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日发(作者:)

第6课 中国的毛笔和书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和辨识主要书体。

2、通过临摹,体会毛笔的独特属性,在习字中体验用笔方法。

学习活动:

1、了解毛笔的特点,体会毛笔的用法。

2、欣赏经典的书法作品,感受中国书法的形式美感,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1、欣赏中国书法经典作品,提供对于书法艺术的认识和了解。

2、了解汉字的基本构成形式以及各种书体的基本知识。

3、通过练习,体会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毛笔是书写汉字的重要工具,毛笔产生和使用,促进了汉字书写艺术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没

有毛笔就没有书法。

今天,就让我们穿梭于这灿烂文明的长河中,触摸华夏最源远的艺术形式,它以毛笔为表现工

具,以汉字为表现对象,我们来共同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学习“中国的毛笔和汉字”

(板书课题:中国的毛笔和汉字)

二、讲授新课:

(一) 师:你知道毛笔是谁发明的吗?

蒙恬,秦朝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

很长时间。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那时,人们通

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蒙恬虽是个武将,却有着满肚子

的文采。用上面说的那种笔写战况报告,常影响他的思绪。那种笔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

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弄脏了。蒙恬以前就萌生过

改造笔的念头,这次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由于打到的兔子

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

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 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

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上写出

来的字断断续续的,不像样子。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块绢也给浪费了。一气之

下,他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 蒙恬并不甘心失败,仍然抽时间琢磨其他别

的改进方式。几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这一天,他走出营房,想透透新鲜空气。

走过山石坑时,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笔”。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

毛,发现兔毛湿源源的,毛色变得更白更柔软了。蒙恬大受启发,马上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

兔尾这时竟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原来,山石

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传说这就是毛笔的来历。

事实上,出土的文物已证明,毛笔远在蒙恬造笔之前很久就有了。但蒙恬作为毛笔制作工艺的改良

者,其功亦不可没。

二、汉字是谁发明的:

师总结: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那时,当官的可并不显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

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

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

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

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

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

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

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

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愁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

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

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

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

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

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但“仓颉造字”的说法只是传说而已。因为文字绝对不是仓颉一个人所能独创,而是在社会文

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文字记事的时候,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

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汉字是个庞大繁富的体系,不经过很长的时间是不能创制

成功的。

三、甲骨文:

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已知的文字有4500多个,能够被人们一眼识别的有2500多个。

课件展示甲骨文。

四、多种书体:

1、篆书:

是古老的一种文字,分为大篆和小篆,秦以前的文字称为大篆,当时的文字不统一,往往同一

个字,各国的写法不一样,字形奇怪,使用混乱。

秦始皇统一以后的文字称为小篆,先保存下来的关于小篆最早的资料是秦始皇巡视各地所立的

刻石。

小篆书体的特点:

笔画粗细均匀,圆润丰满,结构紧密,不露锋芒。

2、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 ,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

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

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3、草书

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

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

的松江本。

4、行书: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

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

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

草”。据张怀 《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

书。”由是说而知:“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

5、楷书:

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

成扁形。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另一种手写体——钢笔字。

五、毛笔

1、毛笔的组成:

2、毛笔的种类: 软毫、硬毫、兼毫

3、毛笔的四德:

师:那么作为我们古老书写工具的毛笔是不是也同样有着许多优秀的品德呢?这就是接下来在

临习这个“永”字过程中需要同学们体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毛笔应该具备哪些特征才能写好字呢。

我们一写笔之德。

(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在辅导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拿笔的姿势,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

播放背景音乐)

师:现在谁能把自己的体会和大家聊一聊,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毛笔能写好字?

生:…

师:我们用一个字来归纳叫“尖”。

师:怎么判断毛笔有没有锋呢,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用你的手轻轻的捻开前端的笔毫,如果

这个笔毫的长短在同一水平线上,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出这个笔的笔锋部分比较好,写起字来才会

有神。我们把笔毛平齐的特征用一个字来概括,生:…

师:毛笔还应该具备什么特征才能够写好字呢?我刚才看到有的同学的笔毛就那么几根,都秃

了,这样的笔能写好字吗??

师:显然是笔毛多一些能写好字,那么我们怎么来判断这个笔毛的多少呢,我们看笔毛部分的

形态:笔毛多就会很圆润,就会万豪齐力。我们把毛笔的这个特征也用一个字来概括,哪个字更合

适呢?

生:…

师:笔毛很多,也有笔锋了,可是为什么有些同学的笔还是不太好用,大家看这只笔怎么了?

生:…

师:大家观察的很敏锐。笔毛还应该劲健有弹性。我们用一个“健”字来表示。

师:“圆、尖、齐、健”,自古以来被谓之笔之四德。具备了这些特征的毛笔,它铺豪抽锋,极

富弹性,才能巨细收纵,变化无穷。中国是一个注重品德的国家,大家也看到了,就连作为书写工

具的毛笔都有这么多美好的品德,那么作为拿笔之人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呢?

生:尊师重道、孝敬父母、正直

师: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你就会知道美德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教师讲关

于蔡京的故事)为什么“宋四家”:苏、黄、米、蔡里面没有蔡京呢?

生:因为他人品不好。

师:孔圣人说过这样的话“德不孤,必有邻”,鼓励我们具备良好道德的人是永远不会孤单的。

三、课堂作业:

师:我们都说书为心画,书法是一种心灵的艺术。书法之美在情在德,在于表达我们的情感和

品德。我们如何运用书法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我们就来欣赏两件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你

能分别揣摩一下书法家在当时的心情吗?这是楷书《多宝塔碑》

生:…

师:虽然我们无法真正的穿越时空一窥当时的情景,但是从书法家端正秀丽的楷书字迹中,我

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他当时平静,恭谨的内心世界。我们再来看颜真卿的另一幅作品行草书《祭侄文

稿》。谁能介绍介绍这篇文稿的写作背景。通过这篇墨迹来猜测一下颜真卿写这篇文章时的情感。

生:…

师:同样是颜真卿的作品,不同的字体却表达出了书法家完全迥异的心境。

师:这是我们都很熟悉的有着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序》,它表达了王羲之什么样情感的呢?

生:…

师:。今天看到这么多的老师来听咱们班的课,作为班级一份子的你心情怎么样呢?三写人之情。

让我们以“兰亭序”这三个字为主题,根据老师提供的参考资料,选择最符合你现在心情的字体,

创作一幅书法作品。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大家。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学生把作品贴到展示板上,进行交流)

师: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神魂跌宕的魏晋时代,墨迹此时此刻已经化作心

灵的符号闪耀着我们作为人生个体的精神之光。谁能描述一下你在写这篇字体时的心情。

生:…

师:书法艺术它演变着,历经千年的时间。到了今天,书法与汉字演变出了很多新的艺术样式。

让我们看看现代视觉文化与古老文明是如何在这里重逢的吧。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三次提笔书写,一写毛笔的四种品德,二写字体演变过程,三写书法艺术的情感

表达。书法作为我国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她来源于文字,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的文化精神。也正是

因为有了像书法、京剧这样的艺术瑰宝,中国才成为我们东方文明的摇篮。最后我要感谢咱们班级

的所有同学的参与,谢谢大家。

课后反思:

本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经过认真的反思和总结,我认为

仍然有如下方面需要以后在课堂上改进和注意:

1课堂要奠定前紧后松的基调,前面的讲课速度要稍快一些。

2课堂创作留出得时间不够充分,致使后面的学生展示时间过于短促,

也没有时间进行简短的点评,课堂小结总结的也很仓促,我认为这些都是

前面讲课语速过于平缓的关系。

3、语言不够优美,欠精雕细琢。


更多推荐

毛笔,书法,中国,文字,书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