下名山。论景观,五岳又各具特色: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

嵩山奥。东岳泰山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

叹,而唐代诗人杜甫则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南岳衡山地临湘水

之滨,林木苍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西岳华山,险居五岳之首。“自古

华山一条路”,登临犹比上天难,不吃豹子胆,只能望峰叹。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

邃。交通不便,偏是深山藏宝,“悬空寺”便隐匿其中。中岳嵩山雄险有之,奇秀有之,似

乎突出在一个“奥”字上:在嵩山留下了覆盖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技全方位博奥精

深的历史文化遗产,“佛、道、儒”三教荟萃,“天、地、人”竞相生辉,“山、寺、貌”互

补争艳。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泰

山如坐,华山如立,衡山如飞,恒山如行,嵩山如卧。早已闻名于世界。


更多推荐

五岳,北岳,衡山,南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