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发(作者:苏州中考5年真题数学试卷)
小学轻负高质教育数学课上教“扫雷”游戏
第一篇:小学轻负高质教育 数学课上教“扫雷”游戏
小学轻负高质教育 数学课上教“扫雷”游戏
为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减负”制度建设,总结和推
广“轻负高质”的实践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课程建设,充
分挖掘“轻负高质”的先进典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发区召开了
为期两天的中小学“轻负高质”现场会。现场会第一天,开发区七所
学校校长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在探索“轻负高质”这条道路上的一些
经验和做法,并邀请专家予以点评;第二天,开发区所有中小学校长
来到今年刚刚启用的江湾小学,进行专题观摩。
江湾小学是一所今年9月投入使用的新学校,很多教师也是刚刚
走上岗位的年轻人。因为年轻,他们充满激情;因为年轻,他们愿意
多学习多尝试。江湾小学提出的“半天学校,童年味道”办学理念,
是希望每个孩子不因为读书而失去快乐的童年;不因为考试而失去学
习的兴趣;不因为升学而失去生活的能力。所以他们对“减负”的理
解是,孩子喜欢的就不是负担。
如何让孩子喜欢老师、喜欢课堂、喜欢作业、喜欢学习,江湾小
学进行了“T+X”课程设置模式。“T”意味着始终坚持一套国家规定
课程,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X”是江湾小学自己重新架构的校本课
程,例如:语文采用“7+2”模式,即每周除7堂常规语文课外,另
两堂课为经典诵读课,主要围绕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弟子规》、
《三字经》、现代经典诗歌和优秀文学作品改编的课本剧以及世界优
秀儿童绘本等开展;数学课程采用“4+1”模式,即每周4堂传统数
学课程外,还有一堂“趣味数学”,主要围绕生活中的数学、游戏中
的数学、数学文化、数学思维、数学故事等开展;英语教学,采用
“2+1”模式,即每周两堂传统英语课程,另开设了一堂“口语交际”
课,通过歌曲与原版电影的学习,培养学生口语的准确性,经过经典
美文的诵读和日常生活用语的表达提高学生语言的流利性等。课程时
间安排上,上午全部上主课,下午为综合研究课程及社团活动,所有
综合研究课程都是在主课主题基础上有效有序地延伸、提高、拓宽,
以实现“半天学校,童年味道”的办学理念,观摩课放在星期五那天,
全校共有8个班级同时举行。来观摩的全区校长和教导处老师可自由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室走进去。记者跟着其中几位老师,听了一堂数
学课,惊奇地发现这堂课是在电脑教室里上的,题目是《扫雷中的数
学》。对于很多初识电脑的人来说,电脑自带的四款小游戏之一—扫
雷是再熟悉不过了。老师就是利用扫雷这个小游戏,让孩子们学会运
用九宫格、乘法、数学组合、逻辑推理等数学知识。短短三十分钟的
课程,孩子们意犹未尽。坐在后面观摩的老师们交头接耳,很想找电
脑练几把手。看来,这样的课程不光是受孩子喜欢,老师们也很好奇。
观摩课结束后,大家回到会议室,对江湾小学的“T+X”课程设
置模式以及开发区“轻负高质”教学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社会发展局副局长钱晓华对整个活动做了整体性的评价和总结。
针对“轻负高质”主题,他谈到,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认清轻负高质是
一种特定时期的教育追求,要把轻负和高质的关系把握好,对轻负要
有清醒的认识,同时对高质要有科学分析。同时,负担轻或重不是群
体感受,而是个体感受,要达到轻负高质,唯一的途径就是实现个性
化教育。钱晓华鼓励教育工作者:锁定高质目标,坚定地追寻教育理
想,办出理想的学校;找准过重负担,做好一增一减两篇文章,坚持
系统科学地减负;同时要大胆改革,从课程改革、环境建设、课堂组
织形式、课堂教学改革、作业改革、辅导方式变革、学业评价改革等
方面寻找突破口和撬动点,探索育人模式的变革,通过改革寻找开发
区基础教育的方向和出路,通过改革成果找到为自己鼓掌的理由。
第二篇:轻负高质材料
我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
科,课程的教学体系架构还没有完善,并且作为一门非基础学科,它
的课时较少,一般每周只有一节课,课时少,事必会造成学生的知识
连贯性较差,遗忘性较强。关键还有现在计算机的教学方式是僵化的,
缺少变化;教学过程是固定的,模式如一;教学内容是枯燥的,缺乏
生动感;教学针对性不强,搞一刀切。无论老师如何口若悬河,多么
更多推荐
高质,改革,课程,数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