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3日发(作者:语文试卷和数学试卷哪个做得快)

小学数学和语文融合教学探讨-2019年作文

小学数学和语文融合教学探讨

语文和数学这两门课程除了理念上共通外,它的性质也有共同点,

那便是工具性。或者可以更确切地说,这种“工具性”的真正相似处

是:它们在社会各领域中无处不在的“语言性”。小学数学和语文教

学中,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开展教学,彼此借鉴,将会极大地促进教学

的有效性,达到双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和语文融合教

学谈一些看法和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1 将语文教学的表述方式融入数学教学

语文课程实际上是围绕着听、说、读、写这四大能力的培养展开

的,而这其中对各种能力的训练细腻到位。数学课程恰好可以借用这

其中的一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1、看图说话。语文课程中练习作文的一般途径是从看图作文开始

的,数学教材中有许多主题图和情境图,如到游乐园玩耍、郊游乘车、

植树活动、到商场购物、计算图书室的藏书量、小实验活动等,这些

图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呈现的都是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有利于引向

数学实质的现实场景,是学生很好的说话题材。如五年级下册“图形

的变换”这一单元的主题图,呈现的是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

旋转设计出的许多美丽的事物和图案。首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一

说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通过说图形的特征,让学生感受这些艺术品

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兴趣。

2.照样子说话。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语文中一些句式的变

换练习往往是出示例子,再让学生仿写。于是我们便可以利用教师数

学语言的表率性,让学生照着样子说话。如在教学“比一比”这一章

节中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利用“照样子”说的方法。老师在第一课时比

大小中引导学生先说出什么和什么比,再加入大与小,什么比什么大,

什么比什么小,那么在以后的几个课节中,?W生自然会牵引知识说出:

“什么比什么长(高、重),什么比什么短(矮、轻)。”例子的呈

现除了直观的语言更可以借助板书列出关键语句。如《位置》这一知

识点,物体的相对性很强,对语言的条理逻辑性要求也很强,此时老

师便可写出例句:“谁在谁的哪一面;谁的上面有什么,它在什么的

下面。”

这种语文式的“说话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

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

思维能力,达到智能情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2 将语文的教学方法融入数学教学

语文教学往往是生动有趣,而数学教学则是语言言简意赅,精练

准确,常常是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换一个字,就会影响甚至改变原

意。将语文教学的方法融入数学教学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

1、拆字释义。数学中有很多看似相近类似的词语和概念,意思却

不同,如果理解不正确,会影响学生的判断和问题的解决。如应用题

中经常出现的“增加了,增加到”“减少了,减少到”,

数的整除性中“质数,互质数”“倍数、公倍数”,方程中“解

方程、方程的解”等。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些词语或概念,可以

把这些词语拆分后进行解释。比如“质数与互质数”,“互”字在语

文教学中讲“互相”。“互相”是存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间的。

互质数是两个自然数之间的一种关系,而质数则是一个自然数自己的

性质。这样通过拆出“互”与“质数”重点理解“互”字的意思,不

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更能区分清楚这两个概念的内

涵和外延,以利于概念内涵的展示和知识的系统化。

3、联系上下文。语文中理解题意与词意的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就是联系上下文,数学中归一归总应用题里常出现,“用同样的速

度”“照这样计算”“一项工程,计划如何,实际如何”……对于这种

类型的题目,师可以引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

方法,让学生联系题意说一说它们的意义。联系上下文多读多练“品”

出词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这种“咬文嚼

字”式的释义,让学生感悟到数学语言的分量,提高对数学特点的认

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待数学的科学态度,掌握学习的一种技能方

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语文与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两门基础性学科,深入研究这

两个学科之间的整合,使之互相迁移,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不

仅符合新课程理念,而且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各科知识,也有利于开拓学

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

上学到的知识能够更好、更准确的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更多推荐

学生,数学,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