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9日发(作者:益阳中考数学试卷割麦子)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
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数
学、用数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难点: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
一、渗透文化,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这几天老师在读一本书,名字《孙子算经》,这本书是我们古人在1500
年前写的,里面记载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其中有一道题非常有趣,老师想和同学们一
起探讨一下。书中是这样记载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
各几何?”翻译成现代的话是什么呢?
生: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子,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一共有94只脚,问鸡
和兔各有几只?
师:翻译得非常准确。其实这就是有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探
究“鸡兔同笼”问题。
设计意图:渗透古代数学思想,适时适地进行思想教育,创设课堂数学文化氛围。
二、 化繁为简,探究方法
师:同学们,一只鸡有几个头,几只脚?那兔子呢?
生:一只鸡有一个头,两只脚。一只兔有一个头,四只脚。
师:同学们来看,这是我们生活中的鸡和兔的形象(课件出示鸡和兔的卡通形象),那
么我们数学上的鸡和兔长什么样呢?因为在鸡兔同笼问题中,我们只研究鸡和兔的头和脚,
不关心其他,因此我们只要画出鸡和兔的头和脚就可以了。我们用圆来表示头,竖线表示
脚,这就是我们数学中鸡和兔的样子了。(课件出示鸡和兔的数学画法)
2
更多推荐
问题,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学生,鸡兔同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