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寻陆鸿渐不遇翻译 京广播电视大学的英文翻译播电视大学英语怎么说-中秋节的优美诗句古诗大全 bowls
2023年4月3日发(作者:西安留学中介)
[收稿日期] 2005212220;2006204218修回
[作者简介] 郑 伟(
1980-
)
,女,研究实习员,从事园艺作物栽培、植保技术推广与研究工作。
3贵州省农业厅重点资助项目(
20042003
)。
[文章编号]100123601
(
2006
)
202
两种栽培基质对火龙果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3
郑伟,王彬,彭玉基,李兴忠
(贵州省柑桔研究所,罗甸550100
)
[摘 要]为了客观评价火龙果种子出苗率和幼苗长势,设置了河沙、上层河沙下层营养土2种栽培基质的试验,研究白
玉龙果、新红龙果、三棱茎3种火龙果种子在两种基质中的出苗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上层河沙下层营养土的基质中
火龙果种子出苗时间比在河沙中提早了8d,平均出苗率提高了25.6~40.4个百分点。3种火龙果种子的平均出苗率是白玉
龙果>新红龙果>三棱茎,生长于上层河沙下层营养土基质的幼苗长势比生长于河沙基质的好。
[关键词]栽培基质;火龙果;出苗率;幼苗生长
[中图分类号]S667.9[文献标识码]A
EffectsofDifferentCultivationSubstratesonSeedlingRateandGrowthofPitaya
ZHENGWei,WANGBin,PENGYu2ji,LIXing2zhong
(
GuizhouCitrusInstitute,Luodian550100,China
)
Abstract:Twokindsofcultivationsubstrates
(
thesubstratewiththeupperriversand+lowernutrientsoilandthe
riversandsubstrate
)
weretestedtoinvestigateeffectsofdifferentsubstratesonseedlingrateandseedlinggrowthofthree
ultsshowthattheseedlingtimeandaverageseedlingrateofPitayaseedscultivatedonthesubstrate
withtheupperriversand+lowernutrientsoilare8dearlyand25.6%~40.4%higherthanthosecultivatedontheriversand
substraterespectively,theaverageseedlingrateofthreetestedvarietiesisHylocereusundatusBritt.&Rose>Hylocereus
polyrhizus
(
Weber
)
Britt.&Rose>Hylocereusundatusandthegrowthvigorofyoungseedlingscultivatedonthesubstrate
withtheupperriversand+lowernutrientsoilisbe另辟蹊径的意思 tterthanthatcultivatedontheriversandsubstrate.
Keywords:cultivationsubstrate;pitaya;germinationrate;growthofyoungseedling
火龙果又名仙密果,属仙人掌科三棱茎属
(
Hylocereusundatus
)和蛇鞭柱属(
Seleniereus
Meja2lantous
)植物。火龙果起源于中美洲[1~3],自
然分布在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墨西哥、古巴等国
家和地区的热带雨林及沙漠地带,人工栽培遍及中
美洲、以色列、越南、泰国、我国台湾省及美国南部地
区[4]。火龙果是一种新兴的热带、亚热带果树,它集
水果、花卉、蔬菜为一体,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果实
营养丰富,具有低脂肪、高食用纤维素、高维生素C、
高磷脂、低热量等特点,有预防便秘、高血压、高尿酸
及降低血糖、血脂的食疗和保健功能[5,6]。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进火龙果,但多
数只进行引种及品种比较研究[3,7],常规种植管理技
术的研究,仅见果实的生长曲线[8]、果实的微量元素
含量[9]、种仁脂肪酸与氨基酸的含量[10]和营养成
分[11,12]的静态含量研究及火龙果种子萌发特性[13]等
文献。广东、福建对果实的色素进行了结构成分和提
取稳定性的研究[1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的
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品种及分类(包括应用分子生物
学分类)[4],火龙果的抗性[15],火龙果的色素结构、光
谱学等方面[16]。国内外有关火龙果种子播种繁殖方
面的研究报道涉及不多。本试验利用火龙果不同品
种(系)种子在河沙和上层河沙下层营养土的2种基
质中播种,比较火龙果不同品种(系)种子在2种基质
中的出苗时间和出苗率,以期找出火龙果种子萌发及
幼苗生长的适宜条件,为火龙果种子播种繁殖和新品
种选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采用3种火龙果种子。试验在罗甸县贵州省柑
桔研究所科研园塑料大棚内进行。年平均温度
19.6℃,7月均温26.7℃,1月均温10.0℃,极端低
温-3.5℃,极端高温40.5℃,≥10℃有效积温
6700℃,年降雨量1100~1300mm,无霜期345d。
1.2供试材料
新红龙果和白玉龙果种子采自贵州省柑桔研究
所火龙果园,三棱茎种子为当地半野生三棱茎植株
果实取种。
1.3试验设计
试验基质:河沙,厚20cm;上层河行稳致远什么意思 沙下层营养
土(营养土为田园土和猪粪按2∶1的比例混合)
,上
下层各厚10cm。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个品种,2
种基质,3次重复,共18个小区,每个小区0.8m
0.8m,一个火龙果品种(系)播种一个小区。采用条
播,每小区播种100粒火龙果种子,调查火龙果不同
品种(系)种子的出苗时间和出苗率。
1.4试验经过
2004年12月22日播种,播种前用多菌灵给基
质消毒,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持基质湿润。出
苗后隔4d调查1次出苗种子数,2005年4月19日
进行最后一次调查。
贵州农业科学 2006,34
(
4
)
:32~33
GuizhouAgriculturalSciences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品种(系)种子出苗情况
火龙果不同品种(系)种子的出苗数见图1、图2。
图1 火龙果不同品种(系)种子在河沙中的出苗数
图2 火龙果不同品种(系)种子在河沙+营养土中的出苗数
从图1中可以看出,火龙果不同品种(系)种子
在河沙中的整个出苗时间可分为3段,1月17日~
2月2日,共16d,出苗数是三棱茎>白玉龙果>新
红龙果;2月2日~3月6日,共32d,出苗数为白玉
龙果>三棱茎>新红龙果;3月6日~4月19日,共
44d,出苗数为白玉龙果>新红龙果>三棱茎。由
图2看出,火龙果不同品种(系)种子在河沙+营养
土中的整个出苗时间可分为两段,1月9日~1月
21日,共12d,新红龙果、白玉龙果和三棱茎种子出
苗数差异不大;1月21日至4月19日,共88d,出苗
数为白玉龙果>新红龙果>三棱茎。
从表1可见,火龙果不同品种(系)种子在河沙
中的出苗情况:新红龙果和三棱茎种子出苗时间一
致,白玉龙果种子出苗时间比新红龙果和三棱茎晚
4d,但集中萌发的时间比新红龙果和三棱茎提前,
白玉龙果种子在播种后29d出现最大出苗数,比新
红龙果和三棱茎最大出苗种子数提早4d;从出苗率
看,白玉龙果种子出苗率最高,新红龙果种子次之,
三棱茎种子出苗率最低。种子在河沙+营养土中的
出苗情况:新红龙果和三棱茎种子出苗时间一致,白
玉龙果种子出苗时间比新红龙果和三棱茎晚4d,但
集中萌发的时间与新红龙果和三棱茎一致;出苗率
最高的是白玉龙果,达60.0%,比新红龙果高16.9
个百分点,比三棱茎高22个百分点,其次是新红龙
果达43.1%,比三棱茎高5.1个百分点,三棱茎种
子出苗率最低,出苗率为38.0%。
从表1中还可看出,播种在河沙+营养土中的
火龙果种子的出苗时间平均比在河沙中提早了8d;
播种在河沙+营养土中的火龙果种子出苗率在两种
基质中存在着极大差异,提高25.6~40.4个百分
点,以白玉龙果在河沙+营养土中的出苗率最高,为
60.0%,三棱茎在河沙中的出苗率最低,仅12.4%。
表1火龙果不同品种(系)种子的出苗情况
基 质 品种(系)
播种日期
(月/日)
出苗日期
(月/日)
开始出苗
时间(
d
)数目(粒)
最大出苗
时间(
d
)数目(粒)
播种数
(粒)
平均出苗率
(
%
)
河沙新红龙果12/221/13.86.65
白玉龙果12/221/213.67.71
三棱茎12/221/012.41.40
河沙+营养土新红龙果12/221/93.116.63
白玉龙果12/221/060.06.33
三棱茎12/221/98.010.44
2.2火龙果不同品种(系)幼苗生长情况
火龙果种子繁殖幼苗生长较慢,新红龙果、白玉
龙果、三棱茎幼苗在河沙中长势较瘦弱,株高从高到
低依次为白玉龙果>新红龙果>三棱茎;幼苗在河
沙+营养土中长势较粗壮,株高生长规律与在河沙
中相同。火龙果种子在河沙+营养土中的长势明显
优于在河沙中的长势。不同品种(系)间幼苗长势以
白玉龙果最好(表2
)。
表2火龙果不同品种(系)种子的幼苗生长情况
基 质 品种(系)
株高(
cm
)
ⅠⅡⅢⅣⅤ平均
幼苗生长状态
河沙新红龙果1.591.611.571.551.581.580.022瘦小
白玉龙果1.581.631.671.571.651.620.044瘦小
三棱茎1.481.441.451.441.491.460.023瘦小
河沙+营养土新红龙果2.232.212.192.242.232.220.02粗壮
白玉龙果2.372.332.312.382.362.350.029粗壮
三棱茎2.082.102.072.092.062.080.016粗壮
注:表中数据为每品种随机抽取5株的单株测定值。
3结论与讨论
研究表明,火龙果种子在河沙+营养土中的出
苗时间早,出苗率、幼苗长势均优于在河沙中的生
长。可能是因为纯河沙虽易于排水、利于通气,但水
分易渗漏,保水性差,肥力低,对种子萌发和根的形
成、根系生长不利;而营养土保水保肥力强,可以增
进根系和地上部分生长;在冬季播种,下层营养土热
量和营养向上传递,所以上层是河沙、下层是营养土
的基质通透性和保水性强,养分条件好,既提高播种
的出苗率,又有利于根系和苗的生长,具体原因有待
于进一步研究。此外,种子及幼苗的生命活动受多
种因子综合影响,如水分、氧气、温度和光照,以后类
(下转第35页)
・33・
第4期郑 伟等 两种栽培基质对火龙果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图示黔产竹节参营养成分在不同器官中的分布
2.3黔产竹节参营养成分相关性分析
对黔产竹节参主要营养成分作相关统计分析表
明(表2
)
,维生素C含量与干物率、可溶性糖含量之
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r=0.428,0.305)
,与蛋白质含
量之间呈弱正相关(
r=0.127)
;干物率含量与蛋白
质含量之间呈负相关(
r=-0.206)
,与可溶性糖含
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r=0.473)
;蛋白质含量与可
溶性糖含量呈弱正相关(
r=0.064
)。表明,黔产竹
节参中的干物率与蛋白质含量二者呈相反的趋势发
展,而其它营养成分之间均处于正向趋同作用。
表2黔产竹节参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相关性分析
营养成分维生素C干物率蛋白质可溶性糖
维生素C1
干物率
0.428
33
1
蛋白质0.127-0.2061
可溶性糖
0.305
33
0.473
33
0.0641
注:33表示P<0.01。
3结论与讨论
在所测定的4种营养成分中,黔产竹节参的根
和种子中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均处于最高水
平,从资源学的角度出发,根和种子具有潜在的综合
开发利用价值。
通过黔产山村咏怀拼音版古诗 竹节参不同器官营养成分的相关性分
析,可以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统计结果表明:
干物率与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
关,即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高的器官,其干物
率也高,但因为维生素C的变异系数较大,尚不能
认为干物率高的器官其维生素C含量就高。因此,
黔产竹节参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维生素C的含量与
皂甙的积累关系将作为下一步重点加以研究。
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的测定需要一定技术和
实验条件,工作量大,而干物率测定相对简单。因
此,通过测定干物率就可以推知可溶性糖和维生素
C的含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下一步研究黔产
竹节参营养成分与皂甙积累关系的过程中,可以选
取干物率、蛋白质两个营养成分作为主导因素,同样
可达到预测可溶性糖、维生素C与皂甙之间的转化
关系。
[参考文献]
[1]贵州植物志编委.鹊桥仙陆游阅读答案 贵州植物志(四)
[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
社,1989,34623501
[2]张志良,瞿伟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3,442451
[3]陈疏荃.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1022103,1642166,17121731
[4]钟希琼.甘薯块根主要品质的相关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
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2
(
1
)
:682701
[5]陆健身,赖麟.生物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9221,10621331
(责任编辑:聂克艳 高红卫)
(上接第33页)
似试验应在考虑这些综合因子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
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秋芳,张美寿.火龙果的特点与引种技术[J].福建果树,
1999,110
(
4
)
:451
[2]李升锋,刘学铭,舒娜,等.火龙果的开发与利用[J].食品工
业科技,2003
(
7
)
:882891
[3]薛卫东,王阿桂.台湾火龙果引种栽培初报[J].中国南方果
树,2003,32
(
2
)
:342351
[4]NoemiTel2Zur,ShahalAbbo,DudyBar2Zvi,cRe2
lationshipsamongHylocereusandSelenicereusVineCacti
(
Cactaceae
)
:EvidencefromHybridizationandCytological
Studies[J].AnnalsofBotany,2004
(
94
)
:52725341
[5]姜卫兵,俞开锦,花国平.火龙果的引进及栽培技术[J].江苏
绿化,2000
(
6
)
:261
[6]李德勇.栽培火龙果市场前景广阔[J].农业科技通讯,2001
(
8
)
:381
[7]齐清琳.不同品种火龙果引种栽培比较试验[J].福建林业科
技,2004,31
(
4
)
:48250,661
[8]高安辉,韦茜,陈家龙,等.红肉火龙果果实生长规律观察初
报[J].西南园艺,2004,32
(
6
)
:4251
[9]陈杰,庞江琳,李尚德,等.火龙果的微量元素含量分析[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4,11
(
5
)
:562571
[10]潘艳丽,芮汉明,林朝朋.火龙果种仁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分析
[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4,20
(
1
)
:832841
[11]潘艳丽,芮汉明,林朝朋.火龙果种仁营养成分的测定和评价
[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
(
3
)
:412431
[12]潘艳丽,芮汉明,林朝朋.火龙果种仁的营养成分分析[J].营
养学报,2004,26
(
6
)
:49724981
[13]赵春香,王心燕,李宏彬,等.火龙果种子萌发特性初探[J].种
子,2005,24
(
8
)
:372401
[14]杜志坚,于新.火龙果红色素稳定性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
,2003,24
(
4
)
:792831
[15]AvinoamNerd,YaronSitrit,RamAvtar,mmer
temperaturesinhibitfloweringinvinepitayacrops
(
Hylocer2
eusspp.
)
[J].ScientiaHorticulture,2002
(
96
)
:34323501
[16]ing,JrgenConrad,IrisKlaiber,2
turalinvestigationsonbetacyaninpigmentsbyLCNMRand
2DNMRspectroscopy[J].Phytochemistru,2004
(
65
)
:4152
4221
(责任编辑:聂克艳 高红卫)
・53・
第4期张 来等 黔产竹节参不同器官主要营养成分及其相关性
更多推荐
seedling是什么意思dling在线翻译读音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