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X是什么意思在线翻译读音例句-厦门大学招生简章


2023年4月2日发(作者:love story 歌词)

龙源期刊网

芬兰反校园欺凌KiVa项目研究及启示

作者:李护君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2019年第06期

摘;要:当前,校园欺凌成为世界各国教育面临的共同难题。为了淮中晚泊犊头视频 更好地预防和处理校园

欺凌问题,芬兰在全国范围内推广KiVa反欺凌项目。该项目将“没有旁观者”作为防止欺凌风

气扩散的重点,旨在将旁观者变为捍卫者,主要包括防止欺凌的“普遍性行动”和终止欺凌的

“指示性行动”;目的在于终止正在发生的欺凌,预防新的欺凌事件发生,并将校园欺凌的负面

影响降到最低,最终逐渐降低校园欺凌的发生率。

关键词:芬兰;反校园欺凌;KiVa项目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9)18-0037-05

校园欺凌(school-bullying)又被称为校园霸凌,主要指发生在校园内学生间以大欺小、

恃强凌弱的带有蓄意性、重复性的攻击行为。校园欺凌已经超出了学校问题的范围,逐渐上升

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和学生之间开玩笑、闹矛盾不同,欺凌者的欺凌行为具有隐蔽性、长期

性等特征,会对被欺凌者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各国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

施:美国通过立法禁止校园欺凌,并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定罪量刑;日本将校园欺凌问题法制

化,并制定了一套较完整的保护措施;挪威制定“零容忍方案”,强化教师权威,加强对课堂和

课外活动的监管;德国将“善良教育”作为人生启蒙的第一课,严厉打击恃强凌弱的“小霸王”等行

为。芬兰政府自2006年起开始实施KiVa项目,校园欺凌的发生率逐渐降低,防止效果明显,

芬兰的反欺凌项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英国、瑞典、意大利等国家已经纷纷引进此计划。

一、计划的提出

自1998年以来,芬兰国家卫生和福利研究所每年在中学(以及职业学校和高中)进行促

进学校健康的研究,令人失望的是,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10年里,至少在中学学段,学生

受欺凌的频率和施虐者的普遍程度都没有下降,立法行动还不足以打击恃强凌弱的行为。因

此,在一段时间内一直需要有效的工具来履行法律规定的责任。

芬兰学生虽然在以学术成就为重点的经合组织(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研究

中表现出色,但是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学龄儿童健康行为调查(HBSC)中发现,学生的学校幸

福感则明显低于其他国家的学生。由此,教育部确定校园欺凌是影响学生学校幸福感的一个重

要因素,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干预和处理校园欺凌问题。

KiVa项目由芬兰政府发起,由心理学系和图尔库大学学习研究中心合作开展,KiVa的芬

兰语为KiusaamistaVastaan,含义是“向欺凌抗衡”的意思;KiVa另一层意思是“仁爱的”“友爱

龙源期刊网

的”“友好的”“和蔼可亲的”。该项目采取全校教学的方式,这意味着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共

同参与。KiVa项目是日常反欺凌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临时项目的实施。

二、计划的依据

研究表明,校园欺凌行为至少有部分是出于这样的动机:在同伴群体中追求高地位和权

力。恃强凌弱是一种群体现象,旁观者对欺凌行为的维持和受害者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具双飞燕鼠标 体

来说,旁观者支持和帮助欺凌者,为其提供他们追求的地位和权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欺

凌者的嚣张气焰,使欺凌行为得以维持。另一方面,如果旁观者为受害者辩护,这就把欺凌变

成了一个不成功的策略,欺凌者在欺凌的过程中得不到寻求的地位和权力,欺凌行为可能会终

止。这些观点暗示,旁观者的积极行为会减少欺凌者获得的奖励,从而减少他们欺凌的动机,

降低校园欺凌的发生率。KiVa项目旨在通过增加旁观者的同理心、自我效能感来改变旁观者

的态度。因此KiVa项目的中心目标是让旁观者表明他们反对欺凌行为的态度,使他们支持受

害者,而不是鼓励欺凌者。

三、计划的实施

(一)推进项目实施

在项目实施前,学校人员会接受为期两天的面对面培训。除了面对面的培训外,KiVa项

目还对未能参加面对面培训的学员、已经实施KiVa项目学校的新员工以及采用该计划的新学

校提供了在线培训计划,其内容与面对面培训相似。KiVa网站也配有相关论坛,实施KiVa计

划的学校人员可以在这里分享有关项目实施的想法、经验和疑问。

为了使学校的所有学生和教员重视KiVa项目,学校为监控课间休息的教师准备了显眼的

服装,这些显眼的服装表明,校园欺凌行为受到重视。此外,学校将海报挂在教室或走廊的墙

上,提醒每个人关注KiVa项目,按照要求做好自己的事。为了让家长了解KiVa项目并积极

参与到其中,学校向学生家长及其监护人发放表格,征求他们的同意,文件还被翻译成多种语

言,确保更多家长能理解KiVa项目,最大程度上将家长的力量融入到反欺凌项目中。

(二)教授相关课程

KiVa项目针对所有学生采取普遍性行动,主要内容包括学生课程和虚拟学习环境(如反

欺凌电脑游戏)。课堂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时间表在规定的授课时间教授课程,可以通过讨论、

小组工作、观看欺凌的电影视频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实施课程主题,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情绪体

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欺凌机制及其后果等。虚拟学习环境提供反欺凌电脑游戏(适用于小

学)和在线“反欺凌街道”网络论坛,这两者都与教师课堂上教授的主题密切相关。

反欺凌的电脑游戏主要包括“我知道”“我可以”“我能做”三个类别,第一个类别“我知道”即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游戏画面和情景获得有关反欺凌的知识和技能;第二个类别“我可以”

就是在虚拟的欺凌情景中,以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所学的反欺凌技能;最后一个类别“我能做”,

龙源期刊网

是鼓励学ze第一声拼音的所有汉字 生在真實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KiVa项目教授的反欺凌课程不同于一般

的知识灌输,更具有趣味性,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尤其是虚拟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推进了学习

进程,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减少欺凌事件的发生。

(三)制定应对机制

芬兰的学校设有校长、教师和学校志愿者组成的三人以上“KiVa小组”,专门负责处理校

园欺凌事件,他们有一套完善的应急机制。当学生之间发生争吵、辱骂等事件时,KiVa小组

会在第一时间检验事件是否属于欺凌事件,如果不属于欺凌事件,那就移交班级教师处理,如

果属于欺凌事件,则由KiVa小组负责处理。在确定为欺凌事件后,KiVa小组成员会采用直接

或间接的方式,找受害者讨论被欺凌的经历,安慰他们,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尽量将欺凌的

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也会找欺凌者协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保证不再欺凌同学,

也不能报复受害者。

此外,在解决欺凌事件后,KiVa小组成员还有一系列的后续行动。他们会对受害者进行

回访,看他们是否再次遭受欺凌,是否已经从欺凌事件中恢复过来。除了对受害者进行回访

外,他们还会对欺凌者进行后续谈话,确保他们已经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积极进行了改正,

且在这段时间里表现良好。最终他们通过个人谈话和小组讨论终止欺凌行为,对欺凌事件的处

理就此结束。

四、实施的效果

2013年,凯尔内指出,经试验证明:自实施KiVa项目之后,校园欺凌事件和受害者的数

量与之前相比有所下降。目前,芬兰有大约2700所学校在使用KiVa项目,这说明芬兰有

90%以上的学校在使用KiVa项目。KiVa项目对儿童和青少年所在学校适应具有广泛的影响,

一项研究(Salmivalli,Garandeau,&Veenstra,inpress)表明,KiVa项目对学校幸福感、

学习动机和成就方面有积极影响,干预后的学生不但更喜欢学校,对课堂和学校氛围的感知更

积极,而且学习动机也更高,甚至感觉自己表现的更好。

五、我国校园欺凌的现状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成为影响校园安全的重大隐患。校园欺凌事件本身具有

隐蔽性,往往容易被校方忽略,习惯性把辱骂、殴打和伤害视为“恶作剧之类的小事”,认为是

孩子们之间的小矛盾,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这导致学校未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欺凌问题,使校园

欺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始终无法真正得到遏制。事实上,校园欺凌事件程度严重、性质恶

劣,已经超出了校园问题的范围,逐渐上升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源上

干预和解决欺凌问题。

六、对我国反校园欺凌的启示

(一)关注旁观者

龙源期刊网

传统的反欺凌项目关注的是欺凌事件的受害者和欺凌者,通过改变两者的行为来阻止欺凌

事件的发生。KiVa项目认为欺凌行为的持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旁观者的行为,要打破恃强凌

弱的恶性循环,改变旁观者的态度是一个重要环节。所以,KiVa项目强调旁观者的同情心、

自我效能感和面对欺凌事件的态度,教他们学会采取恰当的方式阻止欺凌事件的继续,支持受

害者,为受害者辩护,反对欺凌者,而不是在旁边起哄、言语刺激,让欺凌者得到支持。

我国的校园欺凌事件往往将欺凌者作为教育的对象,希望通过改变他们的行为来减少校园

欺凌的发生,但是却忽略了校园欺凌事件中的其他旁观者和事件推动者。芬兰的做法给了我们

很大的启示,我们可以适当地转换思维,将反欺凌教育融入课堂,利用模拟场景和角色扮演等

方式让学生体验作为旁观者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在校园欺凌的情境中能做出正确的选

择,支持弱者而不是冷眼旁观或支持帮助欺凌者,最终通过改变旁观者的态度和行为减少欺凌

事件的发生。

(二)合理处理校园欺凌事件

芬兰的学校有专门处理欺凌事件的KiVa小组,当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芬兰的学校会在

第一时间进行干预,并且他们会持续关注欺凌者和受害者的行为,以防欺凌事件再次发生。此

外,学校还会寻求家长的帮助,让他们了解有关欺凌的信息和建议,配合学校鼓励学生勇敢说

出自己被欺凌的经历,及时给予学生安慰。这些举措充分说明他们高度重视校园欺凌事件,并

有完整的应急机制,在处理欺凌事件方面有自己的经验。

在我国,由于对校园欺凌认识不足,当欺凌事件发生后,学校把一些欺凌行为等同于学生

之间吵架、闹矛盾,这间接地纵容了欺凌者。而不能及时阻止欺凌,直接导致了严重欺凌事件

的发生。在学校发生欺凌事件一般是由班级教师负责处理,情节严重的交由年级主任或教导主

任处理,他们一般将关注点放在欺凌者身上,对他们做出批评教育、检讨、停学的处罚。有些

欺凌者不思悔改,出于报复的心理,他们会加倍欺凌受害者,受害者身心遭受折磨,但是不敢

将被欺凌的事情告诉家长或老师,自己默默忍受,最终做出极端的行为。学校应该有专门人员

负责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描写景物的古诗 ,制定完善的应急机制,及时发现,及时干预。校园欺凌发生后,学校

要兼顾欺凌者和受害者,不能简单一刀切,直接忽略或者批评欺凌者,要注意事情的后续发

展,恰当处理欺凌事件,彻底杜绝欺凌事件再次发生。

(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合力

学校工作人员,特别是教师,在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学校

工作人员似乎很少干预。事实上,克雷格等人发现,只有15%~18%的教师干预校园欺凌事

件。这一发现的潜在原因可能是教师并不知道欺凌正在发生,报告显示,大约50%的受害者没

有告诉过父母或教师自己受到伤害(WhitneyandSmith1993;Vernbergetal.1995),而大约

30%的受害者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的受害经历(SmithandShu2000)。

龙源期刊网

KiVa项目的普及,使教师的意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更重视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在芬

兰的学校里,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处理欺凌事件。许多受欺凌的学生不敢告诉家长,学校便与家

长合作,让他们参与到KiVa项目中,为他们提供欺凌信息与建议,和他们一起减少欺凌事件

或阻止欺凌事件的发生。除了學校和家长外,民营企业也致力于开发防止校园欺凌的教育计

划。

校园欺凌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学生编织一张安全网。

在我国,人们对于校园欺凌行为的认识和了解比较有限,错误地认为校园欺凌更多的是学校的

责任,因此家长和社会参与较少。我们可以借鉴芬兰的经验,将学校、家长、社会的力量都融

入到反校园欺凌工作中,共同为学生提供安全的校园环境。

(四)一般干预与针对性干预相结合

KiVa项目中“一般干预”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核心是反欺凌的学生课程(小学)和主题日

(中学),“针对性的干预”的对象是校园欺凌事件,由学校的KiVa小组和课堂教师负责实

施,目的是阻止正在发生的欺凌,并采取恰当的方式解决欺凌事件。芬兰学校的这些做法对我

国反欺凌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我国侧重于欺凌事件发生后的“针对性干预”,在“一般干预”方面仍有不足之处,我冬天的拼音 国很多

学者提出学校要加大对校园欺凌的宣傳力度,使学生意识到欺凌的严重性,面对校园欺凌,学

会做出恰当反应,更好地保护自己。但是,我国并未真正将校园欺凌融入到班级课程中,对于

校园欺凌事件,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预防为主”,让防欺凌知识变成防欺凌的能力,从根源

上阻止校园欺凌的发生。

(五)对抗性方法和非对抗性方法相结合

当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应该是以一种直接的、谴责的“对抗性方法”处理,还是以一种不

涉及谴责欺凌者的“非对抗性方法”处理,这是个有争议性的问题。“对抗性方法”最早是由达

恩奥尔韦乌斯在1993年提出的。“对抗性方法”的典型特点是利用权威和权力来解决欺凌案

件。“非对抗性方法”是一种非惩罚性的策略,旨在通过让欺凌者意识到欺凌行为给受害者带来

的伤害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据报告分析表明,“对抗性方法”在中学(7至9年级)比“非对抗

性方法”更有效,但是在小学(1至6年级)效果较差;在短期受害的情况下,“对抗性方法”比

“非对抗性方法”更有效,但是在长期受害的情况下则相反。

当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在我国学校会习惯性把它归结到思想道德层面,通过说服教育的

方式来解决,处罚力度并不大,更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使用最多的是温和的“非对抗性方

法”,极少使用具有权威的“对抗性方法”。在国外,对校园欺凌是零容忍的态度,情节严重的

即使是未成年人也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龙源期刊网

2017年11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五名犯罪时未满十八

岁的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或有期徒刑十一个月。此举动得到了民众的大力支持,校

园欺凌不能“和稀泥”处理,未成年人实施暴力伤害,同样不能逃避法律的制裁。对欺凌者进行

判刑而不仅仅是免于处罚甚至不处罚,更具有鲜明的司法示范意义。我国应该将“对抗性方法”

和“非对抗性方法”结合起来,不同性质的事件采用不同的方法,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势。

(六)加强立法监督保障

为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芬兰反校园欺凌计划中,特别强

调对欺凌者的处罚,从法律制度的层面干预校园欺凌。我国反校园欺凌工作开始较晚,社会各

界一直致力于寻找各种解决方案,但是反校园欺凌工作仍旧缺乏法制化的保障,缺乏惩戒机

制,在落实责任、健全制度方面存在着薄弱环节。

2018年11月21日,天津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天津市预防和治理

校园欺凌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对校

园欺凌的行为作出界定,使校园欺凌与学生之间的一般性打架斗殴、打闹嬉戏区别开来;第

二,明确了国家机关及有关部门职责,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校园欺凌问题;第三,对家庭、学

校、社会辛弃疾村居古诗原文及翻译 的责任作出具体的规定,要求三者合力应对校园欺凌问题;第四,对校园欺凌作出处

置和惩戒,使学生意识到欺凌行为的严重后果;第五,追究法律责任,要求各部门对预防和处

理校园欺凌职责落实到位。

《规定》是全国首部规范校园欺凌预防和治理的地方性法规,这成为以法治方式解决校园

欺凌问题的重要法制保障,意味着我国反校园欺凌工作迈出了重要一步。我国各省市可借鉴天

津市的做法,加强立法监督,不断健全法律制度,使校园欺凌问题上升到法律的高度。

参考文献:

[1]SchneiderSK,O\'DonnellL,StueveA,ullying,SchoolBullying,and

PsychologicalDistress:ARegio花言巧语的意思 nalCensusofHighSchoolStudents[J].AmericanJournalofPublic

Health,2012,102,(1):171~177.

[2]SalmivalliC,KarnaA,ractingbullyinginFinland:TheKiVa

programanditseffectsondifferentformsofbeingbullied[J].InternationalJournalofBehavioral

Development,2011,35,(5):405~411.

[3]YangA,ivenessoftheKiVaantibullyingprogrammeonbully-

victims,bulliesandvictims[J].EducationalResearch,2015,57,(1):80~90.

龙源期刊网

[4]HaatajaA,VoetenM,BoultonAJ,aantibullyingcurriculumand

outcome:doesfidelitymatter?[J].JournalofSchoolPsychology,2014,52(5):479~493.

[5]WillifordA,BoultonA,NolandB,softheKiVaAnti-bullyingProgramon

Adolescents’Depression,Anxiety,andPerceptionofPeers[J].JournalofAbnormalChild

Psychology,2012,40,(2):289~300.

[6]GarandeauCF,PoskipartaE,ngacutecasesofschoolbullyinginthe

KiVaanti-bullyingprogram:Acomparisonoftwoapproaches.[J].JournalofAbnormalChild

Psychology,2014,42,(6):981~991.

[7]刘武俊.校园欺凌者被判刑具有司法示范意义[N].宁波日报,2017-11-07,(A07).

[8]天津市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若干规定[N].天津日报,2018-11-22,(003).

更多推荐

kiva是什么意思a在线翻译读音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