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鹿邑中考数学试卷答案详解)

《小数加减法(例2)》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3页例2及做一做。

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计算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例2教学数位

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通过小精灵的提问“百分位上如何减?”促进学

生的思考和交流,突出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最后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

进行反思,将计算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思考,并归纳和概括出笔算

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

(二)核心能力

通过尝试计算、交流讨论、概括归纳的过程,总结出笔算小数加减法的一般

方法,培养归纳概括能力,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归纳出笔算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

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应用意

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学习重点

归纳概括出笔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会正确计算。

(五)学习难点

被减数小数位数比减数少的减法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计算并对比下面两组题,你有什么想法?

8千克+5千克=( )千克

8吨+5千克=( )千克

3个0.1-2个0.1=( )

3个0.1-2个0.01=( )

(二)课堂设计

1. 复习导入

(1)口算。

0.5+0.3 4.8-2.6 3.5+1.5 0.18-0.12

(2)列竖式计算

3.87+4.68 11.62-0.97

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交流课前作业。

为什么8吨加5千克时,8和5不能直接相加呢?为什么3个0.1减2个0.01

时,不能直接相减呢?怎么解决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熟悉计算方法,同时在交流课前作业的活动中,产

生矛盾冲突,提出新的问题,唤起相关知识经验,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2. 学习例2。(数位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1)小数加法

①直接出示例题(1)。

②观察算式,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③估一估,大约花了多少钱?

④实际花了多少呢?学生尝试计算。

⑤师生交流

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不把末位对齐?(5表示5分,3表示3角,

不能直接相加)应该把小数点对齐,这样才能保证元加元,角加角,分加分,相

同的计数单位上的数进行加减。

⑥强调:无论数位相同还是不同,列竖式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这样就保

证了相同数位对齐。然后再从低位算起。

⑦及时练习:

12+0.5 12.56+5.8 113.04+7.8

(2)小数减法:

①直接出示例题(2)。

②学生尝试解决。

③师生交流

提出问题:列竖式时注意什么?百分位上怎样减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

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把8.3写成8.30,百分位上0减5不够,向十分位上借1

变成10个百分之一,10个百分之一减去5个百分之一等于5个百分之一,所以

百分位上写5……

④及时巩固:

27-0.8 0.3-0.018 16.23-1.3

⑤小组合作,互相批改

⑥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在学生尝试计算的基础上,提出关键性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引

发学生讨论,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点对齐”

的必要性,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3)回顾反思,归纳方法

回顾刚才的学习和练习过程,请大家讨论一下: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笔算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小

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然后按照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

数部分末尾有“0”的,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将“0”去掉,使书写简洁。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加减的笔算方法,但只

是浅层次的,通过组织讨论,鼓励自由表达,把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思考,

归纳抽象出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进一步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巩固练习。

(1)口算

0.5+0.3 0.5+0.03 0.5+3 0.5+30

2.7-0.7 7- 0.7 2.70-2.1 2.71-2.1

(2)计算并且验算。

32.8+0.92 50-0.78 135.20-45.8

(3)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更多推荐

小数,计算,学生,加减法,学习,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