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6日发(作者:直接打数学试卷的软件)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中江县万福镇中心学校 中江 618106)
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掌握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使客观世界能动地服务于人类,人类才能
得以向前发展。观察生活有多种方式,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是其中的一种。如看到一块麦
田,学生会去思考如何测量计算出它的面积,推算出它的产量;出去郊游,会科学合理地安
排路线,计划时间;上街买菜,会预先计算出需要多少钱;看到一块不规则的石块,会思考
如何计算出它的体积等等。数学学习中,观察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活动,是数学发展的重要
手段,研究任何数学问题,都要从观察数学对象开始。数学上的发现都起始于观察,教师应
培养学生主动地观察生活,科学地认识生活的能力。因为:
首先,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有利于数学教材内容的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是从现
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就会把知识学得活,记得牢。
如教师在教学圆周率及圆的周长公式时,可让学生在课前量出5分币、笔筒、茶杯等的直径
和周长,并统计好数据,让学生独立分析每个物体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课堂教学时教师引
导学生计算出各个物体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从而轻松地得出圆周率和周长公式。再比如
学生在生活中多测量和估算物体的长度,就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巩固和灵活运用。
其次,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生活是美好的,对美的事物的
感受,可以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生活中处处是知识,对生活的刻意留心,可以丰富学生
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如小学生自己统计一次成绩,并分别用分数、百分数、比例进行
分析,就会进一步理解分数、百分数、比例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使知识成为一个网络,使学
生的思维灵活。再比如学习了比例尺,学生试着画出教室的平面图,这是测量、计算、绘图
各种能力的综合作用。学生随时把身边的现象和数学联系起来,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拓展
学生的思维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是比较理性的
知识,如果不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如果让学生多从生活中学习数
学,使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知识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就会使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如让学生自制圆柱体笔筒,使学生既理解圆柱体面的组成,面与半径、
高的关系以及体积的概念,又体会到知识丰富生活的乐趣。另外,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家人买
卖付钱,计算存款利息等,都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有利于培养适合21世纪的开拓者、创新型人才。只
有热爱生活,留心生活,科学地认识生活中的现象,才能创造出更美的生活。而让学生用数
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
乐于创造的好习惯,而不是只会接受知识,生搬硬套的书呆子。
数学教师教学不仅要交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用数学眼
光观察生活的好习惯,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主动观察的能力呢?
第一、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一门自然学科,数学知识广泛的
运用到了现实生活中。在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
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平常,应多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如郊游、参观、社会调查等,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数学就在身边。
第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如在教学数学公
式时,教师要在课前或课堂上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
程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再如测量长度、度量角等,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
让学生动手动脑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又如学习了物体表面积,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
一下本班教室的内粉面积等。在解题时,鼓励学生变换角度思考,得出多种解法,养成独立
思考的好习惯。
第三,教师要提出要求,让学生有所指向地观察生活。学习了元、角、分后,让学生扮演售
货员进行商品交易。教师可在每张座位上都布置一个简易商品店,标上“一只书包88元,一
只文具盒18元7角,一块橡皮7角……”。并且每人手中都有一份换好的零钱,让同桌两位轮
流扮演营业员和顾客,买你最想买的一件商品。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兴趣高涨。在
学生对钱数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师问:“老师给你40元钱,谁能告诉老师最多可以买哪几样
商品?”学生的想象得到了激发,定会争先恐后地想为教师出谋划策。在教学三角形认识之前,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三角形的,思考为什么做成三角形;学习了统计图后,让学生
到工厂、商店了解生产销售情况,制成统计图表。
第四、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做到自觉地认识生活。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怀疑是创
造的前提。鼓励学生对生活现象多问问什么,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创造的热情,如
当学生提出“银行”的存款利息为什么用百分数表示时,通过思考,就会充分理解百分数的优
越性。又如“为什么自来水会流到很高的楼层,而江河里的水却只能往低处流”等,对现实世
界的不完全认识会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热情。
第五、实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时,可以拿几幅挂历出来,让每个学
生找一找,一年有多少月,每个月的天数是一样吗?哪几月是31天?哪几月是30天?每年
的二月是一样吗?又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校需多
少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游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如此切身动手操作和
切身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所在,这对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数学、
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
径。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是提升学生数学兴趣,提高数学素质,培养数学能力的必要
措施之一,需要教师从小培养,不断地培养。
更多推荐
学生,生活,数学,观察,知识,学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