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的英文译语怎么说-雅思作文思路
2023年4月4日发(作者:advertising)
TestingandEvaluation(TertiaryEnglishTeaching&Research)
翻译论坛
General杂藻则蚤葬造
No.118
圆园22
No.3
1莫静静(1999-),女,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时尚与休闲翻译
2通讯作者
:陈茜(
1980-)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
翻译研究,英语教学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中国丝绸博物馆
解说词英译研究
莫静静
1
陈茜
2
(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
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博物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传承和宣传文化的重要窗口
,其解说词文本的英译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对外宣
传效果。以中国丝绸博物馆为例,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
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出发,结合例句分析中国丝
绸博物馆解说词文本的英译策略,旨在为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提供借鉴
,从而更好地帮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关键词:中国丝绸博物馆;生态翻译学
;三维转换
1.引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文化
“走出去”战略的实
施,中国文化日益受到世界的瞩目
,其中汇聚了千年历史文
化精华的博物馆就是一个展示中国文化的绝佳窗口
,其在
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坐落在
杭州西子湖畔的中国丝绸博物馆
,作为全国性丝绸专业博
物馆和世界上最大的丝绸博物馆
,是不少来杭海内外游客
参观访问的目的地之一,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丝绸和纺织文
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化
、旅游以及翻译三者关系
密不可分(
龚晨枫,
2020)。中国丝绸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质
量会直接影响其对外文化传播力
。本文以生态翻译学操作
层面上的“三维”转换理论为视角
,探究中国丝绸博物馆解
说词英译策略,以期为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提供借鉴
。
2.生态翻译学介绍
生态翻译理论由胡庚申教授于21世纪初提出
,在近些
年引起了译界的广泛关注。生态翻译学
“立足于翻译生态与
自然生态的同构隐喻,是一种从生态视角综观翻译的研究
范式”(胡庚生
,
2019)。作为一门跨学科研究
,生态翻译学将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和全球性生态思潮融入翻译研究中
,其
核心是“翻译即生态平衡”“翻译即文本移植
”“翻译即适应
与选择”(
胡庚申,
2013)。此外,生态翻译理论强调源语生态
中文本生命和译语生态中文本生命的
“生生”问题(胡庚申,
2020),为了使译文也达到生态平衡并获得旺盛的生命力
,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应和选择
。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
翻译被定义为:以译者为主导
、以文本为依托、以跨文化信
息转换为宗旨,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对文本进
行移植的选择活动
(胡庚申,
2013:17)。
生态翻译学存在九大研究焦点和理论视角
,分别是生
态范式、关联序链、生态理性
、译有所为、翻译生态环境、译
者中心
、适应
/选择、“三维”转换以及“
事后”追惩(胡庚申,
2011)。其中,“三维”转换是翻译操作层面的理论
,即翻译
的具体方法,指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
”的原则之下,
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胡庚申
,
2011),从而使原文和译文都能够
“生生不息”(胡
庚申
,
2020)。从该视角出发,译者在翻译的时候
,需要充分
考虑两种语言的语言结构差异
,文化层面的差异以及最终
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然后对译文进行选择
,从而确定最后
的译文
。
56
考试与评价高校英语教研版
3.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现状
作为生态翻译理论的提出者,
胡庚申教授从产生背景
到应用研究等各方面对生态翻译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
阐释,
并在
2020年提出“生生之谓译”
,将中国古代哲学观
点与翻译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从我们对生态翻译理论有了
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也丰富了生态翻译理论的内容
。
自该理论提出后,国内不少学者对生态翻译学进行了
深入研究。
罗迪江(
2019)指出生态翻译理论转变了翻译研
究的问题域,即翻译的基本原则从语言的对等性转向了多
维度转化的适应性,关注的对象从文本的
“存在”转向翻译
的“共生”,思维方式从简单性转向复杂性
,该阐述为生态翻
译学的理论价值提供了有力佐证
。然而,也有学者认为生态
翻译学存在不足之处
。陈水平(
2014)指出,生态翻译理论存
在三个悖论,即生态翻译忽略了翻译生态环境的跨地域特
点,并且过分注重译者的中心地位
,以及将适应选择论作为
生态翻译的核心观点,忽略了其他的研究领域
。但正是有质
疑才有进步,不同的声音也为生态翻译学的发展提供了前
进的动力
。
此外,有关生态翻译学的应用性研究著作及文章日益
增加。韩竹林和果笑非
(
2015)以生态翻译学为基础
,分析该
理论在公示语翻译、广告语翻译
、企业宣传翻译、旅游宣传
翻译等八个领域所发挥的指导作用,
从而为研究不同领域
的翻译实践提供新的思路。柳
琴与叶朝成(
2016)则以生态
翻译学为理论框架,分析莫言英译小说的传播模式
,从而为
中国文学“走出去
”提供建议。
博物馆是中国文化“走出去
”的一条重要路径,目前基
于生态翻译理论对博物馆解说词翻译进行的研究并不多
。
因此,本文采用生态翻译学在操作层面上的
“三维”转换理
论对中国丝绸博物馆的英译解说词进行分析
,以期为博物
馆解说词翻译以及生态翻译学的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
4.“三维”转换视角下对中国丝绸博物馆解说词英译
的分析
“三维”转换中的“三维”主要是指语言维
、文化维、交际
维。以译者为主导的翻译如果没有考虑
“三维”的适应性转
换,只将一种语言机械化地转换为另一种语言
,不仅会使译
文的交际作用大打折扣,而且就博物馆解说词翻译而言
,也
会对国家或者地区的形象造成影响。
近些年杭州对文化宣传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对译者
的专业性要求也随之提升。译者在对中国丝绸博物馆的解
说词进行英译时,首先要充分考虑汉语和英语在语言形式
上的差别,在翻译时对不符合英语表达方式的文本进行转
换;再者,在文化层面,译者要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
在翻译时避免文化信息的误译
,在正确传达源语文化的同
时尊重目的语读者的文化习俗
;最后,译者要明白博物馆解
说词的交际目的是为了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博物馆中的展
品及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汉语解说词的目的是这样
,英
语解说词的目的亦是如此,因此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在交际
层面下功夫,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
。基于以上三点,中国丝
绸博物馆解说词才能在其译语生态中
“生生不息”。以下将
从这三个维度的转化视角举例分析中国丝绸博物馆解说词
的英译策略
。
4.1语言维
语言维,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转
换选择”(
胡庚生,
2011)。译文需要符合英语的行文规范和
表达方式,包括句式、措词、语法等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完全
不同的语系,许多在汉语中习以为常的表达如果死译成英
文,那么可能会使目标语读者一头雾水
。因此翻译时不仅忠
实于汉语原文,更要把握英语的行文习惯
,准确表达原文的
意思
。
例1:先将小块金子夹在两张纸之间
,慢慢将其捶打成
金箔,为增加强度,可以将其粘贴在用动物表皮或内脏薄
膜、或纤维质纸张制成的背衬上
,然后切割成金线。
译文
:
Atinynuggetofgoldissandwichedbetweentwo
sheetsofpaperandispoundedgentlyuntilthegoldturnsinto
dbreakage,thefoilisattachedtoasubstrate
suchasananimalskin,
thencuti小学生古诗大全 ntolongthinstripsknownas“flatgold”.
例1介绍金线的加工,其原文是汉语典型的
“排调式”
长句,译者将其分译成三个英语短句
,且在时序上层层递
进,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因此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金线加工
的步骤。此外,汉语原文省略主语使句子呈现主动形式
,无
主句是汉语常见的语法现象。
然而,英语注重句子结构整
齐,当施动者难以言明或不可言明时,
可以采用被动式。基
于此
,例
1译文采用被动句更符合英文的行文习惯
,使描述
57
TestingandEvaluation(TertiaryEnglishTeaching&Research)
更加客观,也便于省略施事者。
在进行语言维的适应转化时,
需要注意中英两种语言
的差异,重视译文的地道性表达
,在传达原文含义的基础
上,对选择语言进行一番推敲
,只有这样译文才能在译语生
态中维持原文的生命
。
4.2文化维
文化维,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
递与阐释”(
胡庚生,
2011)。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同长路漫漫其修远兮什么意思 时也是文
化的一部分,由于各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
,其
文化也各不相同,人们的价值观念
、审美以及思维方式也存
在差异。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活动中重视源语文化和译语
文化的差异,注重文化转换,
从而减少文化传播的障碍。虽
然博物馆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宣传本土文化
,但如果解说词
完全按源语文化进行翻译,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可能
无法真正地了解中国文化,向世界宣传中国文化的效果也
会大打折扣。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需关注文化的阐释
和传递,在传递中国文化的基础上,
也需尊重目标语游客的
文化信息理解力
。
例2:“麻叶层层荷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女络
丝娘。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
瓜。”苏轼的春牵牛织女星 日之行遇到了养蚕之后的农民正在进行煮
茧、缫丝、络丝的场面,这些都属于织造之前的丝线加工过
程。
译文
:
Weavingrequiresthepreparationoftwoseparate
setsofthreads:theverticalwarpandthehorizontalweft.
Warpthreadswillundergotheprocessofspooling,sizing,
doublingandtwistingbeforetheyaremountedontheloom.
Weftthreadsarewoundontobobbins,whicharethenplaced
intheshuttle,whichcarriesthebobbinsbackandforth,
perpendiculartothewarp.
例2是中国丝绸博物馆对剥茧制丝技艺的描述
,中文
解说词以苏轼的一首词《浣溪沙
麻叶层层荷叶光》展开,描
述了苏轼在一个小村庄的所见所闻
,即村民们剥茧制丝的
场景。而在其译文中,译者省译这首宋词
,转而以客观的陈
述式表达讲述了织造之前的丝线加工过程
。汉语文本常见
引经据与秋雨有关的诗句 典
。例
2汉语原文引用了苏轼的词
,贴合情景,彰显
诗意,增添感染力。然而,在古典文学翻译中
,文化背景、思
维模式、审美取向等都会给翻译活动带来巨大障碍
,“古诗
词中对格律、韵脚、平仄都是非常讲究且严苛的
,这也造成
了中外翻译过程中的歧义”
(江慧芝、张晓旭,
2020:103)。
对
于外国游客而言,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文化背景
,即使译者
将这首宋词翻译出来,外国游客也可能无法理解词中的文
化意象,无法从中了解中国古人究竟如何剥茧制丝
。再者,
词中的核心意义已经在原文的第二句体现
,因此译者结合
上下文语境直接陈述了制丝步骤
,让外国游客能够清晰明
白地了解丝线加工过程,从而体会中国蚕丝文化的魅力
。
在进行文化维的转换时,译者应该认真考虑两种语言
的文化背景,避免出现文化曲解或无法准确传达源语文化
内涵的情况。译者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者,
更是文化的传播
者,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要站在译语读者的文化角度传递源
语信息,恰当地进行文化维的适应和选择
。
4.3交际维
交际维,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
应性转换”(
胡庚生,
2011)。译者不仅要做到语言维和文化
维的适应选择,也要关注文本的交际维
,即实现文本的交际
作用。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承担的交际任务就是让外国游
客了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
源语的交际意图,发挥文本的交际功能
。
例3:“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已于
2009年9月28日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
录》,这将有助于全世界人们尊重这一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
化遗产,认同它的珍贵价值,也有利于中国蚕乡与世界的交
流与对话以及这一遗产的保护传承
。
译文
:
TheSericultureandSilkCraftsmanshipofChina
hasbeenlistedonto“RepresentativeListoftheIntangible
CulturalHeritageofHumanity”byUNESCOonSeptember
28,2009.
例3原文是中国丝绸博物馆“天蚕灵机
”展区总体介绍
中的一句话,译者选取这句话的核心内容进行翻译
,即中国
蚕桑丝织技艺已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省
译了原文后半句。在考虑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化时,
要把
重点放在交际层面上,也就是说
,没有起到交际作用的信息
可以忽略。在这句话中,主要的交际目的就是让外国游客意
识到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价值
,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足以体现其珍贵性。在博物馆解说词中
,汉语文本常会
添加一些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套话
,如例
3后半句,而这些套
话往往无法使外国游客产生共鸣
,因此译者选择省译套话,
突出原文核心信息,保障翻译的交际效果
。
58
考试与评价高校英语教研版
在进行交际维的转换时,译者应认识到文本的交际作
用,关注原文的交际作用是否在译文中也达到了相同的效
果。在英语环境下,博物馆的文本介绍主要侧重于客观事实
的描述,比如文物的作用、年代等或某项技艺是否纳入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因此,译者在英译时通常会采取省译或
增译的方法,让译语文本再现源语文本的交际作用。
5.结语
中国丝绸博物馆作为一家大型的专业性博物馆
,承担
着传承和宣传中国丝绸文化的重要责任
。随着中国文化“走
出去”战略的实施,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本质量的重要性日
益凸显。
胡庚生(
2020)教授曾指出生态翻译学有广阔的解
释空间和美好光明的前景,是具有可解释性和理论价值的
。
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基于“
三维”转换分析中国丝绸博物
馆解说词的英译策略,发现生态翻译理论对于博物馆文本
的英译具有指导作用,有助于提升翻译质量
,更好地推动中
国文化走向世界
。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康德辞典
翻译及译名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
:
19ZDA032)和
“
2021
年‘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丝绸文化》
英语在线课程建设’”(项目
编号
:
2021BKJGLX19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陈水平.生态翻译学的悖论———兼与胡庚申教授商榷
[J].中国翻译,2014(2):68-73.
[2]龚晨枫.文化传播背景下杭州旅游文化翻译策略[J].浙
江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0(6):615-621.
[3]韩竹林,
果笑非
.生态翻译学及其应用研究[M].哈尔滨
: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5.
[4]胡庚申,孟凡君
,蒋骁华等
.生态翻译学的“
四生”理
念———胡庚申教授访谈[J].鄱阳湖学刊,2019(6):26-
33,125-126.
[5]胡庚申.生态翻译学:
诠释与建构
[M].北京:商务印书
馆,2013.
[6]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
译,2011(2):5-9.
[7]胡庚申.文本移植的生命存续
——
—“生生之谓译”
的生态
翻译学新解[J].中国翻译,2020(2):5-12.
[8]江慧芝,
张晓旭
.唐诗中纺织服饰文化及英译策略[J].
丝绸,2020(10):100-105.
[9]柳琴,叶朝成.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中国文学
“走出去”
译介模式研究———以莫言小说英语译介传播为例[J].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
2016(4):36-41.
[10]罗迪江.翻译研究中的问题域转换:生态翻译学视角
[J].中国翻译,2019(4):34-41.
AStudyontheC-ETranslationofCommentariesofChinaNationalSilkMuseumfrom
thePerspectiveofEco-translatology
Abstract:Amuseumisanimportantwindowforacountryorregiontoinheritandpublicizeitsculture,andthetranslatio一年级下册古诗大全 n
bythetheor侯组词 yofeco-translatology,thispaperanalyzes
theC-EtranslationstrategiesofcommentariesofChinaNationalSilkMuseumfromtheperspectiveofthethree-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oflanguage,cultureandcommunication,andsuggeststheimportanceofoveralladaptationandselectionin
translation,aimingtoprovidereferencefortheEnglishtranslationofcommentariesofthemuseums,soastobetterhelpChinese
culturegoglobal.
Keywords:ChinaNationalSilkMuseum;eco-translatology;three-dimensionaltransformation
59
更多推荐
白丝的英文译语怎么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