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日发(作者:)
无为三中2022~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高 二 地 理
第I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位于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③都位于第三阶梯 ④雨热同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方民居墙体厚 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
C.南方民居屋房檐宽 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
系。回答3—4题:
3.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4.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猜测洪涝灾难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猜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应当是全面的,但要把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放在突出位置,做到生态环境建设、
进展特色旅游、促进交通通信设施建设协调进展,据此回答5-6题;
5.引起西部地区沙漠化进程速度快的自然缘由是
A.西部地区的耕作与放牧的粗放 B.远离海洋,降水少,风蚀严峻
C.西部地区易发生虫害和鼠害 D.西部地区毁林和开垦草原现象严峻
6.爱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实行的措施有
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②加强自然 气输气管道沿途村镇的资源使用,削减对林草的开发
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退耕还林还草 ④从根本上削减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爱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由于森林具有 的作用。
①调整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③繁衍物种 ④维护生物多样性
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⑥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⑤⑥
8. 右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中,由北向南依次是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9. 关于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叙述正确的有
①山西省能源基地优越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 ②有利因素之一是交通发达,水资源丰富
③新建铁路大秦线,目的是为了增加煤的外运量 ④扩大煤田面积,提高煤炭的开采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0. 有关山西省能源基地生态环境的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部煤矿开采都需要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量土石
B.露天煤矿才需要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量土石
C.燃煤发电极易造成大气污染,而洗煤、炼焦对环境污染则很小
D.燃煤发电极易造成水体污染,对大气污染则较小,洗煤、炼焦对对大气污染很大
11.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潮湿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上流程最长、流量最大的支流
B.田纳西河流域地形全为平原
C.田纳西河流域虽然降水少,但河床比降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D.流域内有丰富的煤炭、铅锌等矿产
下图为我国某土地利用的结构图。依据学过的对区域农业进展的分析方法,结合自然地理学问,回答
13-15题。
用柴林
毛竹
柑橘林
稻田
13.该地区可能位于
A.两广丘陵 B.山东丘陵 C.辽东丘陵 D.太行山区
14.关于该区农业资源的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地类型多样,生物品种多样 B.光、热、水资源丰富,且没有气象灾难
C.红壤广布,有机质含量高 D.水流湍急,地表侵蚀切割猛烈
15.本区经济进展,可以考虑
A.大量出售木材 B.大力进展一次性木筷子生产
C.大力进展立体生态农业 D.全部改为梯田种稻
读我国沿海某河流三角洲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从降水和气温特点看,该地区位于我国的
A.潮湿区 B.半潮湿区
C.暖温带 D.中温带
17.该区是我国重要出口加工工业基地,其进展有赖于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充分的劳动力资源
C.先进的技术水平 D.本地宽敞的市场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社会进展进程,如今消灭急剧变化,城市间快速交通网络呈现出全
面接轨态势,农夫向城市迁移,经济一体化措施纷纷启动,以工业化为重心的社会进开放头转向工业化与城
市化并行的新阶段,“3小时都市圈”呼之欲出。据此回答18-19题:
18.制约长江三角洲“3小时都市圈”形成的瓶颈是
A.信息传递 B.交通建设 C.市场营销 D.农副产品
19.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将把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1446座小城镇全部纳入自己的“怀抱”,城市的
这种集聚效应,有利于
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②加强彼此间的信息沟通和协作
③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共同富强 ④改善城市环境 ⑤缓解内城衰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西气东输”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进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回答20-21题。
20.“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下列哪个环境问题没有显著改善
A.粉尘污染 B.地面下沉 C.酸雨 D.煤烟污染
21.西部地区的工业部门中,受“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强有力拉动的是
A.纺织 B.食品 C.飞机制造 D.钢铁
下表为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依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22-24题。
甲产业 乙产业 丙产业
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
1990年主要生产省份
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广东、山东、安徽、 北京39% 上海35%、广东28%
2001年主要生产省份
河南、江苏、四川 广东26% 江苏20%
22.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的供应 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交通的便利程度 D.市场的开放程度
23.打算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缘由是
A.交通因素 B.环境因素 C.技术因素 D.劳动力因素
24.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在地区优势方面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
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只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D.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25.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历史进展过程,分析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I
美国
阶段 II
日本
阶段 III
韩国、香港、
阶段
中国
中国台湾等
A.玩具制造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无为三中2022~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 二 地 理 答 题 卷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得 分
一、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下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II卷 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读图:我国甲、乙、丙三地区位置、海拔、气候、土地利用、农作物等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7
分)
地区
甲 乙 丙
海拔(米)
3658 505 7
年太阳总辐射量
(千卡/厘米2·年)
202.4 88.5 112.3
年日照时数(小时)
年平均气温(℃)
7.5 16.3 16.1
七月平均气温(℃)
14.9 25.8 28.7
一月平均气温(℃)
干湿地区
半干旱区 潮湿区 潮湿区
年均降水量(mm)
453.9
976
1400.7
所在农业区
水田为主的耕地(地水田为主的耕地(地
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草地
势较高)
势较低)
所在农业区
主要农作物
(年日照时数): A.1239.2 B.1970.6 C.3005.3
(一月平均气温):A.-2.3 B.3.6 C.5.6
(所在农业区主要农作物):A.水稻、甘蔗等 B.青稞、油菜等 C.水稻、茶叶等
甲
乙
丙
(1)依据表内已供应的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的学问,将各项目资料中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表内相应的
空格中。
(年日照时数): 甲、 乙、 丙、
(一月平均气温):甲、 乙、 丙、
(所在农业区主要农作物):甲、 乙、 丙、
(2)甲地区农业进展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 。
(3)丙地区农业进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 。
27.比较两个工业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甲为
国的
工业区;乙为我国最具实力的
工业基地,C为
铁矿。
(2)两个工业区进展重工业的共同有利条件有
。
更多推荐
地区,进展,城市,产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