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5日发(作者:江苏盐城中考数学试卷推荐)

《普查和抽样调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普查和抽样调查》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通

过丰富的实例,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普查和抽样调查等概念,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

得到不同的结果,感受抽样的必要性。本套教科书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是整个初中阶段

统计与概率的起始章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业,是今后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教材分析,明确编者意图,把握教材思路结构和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

重点、学习难点。

1.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2.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

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

的结果,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难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表现欲重,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同时他们已具有一定探究学习与

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本节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探索,知道普查与抽样

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了解怎样通过调查一部分来估计全体的思想方法。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

作者.基于以上理念,教学设计中采用“洋思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指导自学---自学检查---当堂训练---总结归纳。

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线索,通过学生自学、分析、描述、讨

论来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意义和作用。

(二)学法指导:

- 1 -

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和技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采取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阅

读,学会自学,学会分享,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有个父亲要抽烟没有火柴了,就使唤儿子去买,临走前父亲对儿子说:“买的时候挑着点,

别把点不着的买上了。”过了一会,儿子回来了,对父亲说:“爸爸,我这次买的火柴保证根

根都能点着。”“你怎么能保证根根都能点着?”

“因为我每一根都试过了。”

教师活动:出示生活中风趣幽默的笑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本节课你想学

到哪些知识呢?生成性目标。

(二)展示目标指导自学

学习目标:

(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

的实际问题。

(2)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及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自学指导一:

1.认真阅读课本P160页,用红笔勾画出概念中的重点词句:普查、总体、个体、抽样调

查、样本。

目的:让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课本,了解普查、总体、个体、抽样调查、样本的概念

例1:当对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进行普查时.

总体:全班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个体:每个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例2:为了了解一批电池的使用寿命, 从中抽取50只进行试验。 该调查是 抽样 调查。

总体:这批电池的使用寿命。个体:每只电池的使用寿命。

样本:50只电池的使用寿命。样本容量: 50

自学指导二:

小组交流课本P160-161页议一议,并根据提问,回答问题。(2分钟)

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2.在这里,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

3.小华利用派出所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你认为这样合适吗?

小明: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

- 2 -

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调查了100名老年病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

小亮:我们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所示:

归纳: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教师活动: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当中,帮助学生解答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再讨论完善,后小组集中组织最佳答案,准备展示。

(三)自学效果检查:勇者大闯关

1.下列调查中,哪些适合抽样调查,哪些适合普查,为什么?

(1)检查一批新入伍的飞行员的视力.(2)调查市场上冰激凌的质量.

(3)了解某批烟花的质量情况. (4)审查自己某篇作文的错别字.

(5)在全国范围内调查七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6)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

(7)“神舟七号”航天飞船各零部件的质量.(8)了解你所在学习小组同学家的人数.

目的:通过几个练习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知道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

的调查方式

2. 某校要了解七年级男生的身高,以掌握他们的身体发育情况,从七年级的400名男生

中抽出50名进行身高检测,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400名男生是个体 B.400名男生的身高是总体

C.50名男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D.某校七年级每个男生是个体

目的:通过以上练习让学生能找准总体、个体、样本中的考察对象

3.为了解某校学生的视力情况,需要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下列抽取学生的方法最合适

的是( )

A. 随机抽取该校一个班级的学生B. 随机抽取该校一个年级的学生

C. 随机抽取该校一部分男生

D. 分别从该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中各班随机抽取10%的学生

4.(2014•漳州)中学生骑电动车上学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为了解某中学2500个学生家

- 3 -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人数

83

1至2次

7%

3至6次

24%

7次及以上

69%

2

7次及以上

生病次数

15

1至2次3至6次

长对“中学生骑电动车上学”的态度,从中随机调查400个家长,结果有360个家长持反对态

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方式是普查 B.该校只有360个家长持反对态度

C.该校约有90%的家长持反对态度 D.样本是360个家长

议一议

1.普查与抽样调查有何优缺点?

2.什么情况用普查?什么情况用抽样调查?

当调查对象个数较少,调查容易进行或者调查的

结果有特殊意义时,一般采用普查。

当调查对象个数较多,调查不容易进行或者调查的结果对调查的对象有破坏性,或者会产

生一定的危害时,一般采用抽查。

目的: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研究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通过学生自己对问题的研究,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

解,更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自我检测

1.(2011 江苏)下列调查,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 ).

A.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B.了解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的收视率

C.了解长江中鱼的种类D.了解某班学生对“扬州精神”的知晓率

2.(2011 南京)要调查某校初三学生周日的睡眠时间,选取调查对象最合适的是( ).

A.选取一个班级的学生B.选取50名男生

C.选取50名女生D.随机选取50名初三学生

3.去年在非洲中部等地流行埃博拉疫情,世界卫生组织要及时对数据进行收集,其中应该

采用的调查方式是______________;

4. 为了考察一个学校的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情况,调查了其中20名学生每

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总 体:个 体:样 本:

5.为了了解某校七年级4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查了5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

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指( )

A .400名学生 B. 被抽取的50名学生

C. 400名学生的体重 D. 被抽取的50名学生的体重

6.楚州区去年体育测试中,从某校初三(1)班中抽取男、女生各15名人进行三项体育成

绩复查测试,在这个问题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4 -

A 该校所有初三学生是总体 B 所抽取的30名学生是样本

C 所抽取的15名学生是样本 D 所抽取的30名学生的体育成绩是样本

(五)探究活动(限时2分钟)

印刷厂有一叠1米高的印刷纸张,小强很快地估计出这叠纸的张数。你说小强用的是什么

方法估计出来的?并说明其中用了什么样的调查方法?

1.四人一组讨论,设计一个合理的调查方案2.每组推荐一位“代表”来发言

3.解说你们的方案,诉说你们的观点

第五环节:课时小结

1.基本概念:

(1)调查、普查、抽样调查.

(2)总体、个体、样本.

2.何时采用普查、何时采用抽样调查,各有什么优缺点?

3.当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时,为了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可采用抽样调查.为了获得

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及课前的社会调查,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知道了根据

研究问题的实际需要来选择数据调查的方式,在同学们互相介绍讲解过程中,使大家学到了知

识.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1.习题6.2 知识技能 1、2

2.本班学生每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

- 5 -


更多推荐

学生,调查,普查,了解,问题,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