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初二数学试卷15套)
中国经典历史名人事迹500字范文5篇
中国经典历史名人事迹500字1
安史之乱也称天宝之乱,是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
年2月17日)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
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反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
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
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等等。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开始放纵享乐,从此少问国事。在纳杨玉环
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
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李林甫死后又以杨国忠为相,此时期又开始出现了宦官
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权势炙手可热。唐玄宗好大喜功,为此边境将领经常挑起
对异族的战事,以邀战功。又由于当时兵制由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使得节度使与
军镇上的士兵结合在一起,就出现了边将专军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禄山最著。
安禄山掌握重兵,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
和史思明发动叛乱,次年十二月叛军攻入首都长安,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
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唐玄宗被遥尊为太上皇。安禄山
则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经过8年时间这场叛乱才被平定。
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此时均田制已经逐步瓦解,土
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藩镇割据的形势已经形成。
唐代宗时,刘晏改革盐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唐德宗任用杨炎为宰相,
于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税。唐德宗还
力图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乱。结果发生奉天之难。战争持续了
5年,最后虽然朱泚和李希烈等败死,但是唐朝却与其余藩镇妥协,条件是取消
王号,朝廷承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权。从此割据局面进一步深化。
中国经典历史名人事迹500字2
东汉末年,天下四分五裂,刘关张桃园结义之后,刘备广招贤能异士,于是
便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请隆中诸葛的故事,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
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他常以春
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善于网
罗人才的刘备闻知,高兴地说:“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
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
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
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
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刘备说:“诸葛亮是
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刘备说
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
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
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
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
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竭力劝
阻。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
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
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
人呢?”
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
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
敢求见。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
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
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想为天下伸张正
义,振兴汉室。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
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使诸葛亮很受感动。于是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
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他忠心
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经典历史名人事迹500字3
北宋嘉祐年间,士人刘几多次在国子监考试中得第一名。因他*中诡谲险怪
的文句迭出,学子们纷纷仿效,一时形成了怪异浮华的风气。欧阳修很讨厌这种
文风,总想整肃一下。
这年,欧阳修主持进士考试,规定凡是写艰涩险怪*的考生一概不取。有个
考生在*中这样写:“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意思是:天地初分时,万物
始生长,伟人方问世。欧阳修想:“这个人一定就是刘几!”于是戏谑地在其后
续写道:“秀才剌,试官刷。”意思是:你秀才的*违背事理,考官就把你刷掉!
还用大红笔把*从头到尾横涂一道,称作“红勒帛”,批上“大纰缪”三个字张
榜公布。后来发现这个人果然就是刘几。考场文风因此发生了改变,大家都学着
写内容充实、朴素的*了。
过了几年,欧阳修担任廷试考官,发现刘几又来参加考试。欧阳修说:“清
除邪恶一定要彻底,今天一定要狠狠斥责这些个轻浮学子,以便铲除文坛祸患。”
他发现一个考生写的《尧舜性仁赋》,其中一句:“故得静而延年,独高五帝之
寿;动而有勇,形为四罪之诛。”意思是:所以能得宁静就可以养生,可以比五
帝还高寿;如果易冲动而莽撞,就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惩罚。欧阳修便将这个考生
定为第一名。等到张榜公布时,发现考生叫刘辉。有人告诉欧阳修,刘辉就是刘
几,为了彻底改变文风,他连名字也改了。欧阳修很感动。
欧阳修通过大力改革文风,发现了许多人才,经过他的提拔,一个个都成了
名家,其中就有王安石、苏轼和苏辙。
中国经典历史名人事迹500字4
说到清朝名将,在雍正朝大放异彩的年羹尧绝对算一个,可惜他权势过大,
遭到雍正的忌惮,最终落得个惨死的结局。
年羹尧祖上曾是明朝的六朝名臣年富(严富),父亲年遐龄又被封为一等公,
官至湖广巡抚,妹妹更是雍正皇帝宠爱非常的敦肃皇贵妃。
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年羹尧,英勇善战,为雍正手下最厉害的将领。世人一说
到年家,想到的不是年羹尧,就是年羹尧那个受尽恩宠的妹妹敦肃皇贵妃。
可是,今天咱们要说的,既不是年羹尧,也不是敦肃皇贵妃,而是这两人的
长兄,年希尧。
如果说年羹尧在战场上拼杀,是个刽子手,那么年希尧就是在世间行善积德,
治病救人的。兄弟俩,一个杀人,一个救人,他们的命运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年希尧,字允恭,和年羹尧一样,他也是为官一生,只不过和轰轰烈烈的年
羹尧比起来,他就显得平淡了。
康熙在位时期,年希尧从笔帖式做起,一步一步做到了安徽布政使。
雍正登基之后,年希尧的弟弟年羹尧受到重用,年希尧也因此获得圣上青睐,
升为广东巡抚。
年羹尧出事以后,年希尧受到牵连,被罢官抄家。但年希尧风评甚好,雍正
也明白他的无辜,一年之后就重新起用他,于是年希尧又先后担任了工部右侍郎、
景德镇督陶官、内务府总管、管理淮安板闸关税务等职务。
乾隆朝时,有大臣用“玩物耽安”参了年希尧一本,乾隆就罢免了年希尧的
官职。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和叱咤风云、权倾朝野的弟弟年羹
尧比起来,年希尧做起官来实在是太不走心了。
可这也不怪年希尧,他本就没有将精力放在做官上,只一心钻研自己喜欢的
西方科学。
年希尧在数学方面极有天分,他著有《测算刀圭》三卷、《面体比例便览》
一卷、《对数广运》一卷。
清代数学家梅文鼎盛赞年希尧:“手制小浑仪测算诸器,罗列几案,并极精
好,辉映座间。公临下以简,庶务多遐,亦亲承诲迪,观其所藏奇器奇书,日闻
所未闻。”
另外,年希尧还在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的帮助下完成了《视学》一书,图文
并茂,阐述透视原理,介绍了透视学中的基本课题。此书的其中之一现存于英国
皇家学院,国内仅存两部再版本。
年希尧博才多闻,医术也十分了得,著有《集验良方》、《经验四种》。
他精于绘画,喜欢音乐,还是广陵琴派的传人之一。
年希尧一生几起几落,最终在乾隆三年病逝,和年羹尧比起来,也算是善始
善终了。
中国经典历史名人事迹500字5
1746年,郑板桥上任山东潍县知县。这天,他正端坐公堂批阅公文,有人
击鼓鸣冤。郑板桥吩咐衙役将击鼓之人带上堂来。击鼓之人是一个哑巴,跪在地
上呈上状子。
郑板桥细看之下,明白了案情。哑巴原来会说话,5岁时生了一场病才失声
不能说活,但耳朵却好使。哑巴有一个同胞哥哥,父母相继去世后,留下一大笔
财产,其哥哥想独吞家财,便狠心地将哑巴赶出了家门。前任县令因哑巴的哥哥
拒不承认哑巴是他的胞弟,又苦于没有证据,对哑巴的告状不予理睬,哑巴每次
去衙门告状,都被杖责赶出。
郑板桥受理了此案,当即传哑巴的哥哥到堂。哑巴的哥哥还是像以前一样说
哑巴不是父母的亲生骨肉,是父母从外面捡回来的野孩子。哑巴父母已经去世,
无人作证。郑板桥知道如果没有充足的证据,哑巴的哥哥是不会认账的,只好宣
布退堂,择日再审。
郑板桥略一思索,便有了办法。待哑巴的哥哥离开后,他叫住哑巴,对他说:
“你从今天开始,守在你哥哥门前,一见他出门,就上去狠狠地扭打他。”
哑巴眨着眼睛,疑惑地看着郑板桥,摇摇头,意思是不敢这样做。
郑板桥说:“你不要有任何顾虑,尽管照我的话去做,出了问题有本官为你
作主。”哑巴这才点头离去。
哑巴果真按郑板桥教的方法去做了。他守在哥哥门前,看到哥哥出来,就拿
着一个木棒冲上去把他打得头破血流。随后几天又再次殴打哥哥。旧伤未好又添
新伤,哑巴的哥哥被追打得没法,不敢出门,只好到县衙来告状:“哑弟不尊礼
法,多次殴打亲兄。”
郑板桥传哑巴到堂后,开始审理此案。郑板桥问哑巴的哥哥:“哑巴出手伤
人,其罪不小,本官一定为你主持公道,还你安宁。但依照我大清律条,殴打你
之人如果是外人,只作一般斗殴论处:如果是亲兄弟则须严加惩处。请问,哑巴
是你的亲兄弟吗?”
哑巴的哥哥不知是计,只想赶快严惩哑巴,免受其继续殴打,他盯了哑巴一
眼后说:“他是我同胞兄弟。”
哑巴的哥哥说完望着郑板桥,等着他的宣判。没想到郑板桥厉声喝道:“既
是你亲兄弟,为何不将父母留下的家财分一半给他?分明是存心独占!”
“这……这……”哑巴的哥哥一下傻了眼,方才明白落入了县令设置的圈套
中。郑板桥当即差人押着他俩回家,清点家财,对半平分。哑巴终于得到了他应
得的那一半。
更多推荐
哑巴,哥哥,发现,没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