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0日发(作者:)
高中历史名词释义:世界遗产、遗址、遗迹、遗存、遗物
【名词释义】
一、定义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
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二、类型
1.文化遗产
2.自然遗产
3.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一)文化遗产
1.定义: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
2.分类: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
形文化遗产)。
(1)物质文化遗产
①定义: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简称《世界遗产公约》),
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
②分类:
A.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
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
B.可移动文物:是指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
代表性实物等,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
C.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2)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定义: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的定义,是指“被
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
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②分类:
A.在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
B.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民间表演艺术;
C.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人生礼仪、岁时活动、节日庆典、民间体育和竞技;
D.有关生产、生活的其他习俗;
E.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F.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G.与上述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场所(即文化空间)等。
(二)自然遗产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定义,以下各项为 “自然遗产”:
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
的自然面貌;
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
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
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
区域。
(三)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指自然和文化价值相结合的遗产。例如中国的
泰山、黄山。
【易混概念】
一、文物
1.含义: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
2.基本特征
①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
②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
3.分类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
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二、遗址
1.定义: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属于考古学概念,领域。从历史、审美、人种学
或人类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
址等地方。
2.内容:
遗址又可细分为城堡废墟、宫殿址、村址、居址、作坊址、寺庙址及其他经济性
的建筑遗存和防卫设施,如山地矿穴、采石坑、窑穴、仓库、水渠、水井、壕
沟、栅栏、围墙、边塞烽域、长城、界壕及屯成遗存等。
三、遗存
1.定义:遗迹和遗物的总称。
2.类型
(1)遗迹
①定义:指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
②内容:包括遗址、墓葬、灰坑、岩画、窑藏及游牧民族所遗留下来的活动痕迹
等。
这里特别指出的是,这个痕迹是还存在的,不存在的不能算为遗迹。例如汉长安
的昆池,在地面和地下都没有了任何的显示,只能根据文献典籍考察出其所处位
置和范围,不能称之为遗迹。
③具有代表的古代文明遗迹: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乐神庙、孟菲斯及
其墓地金字塔。
(2)遗物
①定义: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可移动物品。包括生产工具、武器、日用器具及装
饰品及随葬品、画像石、画像砖、石刻、封泥、墓志、买地券、甲骨、简牍、石
经、纺织品、钱币等。
②分类:
按材质分为石器、陶器、骨角器、金属器、玉石器等:
按用途分则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随葬品等。
【联系与区别】
1.遗址、遗迹、遗物的关系
“遗存”包含范围最大,包括了“遗物”和“遗迹”,“遗迹”又包含了“遗
址”。
“遗物”是可移动,“遗迹”是不可移动。
“遗址”跟“遗迹”的最大区别是,它的不完整性以及种类的单一,只有建筑或
建筑群基址。
2.遗存与遗产的区别
“遗存”与“遗产”最大的区别在于“遗存”的物质性,“遗存”里的“遗
物”和“遗迹”都是物质的,但是“遗产”却包含了非物质的东西,即非物质文
化遗产。
更多推荐
遗迹,人类,具有,历史,价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