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8日发(作者:东湖高新初中数学试卷)
年级
课题
二年级 班型
找规律填数
普通 课次
上课时间
第9讲
月 日
1、使学生初步认识最简单的数列.
2、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出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教
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学
3、使学生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叙述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目
力.
标
4、在认识规律的同时,并能按规律填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5、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找规律,按规律填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规律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实施步骤
复习准备
1、按要求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10. (2)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3)五个五个地数,从5数到50. (4)十个十个地数,从10数到100.
2.在横线上填数.
(1)3连续加3,每次加得的和写在横线上.
(2)6连续加6,每次加得的和写在横线上.
(3)48连续减4,每次减得的差写在横线上.
故事导入:
师:今天动物园里召开运动会,有7只小兔参加了一百米赛跑,它们参加比赛的号码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可是教练员点名时,发现有两只小兔迟到了,这两只小兔子的号码各是多少呢?你们能猜出来吗?(此时学生十分兴奋,都想参与猜号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列的规律,学习按规律填数.
板书课题:找规律填数
说明
可以用分组比赛的方法来让学生抢答。
…
二、新授
1、教学例一
(1) 出示:1、2、3、4、5、( )、( )
师:像这样几个数按次序排列起来的,称它为数列. (请学生跟读“数列”)
一列数有(2)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顺序的排生: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队,我们把师:每相邻两个数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这样的队
生:前面的数加上1得后面的数.
师: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几?
生: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1.
师:刚才我们从整体和相邻的两数变化看,发现了这个数列的规律,我们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表达这个数列的规律: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边说边板书)
师:先听老师完整地说一遍,看哪位同学能学老师说一遍.(指名说规律)
师:谁知道迟到的两只小兔子的号码是多少呢?
生回答
(2-5小题教学提问)
1、师:每相邻两个数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师: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几?
…
完成练习1,集体订正。
2、教学例二
(1)过渡:刚才我们找到数的规律一下把这些数填好了,如果老师让小兔子换个队形,你们还知道他们怎么排队的吗?
(2) 出示:15、3、12、3、9、3、( )、( )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兔子们是怎么排队的? (请学生跟读“数列”)
(3) 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都是一个数和3,一个数和3 …
(4) 师:你们发现了他们相邻的两个数没有规律,那每相隔两个数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小
(5) 师:相隔两个数相差几?
(2、3小题教学提问)
1、师:每相隔两个数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师:相隔的两个数都相差几?
(师简单介绍兔子数列)
完成练习2,集体订正。
…
3、教学例三
过渡:小兔子看到大家这么聪明,还想来考考大家
出示例3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兔子们是怎么排队的? (请学生跟读“数列”)
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都是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师:你们发现了他们相邻的两个数没有规律,那每相隔两个数是怎样变化的?伍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数列”。
观察数列是在周末样变化,变大还是变小。变大就用加法,变小就用减法。
如果数列是在忽大忽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选择跳着看,将一个数列变成2个数列。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提示:如果相邻2个数不好判断,那3个数呐?
师:相隔3个数有什么关系?
生:前面2个数的和是第三个数
完成练习3,集体订正。
4、教学例四:
师: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找规律的方法,这次小兔子要加大难度了,你们怕吗?
出示例4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兔子们是怎么排队的? (请学生跟读“数列”)
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师:每相邻两个数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几?
师强调:当相邻2个数的变化比较大的时候,他们的规律往往不是加减,而是乘除。(除法还未学习,可以从后往前乘)
完成练习4,集体订正。
5、教学例五:
师:刚才这么多题都是小兔子考大家,这次要变成老师靠大家,你们准备好了吗?
出示例5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兔子们是怎么排队的? (请学生跟读“数列”)
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师:每相邻两个数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几?(放手让孩子自己找规律)
完成练习5,集体订正。
三、总结
师:找规律填数就要先从数列的已知数中找出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按规律填上合适的数.
作业
1、课堂作业:巩固练习3、4、5、6、7
2、家庭作业:巩固练习1、2
找规律填数
板书设计
数变大,用加法;
数变小,用减法
兔子数列
数变很大,用乘法;
数变很小,用除法
变化较大的时候发现相邻两个数之间差不好找的时候就找倍数关系。
反思小结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找规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115、1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让学生经历观察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会找到或设计循环规律。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循环规律。
教学难点:
自己设计循环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动物王国玩一玩,你们高兴吗?
1、伴着儿歌《保护小羊》出示小动物排列的图片(课件出示)
师:它们的排列是乱糟糟的吗?
生:不是,是有规律的。
师:请说出小动物们排列的规律。(复习前面学过的简单规律)
第一组:一只小兔、两只小狗、一只小兔、两只小狗、一只小兔、两只小狗……
第二组:两只小狗、两只小猪、两只小狗、两只小猪、两只小狗、两只小猪……
第三组:三只小猴、一只小狗、三只小猴、一只小狗、三只小猴、一只小狗……
2、师:现在小动物们要进行一场精彩的跑步比赛,你们想不想看看它们跑的过程?(课件出示小动物的四伦比赛过程,伴音《运动进行曲》)
第一轮:小猴、小兔、小狗、小猪
第二轮:小兔、小狗、小猪、小猴
第三轮:小狗、小猪、小猴、小兔
第四轮:小猪、小猴、小兔、小狗
师:小动物们跑的有规律吗?
生:有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学习找规律之前,先请复习一年级学习的找规律,让学生感觉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不陌生。带同学们到动物王国玩,课件出示小动物跑步比赛的画面,并随着动听的音乐出现,让学生感到好奇,从而愿意主动学习下面的知识,在课中也得到了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
二、合作探究,寻找规律
师:同学们请看小动物跑的画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小动物跑的画面,发现规律,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找到的规律,并汇报
生1:斜着看,每一斜行是同一种小动物。
生2:横着看,每一行的第一个小动物变成了下一行的最后一个,其余三个图形分别向前移动一个位置。
生3:竖着看,每一竖行的第一个小动物变成了下一竖行的最后一个,其余三个图形分别向上移动一个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说出第一个小动物变成下一行的最后一个,其余三个动物是整体向前移一个位置。
用课件演示移的过程,学生清楚的看到小动物们的变化规律,体会第一个动物变成下一行的最后一个,其余三个动物是整体向前移一个位置。
师:伴随课件演示,口述动物排列的规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精心设计学习内容,将本课的例题进行了更换,将地板图案和墙面图案换成小动物跑步比赛的画面,并且动画演示每一轮变化的规律。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观察每一次比赛有怎样的规律,让学生充分说自己找到的规律,启发学生找出不一样的规律,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学生越说越想说,兴趣高涨,整个学习过程是让学生不断地观察、思考、探索,既增强了推理分析能力,又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课件的运用能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小动物们排列的循环规律,第一个动物变成了下一组的最后一个,其余的三个整体向前移动一个位置。
三、巩固练习
1、 观察小动物们的家,请同学们找找小动物们家的墙面和地面有什么规律?
a、墙面的规律(三角形、正方形、圆、五角星的循环规律)
三角形、正方形、圆、五角星
正方形、圆、五角星、三角形
圆、五角星、三角形、正方形
师:第四组该怎样排列?
生:说前三组的排列规律,回答第四组的排列:
五角星、三角形、正方形、圆
师:第五组该怎样排列?
学生:又是第一组的排列法,它们是循环下去的。
b、地面的规律 (正方形的颜色:红、黄、绿、紫的循环规律)
让学生猜猜接下来怎么排列呢? 。
小结:在墙面和地面的每四组图形或颜色中,各有四种图形或颜色,而且每一行和每一列都有这四种图形,呈循环排列。
2、请小动物们吃水果
师:贴出三组有规律的水果图片
第一组:梨、苹果、香蕉、草莓
第二组:苹果、香蕉、草莓、梨
第三组:香蕉、草莓、梨、苹果
让学生摆出第四组
生:用学具在桌上摆,请同学到台上演示
3、摘智慧星
师:贴出三组有规律的图片。
第一组:红色星、白色星、蓝色星、黄色星
第二组:白色星、蓝色星、黄色星、红色星
第三组:蓝色星、黄色星、红色星、白色星
第四组:
生:谁最先摆出第四组,谁就最先获得一颗智慧星
4、完成小动物转圈的练习题
师:贴出前三组图形,让学生补充第四组图形。学习顺时针的循环规律。
5、游戏
生:按要求到台前做转圈的游戏。
〔设计意图〕本环节精心设计练习题,让学生找小动物们家地板图案和墙面图案的规律,巩固前面所学规律。以猜一猜、摆一摆、贴一贴等活动反复巩固循环规律这一知识,取代练习中单调图形排列规律,更加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变枯燥的数学学习为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一直保持着一种乐学的心理。
四、拓展思维,创新设计
1、 设计自己房间的窗帘
(发给学生一张正方开的纸和许多小的图片——各种花、水果、动物)
师:提出 要求:设计花边、与中间图案;要有今天所学的规律。
2、学生动手设计,将花、水果、动物选了摆成有规律的图案。
3、作品展示
生向同学生们介绍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总结
同学们,有规律的图画美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规律的事物,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把我们生活的环境打拌得更加美丽。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用好数学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六、板书设计
找 规 律
水果图片 图形图片 动物图片 设计的作品
〔设计意图〕
1、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热情。本节课以到动物王国去玩、动物跑步比赛、动物的家、请动物吃水果、动物转圈贯穿全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用亲切的话语引入学习内容,运用多媒体展示动物的出场顺序,唤起学生旧知的回忆,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2、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在课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学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的作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本节课我设计的各个环节都与生活密切相联。
4、转变学习方式,强调合作与交流。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找规律内容具有活动性和探究性,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趣味性,这样就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充分与同学展开交流活动,注意倾听同学讲的有无道理,从而得出结论。
更多推荐
规律,学生,动物,学习,发现,数学,生活,设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