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0日发(作者:)

高中美术课程目标五大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

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美术学科核心素

养,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

解。

素养1:图像识读

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察、识

别和解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

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以搜索、阅

读、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从形态、材

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知道图像在学

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

现象和信息。

素养2:美术表现

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

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形成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了解并运

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结合美术语言,通过观察、想象、构思和

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

感;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觉运用美术表现能力,解

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素养3:审美判断

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

断与表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形

成基本的审美能力,显示健康的审美趣味;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识

对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和评价;通

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的方式美化

生活和环境。

素养4:创意实践

创意实践指在美术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运用创意思维和创造方

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养成创新意识,学习和借鉴美术作品

中的创意和方法,运用形象思维,尝试创作有创意的美术作品;联系

现实生活,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对物品

和环境进行符合实用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创意构想,并以草图、模型等

予以呈现,不断加以改进和优化。

素养5: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

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

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

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独特艺术魅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

文化自信;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代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

化多样性,欣赏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尊重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

者及其创造的成果和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更多推荐

美术,审美,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