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日发(作者:)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后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朱熹针对当时有些儒者“徒知而不行”的学风,批评指出“大抵
今日之弊,务讲学者多阙于践履”,认为“既致知,又须力行。若
致知,而不力行,与不知同。”在此,朱熹( )
A.蔑视权威和教条
C.捍卫道学家尊严
B.力图唤醒内心的良知
D.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2、苏轼认为,“吴生(画圣吴道子)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
(王维的字)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翩谢笼樊”;“味摩诘之诗,诗
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由此可知( )
A.苏轼主张绘画重诗意
C.苏轼排斥绝对的形似
B.苏轼被奉为文人画鼻祖
D.文人画是中国画的精粹
3、北宋理学家张载在《正蒙·西铭》一书中提出“民吾同胞,物吾
与也”的观念,后人把它概括为“民胞物与(爱人和一切物
类)”。张载的这一理念( )
A.蕴含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
C.继承了荀子人性论的观点
B.推动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D.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
4、据学者研究,“话本”的称谓,早在唐代就已出现。不过,宋元
话本常常出现“话本说彻,且作散场”之类的套语。这表明话本
( )
A.是比较成熟的小说
C.已有格式化的趋势
B.是经济繁荣的产物
D.与诗词的发展相关
5、下列文字进行汉族拼音化最早的尝试的是( )
A.契丹文 B.金文 C.西夏文 D.蒙古文
6、两宋时期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孔子、孟子、荀子
C.陆九渊、王守仁、李贽
B.程颢、程颐、朱熹
D.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7、郭守敬用改进了的天文仪器实测之后,又继以精密计算和综合研
究,在宋代《统天历》的基础上,于至元十七年(1280年)完成了历法
改进,制定出新历,元世祖赐名《授时历》。这表明《授时历》( )
A.是实践与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C.主要服务于政治统治的需要
B.标志着中学与西学的融合
D.领先于世界各国历法编制
8、朱熹认为,饥饿的时候想要填饱肚子,口渴的时候想要喝水,这
些欲求是为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活动的,符合道德原则,是可以归
为“天理”的;但是如果饮食不是为了果腹;而是追求对美味的享
受,这些超出基本生存需要,只是为享乐的物质欲求,便是“人
欲”。据此可知,朱熹认为( )
A.“天理”和“人欲”水火不容 B.合理的“人欲”也是天理
C.“天理”和“人欲”相互割离 D.“人欲”是“存天理”关键
9、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
《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
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据此
可知( )
A.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理学产生的必备前提
B.先秦科技为中国古代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C.朱熹强调研究外物探究天理的研究方法
D.理学改变了传统儒学重人伦的理论倾向
10、宋代逐渐成熟并广泛使用对后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作
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发明是( )
A.活字印刷术 B.火药 C.指南针 D.造纸术
更多推荐
理学,话本,讨论,研究,人类,思想,生存,时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