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日发(作者:)
关于我国资金市场“利率走廊”构建的思考 刘光亚
发布时间:2021-09-18T08:21:13.638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6期 作者: 刘光亚
[导读] 近几年,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越来越广泛的被运用在经济当中,一个国家基础货币的需求正逐渐减少,较往常,是
通过公开市场的操作来调控货币的供给,所以对于调控利率的模式而言面临极大的威胁。本文分析了我国同业市场拆借利率,以及利率走
廊机制对中国货币市场短期利率的影响,总结了利率走廊的调控模式和中国经济金融当前的可适用性,同时发表了应实施利率走廊这一观
点。
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近几年,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越来越广泛的被运用在经济当中,一个国家基础货币的需求正逐渐减少,较往
常,是通过公开市场的操作来调控货币的供给,所以对于调控利率的模式而言面临极大的威胁。本文分析了我国同业市场拆借利率,以及
利率走廊机制对中国货币市场短期利率的影响,总结了利率走廊的调控模式和中国经济金融当前的可适用性,同时发表了应实施利率走廊
这一观点。
关键词:电子货币;调控利率;利率走廊
一、利率走廊概简述
(一)概念
利率走廊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对商业银行提供短期存款和贷款便利的工具,以利于形成利率操作空间,调整短期市场利率和流动性控制
机制。
20世纪末以后,在不同的经济体的具体实践中,利率走廊发展成两种不同的形式:对称和非对称型。在对称型中,无论是存款便利利
率还是贷款便利利率,它们与目标利率的差总是相等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采用这种模式。不对称利率走廊包括天花板系统和地板系
统,实际上后者更常见,主要是在存在系统性金融危机的情况下,需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抵消国家或地区的通货紧缩风险。
(二)利率走廊上下限的选择
中央银行于2015年11月19日发布,为了寻求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作为走廊上限进而发挥相应作用,从而加快利率建设,来适应市场需求
和形成监管机制,根据目前的流动性和货币政策控制需求,决定在2015年11月20日下调分支行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位于走廊的上下
限中,中央银行要做的是从这一范围内来调整货币市场利率。其中上限是央行根据“最后贷款人”作用为商业银行提供支持贷款的利率;下
限是央行根据“银行的银行”对商业银行存款的利率。
二、我国同业市场拆借利率分析
(一)市场拆借简评
近年来,中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发展迅速,无论是从拆借市场一级网会员数还是同业市场拆借交易额来说,它们均以数倍的趋势增
长。此外,货币市场不一样的贷款利率水平之间存在较为合理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银行间拆借市场逐渐变得稳定和成熟。银行间
拆借是一种资金融通行为,主要以短期融资为主,要求借款人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或是得到授权的分支机构。同业拆借主要在各大
商业银行中使用,其获利方式是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市场拆借的期限
银行间市场借贷周期短?。金融机构在日常运营中,当收入和支出不平衡时,可能存在时间的差异和空间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收入
高于支出的银行可以把资金借给支出高于收入的银行进而赚取利息,对于支出高于收入的银行而言,其可以用借款的方式来满足实际需
要,获得双赢的局面,这称为头寸拆借,常为隔夜拆借。
2.市场资金拆借的流动方向
市场资本拆借的流动基本上是一个方向。在中国的银行间拆借市场上,各种商业银行都是市场上的净投资者,而证券基金和外国金融
机构等其他金融机构则是市场基金的净借款人。这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普遍较高,因此流动性更多,另一方面,与其他证券
机构等其他金融机构和外国金融机构相比,中国商业银行仍然会有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的问题。
3.同业拆借市场为信用拆借
在市场上,借款一般是金融机构的多余资金,这些资金通常存在于中央银行。银行间拆借市场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方便,因为拆借量很
大,所以存在很大的风险,而金融机构在拆借中的可信性非常重要,因此银行间市场基本上是信用拆借。
(二)我国同业市场拆借利率
利率是可以看成货币的时间价值。当市场的导向是利率时,其是由货币市场的供求平衡决定。
1.对我国市场利率体系的简述
在中国的市场利率体系中,主要的指标包括有:同业拆借,存贷款,票据市场和债券回购等利率。银行间拆借利率高度易受市场变化
的影响,传导机制快速,如果市场形势波动,利率也会发生变化。最近几年,银行间市场一直在扩大交易规模,交易频率也在加快,可快
速敏感的反映资金在货币市场的配置情况。作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子市场,几十年来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已经开始形成,系统各个方
面逐步规范统一,在国家经济的地位逐渐突出。
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领导下,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CHIBOR)成立于1996年1月,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开始,将原来的利
率管制政策渐渐转向利率市场化。
2.我国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2007年,开放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SHIBOR),Shibor是中国目前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利率。Shibor在货币市场的交易较活跃,
信息披露充分。Shibor是由18家信用较高的商业银行独立定价决定的。目前Shibor公布的具体品种包括隔夜,7天,两周,一个月,两个
月,90天,180天和一年等八个品种。其中隔夜利率和7天利率较为活跃,且交易量大,超过82%的借款和回购交易是基于Shibor交易的,90
天内的短期Shibor完全反应了市场资金变化,90天以上的Shibor可以反映未来利率波动的市场预期。
三、我国实施利率走廊调控模式的条件及建议
1.利率走廊模式是实现货币政策转型的较好选择
纵观中国金融市场发展需要和货币政策的实践,利率走廊机制建设是一定的。中国目前也有利率走廊模型运行的基本条件。中国货币
政策框架的未来走向是以“利率走廊”,公开市场操作为辅,是一个更现实的选择。
利率走廊机制的建设利大于弊。从国外经验可知,定量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影响逐渐减弱,而利率走廊系统则为发展方向。中国很有
必要在向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过渡中引入该系统。首先,近年来,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一直在推进,金融创新逐步增加,资本项目等因素
对稳定货币需求的稳定性造成了刺激,对于广义货币(M2)和经济增长的联系也在减弱。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数量型的OMO来稳定利率有
很多困难,它还不利于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更不利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接着,目前Shibor与其他国家,如加拿大等国的隔夜拆借
利率相比波动性较大。尤其是在2013年6月,中国银行间市场由于资金紧张,各银行陷入资金短缺状况,6月20日Shibor利率一度超过13%。
而该模式的实施有利于稳定利率。再者,该模式是加速市场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利率市场化意味着金融机构可以进行无限套利,所以市场
利率可以反映资金供求。最后,在这个模式下,央行的OMO频率和范围将巨幅降低,从而节省成本,提高透明度。所以,该系统的实施是
中国未来货币政策调控的更好选择。
2.对利率走廊构建的几点思考
国际上利率走廊模型的成功实践为我国引进该系统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在中国的利率走廊模型建设过程中,有必要重视国际经验,而
且要考虑到我国特色和相应的约束。
统一短期基准利率,理顺利率传递机制。目前,中国有各种基准利率,市场化程度还需要改善,反映市场基金供需关系和价格信号的
作用还不够,基准利率对实际经济的有效传导受到阻碍。因此,中国应统一短期基准利率,挑选有广泛代表性和有影响的基准利率作为建
设利率的基础,同时理顺利率传递机制,提高投资和融资决策的敏感性,有效实行其经济杠杆作用。
有序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近几天,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呈现下行趋势,各种类型的商业银行也均使用不同的存款准备金率,较其它主要
国家而言,我国在2016.3.1调整后的准备金率分别为:大型金融机构16.5%和中小金融机构13%,仍出于较高水平。而利率走廊模式受法定
准备金率的影响很大,银行储备过高将影响该机制调控效应,造成短期市场利率波动,并可能导致利率价格扭曲,因此我们国家需要改善
存款准备金制度。考虑到利率走廊的实践,加拿大零准备金和欧洲央行低准备金为实现短期货币市场利率,是需要要求可以保证流动性风
险整体可以控制的情况下;中国还需要以国情出发降低法定准备金比例,也可以采取自愿持有准备金方式来宽松约束。
完善抵押制度。要使利率走廊模式更为有效、可信,是需要完善的抵押品制度。目前,中国合格抵押品的范围狭窄,抵押品评级机制
不完善、透明,在该系统实施后使用借贷便利工具已经有限制。而许多国家的利率走廊模式的实施抵押范围一般较广。在加拿大,其央行
接受的主要是政府债券,省政府债券,市政债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公司债券,资产债券等抵押品。因此,中国应适当放宽合格
抵押品的范围,以确保抵押品的规模,便利性和可用性,并根据相应合理制度给予不同的折扣率,然后确保利率走廊的可信度,灵活性和
稳定性。
合理构建走廊的各要素。最优政策目标,上下限和宽度均为关键环节。从中央银行对该模式的探讨来看,中国更有可能采用SLF利率上
限,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下限,同业拆借利率或回购利率的利率走廊模型作为政策目标利率。对于其上限,中国已经在1到3个月常规借
贷便利的基础上,建立出隔夜和7天常备借贷便利业务。这种设立有助于在市场流动性波动时调整,但应当指出,中国的SLF交易对手目前
仅涵盖存款性金融机构,并应进一步扩大到非银行金融机构,以便增加影响力,以及适用范围。对于走廊的下限,中国的超额存款准备率
为0.72%,而隔夜拆借利率一般均在在2%以上,由此可见它们的差距较大。可根据国际相关经验,改善下限选择。。
加快同业拆借和债券的发展。大容量,高活动是调控该系统应具有的基础。中国应进一步提高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增强Shibor作为金
融市场的短期基准利率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也进行了微调。目前,中国债券市场难以适应该体系的深度和广度,应
继续深化和完善OMO在债券市场中的作用,使债券的种类和期限多样化,形成短、中和长期债券、中央银行票据,企业债券等多种品种、
多层次债券体系。
四、结论
从长远看,中国要使用利率走廊模式是需要一定程度的调整中国人民银行的现行政策。如戴根(2003)于文献中指出,我国需要建立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供求的预测系统,以分析计算中央预算收支、外汇交易、现金等准备金供求变化。除此以外,中央银行的贷款便利机制
可以让商行在清算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向其进行债券质押融资。这样不仅减少了商行的准备金数量,同样也确定了走廊的下限为超额准
备金利率,上限为常备借贷便利利率,进而稳定市场。
参考文献:
[1]马骏,纪敏.新货币政策框架下的利率传导机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
[2]张姗姗.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波动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3]贾德奎,胡海鸥.利率走廊:我国利率调控模式的未来选择[J].财经研究,2004,09:56-65.
作者简介:刘光亚,男,汉族,山西长治人,山西财经大学2019级金融学学术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与政策。
更多推荐
利率,市场,走廊,中国,拆借,模式,银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