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0日发(作者:)

2023年最新的五岳是指哪五座山

五岳是指哪五座山

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

(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

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恒山(海拔2023.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

县)、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五岳曾是封建帝

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

征。

起源

三山五岳,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山,世界道教圣地。五岳是远古山神 崇敬

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

山。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中岳嵩山之峻,北岳恒山之幽,南岳衡山

之秀 早已闻名于全世界的风景了!俗语说 五岳归来不看山 ,也有 恒山如行,

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 的说法。五岳的说法始见于

《周礼 春官 大宗伯》: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 《周礼》成书于战国后

期,是儒家思想融合道、法、阴阳等诸家而形成的。因此我们认为五岳的思想

是糅合夏代、商代以来的四方神和战国初期的五行观念而形成的山岳崇拜。五

岳是封建时代帝王加封的。《史记集解》载: 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

之,冀近神灵也。 帝王们为了 报天之功 ,常以雄伟险峻的大山为祥瑞,在峰

顶上设坛祭祀,举行封禅大典。封禅的理论估计起源于东周春秋战国时代。而

第一个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秦始皇亲自祭祀的地方只有泰山一

处。到了唐代和武周武 皇武则天,封禅活动在中原中岳嵩山。经过封建帝王的

封禅历史,五岳的地位更高了。中国的世界名山不少,三山黄山、庐山、雁荡

山,民间 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之称,唯独这五座山尊为 岳 ,不是没有道理。拿

第 1 页 共 4 页

东、西、中三岳来说,都位于万里母亲河黄河岸边,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

篮,是华夏祖先最早定居和繁荣的地方。五岳在我国虽不是最高峻的山岭,但

都高耸在平原或盆地之上,这样也就显得格外险峻了。《诗经》中有 泰山岩

岩,鲁邦所瞻 、 嵩高维岳,骏极于天 等诗句,可以看出泰山、嵩山在古人心

目中的地位。同时,由于受到当时一些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对天下名山全面考

察,当然也就无法 择优录取 了。五岳劈地摩天,气冠群伦。千百年来,皇帝

在这里祭祀,僧人道士在这里修行念经,善男信女在这里烧香许愿,名人雅客

也喜欢在这里赋诗作画,给五岳留下了众多的人文遗迹,五岳更加有名了。难

怪人们登五岳后,会发出 五岳归来不看山 的慨叹。

传说

古代帝王附会五岳为群神所居,在诸山举行封禅、祭祀盛典。 五岳 一说始

于汉武帝。五岳中 岳 意即高峻的山。中国古代,认为高山 峻极于天 ,把位

于中原地区的东、南、西、北方和中央的五座高山定为 五岳 。魏晋南北朝时

期,佛教和道教开始在五岳修建佛寺、道观,进行宗教活动,每个 岳 均尊奉

一位 岳神 (或称 大帝 、 神君 等)作为掌管该岳的最高神只。这几座山上的

天然风景亦逐渐被开发出来,供朝山信徒游览。于是,五岳又成为中国以山岳

自然景观之美而兼具佛、道人文景观之胜的风景名胜区。唐宋以前,五岳大抵

是佛、道共尊,寺、观并存。宋以后,佛教和道教各自依靠政治背景和社会势

力彼此展开争夺。到明清时期,南岳、北岳和中岳仍保持著佛、道共尊的局

面,东岳和西岳则以道教势力为主,成为中国道教的中心。国人论风光必曰三

山五岳。 三山 者, 神仙 居住的地方也。《史记 秦始皇本纪》载: 齐人徐巿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 ,是苏东坡所谓 东方云海

空复空,群山出没空明中 的 仙迹 而 五岳 则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

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他们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

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五岳劈地

摩天,气冠群伦。由此也可以看出五岳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五岳既不愧为天

第 2 页 共 4 页

下名山。论景观,五岳又各具特色: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嵩山

奥。东岳泰山巍峨陡峻,气势磅礴。东周文人孔子曾有 登泰山而小天下 之

叹,而唐代诗人杜甫则写下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豪言壮语。南岳衡

山地临湘水之滨,林木苍郁,景色幽秀,享有 五岳独秀 的美名。西岳华山,

险居五岳之首。 自古华山一条路 ,登临犹比上天难,不吃豹子胆,只能望峰

叹。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邃。交通不便,偏是深山藏宝, 悬空寺 便

隐匿其中。中岳嵩山雄险有之,奇秀有之,似乎突出在一个 奥 字上:在中岳嵩

山留下了覆盖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技全方位博奥精深的 天地之中 世

界历史文化遗产, 佛、道、儒 三教荟萃, 天、地、人 竞相生辉, 山、寺、

貌 互补争艳。 五岳 被誉为中国的 五大奇观 。

渊源

古代封建帝王把五岳看成是神的象征。 岳 在东周春秋前是掌管大山的官吏

职称,尧时分掌四方外事的部落首领就叫 岳 。后来把主管方岳的官吏与岳官

驻地的大山名称统-起来了,便出现了代表四方大山的 据道教典范《洞天记》

云: 黄帝画野分州,乃封五岳。 黄帝远在五千年前,其疆域版图不出中原黄河

流域,黄帝是否封岳无正史可查,但到唐虞三代出现了四岳是无可置疑的。历

史上各朝京都虽屡有变迁,均不出豫、晋、陕、三省范围,其所封四岳都在黄

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春秋产生了 五行 之说,战国时颇为流行。由于阴阳学家

邹衍等人的大力宣扬, 五德终始论 越来越盛。 五岳 之说才应运而生,故

《诗话》曾说: 唐虞四岳,至周始有五岳。 中国岳山称名始见于《尚书》。《尚

书》有东、西、南、北四岳,而无五岳。四岳山名见于经书者唯有东岳岱宗。

《周礼 大宗伯 大司乐》始言五岳,而不言为何山。后来司马迁在《史记 封禅

书》中才对名山大川较翔实可靠地总结了自五帝至秦代的演变过程: 因为夏、

商、周的国都都在黄河与洛水之间,所以嵩山为中岳,其他四岳各随其方,四

渎都在山东。至秦称帝,建都咸阳时则五岳、四渎均在东方。自五帝以至秦,

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不可胜记。及秦并天下后,才有了明确规定:自

第 3 页 共 4 页

河南省崤山以东为名山五,即嵩山、恒山、泰山、会稽、湘山;大川二,即济水

和淮河。 《史记 封禅书》记载: 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五月巡狩至南

岳,南岳,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华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

岳,恒山也,皆如岱宗之礼...中岳,嵩高也...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

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 。综上所述,汉之前五岳之制因势而异,各有不

同。西周建都于丰、镐,以华山为中岳:东周周平王东迁洛邑(洛阳)以后,又以

嵩山为中岳,华山为西岳。只有东岳泰山和北岳恒山称呼未变。至汉武帝时,

确立五岳制度,并登礼天柱山封为南岳。据《汉书 郊祀志》载,汉宣帝神爵元

年(公元前61年)颁发诏书,确定以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即天柱山)

为南岳,恒山(河北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将南岳由衡山 移往霍山 ,至

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后,才于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重新诏定湖南湘江之滨

的衡山为南岳,废霍山为名山。北岳恒山在汉、唐、宋、明时,皆在山阳的河

北曲阳登礼,遥祭恒山(河北恒山)。明代中后期浑源利用河北恒山人文景观损

坏严重之际,伪造历史,附会传说,称浑源玄武山为恒山,向朝廷提出改祀,

到清代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改祀北岳于浑源。这就是五岳。

第 4 页 共 4 页


更多推荐

五岳,恒山,嵩山,北岳,中岳,中国,泰山,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