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中职考高职数学试卷)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
小学数学这门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由于小学数学知
识之间有着很强的连贯性,为了能够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数
学思维,更灵活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问题解决当中,就可以采取结构化教学方式。在小学
数学的结构化教学当中,可以通过整合数学知识板块,形成思维的结构化,帮助学生进一
步树立系统化的学习理念,还有助于将其他领域的知识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
提升学生数学水平和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前言: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仍然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数学教师缺乏对知识整体
结构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数学教材的课时和单元划分,这就演变成了单课时教
学,不仅没有从整体上架构数学知识结构,反而割裂了其结构;第二,数学教师并不注重
从整体上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进行设计。数学教师在设计活动内容时,只针对了单一教
学模块的情景设计或活动设计,突出了活动策划的短期化,并没有从整体上对学生进行学
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长期培养。对,数学教师就应树立结构化的教学理念,明确自身对数
学知识结构的认识,并将其他领域的知识内容有机融合到数学教学当中,推动学生数学学
科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1整合知识板块
知识结构的关联化能够为知识教学与发展能力提供一条更清晰的学习脉络。在小学数
学的实际教学中,数学知识结构的设计并不是唯一的,其知识结构也不应该一成不变,这
就是使数学教学模式化、单一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数学教学课堂枯燥乏味的主要原因。
对此,数学教师就应做好教材分析,明确各单元知识间所存在的递进关系和并联关系,并
建立在这一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实际学习情况做好教学流程的设计。
[1]
首先要做好课时知识的整合。在有限的数学课堂上,有许多数学知识内容会被划分为
多个独立课时。就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内容举例来说,其中“完全表面积的计算”
和“不完全表面积的计算”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立体图形认识与展开图
研究的基础上所展开的,这两个课程之间有着紧密地联系,其教学过程与探究方法也基本
相似。对此,数学教师就可以将这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这样不仅能够完成内容
教学,还有助于学生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过程。数学教师这种从知识内部来
把握整体结构,展开科学教学的设计,能够摆脱原先课时的限制,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出发,灵活展开数学教学。
其次对单元知识进行整合。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发现单元知识的
前后联系是十分密切的,这就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知识内容的结构性与整体性,
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知识的结构性。例如: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本中,对分数知
识的划分涉及到了2、3和5单元,其中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是《分数的乘法》与《分数的
除法》,然后第四单元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后在第五单元中学习的是《分数
四则混合运算》。这样的划分方式并不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对分数知识进行整体建构,对此,
教师就需要对2、3、5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清晰学习脉络。
2帮助思维结构化
小学数学的结构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并建立在把握结构的基
础上积极展开知识建构,帮助学生找到科学的数学学习方式。
[2]
第一,引导学生学会整体感悟。针对小学数学学习,学习思维上的结构化最能体现在
复习课上。小学数学的复习课并不是简单的重复练习单元知识,而是要根据复习的内容采
取新的学习策略,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复习兴趣。比如在引导学生复习《分数乘法》这一
单元时,数学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自我复习,然后根据自身理解绘制知识结构
图,要求知识结构图能够反映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然后在课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和
汇报。这样的引导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内容结构进行整体把握,然后通过积极讨论
和汇报,进一步帮助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整体感悟,最终有助于学生完善自身的数学思维
方式与认知结构。
第二,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展开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迁
移,学会自主构建过程性结构。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探索新知识领域时,引导学生学会知
识迁移,对学习过程进行结构化,并带领学生掌握发现知识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使学生能
够将这一探索方法迁移到其他知识内容的探索当中。比如在对加法和乘法的运算规律进行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减法与除法当中的类似运算律进行验证和分析;再比如可以利用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迁移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起学生运用
数学知识与发现数学问题的热情。
第三,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的结构化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
结构的存在,进而学会利用数学结构展开知识学习与应用技巧。针对于此,在每单元或每
学期的知识内容学习结束之后,就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展开知识整理与复习,留给学生体会
条理化知识与系统化知识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梳理结构的过程中深入把握知识结构,从
中掌握知识差异和明确知识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学生整理知识结构
的过程就是提升学习能力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
3倡导教学结构化
数学教师在展开结构化教学时,要做好课程标准的深入解读,建立在准确把握教材内
容和明确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从纵向理念上来看,要是要根据
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心态和知识积累水平与学习能力和习惯进
行全面分析;从横向理念上来看,教师要紧扣知识间的关系,对学生未来发展方向与可能
进行预设,并预设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应表现的心理状态,并分析学生利用现有知
识面对新知识学习的情况与影响。与此同时,要做好学生潜能的科学评估,并积极创设利
于学生发展与探索知识的心理与思维空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二、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价值认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构化教学主要是通过帮助学生回顾和提炼以及反思学习内容,
进一步内化知识结构,使学生掌握结构化学习的方法,使其成为新的学习方法。
[3]
以下对结
构化教学的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1展开结构
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数学知识之间存在许多相似的呈现方式,
尤其是有着前后关联的知识内容更是如此。就拿整数的学习举例来说,“树的意义”和
“数的运算”与“运算的规律”就是整数的展开结构,这一呈现方式同样也在小数的学习
与分数的学习中遵循着,由此可以看出数学知识在展开方式方面有着很大的相似性。比如:
在对“认数”展开教学时,针对不同年级展开数概念教学也要遵循展开结构的教学原则,
先学习树的意义,再到数的组成,再到数位,再到读写,最后学习数的大小比较。这样的
展开式结构,是围绕数概念进行认识拓展,这种知识结构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与特点,使
学生潜移默化的将数的知识吸收进去,并内化为数的认知结构,便于学生从整体上对学习
数学知识的方法有所把握,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一改原先碎片化的教学方式,能
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是提升学习效率与质量的有效途径。
2过程结构
所谓过程结构,指的是同一类数学知识有着相似的教学过程。就拿“运算律”举例来
说,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会按照猜想、验证、总结概括再到知识拓展这样的过程设计。相
似的,在对“量的计量”进行教学时,会按照引导学生感知材料,再到感悟操作,进而形
成知识概念,最后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巩固知识,这一教学过程的推进与“运算律”的教学
过程十分相似。就是认识到数学知识中存在过程性结构,便能够从起始内容展开教学,引
导学生了解与把握这一过程性结构,便于学生在后续学习中能够主动进行知识迁移,深入
展开学习与研究活动。过程结构化教学不仅便于教师做好教学活动的设计,在引导学生了
解并掌握这一学习方法后,学生也能够自主展开过程学习,并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
成为知识与能力的建构者,成为学习方法的创造者。
3方法结构
所谓方法结构,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经常会采用相似的学习方法。就拿学生
在学习整数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时,一般会采取讲算理和明算法以及多运用的学习方法。在
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学生一般会采用分析图形特征,然后尝试操作(将
立体图形剪开成为平面图形),再到分析联系,最后多应用的学习方法。一代学生明确了
这一方法结构,学生更能积极地展开自主学习,在遇到类似问题时也能够有思路的展开分
析,不再依赖老师,而是使用方法结构进行知识迁移。
结语:
在知识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将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学生是否掌握充足的知识量,人
生是否能够熟练解题、掌握解题的技巧,而是将教学关注点放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
获取了学习思维与行为方式。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展开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的未来学
习与发展打下了思维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维强.用结构化视角统整数学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6,10(03):56.
[2]李顺姬.数学教学结构化调整与实践性反思研究[J].才智,2017,10(30):40.
[3]毛文波.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设计实务[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5(12):30.
更多推荐
学生,学习,知识,教学,数学,过程,进行,结构化
发布评论