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发(作者:2023利川中考数学试卷)

初中数学面试真题收集

目录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二次根式的乘法》 ........................................................... 2

题目名称:《二次根式的乘法》 ................................................................................................... 2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平面直角坐标系》 ........................................................... 5

题目名称:《平面直角坐标系》 ................................................................................................... 5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 7

题目名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 8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立方根》 ......................................................................... 10

题目名称:《立方根》 ................................................................................................................. 10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最简二次根式》 ............................................................. 15

题目名称:《最简二次根式》 ..................................................................................................... 15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因式分解》 ..................................................................... 19

题目名称:《因式分解》 ............................................................................................................. 19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矩形》 ............................................................................. 21

题目名称:《矩形》 ..................................................................................................................... 22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反比例函数》 ................................................................. 25

题目名称:《反比例函数》 ......................................................................................................... 25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多边形的内角和》 ......................................................... 28

题目名称:《多边形的内角和》 ................................................................................................. 28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二次根式的乘法》

考试目标:初中

面试科目:初中数学

题目名称:《二次根式的乘法》

详情:

1、题目:《二次根式的乘法》

2、内容:

由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2

3

4

,…

都是实数。当a取某个非负数值时,

a

就是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也是一个实数。这类实数的运算满足怎样的运算法则呢?

我们该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呢?

下面先探究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计算下列各式,观察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49=_____,49=_____;

(2)1625=_____,1625=_____;

(3)2536=_____,2536=_____.

一般地,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是

a

例1 计算:

(1)

35

; (2)

bab (a0,b0).

1

27

3

解:(1)

35=15

(2)

11

27=27=9=3

33

b

。 把

abab

反过来,就得到:

ab=a

3、基本要求:

(1)教学要突出法则;

(2)教学要有巡视环节;

(3)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

解析:

初中数学《二次根式的乘法》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计算下列各式,观察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49=_____,49=_____;

(2)1625=_____,1625=_____;

(3)2536=_____,2536=_____.

学生活动:计算、观察,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体会结果的特点。

(指几名学生回答,其余字生补充)

(二)自主探索

1、参考上面的结果,用“>”、“<”或“=”填空。

259_____259; 10036______10036

2、 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并思考中间有什么规律。

23_____6; 25_____10; 56_____30

3、 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是什么?用字母该如何表示?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填空,再观察、分析、合作交流,总结结论。

教师总结: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是

a

注意公式:

a

bab (a0,b0)。

bab (a0,b0)

中a,b的取值范固。

(三)巩固应用,深化提升

1

计算:(1)

35

; (2)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导纠错。

2、化简:

20; 12a

2

b

2

师生活动:小组讨论解决,并出示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利用

a

即是

ab=a

(四)小结作业

1

27

3

bab

反过来

b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认识?

思考:

ab=a

板书设计

b

中a, b的取值范围。

【答辩题目解析】

1. 除了直接利用教材中的计算问题进行引入,还有其他更好的导入方法吗?【教学设

计】

【参考答案】

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如果一个长为

32

、宽为

25

的长方形,你能算

出它的面积吗?其实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

3225

,你能计算出这个结果吗?求出这个

长方形的面积。

2. 在二次根式乘法运算中,要注意什么?【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

①二次根式相乘的结果,应尽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②几个二次根式相乘,根指数不変,只要被开方数相乘,但不要急于计算出乘积的结果,

而应将被开方数进一步分解因数,以便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移到根号外,从而可简便计算。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平面直角坐标系》

考试目标:初中

面试科目:初中数学

题目名称:《平面直角坐标系》

详情:

1、 题目:《平面直角坐标系》

2、 内容:

思考:类似于利用数轴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能不能找到一种办法来确定平面内的

点的位置呢(例如图7.1-3中A,B,C,D各点)?

如图7.1-4,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

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

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了。例如,如图

7.1-4,由点A分別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M在x轴上的坐标是3,垂足N在y轴

上的坐标是4,我们说点A的横坐标是3,纵坐标是4,有序数对(3,4)就叫做点A

的坐标,记作A(3,4)。类似地,请你写出点B,C,D的坐标:B(__,__),C(__,

__),D(__,__)。

3、 基本要求:

4、 (1)要有板书;

5、 (2)试讲十分钟左右;

(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学生能够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

解析:

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问题:我们都知道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数轴上的每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

这个实数叫做这个点在数轴上的坐标。试着表示出A,B,C的坐标,数轴上坐标为-3的点

在哪?(在黒板上画出描有点A,B,C的数轴。)

师生活动:学生可以表示出点A,B,C的坐标,引导学生回忆数轴与点的对应关系。

(二)观察类比,形成概念

问题1:类似于利用数轴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能不能找到一种办法来确定平面内的点

的位置呢(如图中A,B,C,D各点)?(课件展示)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各点在平面内的位置,从而发现每个点都可以由水平线和竖直

线相交的点来表示。

追问1:这条水平线和竖直线分别用两条数轴代替,并且原点重合。试着画一画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图,与此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呈现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并给出定义: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铀,形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

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追问2:分别把A,B,C,D各点表示在直角坐标系中。

师生活动:老师引导学生先由点A分别向x铀和y轴作垂线,垂足M在x铀上的坐标

是3,垂足N 在y轴上的坐标是4,有序数对是(3,4)就叫做点A的坐标。记作A(3,4)。

然后学生独立完成B,C,D的坐标表示。

问题2 :原点O的坐标是什么?x轴和y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在x轴上多取几个点,表示出坐标。在y轴上多取几个点,表示出

坐标。学生可以总结得出,原点的坐标(0,0),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例如(1,0),

(-1,0),……;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例如(0,1),(0,-1),……

(三)画图分析,深化理解

问题:在数轴上,表示哪个数的点与表示-2和4的点的距离相等?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画出数铀,描点观察。

(四)例题巩固,深化原理

例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

A (4,5)、B (-2,3)、C (-4,-1)、D (2.5,-2)、E (0,-4)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同桌交流。老师进行适当纠正。

(五)小结作业

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同桌互相提问并交流本节课所学内容: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概念。

2、平面直角坐标系把坐标平面分成几部分?分别叫什么?

3、任意出个点坐标,把它表示在平面上。

作业:课后预习一下象限的知识。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画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要注意什么?【教学实施】

【参考答案】

学生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对其正方向、原点、单位长度等问题上有时候会不够清

晰。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明晰平面直角坐标系两轴之间是直角,交点为原点,坐标系是向右

为x轴正方向,向上为y轴正方向。

2.平面直角坐标系把坐标平面上的所有点分成几大类?【专业知识】

【参考答案】

因为平面直角坐标系把坐标平面分成四部分,分别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但是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所以,坐标平面上的点可以被看作成五大类,

各象限内的点与坐标轴上的点。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考试目标:初中

面试科目:初中数学

题目名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详情:

1、 题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 内容:

思考: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

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全等吗?这两个图形对称吗?

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

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

思考:如图13.1-4,△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

点A’,B’,C\'分别是点A,B,C的对称点,线段AA’,BB’,CC’

与直线MN有什么关系?

图13.1-4中,点A,A\'是对称点,设AA’交对称轴MN于点P,将△ABC或△A’B’C’

沿MN折叠后,点A与A’重合。于是有:

AP=PA’,∠MPA=∠MPA’=90°。

对于其他的对应点,如点B与B\',点C与C\'也有类似的情况。因此,对称轴所在

直线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样,我

们就得到图形轴对称的性质: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

分线。

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例如图13.1-5中,l垂直平分AA’,l垂直平分

BB’。

3、 基本要求:

1、 要有板书;

2、 试讲10分钟左右;

3、 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 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像的性质。

解析:

初中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把一张纸对折后扎一个孔,然后展开平铺。连接得到

的两个小孔A和A’,线段AA’与折痕MN交点为O,线段

AA’与直线MN的位置关系是什么?你还发现了哪些等量

关系?

(二)动手操作,实验探究

学生通过测量得出结论

师生总结: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小莹扎了三个孔,把纸展开铺平后连接各

点,得到右图,其中MN为折痕,思考并交流。

(1)线段AD与线段A’D的长度有什么关

系?BE与B’E呢?CF与C’F呢?

(2)线段MN与线段AA’有什么关系?MN

与BB’呢?MN与CC’呢?

师生总结: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

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类似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三)例题巩固,深化原理

出示例题: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指出他们的对称轴。

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完成例题,老师对例题进行讲解。

(四)小结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通过相互交流分享观点:

(1)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是什么?

(2)图形轴对称的性质是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概括

作业:课后作业题,并寻找身边的轴对称图形,标出对称轴,找出一对对称点。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数学专业问题】

【参考答案】

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着

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

也就是,轴对称图形指的是一个图形;成轴对称图形指的是两个图形。

2. 请列举5个以上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分别有多少条?【数学专业问题】

【参考答案】

圆:无数条;等边三角形:3条;菱形:2条;正方形:4条;长方形:2条;正五边形:

5条;正六边形:6条。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立方根》

考试目标:初中

面试科目:初中数学

题目名称:《立方根》

详情:

1、 题目:《立方根》

2、 内容:

某种植物细胞可以近似看作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当它的体积增大1倍时,这个正方体

的棱长是多少?

棱长为1时,正方体的体积1³ = 1。设体积为2的正方体的棱长为x,那么x³=2。

一般地,如果x³=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数a的立方根记作“

3

a

”,读作“三次

根号a”。

例如,3³=27,3是27的立方根,记作

3

273

;又如,x³ = 2,x是2的立方根,记作

x

3

2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例 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64; (2)

8

; (3)9

125

解:(1)64的立方根是4,即

3

644

(2)

82

8

2



; 的立方根是

,即

3

1255

125

5

(3)9的立方根是

3

9

3、基本要求:

(1)如果教学期间需要其他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演示即可;

(2)让学生理解立方根和开立方的概念,掌握立方根的性质,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3)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适当的提问环节;

(4)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5)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解析:

初中数学《立方根》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学习了平方根的概念,知道了只有一个数x平方等于a,则x就是a的平方根,

比如a² = 2中,a就是2的平方根,可以等于正负根号2。在前面我们学过2³=8,则2叫8

的什么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生成新知

师:在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请同学们回答。

生:知道正方体的棱长,则体积表示为棱长的三次方。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结合本题的描述,根据下图填空。

例:某种植物细胞可以近似看作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当他的体积增大一倍时,这个正

方体的棱长是多少?

师生活动:随机提问学生回答,x³ = 2。

提问:请大家根据前面学过的平方根的概念,结合课本资料,推测一下x可以看做2

的什么?若x³=a,那么x与a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小组讨论5分钟,并随机找代表回答:x可以看做2的立方根。x³=a,则这个数

x就叫做a的立方根。

师评价并提问:这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很好,分析的非常正确,那么大家能不能把图中的

x表示出来呢?大家可以仔细阅读课本资料,试着回答。

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x =

3

2

x

3

a

师生共同总结:若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³=a,则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记

3

a

,读作三次根号a。这就是立方根的定义。特别地,规定0的立方根是0,即

3

00

(三)深化新知

提问:2的立方等于8,-2的立方呢?立方根与平方根比较有什么区别?什么样的数有

立方根?大,家仔细讨论,可以小组举例子,总结一下正数和负数的立方根,尝试回答。

学生讨论汇报:-2的立方是-8,正数有正的立方根,负数有负的立方根。

师评价并提问:大家的发现很对。

师生共同总结:与平方根不同,正数有正的立方根,负数有负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

0。一个数的立方根只有一个。

师:若x³ = 27,则x =

3

27

=3。像这样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四)应用新知

下面我们根据立方根的定义求一些数的立方根。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64; (2)

8

; (3)9

125

提问:通过上面的例题,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在求算术平方根时是借助哪一种运算来求

的?

生:通过立方来求。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数的立方和求立方根是互为逆运算的。

(五)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想一想,什么样的数有立方根?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立方根和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数学专业问题】

【参考答案】

例子2²=4,2³=8;4的平方根是±2,8的立方根是2。

区别:平方根往往有2个(0只有一个),立方根只有一个;非负数才有平方根,任何

实数都有立方根。

联系:平方根立方根都是乘方运算的逆运算,分别对应的是平方与立方。

2.在

3

a

中,根指数3能不能省略?为什么?【数学专业问题】

【参考答案】

不能省略,如果省略3,它的指标是a的算术平方根。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最简二次根式》

考试目标:初中

面试科目:初中数学

题目名称:《最简二次根式》

详情:

1、 题目:《最简二次根式》

2、 内容:

例6 计算:

(1)

328

3

; (2); (3)

272a

5

3335151515



2



2

55555

5

5

3351515



2

5

555(5)

解:(1)解法1:

解法2:

(2)

3232322236

=====

22

27333

3

3333

(3)

882a4a2a



2aa

2a2a2a

32a

,

等,可以发

10a

观察上面例4、例5、例6中各小题的最后结果,比如

22,

现这些式子有如下两个特点: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我们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一般要把最后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并且分母中不含二次

根式。

3、基本要求:

(1)引导学生发现最简二次根式的特点;

(2)配合教字内容适当板书;

(3)教字过程中有互动环节;

(4)试讲时间:约10分钟。

解析:

初中数学《最简二次根式》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接下来考考大家,用自己喜欢的

方法对下列式子进行化简计算。

(1)

328

3

; (2); (3)

272a

5

学生活动:先独立解决,再进行交流,讨论,并回答。

教师活动:教师把学生的不同答案进行板书。

(1)解法1:

3335151515



2



2

55555

5

5

3351515



2

5

555(5)

解法2:

(2)

3232322236

=====

22

3

27333

3333

(3)

882a4a2a



2aa

2a2a2a

(二)探索交流,得出新知

问题2:想一想

335

的作用是什么?

555

335

是为了去掉分母中的根号。

555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交流,教师引导得出,

问题3:观察以上三个式子的最后结果,你发现式子中的二次根式有什么特点?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更多推荐

学生,平面,图形,轴对称,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