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7日发(作者:)

我的脉学笔记:刘伯祥脉案二、杂病脉案

二、杂病脉案

12、虚劳腰痛案

王XX,女,38岁,工人。初诊于1995年11月21日,小雪前2

天。

正常脉象 沉滑。

病脉 沉弱短涩。

辨脉提要 脉不应时即为病脉,非五脏脉象,当按28脉主病 求

之。

主诉及简要病史 腰痛似折,1年有余, 夜间腰痛不能入睡,自

觉气短难以接续,动则气喘,每呼吸数次必深吸气方可。3年前曾患白

血病,经长期化疗,病情稳定。现纳一般,大便干,数日1次,小便

正常,月经量少色淡,2月1行。

查体 消瘦,面色黄白,贫血貌,舌瘦淡红,苔白薄六脉沉、弱、

短、涩。

脉理病理分析 冬令脉以沉滑为平,今脉虽沉而毫无滑意,反见

短、弱,而涩。短为气虚,弱涩者血脉亏虚,证见面色黄白,消瘦,

气短难续,经少色淡,显为气血阴阳俱不足之证。气血大亏,经脉失

养,脾肾两虚故腰痛似折。

诊断 虚劳(气血阴阳俱虚,脾肾两虚)。

治则 益气养血,健脾补肾。

13、便血、心悸案

张XX,女,65岁,退休工人。初诊于1995年10月23日,下

值霜降。

正常 脉象 短涩略沉。

病脉 浮大搏指,按之空虚。节律及脉力大小不等 ,为解索脉。

辨脉提要 浮大较有力,按之空虚为芤脉,为真虚假;节律及脉

幅大小不等,完全没有规律为解索脉。解索为真脏脉,因其经治疗后

仍可恢复,不可作为死脉。(失血之脉,初时并不一定见芤,过一两

日方见芤脉,随闰情变化,失血多少可出现芤脉、革脉、细脉等,病

愈康复时应转为应时脉。)

主诉及简要分析 半夜起床小便时突感心慌、胸闷,大汗淋漓,

小便频数,伴见呕吐少量清水。二周前素有冠心病史,近几年每年都

发生房颤数次。现纳可,大便正常。

查体 形体较胖,面色黄白,脉浮大有力按之空虚,节律及大小

不等。舌淡苔白。

脉理病理分析 脉来浮大似有力按之空软为芤脉,为真虚假实之

脉。仲景云:芤者为减,大者为虚。失血之后血脉空虚,阳无所附,

气脱于外,故见脉浮而大,证见大汗淋漓,小便频数。由于失血过多

心失所养,脉见真脏如解索,此血损于内,气脱于外,有虚阳暴脱之

虚。

诊断 失血后心气欲脱。

治则 当务之急必先固其气,气不固必亡阳,阳亡阴必脱。急以

独参汤,红参10克浓煎灌服。十分钟后汗止,心慌减,继以炙甘草汤

加附片10克,云苓12克,浮小麦30克,龙牡各30克,山萸肉20

克。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

复诊 上方2剂后心悸缓解,解索脉已除,脉力减弱,有缓和之

象,变为两关短而动兼有芤象;元气大亏;动为阴阳不和,失血之人

血脉空虚,阴阳不和故见短而动兼有芤象。虽见脉律已复,气脱已止,

然元气大虚,血脉空虚,阴阳不和在情理之中。继以归脾汤加阿胶、

熟地等调理半月余,气力在增,面色转润。

三诊 1995年12月12日夜,外出看戏,劳累后又感心慌、胸

闷,自服丹参片、速效救心丸数粒后半夜又解黑便如柏油状,伴见心

慌、气短、汗出,小便频数。

查体 面色黄白,脉浮大略数,按之空虚。

脉理病理分析 浮大略数按之空虚为芤脉,本为气血亏虚尚未痊

愈又因劳累而加剧;前有出血,闰情尚未稳固又用耗气动血之药,迫

血再出。

诊断 便血。

治则 益气养血止血。

14、食阻气机昏迷案

杨X X,女,90岁。初诊于1996年3月10日,惊蛰后第四天。

正常脉象 沉滑而结。

辨脉提要 结脉属阴,阴邪凝积,气机阻滞血脉不畅,脉见结。

浮滑为阳,沉滑属阴,沉滑而结,为阴邪凝聚之象。

主诉及简要病史 神志不清,昏睡,纳呆5天,伴有艺语,轻咳。

患者平时健康,耳目尚聪,食量较好,每天吃4-5顿饭,近几天突然

不食,大便二日未解。前医疑为脑血栓,重度肺炎曾连用先锋五号10

支,氨基酸、维脑路通等数天不见好转。

查体 虽神志不清但呼之能应,虽有咳嗽 并无气喘谈鸣,虽几天

不食而气色不衰,且两肺无明显于湿鸣音,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舌淡红,苔白稍厚,脉沉滑而结。

脉理病理分析 脉沉为在里,滑为阴邪凝集。结脉有二,或为气、

血、谈、食壅滞,脉来不畅或气血虚衰难以接续,虚实两端,唯脉来

有力、无力可资鉴别。虚者必结而细弱,或细涩无力,绝不能兼滑。

该患者脉来有力,结而兼滑,兼见气色不衰,故必为壅滞。气、血、

谈、食中究为何者?结合患者平时良量较好,然九旬老人脾胃功能减

弱,过量饭食必宿结于内,三焦壅塞,气机阻滞,血脉不畅。

诊断 昏迷(食阻气机。

治则 健脾,消积化滞。

15、牛皮癣性红斑病(血风疮)案

季X X,女,21岁,干部。初诊于1995年2月1日,立

春前5天。

正常脉象 沉滑略弦。

病脉 细弦。

辨脉提要 冬末脉当沉滑略弦为平,今脉细弦,为变脉,主

病。细为阴不足,弦为阳有余。

几诊之后,脉搏随病转,出现了弱脉,又出现了细缓脉,同时表

现出脾湿不运,脾胃虚弱的证状。治疗上除始终坚持驱风通络,解毒

凉血的大方向不变外,根据脉的变化兼顾脾胃。

主诉及简要病史 全身起大小不等红斑2月余,除手足掌

及面部外遍及全身,剧烈瘙痒,夜间不能入睡。病起于外感发热之后,

初起皮疹如针尖大,色赤,分布于身体上半身,胸、背、腹部,逐渐

扩大成斑片,遍及全身。曾在几家大医院求治,均诊为牛皮癣性红斑

病,中西药内服、外涂均不见效,痛苦非常。现纳减,大便干燥,数

日1次。

查体 皮疹融合成片遍布全身,尤以胸、腹、背部为重。皮损增

厚,有鳞状脱民屑,基底部色红。

脉理病理分析 冬末脉当沉滑略弦为平,今脉不沉而细弦,细为

阴不足,弦在冬时为阳有余。参考临床症状,病起于发热之后,短时

间内遍及全身,是风热毒邪为患,斑疹色赤为血分蕴热。

诊断 牛皮癣红斑病。中医辨证:风热毒邪蕴于血分,发于肌表,

类于“血风疮”。

治则 凉血解毒,疏风活血通络。

16、黄疸,胰头癌后期案

薛XX,女,62岁,干部。初诊于1994年11月4日,立冬前数

日。

正常脉象 短涩而沉。

病脉 六脉中唯右尺脉沉弦大而有力。余均沉伏细微。

辨脉提要 脉来沉、牢、弦、实主病症积;脉来沉伏细微亦主症

积,前者为病始成,元气尚在,后者为病变后期,气血衰败。

主诉及简要病史 黄疸数月,经治疗效果不佳,B超提示为胰头

癌,2周前行腹部手术探查,确诊为胰头癌转移,已失去手术机会。现

卧床、少气、纳差口干、大便干结不通,肛门下血,痛苦非常。

查体 舌略红苔白,中心黄如沉香色。六脉中唯右尺沉弦大而有

力,余均沉伏细微。

脉理病病分析 诸积大法云:脉来细软附骨者,积也。此案病致

晚期,脉来沉伏细微,脉证相附。右尺主右肾及大肠,邪热炽盛,热

结便闭故见右尺独弦大有力。

诊断 1、 (肿瘤后期)

2、阳明腑实,热结大肠。

治则 软坚散结,养阴通腑清热。

17、真脏脉案

郝X,男,75岁,退休工人。诊于1982年5月6日。

病脉 两手寸关无脉,两尺脉极短,极浮浅,疾数,形如麻子,

按之无脉。

辨脉提要 两寸关无脉,尺脉极短、极浮浅疾数为麻促脉,为真

脏脉,仲景曰: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此为心

的真脏脉为阴绝。

主诉及简要病史 近两月来,自觉心悸、气短难以接续,行动维

艰,精神痿颓,近十天来纳差。大小便短少。

查体 舌嫩红少苔,脉麻促(西医诊为梅毒性心肌炎,自述年轻

时曾患过梅毒。)

分析 此脉寸关无脉两尺独有,极浅,极短,疾数不可计数,为

真心脉。经曰:真心脉至如转豆燥疾。虽尺部有脉不能为有根脉,因

胃气、神气已绝。断其短期内死,果不及1周而亡。

18、脉不应病主死案

刘XX,男,76岁,退休工人。诊于1979年5月5日。

正常脉象 弦洪。

辨脉提要 脉不应病,形病脉不病主死。

证状及脉象 形体极度衰竭,破脱肉,头倾视深,以手代足,以

椎代首。近几天精神极度衰弱,纳食甚少。诊其两手脉尚均匀和缓,

脉似无病。

分析 《内经。三部九候论》曰:“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

死。”《诊宗三味》曰:“……然,有变证多端而脉渐小弱,指下缓和似

有可愈之机者此元气与病气俱脱,反无病之象,乃脉不应病之候,非小则病

退之比。”此病气与正气俱脱形体与脉不相应,脉虽似无病,不可作

转愈,诊后3日亡。

19、久病无脉主死案

陈XX,男,74岁,1986年8月10日。

辨脉提要 久病两手无脉,主死。

证状及病史 肝癌后期已失去手术机会,以中药扶正软坚化瘀之

剂,寄一线希望,已维持1月有余。今晨4时许突然神昏、谵语、躁

动不宁。家属请求会诊,两极细极微,舌淡白少苔。此为心阳暴脱

(肝昏迷)。断其活不过今夜,勉为开方以希延缓时间,嘱家属准备

后事,至中午时分,未及进药而亡。


更多推荐

空虚,血脉,失血,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