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9日发(作者:)
2020年公安院校联考(申论)真题
2020年公安院校联考(申论)真题分类:申论/联考
一、注意事项一、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
150分钟。满分100分。
二、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方可开始答题。
三、请在题本和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四、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未按要求作答
的,不得分。
五、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
草稿纸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材料材料1
“这几个玉米是我亲手种的,没有洒农药,您一定得带回所里煮了给大伙儿
尝尝……〞
近日,H省S市新风派出所的郑副所长来到溪后村入户走访。刚从菜园子
回来的张大妈看到后,热情地招呼他进屋,亲如家人。由于儿子在外务工,已经76
岁的张大妈常年独居。前段时间,张大妈在菜园里摔倒,民警闻讯赶到将她送往医
院治疗。之后,所里的民警经常来家里走访,关心张大妈的日常生活情况,帮助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将“警民联系卡〞贴在厅堂的醒目位置,以便她能及时联
系到民警。
“随着警务改革的深入,对农村警务工作的要求自然也就更高了。〞S市公
安局政工室詹主任说。近年来,S市公安局建立“大部制联勤,大警区联动〞的警务
管理机制,实行“1警+5员〞工作模式,即每1名民警身兼“引导员、服务员、巡防
员、调解员、联络员〞5个角色,派出所民警全部挂职兼任村干部,既促进地方发
展又延伸警务触角,实现警务覆盖全域化、警务跟进实时化、警务惠民终端化。“-
建引领下的‘1警+5员’工作模式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资源的最大
整合,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詹主任说。
2019年6月,S市南郊派出所接到村民赵某报警,称其利用自家门前空地扩
宽路面时,遭到邻居吴某的多次阻挠。“扩宽路面本是一件便民利民的好事,为何遭
到邻居阻挠?〞带着疑问,民警赶赴现场了解到,赵某正在扩宽的道路路基较高,
邻居吴某担心路面扩宽后,如遇降雨天,屋檐水溅起的水花会导致他家的墙体受
损。为防止矛盾纠纷进一步升级,民警对吴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面努力平复
其情绪,向其耐心释法说理;另一面联系吴某在外工作的儿子,让其做父亲的思想
工作。与此同时,说服赵某做出承诺,路面扩宽后做好相关防水措施。最终,两人
握手言和。
如何更好为民服务,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真正建成“平安南郊、和谐南
郊〞?近年来,南郊派出所坚持发展现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矛盾纠纷新解法。
南郊派出所周所长介绍,派出所牢固树立“调解也是执法〞的理念,推动执法活动向
矛盾纠纷调解延伸、执法资源向矛盾纠纷调解倾斜,利用接处警的“黄金时间〞,最
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在一线。同时,建立矛盾纠纷回访制度,以提高群众对
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满意度。做“专〞调解队伍,是南郊派出所践行“枫桥经验〞的
又一法宝。该所建立了乡村“调解微信群〞,把熟悉辖区情况、在群众中有威望、具
备一定法律知识、热心并善于调解的离退休干部、村干部、法律工作者等聘为专、
兼职村级调解员,同时邀请国土、民政、司法等部门工作人员充实乡一级调解队
伍,实现线上线下调解同步进行,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的质效和权威。对一些属疑难
杂症的矛盾纠纷,由接处警民警做好先期取证后,第一时间联合乡、村两级调委
会,发挥专业人民调解员和调解志愿者的作用,这样既能实现非警务警情的有效分
流,又能发挥人民调解员的专业优势,防止“民转刑〞,起到“第一道防线〞的作
用。
“王大爷,您儿子用微信转账转了500元,让我们转交给您,他怕您老人家
不会用手机取钱。〞民警前往后村社区王大爷家中,转交了其儿子给他的生活费。
王大爷是一名“留守老人〞,儿子在外务工。因老人取款困难,他儿子便联系民警,
将钱用微信转账给民警,再由民警帮忙提现转交给老人。考虑到他们许久没有见
面,民警还用微信让父子俩进行视频聊天,以解思亲之情。S市的每个派出所都专
门建了“民警在身边〞微信群,让辖区的每一户都至少有一人实名加入微信群,坚持
做到“民需警应〞。如今,“民警在身边〞微信群成了加强警民联系,便利民生、服
务百姓的互动平台。近年来,派出所主动为群众联系相关部门,上门为孤寡老人、
留守儿童和残疾人提供服务,实现“民警多动腿,群众少翻山〞。派出所还将“民警
在身边〞微信群的二维码送到工地,使外来务工人员办理暂住登记“一次都不用
跑〞,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需求。
2019年7月,S市“智慧平安小区〞——明德小区南门视频监控系统突然报
警,其所在区的公安分局迅速组织警务站民警赶至该小区,通过调阅小区内部道
路、单元门、电梯视频监控,成功在该小区抓获一名在逃人员。2019年,S市将“建
设智慧平安小区〞列为年度10件实事之一,通过基础数据与科技管理的深度融合,
打造具有“高清视频全覆盖、智能门禁全安装、人员信息全采集、平台数据全共享〞
等特征的新型“智慧平安小区〞,提高治安防控的智能化水平。
2019年8月,S市市区内一辆汽车与电动车发生刮蹭,两名驾驶员在雨中打
斗,被人拍了视频传到网上,引起舆论关注。S市公安局北城分局当天即对两人分
别作出行政拘留15日、处1000元罚款和处500元罚款的决定,并向社会公布。当地
群众说,这件事给百姓上了一堂法治课。在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过程中,S市公
安机关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加强典型违法犯罪的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
的有效衔接,对公共场合辱骂他人、殴打他人、滋事扰序和交通违章违规等违法“小
事〞,一律依法严肃处理。市公安局马政委表示:“从‘小事’抓起,提升社会正气,
让法治成为基层治理的价值标准,是S市公安机关推进社会治理的一个特点。〞在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践中,S市公安机关还把依法治理的手段前移,主动与住建、
规划、土地、商务、金融办等部门建立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就交通运输、土地转
让、民间借贷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向各单位发函,适时提出建议,推动社会治安治理
向制度化治理、常态化治理迈进。马政委说:“-的十九大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
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这为S市公安机关的
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材料2
2017年,H省P市新埭镇星光村在法院的涉诉纠纷是39起,2018年下降到
25起,2019年至今只有11起。星光村涉诉纠纷走起了“下坡路〞,靠的正是P市近
年来探索推广的“无讼〞工作——调和息讼,就地化解矛盾。这一基层社会治理的新
路子不仅从源头上有效减少了矛盾纠纷的产生,更推动了传统无讼文化与现代法治
精神的融合。
“无讼〞理念可追溯至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廉〞的文化名人陆稼书。陆稼
书,清代理学家,康熙九年进士,历官江南嘉定知县、直隶灵寿知县、四川道监察
御史等。“陆稼书任职嘉定、灵寿知县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法’的‘无讼’
理念,深受百姓推崇,使得两县政清人和,庭可生草,以至无讼之境。〞P市市委
祁书记说。“以和为贵、乡-调处、义理断案〞,陆稼书倡导的法律文化价值仍可“活
用〞于当下P市基层社会治理。
近年来,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P市社会矛盾纠纷易发多发。同时,基
层法院面临“案多人少〞“案结事不了〞的现实困境。“面对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的困
难和现状,P市以先贤陆稼书‘息事无讼’文化为工作理念和导向,将矛盾纠纷预防和
化解的关口前移,打造‘无讼’村(社区)。〞祁书记说。2017年开始,P市深挖“无
讼〞文化,积极探索创新,创设了“调解优先、诉讼断后〞制度体系,打造了“息事
无讼〞的基层社会治理品牌。2019年1-9月,P市法院收案数同比下降8.2%,其中民
商事案件收案数同比下降13.9%,逐渐形成了“不轻易言讼、不争讼〞的良好氛围。
“P市的‘无讼’实践是基因式的文化传递和传承。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治理
文化交相辉映,带来了社会的和谐稳定。〞P市政法委孙书记说,“‘无讼’并不是指
完全没有诉讼,而是第一时间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基层;‘无讼’也不是
通过‘压讼’来掩盖矛盾,而是通过‘解讼’化解纠纷。〞在创建“无讼〞村(社区)、成
立“息事无讼〞工作室的过程中,P市创新地提炼出了“提、议、调、督、评〞的“无
讼〞五步工作法,纵深拓展“发现问题-协商讨论-调解处置-监督指导-评议评价〞的
“无讼〞工作路径。
P市新埭镇是先贤陆稼书的故里,2017年成为“息事无讼〞工作机制试点。
作为新埭镇星光村的一名村干部,沈斌在村里工作多年,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
强。如今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村里的无讼员。“星光村目前有一支由8名-员
干部、组长等组成的无讼员队伍,自成立以来,化解了不少矛盾。〞沈斌举例,承
包户、租赁户拖延租金是该村一大难题,以往年底收缴率在70%左右,有时遇到恶
意拖欠、拒不缴纳的,只能上诉公堂,费时费力。而开展“无讼〞试点后,如今收缴
率已接近100%。
“不只在农村,‘无讼’的理念其实对城市治理也有影响,比如‘红色物业’。〞
孙书记以近期P市“红色物业〞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为例:社区“红色议事厅〞用减
少5%绿化面积,增加140个车位,满足业主停车需求的办法,将矛盾纠纷的关口进
一步前移,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一级有“无讼工作中心〞,镇
一级建“无讼工作室〞,村一级设“无讼站〞;站里汇聚各方力量,无讼调解员、无
讼志愿者、法律顾问、平安书记……P市正通过打造“四平台一中心一网格〞的社会
治理体系,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机制。
P市的“无讼〞在线调解平台也是践行“无讼〞理念的一大亮点。无论是婚
更多推荐
纠纷,无讼,民警,调解,社会,治理,工作,派出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