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6日发(作者:高考全国2卷数学试卷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趣”
一、运用谜语、故事组织教学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
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 教学,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第四册“小时、
分、秒、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
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书本四幅插图,编出
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
二、发挥图示、教具作用,重视直观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
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现行通用教材结合
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 明概念、性质、法
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
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同样多”的概念时,
先将两队小朋友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
画,从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样多”的概念。由于学生喜欢拔河比赛之类的
游戏竞赛活动,所以学习就感兴趣。在讲比多(少)应用题时,事先用白、黑纸
板各剪兔子纸型12个和7个。教学中运用教学绒板,进行贴示,在贴示中说明“白
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 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
概念,之后又要学生依据“同样多”“多多少”“少多少”来说明图示或自己动手摆图
形,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类应用题的有关
概念和解法,而且提高了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和爱好。
三、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
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
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 、剪一剪、学生积极
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作更能收到良好的效
果。
四、进行尝试练习,满足好奇心
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是很强的。教师就要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采取尝
试性练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第九
册“分数化成小数”时,先让学生用除法把4/3、7/25、1/3、7/22化成小数,然后
教师指出问题,什么样的最简分数能够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最简分数不能化
成有限小数?我们能不能进行除法计算,从中找出规律来呢?由于学生通过练
习,急于寻找规律,学习积极性就高涨,兴趣就大增,教师可就势引导学生观察
分数化成小数的几道算式,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分数化成有限小数 的规律。
五、巧妙设问,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
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
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时,还是进行新课
时,或是巩固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
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或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
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多麻烦,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要简便?当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
后,老师又提出2×3读作什么?它表示什么?3×4读作什么?表示什么,乘号前
面的数是什么数?乘号后面的数是什么数?结果叫什么?通过层层设问,就能有
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六、采取多种练习手段,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
习,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
在低中年级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
上来,如口算、笔算接力、组数对口令、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不仅保持
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作者单
位系贵州省大方县八堡乡堰塘小学)
更多推荐
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进行,教师,激发,形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