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3日发(作者:分析数学试卷检讨)
用语文的学习方法学数学
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学科整合将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
之一,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融入
语文题材中丰富的形象和多彩的意象进行辅助教学,学生原本感到
枯燥生疏的内容就会显得亲切熟悉,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样不仅
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多样化地经历数学知
识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怎样用语文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数学。
一、巧抓事物特点,理解概念本质
在语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常要求学生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来
进行描写。在数学教学中,若也能抓住概念的特点进行教学,会产
生什幺效果呢?
在五年级下册“众数”一课的教学中,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
理解众数的。
师:请大家朗读成语:众志成城 、众星拱月、众目睽睽、与众
不同、大庭广众、不负众望……
师:请说说这些成语的共同点是什幺?
生:都有“众”这个字。
师:你是怎幺理解“众”这个字的?
生:表示人的数量很多……
师:不错, “众人”表示人很多;“众星”表示星星很多……“众”可
以表示的范围很广。(师出示一组数据:1,2,3, 4,5,4,5,5,
6,7,8)
数出现的次数最多?
生:5。
师:你们能给这样的数取一个名字吗?
生:众数。
师:你们为什幺要给5取名为众数呢?
生:因为它出现的次数多。人多可以叫众人,数多也可以叫众
数……
以上案例中,教师首先给出了一些有着相似点的成语,引导学
生抓住其中的特点,而后由这一特点引申出本节课的重点。这样引
导不仅为内容的呈现做了有效的铺垫,还在不知不觉间引导学生明
晰了众数的本质。
二、研读重要词语,厘清数量关系
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特别强调“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其
实在数学阅读中,也可以通过研读重要词语,来厘清数量关系,提
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道应用题都存在着一些重要的词语,或称关键词,它们是解
题的题眼。要寻找到这些词语其实并不难:一共、还有、剩下、同
样多、还差、比……多、比……少、平均、几倍、增多、一半等都
是常见的应用题中的重要词语。难的是如何研读这些关键词,来发
现题目中或明示或暗示的数量关系。
如: 一筐苹果,3个一拿差1个,4个一拿差2个,5个一拿差
3个,这筐苹果至少有多少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这与3,4,5的公倍
数有关,通过显性关键词“至少”,可以进一步确定此题与求3,4,5
的最小公倍数相联系。然后再抓住3差1,作为关键词分析,差1就
满3说明已经剩下2,4差2即差2就满4也说明已经剩下2……总
的说3个一拿、4个一拿、5个一拿都剩下2个。这样抓住“3差1、
4差2、5差3”这些隐性关键词进行分析,得出共有的现象就是差2,
这样问题就很清楚明了了。
数学家斯托利亚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
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严密的逻辑推理
过程通过分析重点字词的方式呈现出来,显然会更加简单且高效。
三、妙用句型训练,归纳数学知识
小学语文学科的句型训练,包括句式转换、造句等,高年级的
学生对此早已运用自如了。要是将这些练习形式迁移到数学的学习
中,常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用“把”字句、“被”字句转换巧破数学难点。整除一直是学
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易混点。所谓的整除就是整数a除以整数b,除得
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
有的学生总是在判断整除的算式中 “谁能整除谁”的问题时反复出错,
将二者的关系说反了。有位教师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a能被
b整除或b能整除a。这句话像语文课中学的什幺句式?一位学生说
像“把”字句和“被”字句。我们看“a能被b整除”,这是一个“被”字句,
改为“把”字句是怎幺样的呢?“b能把a整除”。就这样顺其自然地运
用了语文中语法的知识,使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迎刃而解了。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关联词来帮助我们归纳知识点,其效果更是
妙不可言。在五年级下册复习时,有教师安排了用本册数学知识进
行“既……又……”的造句比赛,学生很快就将本册中一些容易混淆
的知识点找了出来。如:一个数的本身既是它的最大因数,又是它
的最小倍数;求因数既可以用乘法来求,又可以用除法来求;2既是偶
数,又是质数;知道正方体的棱长既可以求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又可
以求出正方体的体积……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归纳梳理了学到的
数学知识,还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并且不像常用的第一点、第
二点那幺枯燥无味。
四、常写数学日记,延伸数学学习
语文学习要多记、多写,常练笔。其实,数学学习也有练笔的
必要,比如写数学日记。一个学生就用日记写了他身边的数学故事。
学生在写数学日记的同时既总结了所学知识,又与生活实际相
联系,感受到了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喜悦,提高了数
学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写作能力,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要多关注学科间的联系与渗
透,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数学学习的文化背景,巧妙地整合学
科资源,这样严谨的数学才会生动起来、活泼起来,学生才能真正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六校 408466
更多推荐
数学,学生,教学,教师,学习,词语,语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