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日发(作者:2017高考统计数学试卷)

高二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5篇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1

一、随机事件

主要掌握好(三四五)

(1)事件的三种运算:并(和)、交(积)、差;注意差A-B可以表示成A与B的逆的积。

(2)四种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德莫根律。

(3)事件的五种关系:包含、相等、互斥(互不相容)、对立、相互独立。

二、概率定义

(1)统计定义:频率稳定在一个数附近,这个数称为事件的概率;(2)古典定义:要求样本空间只有有限个基本事件,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事件A所含基本事件个数与样本空间所含基本事件个数的比称为事件的古典概率;

(3)几何概率:样本空间中的元素有无穷多个,每个元素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可以将样本空间看成一个几何图形,事件A看成这个图形的子集,它的概率通过子集图形的大小与样本空间图形的大小的比来计算;

(4)公理化定义:满足三条公理的任何从样本空间的子集集合到[0,1]的映射。

三、概率性质与公式

(1)加法公式:P(A+B)=p(A)+P(B)-P(AB),特别地,如果A与B互不相容,则P(A+B)=P(A)+P(B);

(2)差:P(A-B)=P(A)-P(AB),特别地,如果B包含于A,则P(A-B)=P(A)-P(B);

(3)乘法公式:P(AB)=P(A)P(B|A)或P(AB)=P(A|B)P(B),特别地,如果A与B相互独立,则P(AB)=P(A)P(B);

(4)全概率公式:P(B)=∑P(Ai)P(B|Ai).它是由因求果,

贝叶斯公式:P(Aj|B)=P(Aj)P(B|Aj)/∑P(Ai)P(B|Ai).它是由果索因;

如果一个事件B可以在多种情形(原因)A1,A2,....,An下发生,则用全概率公式求B发生的概率;如果事件B已经发生,要求它是由Aj引起的概率,则用贝叶斯公式.

(5)二项概率公式:Pn(k)=C(n,k)p^k(1-p)^(n-k),k=0,1,2,....,n.当一个问题可以看成n重贝努力试验(三个条件:n次重复,每次只有A与A的逆可能发生,各次试验结果相互独立)时,要考虑二项概率公式.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为斜高,l为母线)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V=;S=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3

1、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x-a)^2+(y-b)^2=r^2

(1)标准方程,圆心(a,b),半径为r;

(2)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①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②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4

分层抽样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两种方法

1.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

2.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将各层中的元素按分层的顺序整齐排列,最后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2.分层抽样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总体中的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所有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

分层标准

(1)以调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

(2)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以那些有明显分层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分层的比例问题

(1)按比例分层抽样:根据各种类型或层次中的单位数目占总体单位数目的比重来抽取子样本的方法。

(2)不按比例分层抽样:有的层次在总体中的比重太小,其样本量就会非常少,此时采用该方法,主要是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子总体进行专门研究或进行相互比较。如果要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时,则

需要先对各层的数据资料进行加权处理,调整样本中各层的比例,使数据恢复到总体中各层实际的比例结构。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5

数列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1)

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或Sn=n(a1+an)/2(2)

以上n均属于正整数。

解释说明:

从(1)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函数(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2)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

在等差数列中,等差中项:一般设为Ar,Am+An=2Ar,所以Ar为Am,An的等差中项,且为数列的平均数。

且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推论公式:

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若m,n,p,q∈N,且m+n=p+q,则有am+an=ap+aq,Sm-1=(2n-1)an,S2n+1=(2n+1)an+1,Sk,S2k-Sk,S3k-S2k,…,Snk-S(n-1)k…或等差数列,等等。

基本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2和÷项数-末项

末项=2和÷项数-首项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_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归纳

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地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地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在F2代中: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回归课本最重要

经过对一部分的同学做试卷分析,发现很多的人觉得生物的题出得很难,但实际上他们错的题更多的是最基础的内容,长时间没有回顾学过的内容,很多人已经忘了一些很基础的知识,有谁还能准确地说出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还有谁能记得有氧呼吸的三个步骤?或者伴性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区别?如果不能的话,孩子们,回归课本吧!先将基础知识梳理清楚再说!

多想几个为什么

生物的考察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要理解透彻基础知识外,还要多想想为什么是这样。比如说为什么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水分、温度等,它们是怎么影响光合作用的。

错题整理,归类解决

自己分析或找有经验的老师帮助分析为什么会错,如果是基础知识的不扎实,那么拿起课本再好好看一遍,强化一下,下次争取不要犯同类错误,如果是知识点间的联系不明了,那么就好好想想知识的内在联系。一个人只有不断的消灭自己的薄弱之处,才会更快的进步。

调整好心态

世界上所谓的天才实际上是勤奋的人走了一条正确的路而已,永远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能达到100分,那么你

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如果你真的认为自己能通过努力达到这个目标,那么你很有可能达到90分甚至更高的分数。如果曾经跌倒了,跌得很痛,没关系,我们可以利用跌倒的机会反思一下自己的路走得是否正确,能否换个更有效的方法,然后整理好行囊,用更快的步伐去追赶前行者的脚步。

猜你感兴趣:

1.生物必修二总结提纲

2.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

3.必修2生物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4.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重点

5.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6.生物必修2重要知识点复习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5篇分享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1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本文选自《朝花夕拾》。《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短篇小说。

2.《爸爸的花儿落了净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是台湾(地名)作家林海音。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4.《观舞记》的作者是冰心,选自《冰心全集》。

5.《最后一课分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爱国思想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普法战争。

6.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称谓),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现代诗人(称谓)臧克家。

7.《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人名),他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8.《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出色诗篇,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的一朵奇葩。《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9.《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朝代)文学家、史学家(称谓)。

10.《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朝代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11.《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人。《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选编的一部笔记体小说,以叙写故事为中心。

12.《夸父逐日》是一篇神话故事(体裁),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两小儿辩日》是一则寓言。寓言是以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喻、讽刺的文学作品。

13.《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是我国的文学家。《聊斋志异》是我国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共有491篇。“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2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率: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2、以: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3、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为)

4、固:固不在战矣(当然)

5、举:举以予人(拿)

6、然则: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如此,那么)

7、判: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确定,断定)

8、固:至于,理固宜然(本来)

9、得:此言得之(对)

10、迁:终继五国迁灭(改变)

11、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

12、既: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已经)

13、以、为、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用,作为,招致)

14、再: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15、洎、以:洎牧以谗诛(及,等到;因为)

16、诚: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

17、向使: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如)

18、数、理: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天数,命运19、为、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被)

20、苟、从: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如果,跟随二、通假字

1、暴霜露(通曝)

2、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3、当与秦相较(通倘,如果)

三、一词多义

1、非: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

②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不对)

③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没)

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

2、或:

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

)

3、得: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

②此得之(正确)

③诚不得已(办法)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必须,应该)

4、相:

①当与秦相较(指对方)

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指对方)

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国)

5、势:

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气势)

②其势弱于秦(形势)

③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态势)

四、词类活用

1、事:以地事秦(名作动,侍奉)

2、义:义不赂秦(名作动,行正义)

3、事、礼: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作动,侍奉;礼遇)

4、日、月:日削月割(名作状,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5、却:李牧连却之(动词使动,使退却)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其实:①古义:他实际上。

②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祖父:①古义:祖辈父辈。

②今义:爷爷。

3、至于:①古义:以致,以至于。

②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4、智力:①古义:智谋,力量。

②今义:指人理解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可以:①古义:可以凭借。

②今义:表示可能、能够或许可。

6、故事:①古义:旧事,前例。

②今义:用来讲述的真实或虚构的事。

六、句式

1、举(之)以予人(省略句)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3、赵尝五战于秦(介宾结构后置)

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

七、难句翻译

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译:六国彼此都灭亡,全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

2、不赂者以赂者丧。

译: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译:送给他越多,侵犯他们就越厉害。

4、至于,理固宜然。

译:以致六国终于灭亡,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

5、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译: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作为计策,才招致祸患。

6、洎牧以谗诛。

译: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

7、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译: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

8、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译:但被秦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

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呀!、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3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国(通\"耐\",能)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2.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

3.一词多义

(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

(2)使动用法。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

二、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3)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倒装句

(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四、重点语句翻译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再说水的聚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在庭堂的低洼处倒杯水,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2、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借着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4

1、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2、长篇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作品的主题也没有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俗坠。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在中国,《红楼梦》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林黛玉进贾府》是全书的序幕之一,通过一个从未到过贾府的人物——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一个庞大的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栩栩如生。林黛玉的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生性敏感、言行谨慎等,王熙凤的泼辣、精明能干、刁钻狡黠、善于逢迎等,贾宝玉的英俊多情、任性率真和敢于反叛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3、《祝福》围绕鲁四老爷家的几次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位纯朴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一生勤劳善良,对生活要求极低,到头来却挣不到鲁迅所说的一个“做稳了”的“奴隶”的资格,只能悲惨的死去。深刻的揭露“四权”(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中国妇女的迫害,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

4、《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后期的代表作,1954年凭借此作“精通于叙事艺术”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通过主人公桑地亚哥与鲨鱼的顽强搏斗的描写,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凭借着勇敢坚毅、自信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文章赞美和讴歌了不服输的硬汉子精神。

5、科普说明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以传授一般科学知识为目的,要求有很强的科学性,严格遵循科学的原理,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一种是科学小品,多用文艺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原理,在表达上经常凭借生动的比喻、有趣的联想,在讲清科学道理的同时,还能使读者得到某种感情上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科普说明文的三个特点为:知识性、趣味性和通俗性。《动物游戏之谜》是一篇综述性的科技小论文,多为客观性的描述;《宇宙的边疆》是一篇解说词,以“我们探索宇宙的旅程”贯串全文,详细介绍了宇宙的组成情况,有议论也有情感抒发,像与朋友促膝谈心,亲切自然;《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一篇自传性质的文章,讲述了自己童年的两件与科学接触的趣事。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5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注音

庇祐(bì)玷辱(diàn)央浼(měi)酒馔(zhuàn)尴尬(gāngà)絮烦(xùfán)仓廒(áo)赍发(jī)恁(nan)掇(duō)搠(shu?)剜(wān)

◆古今异义

(1)少刻便知。古义:一会儿。今义:此词已消亡。

(2)只顾将来。古义:拿。今义:将要。

(3)不见消耗。古义:消息。今义:因使用或受损而渐渐减少。

(4)好歹结果他性命。古义:结束,了结。今义:长出果实或事物发展到最后状态。

(5)这两人来得不尴尬。古义:鬼鬼祟祟,不正派。今义: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6)这个差使又好似天王堂。古义:胜过。今义:好像。

(7)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古义:冒犯;制造。今义:讨厌;惹事。

(8)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古义:只要。今义:转折连词。

(9)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古义:时时;给。今义:此词已消亡;和。◆文化常识

施耐庵,中国元末明初作家。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是我国文学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

2.装在套子里的人

◆注音

规矩(ju)祈祷(qídǎo)谗言(chán)怂恿(sǒngyǒng)

讥诮(jīqiào)周济(jì)陶冶(táoyě)辖制(xiá)

难堪(nánkān)漆黑(qī)

◆文化常识

契诃夫,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

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1904年6月,契诃夫因肺炎病情恶化,前往德国的温泉疗养地黑森林的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逝世。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短篇小说有《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3、边城

◆注音

蘸水(zhàn)悖时(bai)氽水(tǔn)泅水(qiú)踹水(chuài)喧阗(tián)蚱蜢(zhàměng)泱泱(yāng)角隅(yú)睥睨(pìnì)

歇憩(qì)眺望(tiào)傩神(nu?)棕榈(zōnglǘ)汆(cuān汆汤)◆文化常识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汉族,但有部分苗族血统。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重要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关于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重要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词语盘点

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

争先恐后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横七竖八欲出又止多灾多难随心所欲不折不扣枯枝烂叶异想天开

机毁人亡轻而易举

ABAC不折不扣多灾多难多姿多彩人山人海

ABCC气喘吁吁红尘滚滚人才济济生机勃勃

有两个数字的成语:横七竖八三心二意一心一意一清二楚

颠三倒四乱七八糟不三不四七上八下十全十美

不×不×:不折不扣不知不觉不伦不类不见不散不依不饶

二、多音字

xū(气喘吁吁)īn(不禁)zhē(折腾)&iul;(模仿)

吁禁折zhé(折断)模

ù(呼吁)ìn(禁止)shé(枝折花落)ú(模样)

三、形近字

幼(幼小)企(企图)愚(愚蠢)返(返回)鸥(海鸥)彻(彻底)

幻(幻想)止(停止)遇(遇见)反(反正)欧(欧洲)砌(砌墙)

捕(捕捉)蚊(蚊子)避(躲避)锐(锐利)揭(揭开)荧(荧光)

铺(铺路)纹(花纹)辟(开辟)悦(悦耳)喝(喝水)莹(晶莹)

四、近义词

侦察—察看焦急—着急震惊—吃惊颓丧—颓废灾难—灾患保持—维持

媲美—比美繁衍—繁殖忧患—祸患沉积—堆积频繁—屡次迅速—快速

反复—多次模仿—仿照启示—启发改观—改变统统—全部宽敞—宽广

轻而易举—易如反掌踌躇不前—犹豫不前

五、反义词

紧张—轻松明白—模糊伤害—保护颓丧—振作宽敞—狭窄

害虫—益虫自然—人工肥沃—贫瘠凶猛—温和破坏—保护

1、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2、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5、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6、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七、课文内容

1、《自然之道》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向导,结队到南太平洋旅游,观察幼龟是怎么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不顾向导的劝阻,拯救了一个侦察兵幼龟,安全地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这样错误的信息,就从巢中鱼贯而出

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3、《蝙蝠和雷达》科普知识,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蝙蝠的嘴是雷达的天线,蝙蝠的耳朵是雷达的荧光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是雷达的无线电波。

4、《大自然的启示》科普小短文,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人类的老师》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八、阅读理解:

1、《自然之道》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2、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言下之意是说,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幼龟防备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

3、“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极不情愿”说明向导对同伴们善良的呼喊予以理解但又感到无可奈何。

4、我们干了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说明同伴们后悔的心情。

5、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悲叹”突出了向导伤心难过的心情。

6、《黄河石怎样变化的》课文通过描写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由好变坏得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告诉我们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7、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句话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8、可是一查黄河最近2000年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表现“这里含有贬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拟人

9、黄河变化的原因:一、气温转寒,暴雨集中。二、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10、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保护森林资源,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11、《蝙蝠和雷达》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设问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2、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终于”一词说明了结论不是轻易得出来的,而是经过反复试验,反复研究得出来的。

13、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蝙蝠的嘴=雷达的天线、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蝙蝠的耳朵=雷达的荧光屏。

14、《大自然的启示》“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平衡。”—--这是全文的中心句,揭示了大自然万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更多推荐

古义,性状,作者,总体,知识点,事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