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2日发(作者:河南省数学试卷2021)
物理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是在1983年成立的原华中理工大学物理系的基础上逐渐发展、
演变而来。经过近三十年广大教职工发扬“探物穷理创新,自信自强争先”的精神,埋头苦
干,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具有多个有突出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
物理学院系之一。多年来,为国家培养输送应用物理专业本科生1280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
520余人,并接受了世界多个国家的留学研究生。目前在读的本科生有近600多人,博士和
硕士研究生300余人。
物理学院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权
(其中含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光学、精密测量物理、材料
物理与化学七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该学科获评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
物理学院下设“理论物理中心”、“凝聚态与材料物理中心”、“光学中心”、“引力
中心”、“等离子体物理中心”、“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及“大学物理中心”、“物理实验
中心”和“物理专业教学中心”。建有科技部“引力与固体潮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引力与量子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基本物理量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力导
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引力实验与理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并参与武汉
光电国家实验室(筹)、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和磁约束核聚变(ITRE)计划平台的建设;物理实
验教学中心获准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11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含双聘院士两人),博士生导师25
人,教授33人,副教授28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有3人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
1人获“湖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4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人获中科院
“百人计划”项目资助;1人被评为“全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第五届全
国科普作品奖”一等奖;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的称号,指导3位博士
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获教育部跨/新世纪
优秀人才资助,1人入选湖北省楚天学者;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育部自
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十余项。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学术界交往频繁,每年都有多人次出国进修、合
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讲学;并多次邀请国外学者来学院访问与讲学。分别与美国、
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以色列、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
构建立了良好的联系与合作关系。
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和助学金、贷款资助等办法按学校有关规定实行。2012
年在招生计划总数下,拟接收校内外硕士推免生约占30%,统招生约占70%。
1
科学学位招生目录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招生
人数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02 数学(含高等数
学、线性代数)
④870 量子力学
872 电动力学
( 870、872 选一)
考试科目
0748、1842、
2359、2363、
2609五位导
师要求能熟
练编程
(Fortran或
C语言),复
试时加试编
程
备注
012物理学院
070201▲理论物理
01 相对论与天体物理 0465罗 俊
1366邵成刚
2202雷卫华
3317吴庆文
02 引力实验 0465罗 俊
2611叶贤基
3022冯 胜
0124范淑华
1527胡忠坤
1528周泽兵
3021罗鹏顺
03 生物分子物理与计算机模拟 0748肖 奕
2363陈 颖
1842黄延昭
3000陈长军
3002刘士勇
3223段 勇
04 基于听觉机制的信号处理
新方法
05 听觉感知与神经信息
06 复杂生物网络
07 固体潮、地震学与重力学
08 黑洞天体物理学
09 天体物理
10 粒子物理与规范场论
11 高能重离子碰撞
12 引力物理与宇宙学
1559龙长才
1559龙长才
2359吴 丹
1684张雁滨
1248蒋 骏
2200龚碧平
2357叶永春
3001邹远川
2925陈相松
3323李 娜
2925陈相松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02 数学(含高等数
学、线性代数)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
物理
01 强相互作用与强子物理
02 强相互作用相变
2925陈相松
3323李 娜
2
更多推荐
物理,国家,中心,学院,学科,研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