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4日发(作者:广州佛山中考数学试卷)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
《数学课程标准》指岀: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规律,更要求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如何把枯
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呢?我认为数学教学要找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结合点,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
一、善于观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原型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因
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从现实生
活中寻找数学原型的意识和能力。日常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学情
境,不仅要从现实生活问题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而且还要根据教学内容挖掘
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使他们觉得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
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教学《三角形的性质》时,课前我安排学
生收集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例子,并思考为什么在这里应用三角形?上课时我首先组织学生
交流收集的结果,学生因为有了生活经验,纷纷争抢汇报;有电线杆横担的支撑、屋架、吊
车的长臂、修桌椅钉斜撑等等,且理由充分。然后再利用课件进行演示,抽象岀三条边、三
个顶点,让学生观察思考三角形性质。观察“身边的事” ,分析“身边的物”, 引导学生
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抽象岀数学问题,这不仅是一个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认识过程,更重
要的是一个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化的过程。
二、乐于探究,在理性思考中培养数学素养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的抽象性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事物的共性和本质, 它不仅能
够很好地培养人的理性思维, 而且还可以砥砺心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小学生作为我们国
家未来的建设者,对数学教育的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获取知识层面,而更多的是提高他们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和研究数学
问题,提升数学能力。例如: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这样引入:“同学们,你们同
时买过两样以上的东西吗?请把买东西的过程给大家说一说。”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起小手,
一位同学说:“妈妈给了10元钱,我买了两袋0.9元钱的盐和一瓶4.5元酱油,营业员找给
我3.7元钱。”教师接着引导:“同学们帮他列式算一下,营业员找给他的钱对不对呢?”生
1说:“我这样列式10-0.9×2-4.5算出结果刚好是3.7元。”生2说:“我的想法和他不一样,
我先算用去了多少元(0.9×2+4.5),再算剩下的钱数(10-6.3)。”生3说:“我的方法是:
10-0.9-0.9-4.5。”接下来,我把学生分成几组开展比赛:分别算一算这三个算式,比一比,
看哪个组算的最快?结果算第二种方法的同学获胜。然后请他们谈谈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
内做的这么快,你们是怎么计算的,他们说:“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此时借
机反问同学们,现在你们喜欢哪种方法,同学们毫不犹豫地说第二种方法10-(0.9×2+4.5),
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让数学知识简单化,生活化。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
设了有利于学生学习、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他们勤于思考、乐于探究,
从而提升数学能力。
三、勤于实践,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数学教学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
抽象思维、推理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并应用于实践,实际上是体验―感悟―内化的过程。例如教学《折扣》
后,我设计了一道解决问题:“十一”商场搞促销活动,张老师买了一台微波炉,李老师买
了一件毛衣,微波炉每台800元,毛衣每件200元,购买500元以上的商品就把超出500
元的部分打八折。问:两位老师合着买比分开买可以省多少钱?当时我看到课堂上学生出现
两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800-500)×80%+500+200=940(元)
(800+200-500)×80%+500=900(元)
940-900=40(元)
方法二:200×(1-80%)=40(元)
很多同学不理解第二种解法,这种方法也出乎我的意料,我就让运用方法二解题的同学
把他解题时画的线段图画在黑板上, 再引导学生通过对分开买和合着买两条线段图的对比,
学生恍然大悟!发现节省的钱其实就是那200元的20%,所以用200×20%。这样通过画
线段图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数量关系,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把日常生活中这种复杂的
数量关系变得简单明了,既激发了学生勤于实践的兴趣和热情,又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我们教师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捕捉生活中的数学
现象,不仅要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而且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
学会用数学眼光看事物,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综合实践能力,着力实现数学课程的本质任务。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生活,教学,培养,能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