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6日发(作者:)
宣城市油菜普花期特征分析及预测 篇一
宣城市油菜普花期特征分析及预测
作者:胡安霞 田青 汪大林
来源:《农学学报》2022年第01期
摘要:为准确预测油菜普花期,更有效地开展气象服务,笔者选取安徽省宣城市1990—2019年油菜观测资料和温度、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基于Mann-Kendall法,利用SPSS和Excel软件对油菜普花期特征、普花期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宣城1990—2019年油菜普花期平均是3月20日,年际间变化较大,最早和最迟日期相差一个多月,总体上呈显著提前趋势,速率为2.7 d/10 a,2013年前后为突变开始时间。宣城油菜普花期与1、2月和整个冬季平均气温、≥3℃活动积温均呈负显著相关,与降水和日照的相关性不大。基于此,利用逐步回归建立的油菜普花期预报模型,经回代检验,预测值最小误差为0天,最大误差为11天,效果总体较好。
关键词:油菜;普花期;特征分析;预测;宣城
中图分类号:S565.4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jas2020-0159
Blooming Period of Rape in Xuancheng: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HU Anxia, TIAN Qing, WANG Dalin
(Xuanche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Xuancheng 242000, Anhui, China)
Abstract: To accurately predict the blooming period of rape and carry out the meteorological
service more effectively, the authors selected the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sunshine and other
observation data of rape from 1990 to 2019 in Xuancheng of Anhui Province, and used SPSS and
Excel software based on the MannKendall metho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on
flowe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eriod with meteorological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blooming period of rape in the past 30 years was March 20 in Xuancheng,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changed significant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arliest and the latest date was more than one
month, and the overall trend was ahead of time with a rate of 2.7 d/10 a. The start of the mutation
was around 2013. The blooming period of rape in Xuancheng was significantl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January, February and the whole winter, as well as the
a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3℃, but it had little correlation with precipitation and sunshine.
Based on the study, the prediction model of rape blooming period was established by stepwise
regression. After a retrospective test, the minimum error of prediction value was 0 d, and the
maximum error was 11 d, so the effect was generally good.
Keywords: Rape; Blooming Period; Feature Analysis; Prediction; Xuancheng
0引言
宣城境內以油菜花为载体的乡村游[1- 3]活动从2014年开始兴起,然而,这种以油菜花为载体的乡村游,除受农业种植方式及油菜品种的影响外,还经常会受天气条件的制约,因此,对油菜开花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做好油菜花期预报,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目前,有关作物花期预报的研究较多,邬定荣等[4]利用内部检验和交叉验证(留一验证)方法,评价模型在模拟苹果花期上的适用性。张爱英等[5]分别应用国际通用的3种物候模型(SW模型、UniChill模型和统计模型)对北京地区玉渊潭公园杭州早樱、密云农业气象试验站白玉兰及颐和园山桃3种植物的始花期和盛花期建模,并评估模型适用性。赵洪杰等[6]把“中长期天气预报产品”引入了花期预报。汪如良等[7]利用聚类分析、有效积温法则及变异系数统计等方法,研究鄱阳湖旅游地区油菜花花期特征及其预报。豆青芳等[8]利用积温学原理,研究利用播种、出苗、抽薹期预报门源县油菜开花期的预报模型。姚日升等[9]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细网格资料的中期预报产品,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花期精细化预报模型。杨国栋等[10]提出了依据树木芽生长量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花期预报的新方法。林晶等[11]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龙眼始花期预测模型。帅川等[12]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井冈山映山红开花期预报方程。王晓默等[13]采用逐步回归法和积温法建立桃花盛花期预报模式。蔡光辉等[14]运用逐步回归法和积温法建立柠檬花期预报模式。但至今宣城尚无花期预报的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油菜花期特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建立开花期的预报模式,以期为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更有效的气象服务。
1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用了1990—2019年30年的气象资料、油菜观测资料,其中,气象资料来源于宣城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油菜观测资料来源于宣城市农业气象试验站。气象资料包括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
1.2计算方法
本研究选择油菜开花普遍期(简称“普花期”)为预测对象。鉴于宣城油菜的物候期,同时为了保证预报的时效性,建模时段选择上一年12月至当年2月。
采用Mann-Kendall法对油菜普花期的突变进行检验[15]。运用SPSS和Excel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宣城油菜普花期特征分析
为方便起见,本研究将1990—2019年油菜普花期出现的日期转化成距1月1日的实际天数,得到油菜普花期日序(详见表1)。日序越小,普花期越早,日序越大,普花期越晚。
图1为宣城1990—2019年油菜普花期日序变化趋势。由表1、图1可知,宣城油菜普花期年际变化很大,近30年平均普花期是3月20日(日序为79),最早为3月8日(日序为67),出现在2015、2019年,最迟为4月6日(日序为96),出现在1996年,最早和最迟日相差一个多月。近30年普花期日序呈减少趋势,也就是普花期呈提前趋势,速率为2.7 d/10
a。从年代来看,1990—1999年平均日序为81(即3月22日),2000—2009年平均日序为79(即3月20日)、2010—2019年平均日序为76(即3月17日)。
利用Mann-Kendall方法对普花期日序进行趋势检验,Z值为-1.41,通过90%的显著检验,说明普花期提前趋势明显。
图2是用Mann-Kendall方法对宣城油菜普花期日序进行突变检验图。由图2可知,油菜普花期日序于1992、1995、2002、2004、2007—2010、2014—2019年呈不显著减小趋势。UFK和UBK 2条曲线有交点,且交点在临界线之间,说明交点对应的时间2013年前后是突变开始的时间。
2.2宣城油菜普花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鉴于宣城油菜生育期的特性,本研究选用宣城市1990—2019年上一年12月至当年2月(即冬季)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并统计整个冬季的平均气温、总降水量、总日照时数。考虑到油菜发育的下限温度(通常认为3℃),故也统计了冬季及冬季各月活动积温(≥3℃)作为因子。利用SPSS软件求得普花期日序与上述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详见表2。
由表2可知,油菜普花期日序与冬季及冬季各月的平均气温、活动积温均呈负相关,除12月外,其他均通过0.01的显著检验,说明1、2月和整个冬季平均气温、活动积温越大,普花期日序越小,普花期越早,反之,普花期越晚。油菜普花期日序与降水因子均呈负相关,但都不显著。
油菜普花期与冬季气温相关性大,与降水和日照相关性较小。
2.3油菜普花期预报模型
2.3.1预报模型的建立由2.2的分析可知,宣城市油菜普花期日序与1月和2月平均气温、1月和2月活动积温、冬季平均气温、冬季活动积温等6个因子之间通过信度0.01显著检验,因此选择上述6个因子作为预报因子,供建模使用。 利用SPSS软件对普花期日序与上述6个因子做逐步回归,最后得到预报方程,如式(1)所示。
表3是宣城油菜普花期预报的回归方差分析。由表3可知,回归平方和977.092,自由度1,均方977.092,F检验值32.659,显著性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认为回归系数不为0,即回归方程是有效的。
表4是对回归系数的分析结果。由表4可知,常数项非标准化回归系数为113.488,标准误差为6.152。冬季平均气温非标准化回归系数为-7.157,标准误差为1.252,标准化系数为-0.734。常数项与冬季平均气温的显著性概率均小于0.05,与回归方差分析结果一致,故认为回归系数有意义。从模型入选的因子看,冬季平均气温越高,油菜普花期日序越小,普花期越早,反之,普花期越晚。
2.3.2預报模型的检验利用所建立的预报模型,对1990—2019年油菜普花期进行拟合(见表5),油菜普花期年际变化较大,95%以上的变动都可用该模型来解释,拟合度较高。回代检验结果表明,油菜普花期预测值最小误差为0天,最大误差为11天,70%的预测值误差为5天,效果总体较好。
3结论与讨论
笔者分析了安徽宣城1990—2019年油菜普花期变化特征。宣城近30年油菜普花期平均是3月20日,年际间变化较大,最早和最迟日期相差一个多月,总体上呈显著提前趋势,速率为2.7 d/10 a,2013年前后是突变开始的时间。
1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用了1990—2019年30年的气象资料、油菜观测资料,其中,气象资料来源于宣城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油菜观测资料来源于宣城市农业气象试验站。气象资料包括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
1.2计算方法
本研究选择油菜开花普遍期(简称“普花期”)为预测对象。鉴于宣城油菜的物候期,同时为了保证预报的时效性,建模时段选择上一年12月至当年2月。
采用Mann-Kendall法對油菜普花期的突变进行检验[15]。运用SPSS和Excel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宣城油菜普花期特征分析
为方便起见,本研究将1990—2019年油菜普花期出现的日期转化成距1月1日的实际天数,得到油菜普花期日序(详见表1)。日序越小,普花期越早,日序越大,普花期越晚。
图1为宣城1990—2019年油菜普花期日序变化趋势。由表1、图1可知,宣城油菜普花期年际变化很大,近30年平均普花期是3月20日(日序为79),最早为3月8日(日序为67),出现在2015、2019年,最迟为4月6日(日序为96),出现在1996年,最早和最迟日相差一个多月。近30年普花期日序呈减少趋势,也就是普花期呈提前趋势,速率为2.7 d/10
a。从年代来看,1990—1999年平均日序为81(即3月22日),2000—2009年平均日序为79(即3月20日)、2010—2019年平均日序为76(即3月17日)。
利用Mann-Kendall方法对普花期日序进行趋势检验,Z值为-1.41,通过90%的显著检验,说明普花期提前趋势明显。
图2是用Mann-Kendall方法对宣城油菜普花期日序进行突变检验图。由图2可知,油菜普花期日序于1992、1995、2002、2004、2007—2010、2014—2019年呈不显著减小趋势。UFK和UBK 2条曲线有交点,且交点在临界线之间,说明交点对应的时间2013年前后是突变开始的时间。
2.2宣城油菜普花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鉴于宣城油菜生育期的特性,本研究选用宣城市1990—2019年上一年12月至当年2月(即冬季)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并统计整个冬季的平均气温、总降水量、总日照时数。考虑到油菜发育的下限温度(通常认为3℃),故也统计了冬季及冬季各月活动积温(≥3℃)作为因子。利用SPSS软件求得普花期日序与上述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详见表2。
由表2可知,油菜普花期日序与冬季及冬季各月的平均气温、活动积温均呈负相关,除12月外,其他均通过0.01的显著检验,说明1、2月和整个冬季平均气温、活动积温越大,普花期日序越小,普花期越早,反之,普花期越晚。油菜普花期日序与降水因子均呈负相关,但都不显著。
油菜普花期与冬季气温相关性大,与降水和日照相关性较小。
2.3油菜普花期预报模型
2.3.1预报模型的建立由2.2的分析可知,宣城市油菜普花期日序与1月和2月平均气温、1月和2月活动积温、冬季平均气温、冬季活动积温等6个因子之间通过信度0.01显著检验,因此选择上述6个因子作为预报因子,供建模使用。 利用SPSS软件对普花期日序与上述6个因子做逐步回归,最后得到预报方程,如式(1)所示。
表3是宣城油菜普花期预报的回归方差分析。由表3可知,回归平方和977.092,自由度1,均方977.092,F检验值32.659,显著性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认为回归系数不为0,即回归方程是有效的。
表4是对回归系数的分析结果。由表4可知,常数项非标准化回归系数为113.488,标准误差为6.152。冬季平均气温非标准化回归系数为-7.157,标准误差为1.252,标准化系数为-0.734。常数项与冬季平均气温的显著性概率均小于0.05,与回归方差分析结果一致,故认为回归系数有意义。从模型入选的因子看,冬季平均气温越高,油菜普花期日序越小,普花期越早,反之,普花期越晚。
2.3.2预报模型的检验利用所建立的预报模型,对1990—2019年油菜普花期进行拟合(见表5),油菜普花期年际变化较大,95%以上的变动都可用该模型来解释,拟合度较高。回代检验结果表明,油菜普花期预测值最小误差为0天,最大误差为11天,70%的预测值误差为5天,效果总体较好。
3结论与讨论
笔者分析了安徽宣城1990—2019年油菜普花期变化特征。宣城近30年油菜普花期平均是3月20日,年际间变化较大,最早和最迟日期相差一个多月,总体上呈显著提前趋势,速率为2.7 d/10 a,2013年前后是突变开始的时间。
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篇二
第五章 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昆虫的生长发育和消长规律不仅与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而且与环境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环境是指一定时间内对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有机体数量具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包括有机和无机环境。研究昆虫与周围环境条件相互关系的科学称为昆虫生态学,其目的是了解环境条件对昆虫生命活动的影响,分析在环境条件作用下昆虫种群盛衰的变化,从而找出起作用的主导因素以及昆虫地理分布、种群消长的原因与规律。昆虫生态学是园林植物害虫预测预报和防治的主要理论依据。了解昆虫与周围的环境的关系,是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的基础。
环境因子是由各种生态因子构成的,按自然特征可分为3类:气候因子(如温度、湿度、光和风等)、生物因子(如昆虫的食料和天敌等)和土壤因子(如土壤结构、机械组成、物理和化学的特性等)。各种生态因子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昆虫的生活环境,综合地作用于昆虫。
一、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和降雨、光照、气流(风)、气压等。这些因素在自然界中常相互影响并共同作用于昆虫。气候因素可直接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存活、分布、行为和种群数量动态等,也能通过对昆虫的寄主(食物)、天敌等的作用而间接影响昆虫。
(一)温度
温度是气候因子中对昆虫影响最显著的一个因子。这是因为昆虫是变温动物,其生长、发育与繁殖等生命活动都受温度的影响,尤其对昆虫的发育速度影响最大。
1、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昆虫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其活动、分布、生长发育、繁殖受温度的直接影响和支配。
(1)昆虫对温度的反应 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这个范围称为昆虫的适宜温区或有效温区。不同昆虫有效温区不同。温带地区的昆虫一般在8~40℃之间。最适温22~30 ℃。有效积温的下限称发育起点,一般为8~15 ℃。有效积温的上限称临界高温,一般为35~45 ℃。在发育起点以下若干度,昆虫便处于低温昏迷状态,称停育低温区,一般为8~-10℃。停育低温以下昆虫会立即死亡,称致死低温区。在临界高温以上,昆虫处于昏迷状态,叫停育高温区,通常40~45 ℃。在停育高温以上昆虫会立即死亡,称致死高温区,通常45~60℃。
昆虫因种类、地区、季节、发育阶段、性别及营养状况不同,对温度的反映不一样。一般地说,温度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常使昆虫对高温、低温的适应范围变小。
(2)有效积温定律(有效积温法则) 在有效温度范围内,昆虫的生长发育速度,常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实验测得,昆虫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世代或虫期等),所需天数与该天数内温度的乘积,理论上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K=NT,其中K表示常数,N表示发育天数,T表示平均温度。又因为昆虫的发育起点,不是从0度开始,因此昆虫的发育温度应减去发育起点“C”。有效积温公式是:
K=N(T-C) 或N=K/(T-C)
这公式说明了昆虫的发育速度与温度之间的一定关系,称为有效积温定律(有效积温法则)。
(3)有效积温法则的应用
A、推测一种昆虫在不同地区的世代数。
世代数=某地全年发育有效积温/某虫完成一代所需的有效积温
B、预测发生期。知道了一种昆虫或一个虫期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便可根据公式- 31 -
N=K/(T-C)进行发生期预测。
如7月10日调查,正是深点食螨瓢虫的产卵盛期,7月中旬气象预报平均气温为28℃,试预测其第l龄幼虫盛期。已知深点食螨瓢虫卵的发育始点为15.46℃,完成卵期要求的有效温为58.04日度。代入K=D(T—C),即D=58.06/(28-l5.46)=4.6(天),故7月15日为其第1龄幼虫发生盛期。
C、控制昆虫的发育进度。在田间释放寄生蜂等益虫防治害虫,根据释放日期的需要,便可根据公式T=K/N+C计算出室内饲养益虫的需要温度,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益虫的发育进度,在合适的日期释放出去。
D、预测害虫的地理分布。如果当地有效积温不能满足某种1年发生1个世代昆虫的K值,则这种昆虫在该地就不能完成发育。
应当指出,有效积温定律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会产生误差,因此,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才能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2、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湿度实质上就是水的问题。水分是昆虫维持生命活动的介质,如消化作用的进行,营养物质的运输,废物的排出,以及体温的调节等都与水分直接相关;同时水也是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环境因素。昆虫对湿度的要求有一定范围,它对昆虫的发育速度、繁殖力和成活率有明显影响。
不同种类的昆虫和同种昆虫的不同发育阶段,都有其一定的适湿范围,水分过高或过低都能直接或间接影响昆虫正常生命活动直到死亡。同时,湿度和降水还可通过天敌和食物间接地对昆虫发生影响。 湿度的主要作用是影响虫体水分的蒸发和虫体的含水量,其次是影响虫体的体温和代谢速度,从而影响昆虫的成活率、生殖力和发育速度。昆虫在孵化、蜕皮、化蛹和羽化时,如果湿度过低,往往会大量死亡;干旱会影响昆虫的性腺发育,也影响交尾和雌虫的产卵量。不少昆虫如小地老虎和盲蝽象等要求高湿条件,湿度越大,产卵愈多,卵的孵化率也显著增高。但有些害虫如蚜虫和叶螨等,在低湿条件下发育生殖较为适宜,尤其因干旱缺水的情况下,由于叶片汁液浓度增高而提高了营养价值,从而更有利于繁殖,所以在干旱所份易造成猖獗发生。
3、温湿度的综合影响
温度与湿度这对因子总是同时存在,互相影响并综合作用于昆虫的,对一种昆虫来说,适宜的湿度范围常因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反之适宜温度范围也会因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在温湿度都适宜条件下,才真正有利于害虫的发生和发育。常以温湿系数来表示温湿度对昆虫的综合影响。
4、光因素
光是对昆虫具有信号作用,主要是影响昆虫的活动、行为和滞育,协调昆虫的生活周期,起信号作用。光因素中包括光的性质(波长)、光照强度和光周期等。
(1)光的波长
主要影响昆虫的趋光性等行为。不同波长的光显示不同的颜色。昆虫可见光波的范围与人不同。人眼可见波长在390一750μm之间,对红色最为敏感,对紫外光和红外光均不可见;昆虫可见波长范围在250一700μm之间,对紫外光敏感,而对红外光不可见。如蜜蜂可见波长范围为297一650μm日出性的蚜虫、粉虱等对黄绿色光反应敏感。夜出性的昆虫采用黑光灯等诱集和防治害虫。蚜虫对粉红色有正趋性,对银白色、黑色有负趋性,黄色对蚜虫的飞行活动有突然抑制作用,类似某些物理刺激而引起昆虫的假死性,据此可利用“黄皿诱蚜”进行测报和“黄板诱蚜”进行防治。
(2)光的强度
光的强度也就是亮度或照度。光强度的单位常用勒克斯(Lx)表示。光强度主要影响昆虫- 32 -
昼夜的活动和行为,如交配、产卵、取食、栖息等。按照昆虫生活与光强度的关系(其中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把昆虫分为:白昼活动(如蝶类、蝇类、蚜虫等)、夜间活动(如夜蛾科、螟蛾科及多数金龟科昆虫等)、黄昏活动(弱光活动,如小麦吸浆虫、蚊等)和昼夜活动(如某些天蛾科、大蚕蛾科、蚕蛾科等昆虫)4类。
上述4类昆虫在活动期内,由于光强度的强弱,各自的活动情况也不尽相同。如蚊多在暗(弱)光(0.5~1.5 Lx)下活动,强光和完全黑暗的条件下活动较少。夜间活动的一些蛾类,多自傍晚起开始交配、产卵,暗光是产卵的必要条件。不少蛾类在黑夜扑灯最多,有云的月夜次之,强月光下最少。松毛虫幼虫主要在白昼取食,每小时约取食17.7min,而夜晚只取食4.2min;而柞蚕幼虫白昼与夜晚取食的时间相似,前者每小时约取食24.5min,后者约23.2min。蚜虫有翅蚜在黑暗中不起飞,每天上午和下午出现两次起飞高峰,中午光强度超过10000 Lx时,对其起飞有抑制作用;在无风的情况下,光源对蚜虫的迁飞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光强度与昆虫活动的关系,不仅因虫种而异,而且同种昆虫的不同发育阶段也有所不同。如家蚕成虫主要在白天交配,但在暗光下产卵最多,强光有抑制产卵的作用;其幼虫则昼夜均可取食。
(3)光周期
是指光照与黑暗的交节律。一年中每日光照时间的长短的周期性变化称为光周期的年变化,是决定昆虫何时开始滞育的最重要的信号。目前已证明100多种昆虫的滞育与光周期的变化有关。
5、风
风对环境的温湿度有影响,可以降低气温和湿度,从而对昆虫的体温和水分发生影响。但风对昆虫的影响主要是昆虫的活动,特别是对昆虫的扩散和迁移影响较大。如粘虫等借大气环流远距离迁飞;小龄幼虫与红蜘蛛等借风扩散与转移。但大风,尤其暴雨,常给弱小昆虫或初龄幼虫以致命打击。风对昆虫地理分布的影响主要表明现在飞行的类群上。经常刮大风的地方,无翅型昆虫比例高。
二、土壤因素
土壤是昆虫的一个特殊环境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有98%以上的昆虫种类都与土壤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如蝼蛄、金龟子、地老虎、叩头虫等苗圃害虫。有些昆虫终生生活在土壤中,有些昆虫以一个虫期或几个虫期生活在土壤中。土壤温度、湿度、理化性质、机械组成和土壤生物都会对昆虫产生影响。
(一)土壤温度
土温对昆虫生理上的作用与气温的作用基本相同。但土温的变化与气温的变化不完全一致,而且不同土层深度的温度变化也不相同。土温主要影响土中生活昆虫的生长发育和栖息活动。不同的昆虫可以在不同的土壤深度找到所需温度,加上土壤本身的保护作用,土壤成了昆虫越冬和越夏的良好场所。土栖昆虫在土中的活动往往随着适温层的变化而垂直迁移。秋季温度下降,向下迁移,气温越低潜伏越深;春季天气渐暖,向上层移动。如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常作上下垂直移动。如生长季节到土表下为害,严冬季节可潜入土壤深处越冬等。
(二)土壤湿度
土壤湿度包括土壤水分和土壤空隙内的空气湿度,主要来源为降雨和灌溉。土壤空气中的湿度,除表层外,一般总是处于饱和状态。因此,土壤昆虫不会因湿度过低而死亡。许多昆虫的不活动期(如卵、蛹)常以土壤作为栖息地,避免了大气干燥对它们的不利影响。
一般土栖昆虫要求湿润而通气良好的土壤条件,土壤过干或淹水都会直接影响它们的分布、生存、发育和活动。
如细胸金针虫主要分布在含水量较多的低洼地,沟金针虫则主要分布在旱地草原。沟金- 33 -
针虫在春季干旱年份,如果土壤表层缺水,会影响幼虫的上升活动。另一方面,土壤水分过高,又不利于土居昆虫或部分虫态土居的昆虫的生活。
(三)土壤化学特性和结构
土壤的酸碱度影响一些昆虫的分布。土壤的其他化学特性,如含盐量等对昆虫的分布也有影响。此外,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料,对土栖昆虫的分布、种群数量和种类组成亦有很大影响。
土壤结构主要影响昆虫分布的种类和昆虫在土壤中的活动。如葡萄根瘤蚜能在结构疏松的团粒土壤和石砾土壤中严重为害葡萄根部。因为这样的土壤有一龄若虫活动蔓延的空隙。蝼蛄喜欢在含沙质多且湿润的土壤中,尤其是经过耕犁而施有机肥的松软土壤里,在黏性大而板结的土壤中发生很少。
三、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一切有生命活动的生物,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储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园林昆虫本身是园林生态系生物因素的组成部分,又和园林其他生物有着密切联系。生物因素既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又影响昆虫的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食物是一种营养性环境因素,食物的质量和数量影响昆虫的分布、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从而影响种群密度。各种昆虫都有其适宜的食物。虽然多食性的昆虫可取食多种食物,但它们仍都有各自的最嗜食的植物或动物种类。昆虫取食嗜食的食物,其发育、生长快,死亡率低,繁殖力高。
(二)天敌因素
泛指害虫的所有生物性敌害。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由于其它生物的捕食或寄生而死亡,这些生物称为昆虫的天敌。昆虫的大敌主要包括致病微生物、天敌昆虫和食虫动物3类,它们是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因素。利用天敌是防治害虫的主要措施之一。
1.天敌昆虫
分寄生性与捕食性两大类。寄生性昆虫在一个寄主体内完成个体发育,如赤眼蜂产卵于玉米螟卵内,就在寄主卵内完成卵、幼虫、蛹的发育,最后羽化为蜂,飞出寄主。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类多,其中膜翅目、双翅目的昆虫利用价值最大,其中生产上大面积用来防治害虫的如赤眼蜂。根据寄生和取食方式分内寄生与外寄生两类。凡是寄生在寄主的卵、幼虫、蛹和成虫内的称内寄生,反之称外寄生。而捕食性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再产卵,则需要捕食很多个寄主,最后才完成发育。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最常见的如螳螂、蜻蜓、草蛉、虎甲、步甲、瓢甲、食虫虻、食蚜蝇等。这些益虫在自然界中帮助人们消灭大量害虫,许多在生物防治中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澳洲瓢虫、大红瓢虫、草蛉等。
2.天敌微生物
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因致病微生物的侵染而生病死亡,因此利用天敌微生物治虫,应用越来越广泛。
常见的昆虫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和其他病原生物如线虫等。
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昆虫病原菌为芽孢杆菌中的苏云金杆菌。病原真菌中比较重要的是白僵菌;昆虫病毒最常见的是核型多角体病毒。
3、其他食虫动物
食虫动物是指天敌昆虫以外的—些捕食昆虫的动物。主要包括蛛形纲、鸟纲和两栖纲中的一些动物。如蜘蛛、食虫螨、青蛙、鸟类及 家禽等,它们多为捕食性,能取食大量害虫。鸟类的应用,早就为人们所见。尤其蜘蛛的应用,在生物防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三)植物的抗虫性
植物对昆虫取食为害所产生的抗性反应,称植物的抗虫性,也就是说植物在某种害虫为- 34 -
害较严重的情况下,有些品种或植株能避免受害、耐害或虽受害而有补偿能力的特性。具有这种特性的植物或品种称为抗虫性植物或抗虫性品种。针对某种害虫选育和种植抗虫性品种,是害虫综合防治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植物抗虫性可表现为排趋性、抗生性和耐害性。
排趋性是由于植物的形态、组织上的特点和生理生化上的特性,或体内的某些特殊物质的存在,阻碍昆虫对植物的选择,或由于植物物候期与害虫的危害期不吻合,使局部或全部避免于害。
抗生性是指植物体内某些有毒物质,害虫取食后,引起生理失调甚至死亡,或植物受害后,产生一些特殊反应(如极强愈合能力)阻止害虫危害。
耐害性是指植物受害后,由于本身的强大补偿能力,使产量减少很小。利用植物的抗虫性来选育种植抗虫植物品种在农业害虫防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四、人类的生产活动对昆虫的影响
1、改变一个地区的昆虫组成 人类生产活动中,常有目的的从外地引进某些益虫,如澳洲瓢虫相继被引进各国,控制了吹绵蚧。但人类活动中无意带进一些危险性害虫,如苹果棉蚜、葡萄根瘤蚜、美国白蛾等,也给生产带来灾难。
2、改变昆虫的生活环境和繁殖条件 人类培育出抗虫耐虫的作物、蔬菜良种及果树、茶树苗木,大大减轻了受害程度;大规模的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和治山改水的活动,改变自然面貌,从根本上改变昆虫的生存环境,从生态上控制害虫的发生,如对东亚飞蝗的防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3、人类直接消灭害虫 解放后开展大规模的治虫运动,如对东亚飞蝗的飞机防治,对小麦吸浆虫、棉红铃虫、果树食心虫、果树红叶螨和卷叶蛾的成功防治,就是最明显的鉴证。但是,在化学治虫中,由于用药不当又常出现某些害虫猖獗为害的现象。如果树上的红叶螨一再猖獗和棉铃虫的久治不下,其原因之一就是滥用农药所造成的。
另外,在人类的生产活动和贸易往来中,一些为害严重的新的害虫,也常随人类的频繁交往传播蔓延,给农业生产带来新的为害,因此加强植物检疫,增强检疫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 35 -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解析版) 篇三
第七章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0·湖北荆州高二期末)地坑院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下图)。现存地坑院多建于清末、民国初年,是人们在黄土地上利用镢创肩挑建造而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坑院的修建反映了当地(
)
A.经济贫困 B.交通闭塞 C.土层深厚 D.干旱少雨
2.与地上四合院相比,地坑院具有(
)
①冬暖夏凉
②抗震性好
③采光条件好
④建设耗费资金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图示地区可能位于(
)
A.西藏
【答案】1.C 2.B 3.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传统建筑
1.地坑院是当地人民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发明的传统民居,首要条件是土层深厚,这种建筑墙体厚,冬暖夏凉,C正确。虽然当地降水稀少,但这不是地坑院修建的基本条件,D错误。经济发展状况和交通条件对建筑风格影响较小,AB错误。故选C。
2.地坑院墙体厚,冬暖夏凉,抗震性好。就地取材,消耗的资金相对较小,但因位于地下,通风采光条件差,综上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择B。
3.地坑院修建的首要条件是土层深厚,甘肃位于黄土高原,土层深厚,C正确。故选C。
下图为松阴溪流域古村落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B.吉林 C.甘肃 D.江西
4.松溪流域的古村落多分布在(
)
A.溪谷 B.盆地 C.山脊 D.鞍部
5.根据诗句“西归道路塞,南去交流疏。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判断,该流域古村落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发历史悠久
C.自然景观优美
【答案】4.A 5.D
【解析】
4.由图示可以看出,古村落多在河流沿岸分布,是河谷地形。据此分析本题选A正确。
5.“西归道路塞,南去交流疏。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由这句诗可知该流域地处大山之中,四面交通不便,地形闭塞,与外交往少、破坏小,故古村落保存完好。据此分析本题选D正确。
(2020·云南昆明高二期末)下图为1979~2016年北冰洋海冰体积数据统计图(单位:千立方千米),图中曲线①②③④代表1、4、7、9月的海冰体积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B.旅游开发落后
D.地形较为闭塞
6.1979~2016年北冰洋海冰体积变化特点是(
)
A.波动增大 B.持续增大 C.波动减小 D.持续减小
7.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活动异常 B.海陆位置变迁 C.全球气候变化 D.极地高压增强
8.表示北冰洋9月海冰体积的曲线是(
)
A.①
【答案】6.C 7.C 8.D
【解析】
6.读图可以看出,1979北冰洋海冰体积为33千立方千米左右,2016年北冰洋海冰体积为23千立方千米左右,从1979~2016年北冰洋海冰体积变化特点是波动减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从1979~2016年北冰洋海冰体积波动减小,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冰融化量增多,所以,海冰体积波动减小,C正确。太阳活动异常并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材料没有海陆位置变迁的相关信息,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极地高压减弱,D错误。故选C。
8.9月份海冰融化累积量应该最大,此时海冰体积应该最小,为④曲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0·广东汕头高二期末)冰川被视作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读“2015—2016年冈底斯山不同面积等级的冰川数量和面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B.② C.③ D.④
9.对冈底斯山2015~2016年冰川数量和面积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面积等级越高,数量越多
C.面积以介于0.1~5km²冰川为主
B.数量以大于5km²冰川为主
D.以大冰川为主
10.能快速准确的获取冰川面积变化信息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技术 B.RS技术 C.GIS技术 D.GPRS技术
11.近年来冈底斯山面积小于0.1km²冰川分布范围扩大,反映出当地气候(
)
A.变冷
【答案】9.C 10.B 11.D
【解析】
9.读图可知,冈底斯山2015-2016年冰川数量基本随着等级越高而减少,而冰川面积以介于0.1~5km²冰川为主,C对,ABD错。故选C。
10.获取面积信息是需要根据不同地物反射率的差异进行的,主要是遥感技术(RS),B对。GPS主要是定位导航功能,A错。GIS技术主要是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属于“想”的范畴,C错。GPRS技术是GSM移动电话用户可以使用的一种移动数据业务,不能获取冰川面积的变化,D错。故选B。
11.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导致大冰川部分地区发生融化,从而使得面积等级较高的冰川面积缩小,成为面积小于0.1km²冰川,从而使得面积小于0.1km²冰川分布范围扩大,D对。变冷,会使冰川总体增多,大面积的冰川数量增多,面积小于0.1km²冰川分布范围变小,A错。气候稳定冰川分布范围不会发生变化,B错。冰川分布范围主要与气温变化有关,与变干故选不大,C错。故选D。
(2020·黑龙江爱民牡丹江一中高三开学考试)
核能属于清洁能源,但其开发、利用以及安全保障等对技术要求极高,一旦泄露造成的损失巨大。目前全球各国就核能开发持有不同观点,有些国家选择B.稳定 C.变干 D.变暖 暫停或放弃原有的发展计划,有些国家则继续加快核电站的建设。下图示意“2007—2017年美国、法国、日本和德国四国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阶段,四国核电发电特点是(
)
A.2011年法国核电发电量达到最高
C.2010年后日本核电占比持续降低
B.美国核电发电量一直低于法国
D.德国核电占比呈现出波动下降
13.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以后,德国选择关停核电,而法国受其影响较小,主要是由于(
)
A.德国核电技术水平低
C.法国的常规能源匿乏
【答案】12.D 13.C
【解析】
12.2011年法国核电发电量的比例达到最高,A错。美国核电发电量的比例一直低于法国,B错。2010—2014年后日本核电占比持续降低,2015年后核电占比上升,C错。德国核电占比有升有降,呈现出波动下降,D对。故选D。
13.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以后,德国选择关停核电,主要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德国经济高度发达,核电技术水平高,抗灾害能力强,故AB错。法国经济水平较德国低,工业需电量不会更多,D错。法国的常规能源匿乏,核电占比很高,对核电依赖程度高,因此受其影响较小,C对。故选C
。
(2020·黑龙江龙凤大庆四中高三月考)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1996年给粮食安全下的的定义是:让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充足的、安全的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和健B.德国抗灾害能力较差
D.法国工业需电量更多 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下图为2014年全球粮食安全格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显示,以下区域中2014年粮食安全指数(指数越高越安全)最低的地区是
A.欧洲东部
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5.以下与粮食安全指数成正相关的是
A.年积温
C.人口数量
B.年平均降水量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亚洲中部
D.拉丁美洲
16.有数据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粮食安全,主要原因是
A.增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概率
C.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答案】14.C 15.D 16.A
【解析】
14.据图可知,2014年粮食极不安全的地区主要集中于印度、伊朗及非洲,C正确。故选C。
15.年积温主要与纬度有关,图中并非纬度越低越安全,A错误。年平均降水量并非越多越安全,如印度的降水量也较多,但粮食安全指数较低,B错误。人口数量与粮食安全指数之间并非呈现正相关如印度人口众多,但粮食安全指数较低,C错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越低则粮食越不安全,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如非洲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导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因而出现较多粮食不安全国家,D正确。故选D。
16.全球气候变暖会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概率,如导致旱涝灾害更频繁,可能会导致粮食减产,AB.作物品种减少
D.作物种植界线向高纬度扩展 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并并不会导致作物品种减少,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植物需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其并非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原因,C错误。全球作物种植界限向高纬拓展会导致粮食生产量增加,并不会影响粮食安全,D错误。故选A。
(2019·福建鼓楼福州三中高三期中)坎儿井的原理是利用地形条件;通过人工地下暗渠,将水源引流至山麓涝坝(小型蓄水池)中,为干旱地区提供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近年来,我国吐鲁番盆地大量建设机电井导致坎儿井水量锐减。下图示意吐鲁番盆地局部区域涝坝和机电井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推断该地交通线路的大致走向为
A.西北一东南走向
C.环湖分布
B.东北一西南走向
D.呈“之”字形爬升
18.坎儿井中的水可以四季常流,其主要原因是
A.高山冰雪融水的补给
C.灌区调蓄工程的建设
19.图中水量减少最明显的涝坝是
A.①
【答案】17.B 18.D 19.B
【解析】
17.西北地区降水少,水源成为区域发展的限制因素。当地的聚落一般建在山麓水源较为充沛地带。交通线路连接聚落,为便于联系居民点也便于修建,这里的交通线路一般建在山麓地带、水源较充足的地方。根据材料,涝坝建在山麓地带,且水源较为充足,故交通线路大致与涝坝的分布相一致,连接1-4涝坝可以看到,四地连线大致呈现出东北-西南走向,故该地交通线的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B.② C.③ D.④
B.当地较为稳定的山地降水补给
D.集水区的地下水较为稳定 选B。
18.坎儿井中的水可以四季常流说明坎儿井的水源补给比较稳定。根据材料,坎儿井中的水来自人工地下暗渠中的地下水,地下水相对稳定;坎儿井中的水并非直接来自冰雪融水或降水,AB错;绿洲农业一般分布在山麓地带的绿洲,调蓄工程位于灌区,坎儿井位于山区,基本不受灌区调蓄工程影响。据此分析选D。
19.图中四个涝坝,①位于山麓,水源大多可以汇入,机井在其一侧,机井对涝坝的影响不大;③处的机井位于上游源头,此处集水量小,对下游山麓的涝坝③影响相对较小;④处机井距涝坝远,距坎儿井也远,对涝坝④影响较小;②处的机井位于涝坝上游多个坎儿井汇水地带,随着机井的大量抽水,会使位于其下游的②处涝坝中的水量明显减少,据此分析选B。
20.(2020·贵州铜仁高三二模)今年3月份以来,四川省凉山州多次多地点发生森林大火,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川省凉山州地处川西南横断山系东北缘,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地表起伏大,山脉多呈南北走向,岭谷相间,山高林密,相对高差可达5653米。
N、102°E)位于川西高原(海拔1500米~2500米)的安宁河平材料二
凉山州府所在地西昌(28°原(四川第二大平原)腹地,海拔1510米。该地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天空洁净清朗,月亮晶莹皎洁,素有“月城”之称,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也是举世闻名的中国航天城。
材料三
西昌古称邛都,从秦汉时期设立郡县开始,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西昌是南方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明清古城保存完好,享有“中国十大最美古城”美誉。境内有汉、彝、回、藏等28个民族,拥有全国唯一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近年来,西昌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国家森林城、国家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等称号。下图为西昌及周边地形图。
(1)简析春季凉山州易发生森林大火的自然原因。
(2)从土壤角度分析林区野火对耐火植物生长起到的积极作用。
【答案】(1)该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少雨;地处河谷,多干热谷,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天气高温干燥;山高谷深多山谷风;森林茂密,多枯枝落叶,腐殖层厚易自燃。春季,天气变化大,多雷击引燃树木;
(2)枯枝落叶燃烧后,释放大量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减轻耐火植物生存竞争压力,有利于其对养分的吸收;烧死土壤或者枯枝落叶中的害虫,降低森林病虫害风险;提高土壤表层土温,促进耐火植物生长;烧松表土,增加土壤透气透水性。
【解析】
(1)春季凉山州易发生森林大火的自然原因应从气候、植被、自然灾害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凉山州属于季风气候,春季雨季未到,干旱少雨,空气干燥,容易发生森林火灾;材料信息表明,四川省凉山州地处川西南横断山系东北缘,地表起伏大,相对高差可达5653米,多深谷,谷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气温高,多干热谷,容易发生森林火灾;春季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增大,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同时降水又少,因此天气高温干燥,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当地山高谷深,容易形成山谷环境,多山谷风,风力容易助长火势;当地多原始森林,森林茂密,林下多枯枝落叶,腐殖层厚,且含水量少,容易自燃引发森林火灾;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对流运动,容易出现雷电灾害,雷电容易引发森林火灾。
(2)题意表明,林区野火对耐火植物生长起到的积极作用应从土壤角度进行分析。林区野火燃烧了林下枯枝落叶,留下的灰烬中有大量营养成分,短期内会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耐火植物生长;林区野火烧毁了大量植被,使得耐火植物生存空间更大,生存竞争压力减轻,可吸收的养分增多,有利于耐火植物生长;林区野火烧死土壤或者枯枝落叶中的害虫及害虫卵,降低森林病虫害,有利于耐火植物生长;林区野火直接提高土壤表层土温,促进耐火植物生长;林区野火燃烧过程中,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透气透水性,有利于耐火植物生长。
21.(2020·江苏徐州高三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乌鲁木齐河发源于中国天山北坡中段,图中范围为乌鲁木齐河部分流域,流域内有现代冰川、多年冻土和积雪,是典型的高寒山区流域。流域的干、湿季节分明,夏季6~8月降水量占全年一半以上,而冬季12~2月降水量不足全年降水量的5%。据测量,近十年来,乌鲁木齐河流域降水量不断增加。 材料二
图为乌鲁木齐河部分流域冰川冻土分布示意图。
(1)分析图中乌鲁木齐河流域冰川和多年冻土的分布状况。
(2)比较乌鲁木齐河干流在多年冻土区和季节冻土区水文特征差异。
(3)分析乌鲁木齐河流域范围降水量增加的原因。
(4)在全球变暖的状态下,描述该河流补给状况的变化特点。
【答案】(1)冰川多位于流域南部;多年冻土多分布在高海拔处,沿河弯曲。
(2)多年冻土区:水量小;断流时间长;含沙量小;季节冻土区:水量大;断流时间短;含沙量大;汛期明显。
(3)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水循环速度加快,海水蒸发量大;乌鲁木齐河位于天山北坡,受西风带影响;西风带从大西洋上空带来更多水汽,输送到乌鲁木齐河附近,从而使降水增加。
(4)大气降水补给量增加;冰川融水补给量减少;地下水补给量相对稳定。
【解析】
(1)据图分析,乌鲁木齐河流冰川多位于流域南部、西部,位于河流源头之上山地;据多年冻土下限分析可知,多年冻土多分布支流上游、干流上游的高海拔处,沿河到分布但弯曲分布明显,分布不规则。
(2)题目要求比较水文特征差异。“流域的干、湿季节分明,夏季6~8月降水量占全年一半以上,而冬季12~2月降水量不足全年降水量的5%”,多年冻土区:河流短小,因此水量小;海拔高,气温低,断流时间长;冻土区河流不易侵蚀地表,河流含沙量小。季节冻土区:夏季冻土融化,河流水量大;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河流断流时间短;地表较多年冻土区易被侵蚀,河流含沙量大;积雪融化、冻土融化、降水较多,汛期明显。
(3)近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水循环速度加快,海水蒸发量大,空气水汽增加。“近十年来,乌鲁 木齐河流域降水量不断增加”,“乌鲁木齐河发源于中国天山北坡中段”,受西风带影响大,西风带从大西洋上空带来更多水汽,输送到乌鲁木齐河附近,从而使降水增加。
(4)在全球变暖的状态下,水循环速度加快,海水蒸发量大,大气降水补给量增加;全球变暖,气温升高,长期看冰川融水补给量减少;地下水补给量一直相对稳定。
新人教版人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1 篇四
新人教版人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1-3单元综合测试卷及解析
人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1-3单元综合测试卷(RJ)
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6分)
①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②______________,道阻且长。(《诗经·蒹葭》)
③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诗经·式微》)
④______________,如三月兮!(《诗经·子衿》)
⑤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小石潭记》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溪流曲折蜿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前四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是要为我们洗尘?几乎迫不急待放下行囊就下到神仙谷。好豁亮的逍遥。每块石头都是唯一的,巨大的横躺竖卧,砌成一条jié 骜的河床,不见小鱼的自由,却见有竹影插在溪面,书写着经年的伏笔。沿着谷底溪边的小路,寻找牛郎织女必经的小桥,冥想着思念之路的迢迢,织女原来闺在天堂寨的绣楼。有双双对对的情侣踏着黄昏牵手,很晚了,还在磨蹭着涟漪般的缠绵。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jié ( )骜 冥想( ) 涟漪(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2分)
(3)“洗尘”在文段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请将文段中的画线句子改写成反问句。(要求:符合语境,不改变句子原意)(2分)
1
新人教版人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1-3单元综合测试卷及解析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题目。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______(人名)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3分)
(2)《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______________苦难、坎坷的人生。(1分)
4.最近,学校开展了“朗读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2分)
(1)【我主持】下面是“朗读者”活动第一期的开场白,请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后句构成排比。(4分)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朗读者”活动第一次和同学们见面,所以,我们第一期的主题词特意选择了——遇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遇见是一切的开始,希望同学们与朗读的遇见,能够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2)【我推荐】请从下面的作品中任选一篇(首),依照示例,写一份推荐词给“朗读者”。(要求:引用作品中的原话,点明本期的主题词“遇见”,语言简明连贯)(4分)
示例:推荐篇目《出师表》
推荐词:“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让我们遇见了名垂千古的忠臣。
①《关雎》 ②《使至塞上》 ③《桃花源记》
(3)【我宣传】学校广播台为本次活动拟写了一份广播稿,但存在一些问题,请修改。(4分)
遇见“朗读”
校园不仅有课本作业,还有诗歌与吟唱。近日,“朗读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
【A】在舒缓的钢琴伴奏中,四组朗读者依次登台朗读曾经深深影响过、甚至打动过自己的文字,分别是《诗经》中的《关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朱自清的《背影》。在深情的朗读中将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情感涓涓细流般一一道出,赢得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朗读者”活动对传承经典、浸润人生具有深远的影响。【B】通过“朗读者”活动,使全体师生视野更开阔、知识更丰富、学养更深厚。
2
新人教版人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1-3单元综合测试卷及解析
①画线句【A】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画线句【B】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18分)
春风十里,何时花开
何孟洁
①来到户外,十里春风扑面而来,又见草长莺飞,全国各地也陆续进入暖春赏花季。那么,花何时会开?这背后有什么科学秘密吗?
②答案是肯定的,很多气象部门往往会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推测花期,发布花期预报,比如北京市气象部门自2015年起对公众发布樱花花期预报。2017年,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根据气象资料预测,玉渊潭公园的杭州早樱(最早开花品种)的开放时间比往年平均开放时间提前近半个月,预计杭州早樱将在3月20日前后进入观赏期,市民们有望看到公园里三分之一以上的樱花绽放。
③花开花谢和气候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影响植物物候期的各个气象要素中,气温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准确预报樱花开放期,气象专家对去冬今春的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北京城区气温持续偏高2℃左右,特别是2月24日以来气温持续偏高4℃~5℃,降水较历史同期偏少近四成。
④光、温、水是植物生长最主要的三个气象条件,在影响花期的环境条件中,气象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对于植物开花来说,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气温。如春季开花的植物,一般都要满足一定的积温条件。其中,冬末初春平均气温的高低具有决定性作用,气温高则花期早,反之则花期晚,尤其是开花前30天至40天的积温高低最为关键。
⑤根据中国科学院物候观测网络的26个观测站点的物候资料,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深入分析了近40年来我国木本植物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
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温上升,我国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提前。我国木本植物的春季物候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有较明显的变化,而且其变化的趋势与我国春季温度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在地理分布上,除华南外的东部大部分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及长江下游地区等地,早春与晚春物候均有提前趋势。
⑦花期预报是以温度作为指标建立物候模型来进行预报。一般春季开花的植物,是以积温作为开花的温度条件进行预报,当累积温度达到一定条件时,植物便会开花。但是不同植物或是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计算积温时所需的界限温度和积温阈值均不同。
⑧导致花期变化的气象原因综合起来非常复杂,开花前几天的温度变化会对花期造成很3
新人教版人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1-3单元综合测试卷及解析
大的影响。因此,对花期的提前预测比较困难,必须实时监测每天的天气状况。据了解,目.前的预报水平能够提前10天至15天较为准确地预测花期。
.⑨而物候观测资料稀缺是制约花期预报的另一个难题。界限温度和积温指标一般都是通过长期物候观测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才能得到,由于缺少物候观测资料,对物候模型的建立及模型准确度的实现有一定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气象和园林部门正在携手做好花期预报。如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已与上海气候中心合作,开展上海城区主要园林植物花期预测及物候期气候响应研究,希望建立花期预测的数学模型,提高市民赏花的“气象指数”。
(选自《光明日报》)
5.下列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6.文章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
7.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8.说说文章第⑧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据了解,目前的预报水平能够提前10天至15天较为准确地预测花期。
..
9.通读全文,简要分析花期难以准确预测的原因。(4分)
【二】(22分)
我的姥姥
杨 群
老人们的故事的确比我们的精彩,一次我同学这么说。当时我们正在聊天,我聊到我姥姥。我说,最近挺想念她的。就在我打算五一节假日回家看看她时,她却突然去世了。我熬了一夜的无座火车赶回去,见到一个我好像未曾见过的姥姥。
【A】因为多种原因,1958年到1960年,成了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伤痛。即使现在,老人们提起“六0年”这三个字,还会不住地摇头。19岁,正是一个女孩子最美好的时光,我时常想象,姥姥提着她的破粪箕子,一路拾荒乞讨,走在荒芜的田野,4
新人教版人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1-3单元综合测试卷及解析
路边躺着饿死的人……姥姥的骨子里肯定特别倔强,不然她怎么能挺过去。
华佗镇,当时还是个破旧的镇子,大队的领导没收了姥姥的生存工具,也就是她的粪箕子。然而命运在看似渺茫的时候,总会绽放出惊喜。是的,老实巴交的姥爷,正是需要找媳妇的时候。他们的爱情开始于一间废旧的土房子。
姥姥是幸运的,妈妈说,姥爷对姥姥很疼爱。家里来客人,姥姥可以享受上座的权利。这在当时,是破坏规矩的举动。【B】作为一个女人,她是幸福的。
姥姥喜欢捡大街上被丢掉的瓶子,我们当地话叫“捡破烂”。最开始,我尽力阻止她。姥姥悄悄跟我说,别让你妈知道。我妈尤其反感她这个习惯,两个人甚至还为此发生过争吵。很多事情上,姥姥很听我妈的话,但是这个习惯,始终没有改。
后来,我知道了姥姥从前的故事,了解到姥姥骨子里的倔强,更何况她就是靠这种方式,度过了生命中最冷的寒冬。姥姥没有经济来源,子女给她的钱她一般会用她那老式的印花手绢细心地包起来,藏到她认为安全的地方。手有余粮,办事不慌。对姥姥来说,也许这些钱值得很多生命。
所以后来,我和姥姥一起的时候,不会再阻止她捡瓶子了,甚至会帮她拿瓶子,并且继续替她保守她的秘密。渐渐地,妈妈也默认了她的这个习惯。人老了,活动活动对身体其实有好处。
我爸说,有些中国人是缺少信仰的。姥姥却有过很多。爸爸夸张地说,你姥姥啥都信过。妈妈说她小时候姥姥特别信“跳大神”,有病就找人跳。“跳大神”的人疯言疯语,做着奇怪的动作,让病人喝下他烧过的污秽,邻里街坊全都过来看。
从我记事起,我便知道,姥姥是信基督教的。我小时候住的小镇叫口孜镇,我陪姥姥去过那里的教堂。牧师在教堂高台上不知所云,姥姥和其他人对着圣经默念。姥姥不识字,却能对着圣经念念有词。
【C】我听说姥姥年轻的时候,很爱唱歌,也爱展示她的唱功。在那个红色年代,姥姥会唱很多红色歌曲,整个镇上大概没几个人能比吧。我也听过姥姥唱基督歌,声音高亢饱满,富有感情。
我出生的时候,姥姥竟然孤身一人走到了医院。要知道,她一直缺乏方向感,那天却靠感觉摸了过去。姥姥说,是我给了她方向,大概我也是上帝派来的。
【D】我觉得姥姥就是亿万中国人的缩影。生命是她最大的信仰。我喜欢麦田,尤其是成熟的麦田,风吹麦浪,阳光下,麦子泛着淡淡金黄。我经常回忆起小时候,姥姥带我路过一片麦田,她用细长的手指轻轻捻下一束麦穗,放在手心揉搓,然后张开粗糙的双手,慢慢靠近那长着层层皱纹的脸,曾经清澈如水的眼睛眯着,麦子散开的壳像蒲公英一样被吹散,留下嫩嫩的麦粒。我接过她递给我的麦粒,含在嘴里,咬开,生涩但甜丝丝的。这是收获的味道,是初夏的味道,也是我对姥姥最早的印象。
我想象着,姥姥年轻的时候,也用同样的动作迎接收获,只是那时,她充满了对生活的向往。
妈妈说,姥姥临走前几天,说她不想走。姥姥肯定渴望活下去,但是偏偏在这美好的季5
新人教版人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1-3单元综合测试卷及解析
节,将要收获的时候,她没能挺过去。留下她的故事,和一季金黄的麦穗。
(选自《阜阳城市周报》)
10.作者在文中叙述了与姥姥有关的哪几件事?请分别简要概括。(6分)
11.下面的句子是从文章中摘出的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3分)
我曾经听说过姥姥的传奇爱情故事。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4分)
13.请从恰当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5分)
14.读完文章后,你觉得姥姥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4分)
【三】(15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两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注释】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6
新人教版人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1-3单元综合测试卷及解析
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
.(2)以其境过清 清:________
.(3)南流数十步 南:________
.(4)不可名状 名: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17.【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3分)
三、写作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以“今年春天我很 ”为题,写一篇作文。请从“快乐、幸福、伤心、彷徨”四个词语中任选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四、卷面书写(5分)
7
新人教版人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1-3单元综合测试卷及解析
期中测试卷
一、1.(1)①在河之洲 ②溯洄从之 ③胡为乎中露 ④一日不见 ⑤端居耻圣明 ⑥斗折蛇行(共6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共4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1)桀 mínɡ yī(3分,每空1分) (2)迫不急待 迫不及待(2分) (3)指设宴款待远来的客人,以示慰问和欢迎;这里比喻天堂寨以迷人的景色表示对“我们”的欢迎(2分) (4)难道织女没有闺在天堂寨的绣楼?(2分) 3.(1)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 (2)列夫·托尔斯泰 4.(12分)(1)【示例】春遇见冬 就有了岁月 天遇见地 就有了永恒(句式相似,意对即可,4分) (2)【示例一】推荐篇目《关雎》 推荐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让我们在流传千年的诗歌中遇见纯真的爱情。【示例二】推荐篇目《使至塞上》 推荐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们遇见了世上最美的边塞风景。【示例三】推荐篇目《桃花源记》
推荐词:“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遇见世外桃源,渔人开启了奇妙之旅。(意对即可,指出,推荐编目1分,引用原文1分,点明“遇见”2分) (3)①将“深深影响过”和“打动过”调换位置(2分) ②“朗读者”活动,使全体师生视野更开阔、知识更丰富、学养更深厚(2分)
5.C(3分) 6.①设置疑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物候与花期的关系。(每点2分) 7.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2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气温条件对花期(植物物候期)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8.“目前”是表示限制的,说明能够提前10天至15天较为准确地预测花期只是截至作者撰稿时的预报水平,不排除以后科技发展了,预报水平会提高,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3分,意思对即可) 9.①花期预报是以温度作为指标建立物候模型来进行预报的,而不同植物或是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计算积温时所需的界限温度和积温阈值均不同;②物候观测资料稀缺是制约花期预报的另一个难题。(4分,每点2分) 10.姥姥的传奇爱情;姥姥捡破烂,藏钱;姥姥的信仰;姥姥爱唱歌;“我”出生时,姥姥一个人走到了医院;姥姥揉搓麦粒给“我”吃。(6分,每点1分) 11.A(3分) 12.交代姥姥传奇爱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下文写姥姥倔强的性格做铺垫。(4分) 13.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捻”“揉搓”“张开”“靠近”“吹散”等一连串动词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姥姥徒手提取麦粒的娴熟。(5分,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意思对即可) 14.坚强、倔强,热爱生活,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4分,答到要点即可) 15.(1)大约 (2)凄清 (3)向南 (4)说出 16.(1)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2)秀美的树木和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 17.侧面(间接)描写出水的清澈透明。 正面(直接)描写出水流湍急。 18.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1分)。【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1分)。【乙】文借右溪无人赏识,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深沉慨叹(1分)。
附【乙】文参考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阴影相互遮蔽。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的人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
三、19.作文略 四、卷面书写5分(评分标准参见2017年安徽省中考卷面书写要求及得分标准)
8
新人教版人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1-3单元综合测试卷及解析
9
更多推荐
昆虫,花期,姥姥,影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