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日发(作者:2022江苏初中数学试卷)

八上数学伴你学答案北师大版202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页例1和第5页例2,完成第5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及练习二的习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成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前面我们自学了百分数的一些应用领域,像是排序发芽率,出勤率,成活率,除了排序储蓄的利息等。今天我们去自学“成数”,板书课题;成数

成数常常用来说明农业的收成,比如说今年的小麦比去上增产二成,苹果比去上减产一成,这“二成”和“一成”是用来说明收成情况的。

表明并板书;“一成”就是十分之一,重写成百分数就是10%;“二成”就是十分之二,重写成百分数就是20%。

小麦比去年增产二成,也就是小麦比去年增产十分之二,即百分之二十。下面让学生回答:

“苹果比去年减产一成,则表示什么意思?”(则表示苹果比去年减产十分之一,即为百分之十。)

“油菜去年比前年增产三成,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油菜去年比前年增产十分之三,即百分之三十。)

二、新课

1.教学例1。

出来示例1,使学生读题。回答:

“去年比前年多收了二成五,表示什么意思?”(多收了二成五,表示多收了25%。)

“怎样排序?根据什么?”学生口述。

教师板书算式:41.6十41.6×25%或者41.6×(1十25%)

2.教学基准2。

教师:你们在商店有没有看到过某某商品打几折出售?比如“运动服打八折出售”,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提问:

“衬衫踢六折出售就是什么意思?”(衬衫按原价的60%出售。)?“书包踢七五折出售就是什么意思?”(书包按原价的75%出售。)

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然后每个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使学生说道算式并表明根据。

教师板书算式:—×90%或者×(1—90%)

三、课堂练习

1.做第5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先使学生自己搞,略过后使学生说一说:

“是怎样做的?根据是什么?”“还有别的做法吗?”

教师:根据题意可以窥见,一个水壶的85%就是25.5元,所以这道题可以用方程

解,也可以直接用除法做。

用方程解,设立:这个水壶的原价就是2元。

85%×x=25.5

x=30

直接用除法做,25.5÷85%=30(元)。

2.搞练二的第1、2、5题。

指定学生每人口答一小题,其它学生核对。

3.搞练二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一起订正。订正时可以提问:“减产三成是什么意思?”

“去年交的萝卜就是前年的百分之几?”(1—30%=70%。)

“怎样列式解答?”学生口述。

教师板书算式:15×(1—30%)或者15—15×30%。

4.做完上面的练习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练习二的第7题。

使学生单一制搞,更正时可以使学生说一说就是怎样想要的。

教师:因为张大伯的千克青菜是分两部分卖出的,其中是按每千克2.40元卖出的,剩下的是打八折卖出的。所以可以先求千克的卖了多少钱,再求剩下的卖了多少钱,最后再把两次卖的钱加起来,就是这些青菜一共卖了多少钱。

算式就是:2.40××十2.40××(1一)×80%

四、作业

练二的第3题和第6题。

教学目标:

1.并使学生学会在具体内容情境中积极探索确认边线的方法,懂能用数对则表示物体的边线。

2.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并使学生体会确认边线的多样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能用数对则表示物体的边线。

教学难点:

能用数对则表示物体的边线,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

投影仪、本班学生座位图

教学过程:

一、备考旧知,初步认知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能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吗?

学生了解边线的方式可能将存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去叙述。使学生先说道说道

2、我们全班有48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3、学生各抒己见,探讨ULV“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去定义。

二、新知探究

1、教学基准1(出具本班学生座位图)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位置吗?

学生对照座位图初步认知,讲出自己的边线。个别汇报,集体更正。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读法:-同学的边线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则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够写下自己所在的边线吗?(学生把自己的边线写下在练习本上,王莎莎提问)

2、小结例1:

(1)确认一个同学的边线,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比较(2,3)与(3,2)的不同。

{在比较中辨认出不同之处,从而增进学生对数对的更深介绍。}

3、练习:

(1)教师读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下他的精确边线。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电影院里的座位、地球仪上的经纬度、我国古代中国围棋等。)

{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当堂评定

教师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评比纠错。

{努力做到兵弱兵、兵练兵。}

四、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研习了哪些内容?你真的自己掌控的情况如何?除了什么稀奇古怪的?

{让学生说出,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更多推荐

学生,边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