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盲的英文译语怎么说-乔布斯语录
2023年4月19日发(作者:英语四级报名入口)第17卷 第8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17 No.8
2008年8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Aug. 2008
文章编号:1008-8717(2008)08-0098-03
汉英文化差异对双关翻译的影响及解决方略
刘 佰 明
(大庆石油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摘 要:由于汉英文化差异及词义差别,有些双关在翻译到目的语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保持原作的意境,
在翻译双关时,应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直译、意译、翻译加注释、代换等译法,加以妥善处理。
关键词:文化差异;双关;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惠灵顿国际学校学费
一、引言
双关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而且在英汉语中都是
运用最早的修天净沙 春古诗 辞格之一。双关语的运用可以使语言幽默、
含蓄、富有情趣、耐人寻味,因此,英美文学作品中含
有大量的双关语。狄更斯、王尔德、萧伯纳以及马克吐
温等都是运用双关语的行家。英国文坛泰斗莎士比亚更
是喜好和擅用双关语的大师。与英语相比汉语由于自身
的特点,其双关语(包括部分歇后语)更加丰富,令英
语望尘莫及,例如,我国的《诗经》里早就使用了双关
语;六朝民歌中,双关语也屡屡可见,用于婉转地表露
男女间爱慕羞涩之情;而《红楼梦》里则大量利用人名
谐音双关来作为隐真情装糊涂的好手段。作为跨文化信
息交流桥梁的翻译工作者,在翻译中不仅要使处于乙文
化信息环境中的信息接受者得到甲文化环境中发出的信
息,还要帮助他重阳节内容 们进入原作的意境,领会这种美感。这
就是说,翻译者要从语义到文体的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
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并且把原作的艺术意
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像读原作一样得到
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但值得注意的是双关在汉、英两种文化里,汉英读
者在各自的文化氛围与语境中对各自的语言欣赏可以不
言而喻,而对于操不同语言的读者是否能产生相同的感
受呢?邓炎昌、刘润清老师在《语言与文化》一书里指
出:“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互不相同的。文化是形形色
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
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遇
到困难”。
98
收稿日期:2008-03-26
二、文化差异与翻译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有与其相对应的
文化,它与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有关。由于各民
族生存的具体环境不尽相同,在生态环境、物质文化、
社会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使人们从不
同的角度和方式感受和体验现实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形
成一种独特的观点和认识。因此,民族的个性决定语言
的个性特征,各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信息必然不完全相
同,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直接导致了人类思维模式和价
值取向的不同。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
载体,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而且是文化的转换。奈
达认为,不但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文化也是一个符号
系统。翻译就是语言与文化两个符号系统的相互作用。
因此,在翻译时不但要注意词或句子的表面意义,而且
要发掘出这些词或句子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中所承载的文
化内涵。
文化上的差异加上汉语词与英语词的语义差别使
得:在一种语言里有些词在另一语言里没有对应词;在
两种语言里,某些词表面上似乎指同一事物或概念,其
实指的是两回事;某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种语言里只有一、
两种表达方式,而在另一种语言里则有多种表达方式,
即在另一种语言里,这种事物或概念有细微的区别;某
些词的基本意义大致相同,但派生意义的区别可能很大,
因而给我们准确翻译双关带来了影响,导致了欠额翻译。
三、英汉语中双关的翻译方法
双关(pun)辞格是一种高级的修辞手段,翻译起来
极其困难,原因是汉英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段
存在一定的差异,汉语中的双关词在英语中不一定能找
到对应的双关词,反过来也是一样。双关语难译,但也
不是不可译。
笔者认为,对原作的双关,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
直译、意译、翻译加注释和代换等译法,加以妥善处理。
(一)直译法
凡原文中的双关语能在译文语言中找到与之对应、
或基本上对应的双关语时,可以采取直译法。例如:
(1)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鲁迅)
[译文] Used to spending the springtime in endless long
nights,
I take refuge with my wife and kid, temples grey.
(黄新渠译)
原文“长夜”一词,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现象中的
“漫漫长夜”,又指当时白色恐怖笼罩下那漫长难熬的、
暗无天日的岁月,译者以带有同样双关意义的endless
long nights来译它,恰切地再现了诗人那含蓄深沉的修辞
手法,表达了他那“长夜难明赤县天”的忧国忧民之心。
(2)那妇人起身去烫酒,武松自在房里拿起火箸簇
火。那妇人暖了一注子酒来到房里,一只手拿着注子.一
只手只去武松肩胛上只一捏,说道:“叔叔,只穿这些衣
裳不冷?”武松已自有五分不快意,也不应他。那妇人
见他不应,劈手便来夺火箸,口里道:“叔叔,你不会簇
火,我与你拨火,只要一似火盆常热便好。”(施耐庵、
罗贯中《水浒全传》)
[译文滕王阁序朗诵 ]Golden Lotus went out to get more wine. When
she came back, Wu Song was poking up the fire in the brazier.
Holding the container in one hand, she placed the other on
his shoulder and squeezed.
“Is that all the clothing you\'re wearing in this cold
weather?”
Annoyed, he said nothing. She took the poker from him.
“You don\'t know how to stir up a fire. I’ll show you.
The idea is to get it good and hot.”
(S. Shapiro译)
潘金莲的话,表面上讲的是如何“簇火”、“拨火”,
骨子里指的是如何挑动情欲。英语fire和汉语“火”字
一样,既指一般的“火”,又指“激情”、“情欲”(passion),
所以用“stir up a fire”来译“拨火”,神形并茂,美媲原
文。
(3)拿把锄头刨黄连——挖苦。
[译文]To dig Coptis with a hoe—dig.
Dig一词既有break up and move(earth)(挖掘)的
意思,又有a cutting remark, esp. containing a veiled
allusion(讥刺,挖苦)的意思。用dig来译“挖苦”,真
是珠连璧合,令人拍案叫绝。
(4)Behold, it is threatening to shower. We are in the
same boat, let\'s provide against the rainy days.
[译文]看哪!风云如此险恶。我们风雨同舟,宜早
作未雨绸缪之计。
原文是一个饶有风趣的双关红色权力陆家 语,其中in the same
boat,字面意义是“同在一条船上”,实际意义是“风雨
同舟”、“同舟共济”。provide against the rainy day与汉语
“未雨绸缪”同义,其表面意义是“事前做好防雨准备”,
实际意义是“宜早作准备,以防意外”。it is threatening to
shower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意,表面上指自然界的
“暴风雨即将来临”,实际上指的是某种政治风暴或其它
社会险恶形势即将出现,译者以等值双关语译之,译文
贴切而巧妙。
(5)Let\'s see how the wind blows, then decide whether
we should swim against or with the stream.
[译文]且看风势如何,然后决定是逆流而上还是顺
波逐流。
译文和原文一样,表面上看去,好像是水手或游泳
者在说话,但仔细一想,又觉得是一个人在采取见机行
事,灵活应变的策略。
(二)意译法
有些双关语具有很浓厚的民族语言特色,在译语中
找不到对应的双关语,往往只好舍弃双关的妙趣,译出
其基本意义。意译又可分为几种情况:
1.完全意译。例如:
(6)A:His words are as plain as ABC.
B:But I\'m DEF.
[译文]甲:他的话明明白白。
乙:可惜我的听觉失灵。(黄龙译)
原文风趣在于DE天寒地冻造句 F既是紧接着ABC后面的三个字
母。连起来,读音又与deaf(耳聋,不听)相同,从而
构成双关。这里将DEF译作“听觉失灵”,不但符合其
谐音词deaf明朝十六位皇帝顺序 的本义,而且译出了弦外之音:“他说得再
明白,我也不屑一听。”
2.意译为主,兼顾某些相关因素
有些双关语可用“求同存异”的办法,译出其基本
意思,并保留一些相关成分。例如:
(7)接收竟成劫搜。
[译文]Taking-over turns out to be loot-taking. (见张
其春《翻译之艺术》)
“接收”与“劫搜”谐音,构成双关。这是抗日战
争胜利后,人民对国民党接收大员们的搜刮行为的无情
99
揭露和有力讽刺。译文用taking-over和loot-taking分别
译“接收”、“劫搜”,既能达意,又含有taking这个共同
因素。
(8)人曾为僧,人弗可以成佛。
女卑是婢,女又何妨成奴。
[译文]A Buddhist cannot bud into a Buddha.
A maiden may be made a house maid.
(许渊冲译)
这个译文一方面译出了原文的基本意思,另一方面
也考虑了原文中“人曾合为僧字,人弗合为佛字,女卑
合为婢字,女又合为奴字”这种拆字游戏,用bu东湖集团官网 d和
Buddhist,Buddha前半形似,maid和made,maiden前半
音似,来补偿译文某些方面的不足。
3.本义寓意分译
有些双关语可用不同方法,分别译出其本义(宣示
义)和寓意(启示义)。例如:
(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译文] The silkworm till its death spins silk from
love-sick heart;
The candle only when burned has no tears to shed.
(许渊冲译)
这两行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特别是第一句,诗人
除了用比拟手法把自己比作春蚕之外,还用了双关辞格,
以“丝”寓“思”,表示诗人的思念悠悠无尽,至死方休。
译者用本义寓意分译的办法,把“丝”的本义译成silk,
把“丝”的寓意“思”译成love-sick,较好地传达了原
句的意美。此外sick和silk音与形都很相近,在一定程
度上再现了原句的“音美”与“形美”。
(三)翻译加注释法
许多双关语很难用上述翻译方法处理,一般只译出
其中一层意思,另一层意思则另加注释说明。至于究竟
译哪一层意思好,这要看具体情况。一般应遵循两条原
则:1)便于上下行文,使译文语气连贯;2)要能最大
限度地表达原文的情趣。例如:
(10)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曹雪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
《红楼梦》)
[译文]She will see through the three Springs
①
And set no store
By the red of peach—blossom,。the green of willows
…
A pun meaning the three months of spring and the three
elder Chia girls. All the Chia girls had the character chun or
100
spring in their names. (杨宪益、戴乃迭译注)
(四)代换法
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一些谐音双关仅仅是为了谐
音趣味,所用词句与作品主题思想没有多大关系,翻译
时可用译文中情趣相同,修辞作用相同,而字面意义不
同的谐音双关来译。这就是所谓的代换法。例如:
(11)胡太太叹了口气,看见胡国光还是一肚子心
事似的踱方步。
“张铁嘴怎么说的?”胡太太惴惴的问。
“很好,不用瞎担心了。我还有委员的福分呢!”
“么事的桂圆!”
“是委员!从前行的是大人老爷,现在行委员了!
你还不明白?”(茅盾:《动摇》)
[译文]Madame Hu gave a sigh and watched her
husband anxiously pacing about as before.
“What did Chang Tie-tsui say?” she asked timidly.
“He gave me very good news. We need not look for
trouble. I have the possibility of being 菊花的品种和花型 a member of a
Committee!”
“What\'s a common tea?”asked the wife who only
vaguely caught the sound.
“A Committee! Lords and esquires are out of date,and
the prevailing nomination is to a committee. Don\'t you still
understand?”(钱歌川译)
译者把原文中的谐文双关“委员”与“桂圆”,变成
译文中的谐音双关committee与common tea。尽管common
tea(普通茶叶)与“桂圆”词义不同,但谐音趣味却完
全一样,同时又不影响主题思想的忠实传译,译笔之自
然、传神、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综上所述,翻译双关是英汉互译中一个相当重要的
部分,翻译双关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究竟采用什么方
法,要以具体情况为转移。总的原则是,既要用自然而
贴切的译文传达原作的基本信息,又要使读者获得与读
原作时一样的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1989.
[2]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3]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5.
[4]沈谦.语言修辞艺术[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刘佰明(1975-),男,黑龙江大庆人,大庆
石油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诡异的英文译语怎么说-迈克尔杰克逊scream
更多推荐
chia是什么意思a在线翻译读音例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