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安徽历史数学试卷分析高一)
延时服务活动中学数学案例研究
一、总体要求
课后延时服务是中小学校在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之外,针对
有自愿需求的学生和家长,由所在学校提供的托管性、拓展性的服务
活动。课后服务有利于解决家长按时接送子女难的问题,有利于解决
家长辅导学生作业学习难的问题,有利于解决学生兴趣特长培养难的
问题。我校从“办好人民满育”的高度出发,精心组织,主动担当,
创新课后服务模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把课后服务作为“五育并举”
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努力实现2021年秋季开学后有需要的学生
全覆盖。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公益惠民原则。学校的教育资源无偿提供给学生课后服
务使用,家长合理承担课后服务的成本费用,有资格教师完成正常教
学任务后主动承担课后服务。
(二)坚持自愿有偿原则。学校主动向家长告知课后延时服务的方
式、内容、收费、安全保障措施等,由学生和家长自愿择是否参加课
后服务。
(三)坚持规范管理原则。学校确保课后服务工作科学、规范、安
全、有序、有效开展。不得把课后服务变成集体教学或补课,不得在
课后服务期间上新课。
三、组织实施
(一)服务对象
全乡镇申请课后延时服务的在读小学生及其家长均是属地学校
的服务对象,优先服务保障低年级学生及家长、贫困家庭学生及家长、
父母外出的留守儿童、各种残疾儿童等群体。
(二)服务时间
1.每周五加二。教育部规定,课后服务时间为学生节假日除外的
在校学习日,每周按照五天核算,每天课后延时服务不低于两小时,
简称“每周五加二”。
2.每天一加一。中心校的指导思想是把每天服务的两小时分为两
个时段完成,即中午放学期间服务一个小时,下午放学后服务一个小
时,简称”每天一加一”。这两个时段正是家长接送学生矛盾的关键
点。其中中午一小时放在12:30至13:30期间,与学校下午上课时间
(1:50)正好衔接;下午一个小时放在4:30至5:30期间,与学生放学
时间4:30正好衔接。具体服务时间各学校可结合本服务区实际情况
确定,只许微调,不能大动。要坚持问题导向和服务导向,以解决家长
劳动上下班与接送学生上下学的时间冲突为原则,科学决策,统筹安
排,全力服务于家长和学生。
(三)服务方式
各学校要根据我乡农村实际情况,结合参加课后服务学生的特点,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积极开辟“针对焦点重点、易落地、
效果好”的服务形式,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拓视野、增
强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心校建议的服务方式有:
1.基本托管服务学校安排专业人员组织、照管学生在指定场所进
行自主休息、娱乐、作业、阅读等。托管期间教师发挥看护、保育、
辅导等作用,保安全、保健康、保快乐、保成长。托管时,提倡教师
对学生作业个别答疑解惑,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帮扶指导,对学有
余力的学生给予拓展开发,但严禁将课后服务变相为集体教学或集体
补课。
2.素质拓展服务学校根据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组织学生参加有
意义的集体活动,发展学生兴趣与爱好,增强学生体魄。可组织学生
集体进行阅读交流、视频观赏、音乐训练、体育运动、绘画制作、劳
动实践等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可根据本校设施设备、师资条件、
场地大小,组织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或综合实践活动
供学生选择,培养学生兴趣特长。
3.编班编组方式中心校本着“服务的了、服务的好”的原则根据
学生年级差别和班级学生数量的实际,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原则上以年
级(班级)为单位开展课后服务活动,避免不同年级不同服务内容的交
叉影响。二是对于校本部,年级(班级)申请课后服务的学生不足20
人的,可以合并年级(班级)开展课后服务,合并只限在“第一、第二、
第三”各个学段内。三是对于在校生50人左右的村小,允许以年龄
划分和学生需求为依据,全校性实行分项目混班编排,如把原有一二
三四五个年级班混编为一二三四五个项目组,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后服
务。
4.活动选择方式为保证各种素质活动取得切实效果,避免各小组
活动时设备、场地的冲突,学校要整体统筹活动内容、错峰安排活动
项目。一个学校(年级)选择的活动项目宜杂不宜单,确使全校素质活
动百花齐放、错落有致;各兴趣小组或社团选择的活动项目宜单不宜
杂,既保证项项活动有人练,又保证活动项目可以随服务周期轮换,
实现循环发展;所有项目活动开展都要坚持周期时长,提倡以学期为
周期,确保训练活动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深入学有所得。
更多推荐
服务,学生,活动,学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