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小升初数学试卷教材推荐)

《韩非子》中有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

宋国有个农夫在地里干活,忽然一只飞奔而来的兔子撞在他身旁的一个大树桩上死掉

了,农夫得到了一只兔子。从此,这位农夫不愿再种地了,天天到那个大树桩旁等候前来跳

死的兔子。但是等来等去再也一无所获,弄得田地荒芜,生活贫困。家人理怨他,郁居嘲笑

他。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守株待兔”这一成语,比喻那些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的办法;或者死守狭隘经验,不知道审时度势,不会变通的行为。

也许有人会认为:农夫的失误,完全错在“守株”。其实,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守株”,

而在于农夫没有掌握兔子运动路线的轨迹。如果那个树桩坐落在一切兔子出人的必经之路

上,则守株待兔仍然是可能时有所获的。许多猎人在深山老林挖掘陷阱来捕捉野兽,渔夫在

河汉港道中张设网署来截获游鱼,就其形式来说,与守株待兔并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只是,

猎人和渔夫掌握了野兽或游鱼运动的规律,控制了它们必经的路线,因而会时有收获。

推而广之,在战争中,在商业中,人们也常常运用守株待免的策略。(三国演义)中描

写赤壁之战的时候,战斗刚刚打响,诸葛亮就已算定,曹操兵败之后必定要从华容小道逃走,

便派大将关羽预先到那里埋伏,守株待兔。果然不出诸葛所料,曹操的败兵正是从那里经过。

曹操本已成为瓮中之鳌,遗憾的是,关羽因为个人恩怨,讲究“义气”,把曹操放走了,有

负诸葛的重托。若干年后,还是这个关羽,在与东昊的战争中,失守荆州,败走麦城。东昊

的大将潘璋在估计关羽逃跑的必经之路上设下了绊马索,守株待兔,静候关羽的到来。关羽

果然在这里被绊下马来,成了东吴军的俘虏,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在商业中,做期货生意,炒长线股票,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守株待兔的行为。

人们常说,办事要适当“超前”。“超前”必须掌握两个原则:第一,“超前”运动的方

向必须与事物未来发展的路线相吻合;第二,要在某些适宜的地方守株待兔。否则,一味超

前,永远脱离实际,也就和一味滞后一样,永远落后于实际,都会始终一事无成。

让我们通过一个数学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大师达·芬奇不仅绘画艺术造诣极深,而且广泛涉足科学

研究。他用艺术家的目光去观察、接近自然,用科学家孜孜不倦的精神去探索和研究自然的

秘密。他也精通数学,曾经提出一个有趣的“饿狼扑兔”问题,颇能说明守株待兔的道理。

达·芬奇的饿狼扑兔问题是这样的:

c点是一个兔子洞,一只兔子正在洞口南面60米的地方O点觅食,一只饿狼正在兔子

正东方向100米处的A点游荡。兔子猛然回首碰见了饿狼那贪婪而凶残的目光,预感大祸

即将临头,连忙拔腿就跑,直向自己的洞穴逃去。饿狼怎肯放弃这即将到口的美食呢?便以

两倍于兔子的速度,“死死盯住兔子”追去。试问这只兔子能否逃脱厄运?

这个例子说明,如果掌握了对手运动的规律,有时穷追不舍,还不如守株待兔更为明智

哩!

最后,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狂奔的野兽掉进了陷阱,逃跑的将军碰上了绊马索,因为

陷阱和绊马索隐蔽在暗处,他们看不见,这还说得过去。至于偌大的树桩长在路旁,兔子是

那么机灵的动物,怎么会看不见而碰死在上面呢?

原来,同一图像的准确位置在人(当然也包括动物)的左右两眼看来是不完全一样的,

只有在两眼视野重益的范围内看到的物体位置才是真正准确的。

请你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取两支新削尖的铅笔,左右两手各执一支,然后闭上一只眼睛,

让两支笔的笔尖从远到近,对准靠拢。这时你会发现,不管你怎样集中注意力,两支笔尖总

是交错而过!但是,当你把双眼都睁开时,一下就把两支笔尖对准了。

人的两眼长在前方,每只眼的视野约为166度右,但两眼重益的视野却有124度左右。

在这一范围内的物体,人都能准确判断其位置。但兔子的两眼是长在头上的,每只眼的视野

为179度,,虽说可以看到周围的任何东西,但它两眼的重盈的视野只有19度,前方10度,

后方9度。因此兔子的双眼,只能在很狭小的范围内,才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位置。并且,

兔子虽然能敏锐地观察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但对鼻子底下的东西却什么也看不见,是一

个盲区。在被追赶的惊慌失措之中,偶尔触桩而死也是情理中的事情!


更多推荐

兔子,掌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