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的英文译语怎么说-雅思口语话题题库
2023年3月30日发(作者:王的演讲)
艺术品鉴
14
深度翻译视角下的歌舞剧
《
刘三姐
》
英译研究
蒋樟健
(
梧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梧州543000)
基金项目
:
梧州学院院级科研项目
“
广西桂林永福民间彩调翻译策略初探
”(2011C007
)。
作者简介
:
蒋樟健
(1980-游山西村陆游
),
男
,
广西桂林永福人
,
硕士
,
梧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
英语专业教研室主任
。
【
摘要
】本位以
“
深度翻译
”
作为歌舞剧
《
刘三姐
》
英译研究新视角
,
从杨宪益英译本的简介
、
目录
、
前言
、
角色介绍
、
剧照
、
文内注等方面
来评析该译本的
“
深度翻译
”
策略
。
【
关键词
】歌舞剧
《
刘三姐
》;
深度翻译
;
英译研一起的反义词 究
【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9619(2019)29-0014-02
1“
深度翻译
”
的理论发展与实践
“
深度翻译
”
由美国哲学家阿皮亚
(
A
pp
iah
)
提出
,
指的是
“
以评注
或附注的方式力图把译文置于深厚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中的翻译
”
[
1
]。
该理论来源于美国人类学家格尔兹的
“
深度描写
”
理论
,
在
“
深度描
写
”
之下
,
文化分析被看成是一种探索意义的阐释性科学
。
深度描写
理论的阐释特性与翻译所具有的理解
、
阐释特征
,
两者具有共通
性
[
2
]。
赫曼斯
(
Hermans
)
指出深度翻译是减少跨文化难度和翻译难
度的有效方式
[
3
]。
张佩瑶也认为
,
深度翻译策略与操作方法能有效
地处理文化
“
异同
”
问题
,
能帮助外面的世界逐渐认识
、
认同和欣赏我
国独特的文化特征
[
4
]。
孙宁指出
,
译者作为异质文化的调停者应该
凭借深度翻译策略来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
[
5
]。
章艳把深度翻译当
成是文化交流的必由之路
[
6
]。
刘雪芹认为民族典籍翻译也可以走深
度翻译之路
[
7
]。
深度翻译作为一种翻译方法
,
通过在翻译文本中添加相关的注
释
、
评注等内容
,
其实是增译的使用方法
,
并不是什么新奇的方法
。
但是
,
在西方文化霸权的背景下
,
深度翻译通过在翻译文本中添加跟
源语文本有关的各种注释和评注等信息
,
努力去重构跟源语文本有
关的社会文化内容
,
帮助目的语读者了解和欣赏源语文化
,
这对于中
国文学经典走出去
、
树立我们自己的文化品牌
、
增强民族和文化自
信
,
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歌舞剧
《
刘三姐
》
剧本及英译本简介《
刘三姐
》
歌舞剧剧本先后于
1959年
、1960年
、1964年出版发
行
,
并署名柳州市
《
刘三姐
》
剧本创作组创编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刘三
姐
》
会演大会改编
。
歌舞剧
《
刘三姐
》
英译本
(ThirdSisterLiu
)
由杨宪
益及其夫人戴乃迭翻译完成
,
于1962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
根据刘
雪芹的考证
[
8
]
和笔者逐字逐句校对
,
杨宪益夫妇1962年版英译本(
ThirdSisterLiu
)
是根据中国戏剧出版社
1961年版
《
刘三姐
》
译出
,
两者均包括七场和尾声
,
但是两者在刘三姐简介
、
目录
、
前言
、
角色介
绍
、
剧照
、
文中注释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
。3深度翻译视角下的歌舞剧
《
刘三姐
》
英译研究
本文将从刘三姐简介
、
目录
、
前言
、
角色介绍
、
剧照
、
文中注释等
方面对歌舞剧
《
刘三姐
》
及其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
杨宪益英译本在原本
《
刘三姐
》
的基础上增加了刘三姐人物
、
传
歌的故事传说介绍
,
突出了刘三姐的壮族民族特征
(Chuan
g
nationali-
t
y
)
和广西地域特征
(
inKwan
g
si
)。
杨宪益英译本在原本
《
刘三姐
》
的基础上增加了目录
,
列举各个
场次和剧目名称
,
比如
,“SceneILookin
g
forKinsmen
”。
这有利于英
语读者从宏观上把握英译本的剧本结构
,
帮助他们了解和理解剧情
的发展梗概
。
杨宪益英译本前言在原本
《
刘三姐
》
的基础上对原本中为数众多
的地点名进行了删减和省略
,
同时也删除了原本中的改编介绍
,
这有
利于英语读者保持顺畅流利的阅读速度
,
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
了广西各地的地名特征
。
比如
:
恭城
、
苍梧
、
贵县等地人民为她立庙
纪念
,
宜山
、
柳州
、
桂林
、
阳朔
、
桂平
、
贵县
、
扶绥等地至今仍有她的遗
迹
。-
《
刘三姐
》
前言
The
y
builttem
p
lesinherhonour
,
someofwhichremaintothis
da
y
.–Prefaceo禁组词 fThir寻寻觅觅的意思是什么 dSisterLiu
原本
《
刘三姐
》
共有人物24种
,
未对上述人物进行分类和介绍
。
杨宪益英译本基本保留原本所有的人物
,
对部分人物进行了新的归
类
,
因此共有人物21种
。
同时
,
英译本对部分人物进行了介绍
,
通过
在人物名中增加解释性语言来增进译文角色的可理解性
,
此种方法
可视为
“
隐形深度翻译
”
[
9
]。
例子1莫福MoFu
,
thelandlord
’
sservant
例子2莫海仁MoHAI-JEN
,
thelandlord
原本
《
刘三姐
》
共有6幅剧照
,
按先后顺序依据介绍排序为“
歌
仙刘三姐
”、“
采茶翩翩
”、“
霸山
”、“
对歌
”、“
三秀才
”、“
禁歌
”。
杨宪益
英译本基本保留原本
《
刘三姐
》
的剧照排序
,
并增加2幅剧照
“
拒婚
”
和
“
传歌
”,
分别为
“Anofferofmarria
g
eisrefused
(
Scene4
)”
和
“
The
son
g
sares
p
read
(
E
p
ilo
g
ue
)”。
在杨宪益英译本中
,
8幅剧照都增加了
场次介绍
,
这是与原本不同的地方
。
通过对
《
刘三姐
》
和杨宪益英译
本的比对
,
我们可以发现
,
杨宪益英译本增加了
“
拒婚
”
和
“
传歌
”
两幅
剧照苏秦以连横说秦王 并且为所有的剧照都增添了场次介绍
,
这使得剧照内容与剧本
目录之间的关联性得到了加强
,
附加性内容可以增进英语读者对于
剧本剧情梗概的理解
。“(
表一
)
宗教
、
神话
”
类文内注主要涉及中国神话故事
,
比如
“
盘
古
”、“
牛郎和织女
”、“
女娲
”
和民间宗教信仰
,
比如以
“
盘古
”
为例
:PanKu
:
ThecreatorofheavenandearthinChinese
m
y
tholo
gy
.[
10
]
“(
表一
)
谐音双关
”
语言修辞类文内注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场
合
:
以念白的形式歌颂刘三姐的美名
,
比如
“
九文
”
与
“
久闻
”
谐音
;
以
念白的形式讽刺财主的为富不仁
,
比如
“
海仁
”
与
“
害人
”
谐音
;
以对白
的形式来对对歌的秀才进行讽刺挖苦
,
比如
“
陶
”
与
“
桃
”
谐音
、“
罗
”
与“
锣
”
谐音
;
以对歌的形式来含蓄表达男女双方的情意
,
比如
“
响
”
与
“
想
”
谐音
、“
丝
”
与
“
思
”
谐音
。
Twent
y
-sevencoinsdividedb
y
threemakesninecoins
,
chiuwen
(
九文
),
p
ronouncedthesameas久闻meain
g
“
wellknown.
”
Thist
yp
e
of
p
la
y
onwordsisver
y
commoninChinesefolkson
g
s
,
whereanob
j
ect
ma
y
standforsomethin
gq
uitediff凝望的拼音 erentbuthavin
g
thesamesound.[
11
]
表一杨宪益英译本文内注数量统计及分类
类型分类出处形式及对应数量
(
提示念白对白唱词
)
数量
(
小计
)
特点
宗教
、
神话00044中国的神话传说
语言修辞
(
谐音双关
)02147念白
、
对白
、
山歌的语言修辞手法
语言修辞
(
比喻
)00022山歌的语言修辞手法
教育10045古代科举
、
儒家教育
地方民俗
、
风俗01012风水
、
节日
地方饮食00011南方饮食
总计1311621
艺术品鉴
15
表二杨宪益英译本文内注分布情况
类型
数量
场次
宗教
、
神话
语言修辞(
谐音双关
)语言修辞(
比喻
)教育地方民俗
、
风俗地方饮食数量统计
第一场投亲112
第二场霸山112
第三场定计11
第四场拒婚112
第五场对歌1215110
第六场阴谋
第七场抗禁314
尾声传歌
总计47252121
“(
表一
)
比喻
”
语言修辞类文内注主要有两处
:
第一处为
“
关公面
前耍大刀
”,
第二处为
“
锁住苍龙怕什么
”,
比如以
“
苍龙
”
为例
:The
g
re
y
dra
g
on**Thisreferstothereactionaries.
“(
表一
)
教育
”
类文内注主要包括下列词条的介绍和解释
:“
秀
才
”、“
拜过孔夫子
”、“
之乎也者矣焉哉
”、“
四书
”
和
“
人之初
”。
这些词
条主要涉及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和传统儒家教育的内容
,
比如以
“
四
书
”
为例
:TheFourBooksareConfucianclassics–描写秋景的成语 TheConfucianAnalects
,
Mencius
,
TheGreatLearnin
g
,
andTheDoctrineoftheMean.[
12
]
“(
表一
)
地方民俗
、
风俗
”
类文内注主要包括
“
神龙必定受惊
”
中
关于
“
风水
”
的解释和
“
外贴门神内有鬼
”
中关于
“
中国春节贴门神
”
的
风俗介绍
。
比如以
“
贴门神
”
为例
:ItwasthecustomatNewYearto
p
aste
p
icturesof
g
odsonthe
doorstodriveawa
y
evils
p
emeansthatthelandlord
p
re-
tendstobekindbuthasasinister
p
ur
p
ose.[
13
]
“(
表一
)
地方饮食
”
类文内注主要涉及
“
只好挖来换臭钱
”
中关于
中国南方人食用竹笋的饮食方式
,
比如
“Becausebamboo-shootsare
soldasdelicacies.
”[
14
]
以深度翻译策略为指导
,
我们可以发现杨宪益英译本在刘三姐
简介
、
目录
、
前言
、
角色介绍
、
剧照
、
文中注释等方面的
“
深
”
有以下特
点和优点
,
可概括如下
:3.1增进了英译本的可阅读性和理解度通过增加刘三姐人
物介绍
、
增加包括场次和剧目名称的目录
、
添加角色的分类和介绍
,
增加剧照的介绍和场次
,
杨宪益英译本具有了更加完善的剧本结构
与框架
,
有利于英语读者对于剧本的阅读和理解
。3.2有利于英语读者了解深厚的中国文化杨宪益英译本的
文内注涉及面非常广
,
包括
“
宗教
、
神话
”、“
语言修辞
”、“
教育
”、“
地方
民俗
、
风俗
”、“
地方饮食
”
等类型
,
共计21条
,
其中
,“(
表一
)
语言修辞
类
”
文内注比例最大
,
为9
/
21
(
42.86%
);“(
表一
)
出处形式
‘
唱词
’”
的
比例最大
,
为16
/
21
(
76.19%
);“(
表二
)
场次
‘
第五场对歌
’”
的文内
注比例最大
,
为10
/
21
(
47.62%
)。
这些丰富的信息有利于英语读者
了解中国的神话传说故事
、
民间宗教信仰
、
广西山歌
、
中国古代教育
体制
、
中国地方民间风俗
、
南方饮食等独特的中国文化元素
。
高比例
的
“
语言修辞类
”
和
“
唱词
”
形式的阐释性文内注
,
集中分布于歌舞剧《
刘三姐
》
的高潮部分
“
第五场对歌
”,
这将更有利于英语读者了解广
西山歌
,
尤其是广西的对歌文化特点
。
通过以上统计和分析
,
我们也可以发现杨宪益版英译本对于刘
三姐简介
、
目录
、
前言
、
角色介绍
、
剧照
、
文中注释等内容的处理
,
在“
深度翻译
”
策略视角下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
3.3广西地方性特色文化存在
“
深入浅出
”
的情况尽管杨宪
益英译本在原本
《
刘三姐
》
的基础上增加了刘三姐人物
、
传歌的故事
传说介绍
,
突出了刘三姐的壮族民族特征
(Chuan
g
nationalit
y
)
和广西
地域特征
(inKwan
g
si
),
但是英译本却在前言中删除掉了原本中罗列
的众多广西地名名称
,
同时其21个英文文内注均未有
“
广西
”、“
刘三
姐
”、“
广西壮族
”
等提及广西地方特色的用词和辅助性英文说明
,
这
在很大程度上没有体现
《
刘三姐
》
的广西壮汉民族特色和特征
。
杨宪绞尽脑汁的意思
益英译本这种
“
浅化
”
歌舞剧
《
刘三姐
》
广西壮族文化特色的
“
深度翻
译
”
策略
,
在一定程度上突显了
《
刘三姐
》
的中国国家性艺术形象
,
而
弱化了
《
刘三姐
》
的广西地方性艺术形象
。3.4文内注整体协调性有可提升之处在杨宪益英译本21个
英文文内注
“(
表一
)
出处形式
(
提示念白对白唱词
)”
中
,
出处形式(
剧场
“
提示
”)
的比例太低
,
仅仅为
1
/
21
(
4.76%
)。
每场剧目开始前
出现的剧场提示
,
可以为英文读者和观众提供演出所涉及的时间
、
地
点
、
角色安排
、
背景内容等重要信息
。
杨宪益英译本低比例的
“
剧场
提示
”
英文文内注1
/
21
(
4.76%
)
与高比例的
“
唱词
”
英文文内注
16
/
21
(
76.19%
)
存在不平衡的情况
,
不利于英语读者和观众理解
《
刘三
姐
》
的背景信息和剧情发展概况
。4结语
在深度翻译视角下
,
歌舞剧
《
刘三姐
》
杨宪益英译本的
“
深
”
体现
在通过增加刘三姐人物
、
传歌方面的介绍
,
场次和剧目名称
,
角色分
类和介绍
,
剧照介绍和场次说明
,
丰富的文内注来使得英文剧本的框
架结构
、
逻辑结构得以加强
,
刘三姐的壮族民族特征和广西地域特征
得到一定程度的突显
,
同时增加了英文剧本的可阅读性和可理解性
。
同样杨宪益英译本
“
深
”
中不足之处
,
主要体现在
《
刘三姐
》
壮族文化
特色及广西特色文化彰显力度不够
。
参考文献
[1]A
pp
iah,KwameAnthon
y
.ThickTranslation[A].Lawrence
nslationStudiesReader[C].NewYorkand
London:Routled
g
e,2000:427
[2]段峰.深度描写
、
新历史主义及深度翻译-文化人类学视阈中
的翻译研究
[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90-93
[3]Hermans,-CulturalTranslationStudiesasThick
Translation[J].BulletinoftheSchoolofOrientalandAfrican
Studies,2003(3):380-389
[4]张佩瑶.从
“
软实力
”
的角度自我剖析
《
中国翻译话语英译选集
(
上册
:
从最早期到佛典翻译
)》
的选
、
译
、
评
、
注
[J].中国翻译
,2007(6):36-41
[5]孙宁宁.翻译研究的文化人类学纬度
:
深度翻译
[J].上海翻译
,2010(1):14-17
[6]章艳
,
胡卫平.文化人类学对文化翻译的启示-“
深度翻译
”
理
论模式探索
[J].当代外语研究
,2011(2):45-48
[7]刘雪芹.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外译的类型
、
目的与策略
[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4):13-17
[8]刘雪芹.西南诸民族典籍翻译研究-她们从远古的歌谣中走来
[M].大连
: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16
[9]曹明伦.当令易晓
,
勿失阙义-谈隐性深度翻译的实用性
[J].
中国翻译
,2014(3):112-114
[10][11][12][13][14]Yan
g
Hsien-
y
i,Glad
y
sYan
g
.ThirdSister
Liu(AnO
p
erainEi
g
htScenes).Bei
j
in
g:Forei
g
nLan
g
ua
g
es
Press,1962:4;6;44;31;41
更多推荐
歌剧的英文译语怎么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