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日发(作者:)

古代年龄称谓是怎么来的

古人年龄的称谓来源众多,大多都是根据不同的年龄段的生理特

征来取名的,还有一些是承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比如而立

之年、知命之年、不惑之年都是源于《论语·为政篇》,书中说到“三

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古代年龄称谓从0岁到100岁的称谓大全

1、幼年

初度: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

赤子:本意是指初生的婴儿,婴儿的皮肤呈色。

孩提:指2 3岁的儿童。

始龀( chen) :男孩8岁,女孩7岁。

垂髫:亦作垂龆。3、4岁至7岁(女)、8岁(男)的儿童。

总角: 8、9岁至13、14岁的少年。

九龄:为9岁。

黄口: 10岁以下。

幼学: 10岁左右。

2、少年

金钗之年:指女子12岁的年龄。

豆蔻:女子13、14岁。

二七之年:女孩14岁。

及笄(jI) : 指女子15岁。

舞勺之年:指男孩子13 15岁期间。

志学之年:指男子15岁。

束发:男子15岁。

3、青年

舞象之年:古代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

破瓜之年: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

多用于女子。

加冠: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代汉族男子20岁束发而冠,女好15岁束

发而笄,表示成年。

弱冠:年满20岁的男子。

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24岁。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

轻貌美之时。

而立:男子30岁。

始室: 30岁。

4、中年

不惑:男子40岁。

艾: 50岁。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男子50岁。

六九年: 54岁

5、老年

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古稀、从心之年: 70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

茶寿:指108岁。

双稀、双庆:140岁。

古代女子年龄称谓的含义

1、13岁:豆蔻年华 出自《赠别》

2、15岁:及笄之年 出自《礼记·内则》

3、16岁:碧玉年华 出自《醉后赠冯姬》

4、20岁:桃李年华 出自《又启严公》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及解释

1、桃李年华、摽梅之年:是二十岁女子的代称。

2、花信年华:指24岁,是古代对女子年龄的称谓。

3、半老徐娘:具体应该指3040岁左右的女子。

4、弱冠之年: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5、而立之年:男性三十岁称而立之年。

6、不惑之年:指的是人的岁数到接近四十岁或四十岁。

7、强壮之年:中国古代称男子三十到四十为壮年。

8、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指的

是50岁。

9、花甲之年、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的人。

10、古稀之年、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男子70岁。

11、杖朝之年:指男子80岁。

12、耄耋之年:是八九十岁的人。

13、鲐背之年:指的是九十岁高龄的时候,指老人高寿。

14、期颐之年:是指100岁的人,期颐,期是期待,颐是供养。

古代女子几岁算成年

古代女子十五岁代表成年,男子二十岁代表成年,在古代汉族,

孩子成年需要举行笄礼和冠礼,女子十五岁后进行笄礼,笄礼之后就

能够嫁人,男子二十岁的时候行冠礼,之后能娶妻,之所以举行成人

礼,是为了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需要承担成人的责任和义务。


更多推荐

女子,称谓,男子,年龄,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