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数学试卷81分)

估算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估算的开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估算时首先要解决的问

题。所以在本节课的开始,首先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估算与实际生活

息息相关,从而积极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在学习新课时,让学生以各种

方式讨论探究,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对估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估算,掌握乘

法运算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掌握估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乘法运算。

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PPT课件。

1课时

导案 学案

达标检

一、

景,

课。

1.小明的妈妈要买3本价1.同桌讨论:约带多少钱合

格为48元的书。你认为她带多适,得出:一本书大约50元,

少钱合适?

2.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的

问题,只需要估算出大概值不

需要准确值。这节课我们一起

来学习乘法的估算。

3本书大约150元,小明的妈妈

大约带150元就行。

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例

7。

1.读题,明确题意。

1.读题交流信息,明确要解1.找邻

决的问题,并列出算式:29×8。 居。

2.集体交流:用估算解决较

39

41 52

(1)从题中你了解哪些信好。

息? 方法一:因为29接近30

48 63 59

(2)讨论:怎么列式子? 这个整十数,所以我们把29看

17 22

2.根据题意估算这道题的

成30,用30×8=240,所以29×8

二、

知。

得数。你打算怎样估算呢?

最接近

大约等于240。通过估算得出了

20的数:

思考:能把29×8转化学过

29×8的结果,和250比较后发

( )

的口算乘法吗?

方法一:29×8大约等于

现250元钱购买门票够了。 最接近

方法二:把8看成

40的数:

240,“大约等于”写成数学符号10,10×29=290,所以29×8大约

( )

就是“≈”,这是约等号,读作“约得290,

等于”,所以29×8≈30×8=240

(元)

带250元不够。

最接近

50的数:

3.比较得出第一种方法误

( )

最接近

60的数:

方法二:29×8≈29×10=290, 差较小,算起来也比较容易,

板书:29×8≈30×8=240(元)是最佳方案。

29×8≈29×10=290

4.听老师的讲解,认识约等

( )

答案:

3.比较上面两种方法,哪种

号。

方法算出的得数最接近准确

5.学生讨论交流得出:把多22 39、41

值,解决问题最合适呢? 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

5

2、48 59

2.估一

估。

405×9≈

710×4≈

399×2≈

496×3≈

答案:3600

2800 800

1500

3.解决

问题。

(1)一辆玩

具小汽车97

元,买8辆

玩具小汽车

大约要多少

钱?

(2)一架玩

具飞机105

元,买4架

玩具飞机要

多少元钱?

答案:(1)

97×8≈800

(元)

(2)

4.估算时该用什么号连接

整百数,再进行估算。

呢?

总结:估算的得数不是准

确值,不能用“=”连接,应该用

“≈”连接,读作约等于。

5.小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

估算方法。

老师板书:把多位数看作

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

再进行估算。

105×4=420

(元)

三、

习。

四、

结,

伸。

五、

本节课是估算的开始,注重了两点:

六、

1.导入注重生活实际。

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导入时创设小明的妈妈买书需要带钱的

情境,让学生知道需要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

过程,体会到估算的实际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好估算的强烈愿望,树立学好

估算的自信心。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具体活动的材料和情境,让学生交流、比较、讨论多

解决问题(1)

板书:29×8≈30×8=240(元)

29×8≈29×10=290(元)

比较得出第一种方法误差较小,算起来也比较容易,是最佳方案。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

么收获?

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1.完成教材第70页“做一

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疑惑的问

做”。

2.完成教材第73页第1题。

题。

教学过

程中老师的

疑问:

种计算方法。在探索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简单地接受现成的

数学知识,而是通过多看、多听、多交流,使其知道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选取

最佳估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点评与总结:


更多推荐

估算,学生,方法,学习,生活,体会,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