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日发(作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3题。(18分)

皮影戏

①几年前,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风靡一时,剧中人物胖墩的父亲是一位靠耍“手

艺”度日的民间艺人,他耍的就是皮影戏。皮影戏诞生在两千多年前的西 汉,是世界上最

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甚至有人认为皮影戏就是现代电影的“始祖”。据史料记载,

中国的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的元代起,就随着军事远征和 海陆交往,传入亚欧大陆的许多

国家。歌德、卓别林等世界知名的艺术家,都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可

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 一种民间艺术。

②皮影人物及道具是以皮革为材料制成。以牛皮和驴皮作原料的皮影最好。具有坚固

性和透明性。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 料。正是由于这些

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晶莹剔透,具

有独特的美感。皮影戏人物一般都由头、上身、下身、两 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11

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

出各式各样的动作。

③皮影戏的发源地在陕西,但由于皮影戏在我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

化过程中,其音乐唱腔吸收了各自地方音乐的精华,从而形成了众多流 派。如在陕西、山

西、河南一带的皮影流派中,有弦板腔、阿宫腔等十多种,曲牌也非常多。演员在演唱时,

还常用和声接腔、帮腔和鼻哼余韵的唱法,拖腔婉转悠 扬,非常动听。而河北、北京一带

的各路皮影唱腔,分别吸取京剧大鼓、梆子和民间歌调的精华,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其

中,河北唐山地区皮影戏的掐嗓唱法更是 十分独特。

④皮影戏对表演者的技艺有着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个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

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 演功底,除了需

要师傅言传身教,更加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培养皮影表

演人才,最终组成皮影剧团,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⑤演皮影戏的设备非常轻便,所以戏班流动演出的优势很强。不论在剧场里还是在户

外、庭院以至普通室内,架起影窗、幕布和灯箱就能开戏。一个戏班六七个人和一箱影人

就能演四五十出戏。演出完毕全部行头装箱就走,搬运十分便捷。这也是皮影戏广泛流传、

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⑥小的时候曾经多次在家乡看过这种令人叫绝的民间艺术,如今,再想看到皮影戏却

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19.文章开头写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中的人物有什么作用?(4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文章第二至第五段介绍了“皮影戏”哪几个方面的知识?(3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这也是皮影戏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答案】不能去掉(1分)。有“之一”一词,说明这只是众多原因中的一种,去掉后

就变成了唯一的原因,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概括出兰州皮影戏的特点。(4分)

【链接材料】

(1)当代史学家顾颉刚在《中国影戏及其现状》中提到:“甘肃是皮影戏兴起较早的

省份之一,河北西路的影戏就是从甘肃传来并发展而成的。”有人说河北涿州是中国皮影戏

兴起较早的地方,但有关专家指出:“涿州一带的影戏亦来自兰州。”

(2)早在十三世纪,兰州皮影戏就随着成吉思汗的远征大军,传入波斯、阿拉伯以及

欧洲许多国家。这种东方小技艺,很受欧洲人的喜爱。

(3)兰州皮影戏班众多,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清、民国年间,水登、榆中、红古等县

郊地区皮影戏班演出相当活跃。

特点:


更多推荐

皮影戏,皮影,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