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0日发(作者:)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第一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之
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
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第二,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
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
或缺的环节。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同样,没有社会
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
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遗留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在后来的一个相当长时间内,不但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克服,甚至在一些方面
又有发展,特别是此后不久出现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经济建设中的高度集中的
管理体制,使社会主义生产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能够得到
充分的展示。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及其以后出现的偏差和失误
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
因此,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革前的状态,而是
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
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四,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足就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
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无论是改造还是改革,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二
者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经历的两个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两
个阶段。从解放开始到1956年结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社会
主义改革是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提出的不同的政策。如果我们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
改革做一个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社会主义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改造。
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和资
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
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
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全面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问题的时候提出的。
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
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
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
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
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更多推荐
社会主义,改造,改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