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4日发(作者:数学试卷不及格咋办呢图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模板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部分中,通常会考查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过

程设计,有时只要求考生设计导入环节、新授环节并说明理由。下列是常考内容的作答模板,

供考生参考。

题型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初步认识( )的含义,理解( )的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能够运用( )的方法进行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 )思维以及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发展对数

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题型二: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图片/音频/动画)实物模像直观让学生对情境产生

思考。

学生活动:在刚才展示的情境里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活动:在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中找出本节课主要探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生活,通过具体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课题。

第二步:讲授新课。

环节一:初步感知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目标问题,并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讨论结束

后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评价或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学生活动:根据目标问题经过讨论探究得出结论。

环节二:自主探究

教师活动:教师再次抛出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并组织学生思考或自主探究后回答

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或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环节三:总结应用

教师活动:教师简单梳理本节课得出的主要结论,将问题进行变式,引导学生利用本节

课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 )的能力,让学生经历( )的思维活动,得出( ),加深

对( )的理解。

第三步:巩固练习。

教师通过多媒体、板书、口述等形式展示有关本课知识点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

题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作答,可以找学生代表在黑板上进行板演,完成后教师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对所学( )多层次的练习,巩固( )的知识/运算方法。

第四步:课堂小结。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畅谈本节课的收获,针对学生的回答,采

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并总结。

设计意图:对所学( )知识进行总结,将知识系统化,提出应注意的知识点,使学生

进一步感受( )的意义。

第五步:作业布置。

学生完成课后剩余练习题或者教师自主设计一道能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的生活实际

问题。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再巩固、再认识。

二、真题演练

【例1】(数学与科学)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依据课标,简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

(2)指导中年级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例1】(1)小学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

一、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二、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三、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四、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六、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

七、教学中应当注意几个关系:① “预设”和“生成”的关系;②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

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③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④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

多样化的关系。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两点之间距离的概念,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探究三角形三边之间

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过程与方法:根据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解释生活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中感觉和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找到其中的乐趣。

(3)教学过程:

环节一 创设情境,得出猜想

一、多媒体展示:

师:小明上学有几条路可以走?

生:学生看图回答,有三条路可以走:小明家——邮局——学校;小明家——学校;小

明家——商店——学校;

师:你认为哪条最近?

生:小明家——学校的路线最短

师:给出结论:两点间所有的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二、请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个地方,近似一个什么图形?

三、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猜想:小明家直接到学校的这条路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而从小明

家到邮局再到学校的这条路线是三角形两条边的和,从小明家到商店再到学校这条路线也是

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因此是否有:三角形任意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比第三边大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出认识的生活情景,很自然的引

入课题,容易产生亲近感。但后来的知识障碍让学生感到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必须用一种新的知识来解决,从而激发求知欲望,为下一步的探索新知做好铺垫。

环节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动手操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准备好的四根小棒(长度分别为

3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和一张表格,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更多推荐

学生,教师,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