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7日发(作者:)
企业成本核算的步骤及流程 篇一
成本核算过程
一、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基本要求 ............................................................................................... 2
1。合理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 2
2。恰当确定成本计算期。 .................................................................................................... 2
3.正确选择成本计算的方法. ............................................................................................... 3
4.合理设置成本项目 ............................................................................................................ 3
5.合理选定费用分配标准。 ................................................................................................ 3
二、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 4
三、正确划分各项费用的界限 ....................................................................................................... 5
四,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 ................................................................................................................. 7
一、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基本要求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同时也是费用发生、成本形成的过程。成本计算,就是对实际发生各种费用的信息进行处理。我们计算成本,总是计算某个具体对象的成本。而企业规模有大有小,经营性质和项目各不相同,因而如何组织成本的计算,如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实际情况而定。而一个企业发生的费用种类繁多,制造某个对象的过程又是由各个部门、各项生产要素密切配合,经过很多环节才最终形成的.所以,记录归类汇集和分配企业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是—-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但是,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企业,也不论计算什么成本,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般原则和基本程序却是共同的。
总的来看,成本计算都要遵守以下要求:
1.合理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所谓成本计算对象,就是费用归集的对象.或者说是成本归属的对象。进行成本计算,必须首先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如果成本计算对象确定得不准确或不恰当,就会大大增加成本计算的难度,计算出来的成本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甚至不能完成成本计算的任务.
如何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呢?一般来说,成本计算的对象就是各种耗费的受益物,也就是耗费各种投入品后形成的产出物,是\"制造\"活动取得的直接成果,即\"产品”。如工厂生产的工业品、农场生产的粮食、学校培养的学生、文艺组织摄制的电影、电视剧、演出的剧目等,都是一种”产品”,都是成本的计算对象。
2.恰当确定成本计算期。
从理论上说,产品成本计算期应该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致。但这种情况只适合于企业的生产过程为一批(件)接一批(件),即第一批(件)完工了再生产第二批(件)的情况。而事实上现代企业的生产大都采用流水线的形式,不是一批接—批地生产,而是不断投产,不断完工,绵延不断,无法分清前后批次。在这种情况下,按批计算成本显然是很困难的,只有人为地划分成本计算期(一般是以-—个月作为一个成本计算期),成本计算才有可行性. 3.正确选择成本计算的方法.
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成本的具体计算方式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经过人们的长期实践,形成了几种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即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等.
恰当地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企业的规模、生产组织形式和技术特点不同,成本计算的对象也会不——样.例如,有的企业只生产最终的产成品,而有的企业除生产最终的产成品外,还生产各种各样的半成品。有的企业是采用大批量生产,而有的企业是采用小批量生产,甚至是单件生产等。
如果企业的产品不是成批生产,且只有一个步骤,一般可以直接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这种方法称为品种法。如果产品生产是以按批生产为主,则以批次作为成本的计算对象,这种方法称为分批法。
如果产品生产要分成若干个步骤,中间有半成品,并且产品是连续不断的大量生产或大批量的生产,则以每个步骤的半成品和最终产品为成本的计算对象,这种方法称为分步法;
4.合理设置成本项目。
为了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产品的成本耗费情况,使成本计算能提供比较丰富的信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不仅要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且要对总成本按用途分类,以反映产品成本的组成和结构。这样,便于我们对成本进行控制,也便于我们分析产品生产中的经济效益问题和对生产部门进行考核评价-
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一般把成本分成三个项目,即:①直接材料;②直接人工;③制造费用.有的企业规模比较大,生产过程比较复杂,成本项目分得比较细.如果单位的规模很小,生产过程也很简单,可以只:划分为两个项目,即:①材料费用;②其他费用.
5.合理选定费用分配标准。
土产过程往往是比较复杂的,-项费用发生后,其用途往往不止—个,生产的产品不止一种,成本计算的对象也不止一个。这样,-项费用发生后,往往不能直接地、全部地记入反映某一个对象的明细账户,而需要把这项费用在几个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那么,哪个对象负担的费用应该多—-点,哪个对象负担的费用应该少一点呢?其分配的原则是:\"谁耗费,谁负担\",或者是”谁受益,谁负担\"。但是,要对费用进行精确的分配是比较困难的,要对一定对象所发生的成本消耗(受益)情况进行准确的计量,同样是比较困难的。在对费用进行具体分配时,一般是选择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分配.例如,材料费用一般可以按产品的重量、体积或定额消耗量进行分配,人工费用可以按工时进行分配等等.选择分配标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但应该选择比较客观、科学的标准来对费用进行分配,这样就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一定对象所实际发生的消耗情况。另外,某一种标准—旦被选定,不要轻易变更,否则就违反了一致性原则。因为分配标准的不同,也会人为地造成计算出来的成本不一样;
二、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我们知道,不同的企业,其生产过程有不同的特点,其成本管理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这对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才能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
(一)生产的主要类型和成本管理要求
不同的企业。按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来分
可分为:①单步骤生产:也叫简单生产,是指生产技术上不间断、不分步骤的生产。如发电、熔铸、采掘工业等.②多步骤生产也叫复杂生产,是指技术上可以间断、由若干步骤组成的生产。如果这些步骤按顺序进行,不能并存,不能颠倒,要到最后一个步骤完成才能生产出产成品,这种生产就叫连续式复杂生产。如纺织、冶金、造纸等。如果这些步骤不存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可以同时进行,每个步骤生产出不同的零配件,然后再经过组装成为产成品,这种生产就叫装配式复杂生产。如机械、电器、船舶等:
2.按生产组织的特点来分
可分为:①大量生产。它是指连续不断重复地生产同—-品种和规格产品的生产.这种生产一般品种比较少,生产比较稳定.如发电、采煤、冶金等。大量生产的产品需求一般单一稳定,需求数量大。②成批生产;它是指预先确定批别和有限数量进行的生产。这类生产的特点是品种或规格比较多,而且是成批轮番地组织生产。这种生产组织是现代企业生产的主要形式.③单件生产。它是根据订单,按每一件产品来组织生产。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并不多见。主要适用于一些大型而复杂的产品。如重型机械、造船、专用设备等.
不同的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例如,有的企业只要求计算产成品的成本,而有的企业不仅要计算产成品的成本.而且还要计算各个步骤半成品的成本。有的企业要求按月计算成本,而有的企业可能只要求在-批产品完工后才计算成本等。成本管理要求的不同也是影响选择成本计算方法的一个因素。
(二)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
不同的企业,由于生产的工艺过程、生产组织,以及成本管理要求不同,成本计算的方法也不--样。不同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本计算对象不同.二是成本计算期不同。三是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的分配情况不同。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1.品种法
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种方法.由于品种法不需要按批计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骤来计算半成品成本,因而这种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等。或者虽属于多步骤生产,但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业,如小水泥、制砖等。品种法一般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2.分批法
分批法也称定单法。是以产品的批次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和小批的多步骤生产。如重型机床、船舶、精密仪器和专用设备等。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是不固定的,-般把一个生产周期(即从投产到完工的整个时期)作为成本计算期定期计算产品成本.由于在未完工时没有产成品,完工后又没有在产品,产成品和在产品不会同时并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牛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3.分步法
分步法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适用于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机械、纺织、造纸等。分步法由于生产的数量大,在某一时间上往往即有已完工:的产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不可能等全部产品完工后再计算成本。因而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计算成本,并且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
三、正确划分各项费用的界限
1.正确划分计入产品成本与不计入产品成本的界限,确定成本费用的范围.
企业发生的费用有很多项目,根据谁受益(或谁消耗)、谁负担的原则,凡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材料、人工和其他费用都应计入生产成本。否则,就不能计入生产成本。如支付的各种滞纳金、赔款、捐赠、赞助款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支付股利应计入利润分配。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均不应计人生产成本,而应计入期间费用。
2.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
根据分期原则,为了及时反映和考核费用开支情况,需要定期分月进行成本计算。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发生的费用应该按受益原则分配到有关的月份中去。①凡已开支但应由以后月份负担的费用,应计入待摊费用.②本月支付但应由以前月份负担的费用,由于在以前月份已经把费用作了预计,并记入”预提费用\"账户,所以应冲减”预提费用\"账户。③应由本月负担的费用,不管是否已经支付,都应计入本月费用。
3.正确划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
在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中,凡应该计入本月由当月负担的费用,应进一步区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凡在产品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属于产品成本,应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产品完工后再转入\"产成品\"账户。销售后再转入”销售成本\"账户,期末结转本年利润。凡在非生产领域中发生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都属于期间费用,共处理方法比较简单,在期末一次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一次冲减当期损益。
4.正确划分不同产品的成本界限。
如果企业只是生产一种产品,那么全部生产成本就是这种产品的成本。但一般的企业都不止生产-一种产品,这就需要把全部生产成本在几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凡能分清应由哪种产品负担的费用,应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凡由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费用,则要采用恰当的标准(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分配。最终把各种产品的成本计算出来。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界限。
通过前一步骤我们已经计算出了每一种产品的总成本。如果这种产品已经全部完工:,则其成本全部为产成品成本;如果这种产品全部未完工,则其成本全部为在产品成本。但通常情况下,往往是既有产成品,又有在产品,这就需要把总的产品成本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般来说,一件在产品应该比一件产成品负担的成本要少,因为在产品尚未完工,消耗的资源比产成品要少,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要考虑完工程度.分配的方法有约当产量法、定额法、定额比例法等.
四,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
1.确定成本计算方法。
开展成本计算之前,先要确定采用哪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通常所用的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这要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的特点,同时结合成本管理的要求情况来进行选择.
2.设置有关的成本计算账户.
为了计算产品的成本,需要设置一个专门的账户,即”生产成本”账户。其借方汇集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贷方反映产品完工转出的制造成本。
对于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来说,发生的费用无非是两种:①直接费用。②间接费用,即共同性的、不是直接为生产这—对象服务的费用。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则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并没有差别,都应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但是,企业一般都是生产多种产品.这样,直接费用仍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间接费用就必须先要汇集起来,然后再分配摊入各个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这样,需要先单独设置一个账户,即\"制造费用”账户,”制造费用”账户的作用就是汇集各种间接费用,再合理地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上去.
如果废品和停工的情况比较多,就需要搜集有关的废品和停工损失资料,并专门设置一个”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把这些损失汇集到\"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的借方,然后在其贷方作出恰当的处理并转出:如果是正常损失,一般应分配进入产品成本;否则应转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
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生产中发生的支出不一定就要计入生产成本,支出的期间与成本计算期间可能不一致.支出发生后有两种情况:①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在本期发挥出全部效益,效益不递延到下期。这种情况应把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账户。②本期发生的费用支出不应由本期负担.这里面又有两种情况:①先支出,后计入成本费用。这种情况应设置”待摊费用\"账户,支出时借记\"待摊费用”账户,分期摊入成本费用时再贷记\"待摊费用”账户.②先计入成本,后支出.这种情况应设置\"预提费用\"账户,计入当期成本费用时借记有关成本费用账户,贷记\"预提费用\"账户,支付再借记”预提费用”账户。
3.核算费用发生及按用途分类.
成本计算的过程是一个费用的汇集和分配(摊)的过程,或者反过来说,费用的核算最终也就是成本的核算。成本计算就是一个对费用进行多步骤处理的过程。要做好成本计算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准确反映总共开支了多少费用,开支了一些什么性质的费用。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本企业在当期到底有哪些开支,开支了哪些费用.这是做好成本计算工作的基础.如消耗了多少原材料,要用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进行恰当的计量;如由于设备发挥效用,而磨损的价值,要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折旧.二是费用发生后,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在成本计算过程中,不仅要反映开支了一些什么费用,而且要进一步明确开支的费用起了什么作用。对谁发挥了效用。费用发生后起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①费用发生后没有在当期发挥作用,应向后期递延。如预付租金等,应计入待摊费用。②开支发生在当期,而其效用发生在上期。如在年初支付上年的全部租金,不能作为当期费用,而应借?quot;预提费用”账户。③大多数开支,是开支在本期,效用也在本期,这些费用不仅要计入当期的成本,还要按其具体用途进行分类.不管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什么,一般来说,都需要支付以下成本项目;或者说,费用发生后,无非是起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消耗各有关材料,这些材料构成产品的实体,这叫直接材料费用;二是消耗各有关人工费用,这些生产工人的劳动直接用于产品的制造,这叫直接人工费用;三是消耗各种材料和人工及其它费用,这些费用不直接用于产品的生产,只是在生产过程中起辅助作用,或提供必要的生产条件,这种费用就叫制造费用。
为了反映费用的发生及按用途分类的情况,需要作一笔会计分录,即:
借:有关成本费用账户
贷:有关资产负债账户
在这笔会计分录中,贷方的有关资产负债账户反映费用开支的具体情况.这些账户是现金、原材料、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账户,反映企业到底开支了一些什么费用。借方的有关成本费用账户则包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反映这些费用起了什么作用。其中生产成本是成本计算的主要账户,最后所有的费用都要归集到生产成本账户。记到生产成本账户的费用还要进一步按用途分类,一般分为直接材料、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
4.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生产成本\"总账下有两个明细账户:一是基本生产,用于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二是辅助生产,用于核算为生产产品服务的有关生产部门的成本。辅助生产也是一种生产活动,它为基本生产活动提供必要的产品和劳务,也要消耗各种生产费用,同样要计算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的计算需要设置”辅助生产”明细账户,其借方汇集发生的各种费用,其贷方计算辅助生产车间完工的产成品成本,同时转入基本生产明细账.这个账户一般没有余额。
5.制造费用的分配.
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其中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是属于直接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发生的制造费用是间接费用,不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而是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汇集,然后再分配记入”生产成本”账户.
6.产成品成本的计算。
通过上述步骤,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都已汇集在”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如果企业没有在产品,则产成品成本就是生产成本账户的期初余额加上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但是,一般企业都同时有在产品和产成品,因而需要把产品生产成本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同时计算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生产成本”账户的有关数据之间有下列关系:
期初余额+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
产成品成本=期初余额+本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也就是说,产成品成本的计算问题,即要把总成本在期末在产品和产成品之间进行分配。一般用约当产量法或定额法等方法进行分配.
产成品成本计算出来后,还要用产成品总成本除以总产量,求得单位成本,这样产品成本计算才全部结束。
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流程基本方法 篇二
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1•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2.其中材料成本的计算尤为重 要,一般分为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能确定产品成本归属的直接计入产 品,不能明确划分成本归属的,根据实际生产工艺确定分配标准。
一般流程:1、根据生产方式确定成本核算的方法,常用的方法为:品种法、分批法、分步 法。实际运用中,这三种可以相互结合。如果公司具备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如ERP等数据管 理软件,而且运行良好(虽然绝大部分公司的ERP徒具形式,或仅仅勉强达到数据统计功能, 但也对成本核算的细节起到一定帮助)。2、基本资料收集:《BOM表》,即生产工艺流程标 准及材料用量标准。这是实际生产成本分配标准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车间材料领、用、存明 细表,这个不用说了,主要材料的统计,重要性不问可知。关键是要根据确定的成本核算方法 设定统计表的项目格式。或按订单统计,或按产品品种统计,或根据生产步骤统计,或三者结 合。仓库材料进、出、存明细表,这个是为了检验车间领、用存明细表的正确性,也是十分重 要的:仓库成品进、销、存明细表,这个是成本迪表敢重要采田数攪、《生产成圭表JL—《鎖赁成 本奏》亠员工工资明细表,人工成本原始资料。关键是要分部门统计,如果有计件工资更好。
制造费用明细表,按部分统计,这个要在原始单据在最初入帐时都要按部门记帐。这个是分步 法成本核算的基础之一。3、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成本报表主表是《产品生产成本表》和《产 品销售成本表》,这个做起来不复杂,关键是之前的资料统计要细致,才能计算的相对梢确。
成本分析的一般分析方式主要是盈亏分析和保本点分析.深入的分析是品质成本分析和重点成 本分析,|这才是成本控制的基础。陋过以上的说明,对成本会计有一定研究的人,应该明白我 所讲的全而性问题和重要性问题了。希望更多对成本有研究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成本核算岗工作流程
(-)生产部门日常费用报销
审核原始凭证完整、合法、金额正确、原始凭证与支出证明单是否一致 审核并 更正原始凭证按规范粘贴和折叠——审核审批手续是否完备 审核部门费用支出进度(如 超计划额度,可拒绝报销) 编制记账凭证
借:制造费用一一车间部门一一相关明细科目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 涉及现金的凭证传出纳岗,不涉及现金的凭证传主管岗复核。
注:
(1) 非工资性费用支出须取得税务局监制的发票或收据,填写规范,大小写一致,无 涂改痕迹,增值税票须严格遵守填写规范。
(2) 保证凭证及附件左上角整齐,附件长宽折叠以记账凭证大小为度,不能带有订书
钉。
(3) 费用审核要点有:计划额度内费用须经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财务负责人审 批:计划外费用须有总经理批示的报告:市内交通费(出租车费)、通讯费须经总经办登记:招 聘费用须有人力资源部部长审核;差旅费须附审批后的行程安排表,招待费须附经审批的招待 费用明细表。
(4) 准确使用明细科目。
(5) 支取现金的凭证编制完毕,若遇出纳无现金时,应暂时保存记账凭证,待出纳取 回现金时通知领款。
(6) 报销人有前期欠款时,报销费用一律先冲抵欠款,由管理费用岗开具还款收据。
(二)其他核算1、 水(电)费
收受出纳岗传来的水(电)费委托收款凭证——分出非生产用水(电)发票 ------------
将生产用水(电)发票传生产部相关岗位换取增值税票——编制记账凭证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水/电
应交税费一一增值税(进项)
管理费用一一水/电
贷:银行存款
----- 传主管岗复核
2、 审核原辅材料领用
每月1日收受材料审核岗传来的当月原材料领料汇总表、记账凭证——对照领料单 审核材料发出汇总表 ------------ 对照汇总表审核记账凭证——传主管岗
注:材料领用涉及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适费用等,因此只有此凭证编制 后才可以结转制造费用、辅助生产。
(三) 制造费用及辅助生产归集与分配
1、 生产质保费用
结账后第三日査询并打印当月制适费用一一生产部(含分管领导)科日时段余额表一 —向生产部统计岗取得各车间产量工时 编制生产费用(含分管领导)、质保部费用(含 分管领导)分配表 ------------------- 编制记账凭证
借:生产成本一一基本生产成本一一车间生产费用
贷:制造费用一一生产部(分管领导)
——传主管岗复核
2、 车间制造费用
车间制造费用由财务系统自动结转,并生成记账凭证
借:生产成本一一基本生产一一车间制造费用
贷:制造费用一一车间-相关明细科目
3、 辅助生产成本
结账后第三日査询并打印当月辅助生产成本科B时段余额表 -------- 传辅助生产车间核
算员进行辅助生产分配 ------ 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核算员编制的辅助生产分配明细表编制记账凭
证
借:生产成本一一基本生产成本一车间辅助费用
管理费用一一辅助费用
贷:生产成本一一辅助生产-相关明细科目
----- 传主管岗复核
注:
(1) 必要时须向各车间提供制造费用明细账相关情况。
(2) 审定辅助生产车间统计分摊的工时,确保摊入各车间的费用准确合理。
(3) 结账后第三日结转生产、质保费用,结转后不能再有该项费用发生,因此月末须
将此项当月费用凭证全部编制完毕。
(四) 生产成本核算
1、 基本生产成本的归集
检查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是否结转完毕——检查工资分配、原材料领用、产成 品发放凭证是否已编制 ------------ 结账后第三日打印各车间生产成本汇总表及制造费用汇总表一一
-传各车间成本核算员 2、 产品成本核算
由车间成本核算员根据当月车间生产的产品品种数量、各产品耗用的工时及成本岗提 供的生产成本汇总表等,将车间当月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在产品和半成品之间,完工产品、 半成品品种之间进行分配,结账后第四日编制产品成本计算表交成本核算岗。
3、 产成品入库
(1) 审核产成品明细账
定期审核仓库产成品、自制材料账 ------- 核对入库单(第④联)数量与仓库管理员登
记的明细账借方数一致 ------ 取下入库单(第④联)——分车间分品种暂时保存
(2) 审核成本计算表
检查车间成本核算员编制的成本表 ------- 核对完工产品、半成品数量和入库单(第④
联)数量一致——根据成本计算表及入库单(第④联)编制记账凭证
借:库存商品一一医药库/塑料库/自制材料
贷:生产成本一一基本生产-车间■工资福利/材料费用/生产费用/质保费用/辅助费用 /制造费用
----- 传主管岗复核
(3) 编制产成品平均成本表
将每月完工产品成本资料输入《产品平均成本表》,以便动态宜观反映各产品成本变 动情况。
(4) 登记仓库产成品(自制材料)明细账借方金额
根据己审核成本计算表,将入库产成品、自制材料成本金额登记在仓库产成品、自制 材料明细账借方。
4、 计算加权平均单价
产成品(自制材料)加权平均单价=本期收货金额+期初结余金额,为本期产成品 发出单价。
本期收货数量+期初结余数量
5、 退货入库
货物退回,根据销售部开具红字销售单,由销售核算岗按中转库上月各品种加权平均 单价,及退货数量计算出退货金额,并将品种,数量,单价,金额等资料编表汇总,本岗根据 其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
借:库存商品一一商品钏库
贷:库存商品一一中转库
注:实际核算中与正常蓝字销售单一同编制记账凭证。
6、 产成品出库
审核仓库产成品明细账登记的发出数量 抽出产成品发出凭证并编制分类汇总一 —计算发出金额(=数量X产成品加权平均单价) 在仓库明细账中登记发出金额 凭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
(1)销售单
借:库存商品一一中转库
贷:库存商品一一商品糾库
------ 传销售核算岗审核
注:
(1) 销售单须按品种分类汇总并制表,随销售单和记账凭证传销售核算岗审核,红字
销售单以负数进行核算。 (2) 发出库存产品须向销售部索取销售单淸单,据此向购货公司开具发票,办理产成
品出库手续。
(2) 领出返工
借:生产成本一一基本生产-车间-材料
贷:库存商品一一医药库/塑料库
----- 传主管岗复核
注:
(1)摘要栏须注明产品名称及产量。
<2)须将领出返工产品明细提供给车间成本核算员。
(3) 部门领用
借:管理费用一一研究费
一一招待费
制造费用一一**
销售费用一一**
贷:库存商品一一**
----- 传主管岗复核
注:领料单内容须填写完整,备注栏须载明用途,且签字手续完备。
7、 结仓库产成品明细账
仓库明细账审核登记完毕,结出各产品余额,督促仓库管理员与实物核,并将账本余 额分类汇总与财务账核对。
8、 盘点
每半年组织对仓库实物盘点一次 ------- 督促仓库管理员编制盘存表——及时提供盘
点结果------ 协助仓库管理员报告有关问题事项 ------- 根据公司处理决定编制记账凭证
(1) 盘盈
借:库存商品一一医药库/塑料库
借:管理费用一一处理财产损失〈红字〉
(2) 盘亏
借:管理费用一一处理财产损失
贷:库存商品一一医药库/塑料库
(五) 管理性工作
1、 每月10提供成本分析,动态跟踪产品成本升降情况。
2、 组织车间成本核算员进行规范成本核算,保证及时提供准确的原始资料。
3、 参与制定成本费用控制办法和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4、 深入车间、仓库熟悉公司各产品生产工序、原辅材料耗用等相关知识,有效挖掘 成本管理的潜能。
5、 每半年组织仓库进行一次盘点。
(六) 工作要求
1、 熟悉公司各类财务管理制度。
2、 了解财务部各岗位工作内容,做好与各岗位的衔接工作。
3、 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心强,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
第二部分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品种法
(1) 定义 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 成本对彖
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产品品种。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品种法”之下的成本对 象变通应用为:产品类别、产品品种、产品品种规格。
(3)计算方法及要点
品种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品种”为对彖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 算单;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以“品种”为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以“品种”为 主要对象进行成本分析。
4)适用范围
品种法适合于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业、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 终产品的企业。
2、 分批法
(1) 定义
以产品批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 成本对彖
产品的“批”。分批法是一种很广义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批号”、 “批次”的定义。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确定成本对象:产品品种、存货核算中分批实际计价法下 的“批”、生产批次、制药等企业的产品“批号”、客户订单一一即按照客户订单计算成本的 方法、其他企业需要并自定义的“批”
(3) 计算方法及要点
分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要点为:以“批号”、“批次”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生产 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自,工期”,一般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 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若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在产品间分配采用定额法。
(4) 适用范围
单件、小批生产企业、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的企业一一因而也称“订单法”
3、 分步法
(1) 定义
以产品生产阶段、“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 成本对彖
分步法下的“步”同样是广义的,在实际工作中有丰富的、灵活多样的具体内涵和应 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定义为下列“步”含义:部门一一即计算考核 “部门成本”、车间、工序、特定的生产、加工阶段、工作中心,上述情况的随意组合
(3) 计算方法及要点
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体计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它按照生产加 工阶段、步骤计算成本所导致的。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计算流程、方法和含义,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 下要点:按照“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 间”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产品、期末在产品,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产费用。
(4) 适用范围:大批大量多步骤多阶段生产的企业:管理上要求按照生产阶段、步
骤、车间计算成本:冶金、纺织、造纸企业、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产的企业等。
4、 分类法 (1) 定义
以“产品类”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2) 成本对彖
分类法的成本对象为产品“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定义为:产品自然类別、管理 需要的产品类别。
(3) 计算方法及要点
分类法下成本核算的方法要点,可概括如下:以“产品类”为成本计算对彖,开设成 本计算单;“产品类”的成本计算方法同于“品种”;某“类产品”的成本计算出来后,按照 下列方法再分配到具体品种,以计算品种的成本;类中选定某产品为“标准产品”:定义其他 产品与标准产品的换算系统:按照换算系统之比例将“类产品”的成本分解计算到具体品种产 品的成本。
(4) 适用范围
分类法适合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企业。如:鞋 厂、轧钢厂等。
5、ABC成本法
从70年代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作业成本法(ABC法),现在,已经被很 多国家采用。它是一种将制造费用等间接费用不按传统的(以车间为费用归集和分配对象)方 法,而是以“作业”为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它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间接费用,使成本的计 算更加合理。由于它只是间接费用的一种分配方法,因此,企业实际上还要结合其他基本核算 方法共同使用。
成本管理系统能够满足企业成本核算的各种计算方法的选择,但是,由于各个企业的 成本核算还有许多具体的、特殊的要求,有的企业的随意性还比较大。再此,建议企业在成本 核算中,应该选择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并规范成本的核算过程,减少随意性,一旦确定一种 成本核算方法之后,不要随意改变。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1•品种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是指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宣 适出于太量太批的里步骤生产2止处!JR理上丕要求分步骤辻篡成圭的多步骤生产,「也可采用 品种法。 2.分批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分批法的主要特点是不按产品的
3.分步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是按照
它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类型的生产,如梢密仪器、F用设备等,也可用于一般制造企业中的新 产品试制或试验的生产、在建工程以及设备修理作业等。
题,即产品生产周期和成本计算期一致。
量木批生产制這奚一
成本,而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
转,一般可采用逐步结转和平行结转两种方法。
生产步骤而只按产品的批别(分批、不分步)计算成本,通常不涉及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分 配问产品的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土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冶金、纺 级以及木分步法的主要特点是不按产品的批别计算产品
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成本管理对各生产步骤
成本资料的不同要求(是否要计算半成品成本)和简化核算工作的要求,各生产步骤成本的计算 和结(1)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按照产品加工
顺序,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直到最后加工步骤才能计算出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即 它将每一步骤的半成品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彖并计算成本,因此,这一方法又称为计列半成品 成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成本结转程序与品种法相同。
必须进行成本还原,更加大了核算的工作量。
逐步结转分步法虽然能为产
品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提供资料,但成本结转工作量大,且最后完工产成品中的成本项日是综 合性的,(2)平行结转分步法是指在计算各
步骤成本时,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 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其他费用以及这些费用中应计人当期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期 末,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这些份额平行结转、汇总,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产 成品成本。这种结转各步骤成本的方法,称为平行结转分步法,又由于成本结转与实物流转不 一致,因此,该法又称为不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应当注意的是,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的在 产品是广义在产品,即没有最终完工的产品都称为在产品。它不仅包括本步骤没有完工的产 品,还包括本步骤己完工但没有最终完工的产品。 与逐步结转分步法相比,平行结转分步 法大大减少了核算工作量,能加速成本计算工作,但因其与半成品实物流转不一致,因此,不 能提供各个步骤的半成品资料,不利于半成品的实物管理,也难以全而反映各步骤的生产耗费 水平。赞同0|评论
用友成本核算流程图 篇三
产品成本计算流程
1、成本核算前检查事宜
1.1检查上月是否结账
【财务会计】→【存货核算】→【月末结账】
1.2检查核算期单据是否全部签字
【供应链】→【库存管理】→【账簿查询】→【出入库流水账】→【单据状态-自由】
1.3检查结账前是否关账
【供应链】→【库存管理】→【开关账设置】
1.4检查单月采购入库未到发票的采购入库单是全部暂估;
【供应链】→【采购管理】→【采购结算】→【暂估处理】→【暂估处理-未暂估】
1.5当月销售是否已经全部开票;
【供应链】→【销售管理】→【销售汇总类报表】→【销售发票明细表】
将金税卡开票数据与用友系统内销售发票数据核对一致
1.6核对存货明细账
【供应链】→【库存管理】→【账簿查询】→【核对存货明细账】
注意:核对时是【供应链】核算仓库与【财务会计】→【存货核算】对应存货分类进行核对,核对找出差异后再进行后续账务处理。
备注:成品库(或销售出库的长短棒库)的存货差异需要与当月销售未开票的数量核对上。
1.7核对供应链收发存汇总表和财务会计中的收发存汇总表
注意:核对时是【供应链】核算仓库与【财务会计】→【存货核算】对应存货分类【收发存汇总表】进行核对
库存管理:【供应链】→【库存管理】→【查询统计】→【收发存汇总表】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存货核算】→【统计分析】→【收发存汇总表】
2.成本计算
2.1产品入库成本计算
【财务会计】→【存货核算】→【账务处理】→【产品入库成本计算】
2.2【财务会计】→【存货核算】→【账务处理】→【成本计算】
注:每种存货分类的单据类型成本计算顺序,依次为采购入库单、其他出库单、其他入库单、材料出库单
2.3计算全月平均单价
【财务会计】→【存货核算】→【账务处理】→【计算全月平均单价】
2.4成本计算错误,取消成本计算
【财务会计】→【存货核算】→【账务处理】→【取消成本计算】
3.生成会计凭证
3.1定义凭证科目
【客户化】→【会计平台】→【财务会计平台】→【科目分类定义】→【系统类型】→【对照表】→【增加】→【保存】
3.2平台日志将单据生成
【客户化】→【会计平台】→【平台日志】→【查询界面】→【存货核算】→【选择单据】→【生成】
3.3生成会计凭证
【客户化】→【会计平台】→【凭证生成】→【查询界面】→【存货核算】→【选择单据】→【未生成凭证】→【确定】
注意:当错误凭证删除后重新填制的凭证,要在【凭证生成】→【重算】上点击后生成凭证。
3.4凭证错误删除
客户化】→【会计平台】→【凭证生成】→【查询界面】→【存货核算】→【选择单据】→【已生成凭证】→【确定】
说明:在会计平台生产的凭证只能在会计平台删除。
3.5凭证附件打印
【财务会计】→【存货核算】→【统计分析】→【入库汇总表或出库汇总表】→【查询条件】→【存货分类】→【统计依据】→【根据分析需求选择项目】→【确定】
3.6会计科目余额表与收发存汇总表金额核对
4、调整业务
4.1自制出、入库调整单
【财务会计】→【存货核算】→【调整业务】→【入库调整单或出库调整单】→【增加】
复制入库调整单
4.2异常结存调整
【财务会计】→【存货核算】→【月末处理】→【异常结存调整】→【确定】 4.3 凭证异常处理
当出现凭证金额双倍时,如何当即处理;
选择单据类型。
勾上“是否已经成本计算”;
再重新生成实时凭证。
更多推荐
生产,费用,产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